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目的:探討益氣化痰通絡法治療冠狀動脈中度狹窄的臨床療效及對血清缺氧誘導因子-1(HIF-1)水平的影響。方法:選取2022年5月1日—12月31日就診于廣東省中醫院珠海醫院的冠狀動脈中度狹窄病人6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30例。兩組均采用常規治療,治療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給予益氣化痰通絡法治療。兩組治療療程均為60 d。比較兩組治療前后臨床癥狀療效、中醫證候積分及療效、血清HIF-1水平、西雅圖心絞痛量表評分及安全性。結果:治療后,治療組臨床癥狀療效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中醫證候積分均較治療前降低,且治療組低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治療組中醫證候積分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兩組軀體活動受限程度(PL)、心絞痛穩定狀態(AS)、治療滿意程度(TS)、心絞痛發作情況(AF)、疾病認知程度(DS)評分均較治療前升高,且治療組AS、AF、PL、DS、TS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兩組血清HIF-1水平較治療前降低,且治療組低于對照組(P<0.05)。治療組發生輕度便血1例,腹痛腹瀉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6.67%;對照組發生頭暈乏力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33%,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益氣化痰通絡法治療冠狀動脈中度狹窄可降低中醫證候積分和血清HIF-1水平,緩解臨床癥狀,提高治療滿意度。
關鍵詞 冠狀動脈中度狹窄;益氣化痰通絡法;缺氧誘導因子-1
doi:10.12102/j.issn.1672-1349.2024.13.023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簡稱冠心病,是一種冠狀動脈血管腔狹窄或閉塞引起心肌細胞缺血缺氧,甚至壞死的心臟病,關鍵發病機制是動脈粥樣硬化[1]。國際心血管CT協會(SCCT)推薦冠狀動脈狹窄50%~69%為中度狹窄[2],該狹窄可能造成血流受阻。自2012年以來,冠心病死亡率一直呈上升趨勢[3],文獻研究顯示氣虛痰瘀阻絡證是冠心病常見證型[4-6],本研究基于“上工治未病”的中醫學理念,針對冠狀動脈中度狹窄展開一項前瞻性隨機對照臨床研究,即觀察益氣化痰通絡法治療冠狀動脈中度狹窄的療效及對血清缺氧誘導因子-1(HIF-1)水平的影響,為冠狀動脈中度狹窄的臨床治療探索新方案。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22年5月1日—12月31日就診于廣東省中醫院珠海醫院的冠狀動脈中度狹窄病人6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30例。治療組,男19例,女11例,年齡(65.63±11.88)歲;對照組,男17例,女13例,年齡(69.43±6.31)歲。
兩組病人年齡最大84歲,最小34歲。兩組病人在性別、年齡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診斷、納入與排除標準
診斷標準:經冠狀動脈CT造影或冠狀動脈造影檢查證實至少有1支冠狀動脈為中度狹窄;根據《冠心病穩定型心絞痛中醫診療指南》[7]中氣虛血瘀證、痰濁閉阻證制定氣虛痰瘀阻絡證診斷標準。納入標準:符合中西醫診斷標準;年齡18~85歲;紐約心臟病協會(NYHA)心功能分級Ⅱ級或Ⅲ級;配合診治,依從性好;自愿參加本研究并簽訂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同時服用其他中藥制劑者;過敏體質者;妊娠或哺乳期女性;心源性休克等急危重癥者;合并精神疾病或嚴重原發性疾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缺氧疾?。患韧跔顒用}支架植入術后或冠狀動脈搭橋術后。
1.3 治療方法
治療組與對照組均給予《冠心病合理用藥指南(第2版)》[8]中的常規西藥治療,即阿司匹林100 mg,每日1次,氯吡格雷75 mg,每日1次;阿托伐他汀鈣片20 mg,睡前1次或瑞舒伐他汀10 mg,睡前1次;β受體阻滯劑用量視血壓、心率確定;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用量視血壓、血鉀、腎功能確定。對兩組病人均進行健康教育,控制飲食和危險因素,如低鹽低脂飲食,戒煙,減重,控制血壓、血糖、血脂等。治療組在此基礎上給予益氣化痰通絡法治療,組方:黃芪40 g,紅參10 g,半夏15 g,竹茹10 g,白術30 g,茯苓10 g,橘紅10 g,枳殼10 g,田七3 g,炙甘草10 g,水沖服,每日1劑,于早、晚飯后分2次溫服。兩組療程均為60 d。
1.4 觀察指標
1.4.1 血清HIF-1水平
采集空腹外周靜脈血3~5 mL,靜置后以3 000 r/min離心15 min,抽吸上層清液后移入備用的凍存管,放于-80 ℃的冰箱冷凍保存。待標本收齊后,所有標本同一批次在-20 ℃的環境下送至外院實驗室,由外院實驗室應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HIF-1水平。
1.4.2 臨床癥狀療效
參考《冠心病心絞痛及心電圖療效評定標準》[9]將臨床癥狀療效分為顯效、有效、無效和加重,其中,顯效為治療后心絞痛癥狀基本消失,心功能分級下降2級;有效為治療后心絞痛癥狀明顯改善,心功能分級下降1級;無效為治療后心絞痛癥狀幾乎無改變,或分級沒有變化;加重為治療后心絞痛癥狀較前加劇,心功能分級反而上升。
1.4.3 中醫證候積分及療效
參照《冠心病穩定型心絞痛中醫診療指南》[7]將中醫證候分為重、中、輕、無4種程度,主癥分別賦值為6、4、2、0分;次癥分別賦值為3、2、1、0分。顯效為治療后中醫證候積分下降≥70%;有效為治療后中醫證候積分下降30%~<70%;無效為治療后中醫證候積分下降0~<30%;加重為治療后中醫證候積分未下降甚至更低。
