小學階段是學生形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作為學校,既要教給孩子科學文化知識,還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單靠學校難以實現,需要家庭和學校的共同努力、共同配合才能實現。通過家長和學校合作,定期舉行家長會,組織家長開放日,我們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習慣。通過家校合作,學校和家庭可以相互支持,協調完成基于目標識別、情感和諧和信息交流的各種互動活動。
一、初步形成教育網絡,為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提供保證
(一)定期召開家長會。學校每學期至少統一舉行兩次全體學生的家長會,學校、班級不定期舉行各種形式的家長座談、交流。通過電話、微信等多種方式,及時了解家庭教育動態,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與家長溝通。
(二)每班選取家長委員會,充分發揮家長委員會的作用。學校成立家委會,請家長委員會成員針對學校實際提出意見和建議,根據家長需求建立家長學校,并確定課程主題,為家庭教育提供科學、有針對性指導。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家校聯系卡,學校定期在聯系卡上填寫關于學生的習慣、目標和在校表現的明確反饋。然后,家長通過聯系卡及時向學校反饋孩子的在家表現,使學校和家庭教育目標一致。
(三)調動社會資源,形成合力,共同教育學生。我們積極爭取社會支持,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我們組織學生走進敬老院、參觀工廠、親近自然、動手了解身邊的科學……這些活動是家長和學校利用各種社會資源為學生提供的教育機會,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成立家長學校,搭建家校聯系平臺
(一)家長學校領導小組為每位家長學員建立檔案,便于家校之間聯系溝通。新生一入學,學校就組織家長到家長學校學習,以便讓家長了解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及科學的教育方法。學校為家長學員建立了專門的檔案,其中詳細記錄著家長的學歷、政治面貌、工作單位、聯系方式、學生的個性特征(家長評價)、家長學習情況等,便于學校因材施教,也方便家校之間聯系溝通,隨時解決各種問題。
(二)家長學校會針對教學實際和家長反映的問題,每月舉辦一次家庭教育理論學習,學校領導、輔導員、班主任、家長等輪流擔任輔導老師,有時還聘請家庭教育專家擔任輔導教師,共同學習和探索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向家長宣傳教育孩子的典型例子和優秀方法,為他們表達感受和交流經驗提供了一個平臺。學校將每周固定時間定為家長開放日,鼓勵家長參觀學校,讓家長走進班級、走進學校,及時了解學校和班級情況,共同學習、不斷成長。通過設置校長信箱,使家長在教育中遇到問題時,可以不受時間、形式和內容的限制,及時得到解答。
(三)班主任和學科教師根據學生的日常表現,定期發放家校聯系卡,加強與家長的溝通交流,促進家校聯合管理,與家長交流經驗和見解,探索共同教育孩子的新途徑。
三、積極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活動
(一)“感恩教育”主題實踐活動。感恩是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美德,為使“感恩”這一中華美德的種子在學生心中生根、發芽、開花、結果,我校積極開展了感恩教育實踐活動,讓感恩教育成為學生心中的一項常態教育,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二)“感動校園”人物評選活動。我們模仿“感動中國”的評選活動,組織了“感動校園”人物評選活動。學校制訂了評選標準和嚴格的選拔程序,從中選出最真實、最能打動人的典型人物。這些評選倡導從小事入手,尋找學生的閃光點,讓更多的學生都有獲獎的機會。通過樹立身邊的典型,引導學生學會做人,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健康發展。
四、探索好習慣養成的策略機制
在研究實踐中,我們總結出行之有效的學生良好習慣養成的策略,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科學量化管理策略。科學地理解學生的習慣結構,區分、提煉和量化他們的習慣要求,以規范他們的言行。
(二)家校聯系策略。通過家庭和學校之間的及時溝通,使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目標一致,確保學生在校內外的言行一致。此外,通過加強老師與家長的溝通交流,提高了教育的有效性。
(三)學科定位策略。學科教師必須設計教育策略,在學科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習慣,實現課堂內外相結合。學科教學必須將學生習慣的培養與知識的傳遞和能力的發展緊密結合起來。
(四)小步子策略。對于所有難以一蹴而就的預期習慣,采取不斷接近的方法。
(五)抓具體、抓經常策略。培養習慣的關鍵是堅持不懈地關注學生的習慣,并且要務實具體。學校需要仔細規劃、部署、逐步培訓和評估每個項目。
(六)常督促、勤反饋策略。通過加強觀察、關注學生的各種習慣,及時指出問題或給予表揚。沒有評估和監督,即使是最好的計劃也難以實現既定目標。
五、探索家校合作的有效途徑
(一)成立家長委員會,家委會參與學校工作。成立家長委員會,進一步加強家庭與學校的關系,溝通教育信息,提高教育水平,使家委會在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中發揮支持、參與和監督作用。
(二)制定家訪制度,加強家校聯系。家訪是家校合作的重要途徑,教師和家長通過溝通,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和存在的不足,使教育更有針對性。
(三)召開家長會。我校在家長會的形式上動了一番腦筋,主要歸納為匯報形式、互動形式、展示形式、才藝展示、談心形式等。
(四)做好學生綜合質量評價。學校要求班主任針對學生在校表現,每月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向家長匯報學生在學校的具體表現。不僅有老師的評價,還有家長的及時反饋,這是家校溝通的一種非常重要的方式。
實踐證明,家庭與學校之間的良好合作,能幫助家長更新教育觀念,創新家庭教育方法,為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創造更有利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