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也是國家深厚的軟實力。中華傳統節日文化作為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幼兒階段開展傳統節日文化教育,可以讓幼兒們更好地明白傳統文化的魅力,加深他們對于傳統文化的認識和理解。另外,還可以增強他們的文化自信,以及認同感和自豪感。為此,我們應當努力地將傳統節日文化融入到幼兒園課程和生活當中,讓幼兒從小感受傳統節日文化的魅力,進而自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一、體驗中國傳統節日文化
節日習俗是傳統節日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開展節日文化教育之前,我們應該先幫助幼兒了解傳統節日的各種習俗。如在傳統節日到來之前,教師可以先針對此節日特點開展環境創設,投放一些能夠引發幼兒興趣又能體現傳統節日文化的材料,這樣可以讓幼兒在適宜的環境當中潛移默化地感受傳統節日文化的魅力。同時,趣味性十足的材料也可以引發幼兒對傳統節日的興趣。例如,在端午節活動來臨之際,教師可以先開展關于端午節的繪本教學,所選的繪本中應當飽含豐富的端午節知識,一來可以讓幼兒通過繪本閱讀加深對于端午節的了解,二來也可以為開展端午節實踐活動奠定基礎。幼兒園可以利用艾草開展體驗活動,讓小班幼兒嘗試制作簡單的艾草香囊、中班幼兒制作復雜一點的艾草掛件、大班幼兒可以制作難度更高的艾草肥皂。通過這些活動,既可以培養幼兒們的動手能力,又可以讓他們明白掛艾草、編制艾草香囊、制作艾草香皂是端午節的習俗,這對于實現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可以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另外,教師還可以給學生講述屈原的故事,讓幼兒明白端午節的由來是為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在這一天我們除了制作和艾草相關的物品外,還要包粽子和賽龍舟,這兩項也是端午節的重要活動。
二、基于兒童興趣開展節日活動
對于年齡較小的幼兒,學習與傳統文化相關的知識需要充分激發他們的興趣和好奇心。如果能夠在活動中融入傳統節日文化,可以讓他們更積極地投入其中。為此,幼兒園內可以進行“擺攤游園活動”。在中秋節來臨之際,教師可以在家長的配合下讓幼兒穿著漢服或者其他傳統飾在幼兒園內擺攤,這樣可以增強節日氛圍感。教師要讓幼兒明白“擺攤”的內容應該跟中秋節相關,這一要求會促使幼兒積極查閱和中秋節相關的元素,如燈籠、月餅、桂花糕等。在開展擺攤活動的過程中,應當采用以物換物的形式。在擺攤結束后,看看哪個幼兒收集的物品最多。此活動過程可以很大程度地促進幼兒對于中秋節的了解,讓他們主動學習相關知識。再如春節,在春節到來之際,教師可以與幼兒一起裝扮教室,這就需要幼兒主動思考“如何裝扮教室才會讓教室看起來更加有節日氣氛”。這時,他們可能會問老師、問同伴、尋求家長的幫助。總之,這些都是基于幼兒興趣開展的活動,不僅可以讓幼兒主動開展學習,還可以讓幼兒更好地掌握傳統節日文化知識。
三、校家社協同合作,挖掘節日資源
幼兒園教育資源雖然很多,但是也會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果教師能夠將校家社三方面的資源進行整合和利用,可以更好地幫助幼兒理解與認同中華傳統節日文化。首先,幼兒園方面應當多加鼓勵幼兒家長參加幼兒園活動。在開展活動之前,教師應當與家長進行積極的溝通,向家長講述幫助幼兒了解傳統節日文化的重要性,并鼓勵他們積極參與。接著,教師可以和家長一起制訂符合幼兒身心發展規律的活動目標,給幼兒提供相關的材料和幫助,這樣才能更好地確保活動順利進行。例如,在開展有關元宵節的活動過程中,因為幼兒年齡不同,教師應當設置不同的目標,如提前給小班幼兒揉好面團,讓他們在家長的幫助下制作小湯圓;對于中班的幼兒,可以給他們提供面團和餡料,讓幼兒將餡料包到面團當中,再通過揉搓的方式完成湯圓制作;對于大班的幼兒,我們可以提供原材料水和糯米粉,讓幼兒在家長的幫助下制作面團,并將餡料包到面團當中。通過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幼兒設置不同的目標,可以讓他們更好地完成活動任務,并提高動手操作能力。另外,除了充分利用家長資源外,教師還可以充分拓展社會資源開展傳統節日文化教育?!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引導幼兒實際感受祖國文化的豐富與優秀,感受家鄉的變化和發展,激發幼兒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比缭谥仃柟潄砼R之際,可以與社區居委會聯手開展“社區老人活動中心探望活動”,讓幼兒給社區老人表演節目。這樣一來,不僅可以讓幼兒明白重陽節是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同時也可以提高幼兒對老年人的關愛程度,學會尊敬老人、愛護老人。
總而言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學習中華傳統節日文化是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一環。如果能夠將中華傳統節日文化與幼兒園教育活動相結合,可以更好地確保幼兒教育符合時代的要求。另外,在幼兒階段形成對傳統節日文化的熱愛和傳承意識,更有利于中增強幼兒對于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