1.4.4 西雅圖心絞痛量表評分
西雅圖心絞痛量表由心絞痛穩定狀態(AS)、心絞痛發作情況(AF)、軀體活動受限程度(PL)、疾病認知程度(DS)和治療滿意程度(TS)5個類別,19條提問組成,對每條提問進行積分,標準積分=(實際分數-最低分數)/(最高分數-最低分數)×100。
1.4.5 安全性
記錄兩組病人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如腹痛、腹瀉、惡心嘔吐、頭暈乏力、肌肉酸痛等。
1.5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6.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定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或秩和檢驗。定性資料以例數或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或Fisher精確概率法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臨床癥狀療效比較
治療后,治療組臨床癥狀療效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 兩組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治療后,兩組中醫證候積分均較治療前降低,且治療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2.3 兩組中醫證候積分療效比較
治療后,治療組中醫證候積分療效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2.4 兩組西雅圖心絞痛量表評分比較
治療后,兩組AS、AF、PL、DS和TS評分較治療前升高,且治療組AS、AF、PL、DS、TS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4。
2.5 兩組血清HIF-1水平比較
治療后,兩組血清HIF-1水平較治療前降低,且治療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5。
2.6 安全性比較
治療組發生輕度便血1例,腹痛腹瀉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6.67%;對照組發生頭暈乏力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3.33%。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當冠狀動脈內軟斑塊或偏心斑塊發生破裂,形成急性血栓時,即使是輕中度狹窄也可引起急性心肌梗死,且臨床數據表明,輕中度狹窄病變在急性冠脈綜合征中占比達60%~90%,遠高于重度狹窄[10]。臨床上部分經冠狀動脈造影或冠狀動脈CT造影證實為中度狹窄的病人,暫無冠狀動脈支架植入指征,但心絞痛癥狀明顯,現代醫學治療仍以抗血小板聚集、穩定斑塊為主,療效有限且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因此,防治冠狀動脈中度狹窄病變不僅可以改善心絞痛癥狀,提高生活質量,還有助于預防心血管不良事件,降低血運重建發生率。
冠心病屬中醫胸痹范疇,“陽微陰弦,即胸痹而痛”,張仲景提出胸痹的本質是上焦陽氣不振,下焦陰寒內盛,強調本病是以陽氣虧虛為本,痰濁瘀血互結為標?,F代醫家基本認同冠心病病機是氣虛痰瘀阻絡,治療宜益氣化痰通絡[11-13]。楊靜等[14]研究發現,益氣活血化痰中藥通過減輕炎癥反應,修復內皮損傷,調節脂質代謝治療動脈粥樣硬化。許應改[15]研究發現,益氣化痰通絡飲可以改善臨床癥狀,降低血脂和超敏C反應蛋白。陳昕等[16]將載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隨機分為6組,證明益氣活血化痰方可以縮小主動脈粥樣硬化的斑塊面積,減少脂質蓄積,降低膠原纖維水平。益氣化痰通絡法以溫膽湯為基礎進行加減,黃芪、紅參共為君藥,益氣扶正,助宗氣、貫心脈而行胸中氣血,治療胸痹之“陽微”。半夏、竹茹溫涼并用以化痰濁;橘紅、枳殼亦一溫一寒,行氣消痰;白術、茯苓益氣健脾,使痰無所化源;田七活血通絡以治瘀血,以上諸藥共為臣藥,治療胸痹之“陰弦”。炙甘草調和諸藥。吳俊穎等[17]通過網絡藥理學研究推測,溫膽湯防治冠心病主要與核因子-κB(NF-κB)、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號通路相關。本研究結果顯示,運用益氣化痰通絡法治療冠狀動脈中度狹窄60 d后,臨床癥狀療效、中醫證候積分療效、西雅圖心絞痛量表評分均高于對照組,中醫證候積分和血清HIF-1水平均低于對照組。
現代醫學關于冠心病的發病機制涉及多種學說,暫無統一定論。Marzilli等[18]研究發現,冠心病的理論和臨床之間存在不一致性,從冠狀動脈微循環障礙的角度提出“太陽系”理論,該理論從關注發病機制轉移到心肌細胞本身。Sluimer等[19]通過研究證實,在人類動脈粥樣硬化病變中存在缺氧,且缺氧與血栓、巨噬細胞、HIF和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的表達相關。動物實驗證實,間斷低氧處理大鼠能顯著改善心肌梗死后的心功能,低氧7 d時心肌組織HIF-1α和VEGF的表達均處于峰值水平[20]。Gao等[21]總結,HIF-1是通過增加炎癥反應、啟動和促進泡沫細胞的生成、內皮細胞功能障礙、凋亡和血管生成等途徑在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發展中發揮關鍵作用的。本研究發現,治療60 d后,兩組血清HIF-1水平均下降,治療組顯著低于對照組,故推測益氣化痰通絡法可以通過HIF-1信號通路改善心肌缺氧,抑制炎癥反應,減輕心絞痛癥狀。
綜上所述,益氣化痰通絡法治療冠狀動脈中度狹窄可有效降低中醫證候積分和血清HIF-1水平,緩解臨床癥狀,提高治療滿意度,臨床運用安全有效。限于樣本量、實驗設備,本研究未進行大規模臨床試驗以及動物實驗,故關于益氣化痰通絡法治療冠心病的分子生物學機制仍有待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葛均波,徐永健.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1-5.
[2]RAFF G L,ABIDOV A,ACHENBACH S,et al.SCCT guidelines for the interpretation and reporting of 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J].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Computed Tomography,2009,3(2):122-136.
[3]馬麗媛,王增武,樊靜,等.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21概要[J].心腦血管病防治,2022,22(4):20-36.
[4]毛靜遠,牛子長,張伯禮.近40年冠心病中醫證候特征研究文獻分析[J].中醫雜志,2011,52(11):958-961.
[5]葉穎珊.近十年冠心病心絞痛中醫辨證分型與用藥規律文獻研究分析[D].廣州:廣州中醫藥大學,2019.
[6]陳貴珺,王恒和.近5年我國冠心病中醫證型地域分布規律研究[J].遼寧中醫雜志,2018,45(6):1142-1146.
[7]中華中醫藥學會心血管病分會.冠心病穩定型心絞痛中醫診療指南[J].中醫雜志,2019,60(21):1880-1890.
[8]國家衛生計生委合理用藥專家委員會,中國藥師協會.冠心病合理用藥指南(第2版)[J].中國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2018,10(6):1-130.
[9]衛生部藥政局.冠心病心絞痛及心電圖療效評定標準[J].中國藥事,1987,1(2):17-20.
[10]高海旺,衛海松,王亮亮,等.運動康復訓練對輕中度冠脈狹窄病人斑塊性質的療效研究[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5,13(11):1304-1305.
[11]盧笑暉.丁書文從熱毒論治冠心病經驗介紹[J].中國中醫急癥,2011,20(10):1597.
[12]王娜,邵念方,鄔左莉.邵念方辨治冠心病經驗[J].山西中醫,2009,25(6):6.
[13]楊利.鄧鐵濤教授“冠心三論”[J].湖南中醫藥導報,2004,10(6):8-10.
[14]楊靜,雷燕,修成奎,等.益氣活血化痰中藥治療動脈粥樣硬化的研究進展[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20,26(22):220-227.
[15]許應改.益氣化痰通絡飲治療冠心病心絞痛臨床研究[J].中醫學報,2015,30(12):1815-1817.
[16]陳昕,李小雪,俞佳利,等.益氣活血化痰方對ApoE-/-小鼠動脈粥樣硬化的影響[J].中成藥,2022,44(4):1086-1092.
[17]吳俊穎,張璐,謝銥子,等.基于網絡藥理學研究溫膽湯治療冠心病的作用機制[J].中國藥房,2018,29(23):3227-3232.
[18]MARZILLI M,MERZ C B,BODEN W E,et al.Obstructive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and ischemic heart disease:an elusive link[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2012,60(11):951-956.
[19]SLUIMER J C,GASC J M,VAN WANROIJ J L,et al.Hypoxia,hypoxia-inducible transcription factor,and macrophages in human atherosclerotic plaques are correlated with intraplaque angiogenesis[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2008,51(13):1258-1265.
[20]WANG Z,SI L Y.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 and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in the cardioprotective effects of intermittent hypoxia in rats[J].Upsala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2013,118(2):65-74.
[21]GAO L G,CHEN Q,ZHOU X L,et al.The role of 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 in atherosclerosis[J].Journal of Clinical Pathology,2012,65(10):872-876.
(收稿日期:2023-04-18)
(本文編輯鄒麗)
基金項目 廣東省中醫藥局科研項目(No.20202214)
通訊作者 劉培中,E-mail:liupeizhong2000@163.com
引用信息 傅淑琳,李創鵬,張和針,等.益氣化痰通絡法治療冠狀動脈中度狹窄的療效及對血清HIF-1水平的影響[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24,22(13):2424-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