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otential profile analysi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ostoperative fatigue in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
DONG Fang,YU Yan,LIU Mengyuan,YIN HongSchool of Nursing,Qingdao University,Shandong 266000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YU Yan,E-mail:2000628@163.com
Keywords lung cancer;postoperative fatigue syndrome,POFS;potential profile analysis;influencing factors;nursing
摘要 目的:探討肺癌病人術后疲勞潛在分類,剖析不同類型病人的特異性,以期為病人術后疲勞護理提供依據。方法:采用便利抽樣法,選取2022年7月—11月青島市某三級甲等醫院胸外科肺癌術后病人158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一般資料問卷、中文版多維度疲乏癥狀量表-簡表(MFSI-SF)、營養風險篩查量表(NRS 2002)、面部疼痛表情量表(FPS-R)、領悟社會支持量表(PSSS)、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量表(PSQI)、醫院焦慮抑郁量表(HADS)對病人進行調查;采用潛在剖面分析病人術后疲勞的潛在分型,采用有序分類Logistic回歸分析探討肺癌病人術后疲勞程度的影響因素。結果:肺癌病人術后疲勞的分為3種潛在類別,“低疲勞-高活力組”(34.8%)、“中疲勞-中活力組”(31.0%)、“高疲勞-低活力組”(34.2%)。年齡、文化程度、基礎疾病、并發癥、睡眠障礙、手術時間、焦慮和疼痛是肺癌術后疲勞潛在剖面分類的影響因素。結論:肺癌病人術后疲勞存在3種潛在類別,護理人員應依據不同的人群特征,制定個性化的護理干預策略,緩解病人疲勞。
關鍵詞 肺癌;術后疲勞綜合征;潛在剖面分析;影響因素;護理
doi:10.12102/j.issn.2095-8668.2024.13.015
術后疲勞(postoperative fatigue,POF)又稱術后疲勞綜合征(postoperative fatigue syndrome,POFS),癥狀主要表現為不同程度的四肢乏力、睡眠紊亂、情緒異常、注意力下降、活動無耐力等一組癥候群[1]。目前,外科手術是治療早期肺癌最為有效的方法,在早期,肺癌病人術后5年生存率約為72.7%,Ⅲ期肺癌病人術后5年生存率僅約23.6%[2]。病人術后還會面臨眾多癥狀群,在這些癥狀群里,疲勞是嚴重程度和發生率最高的[3]。研究顯示,術后1周內,有80%以上的病人會感到疲勞,可持續較長時間,會明顯影響到病人的生活質量及預后[4-6]。因此,正確認識、識別術后疲勞風險因素并及時干預需要醫護人員重點關注。本研究旨在探討肺癌病人術后疲勞水平潛在剖面分析及其影響因素研究,以期為肺癌術后病人疲勞護理提供依據,現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采用便利抽樣法,選取2022年7月—11月在青島市某三級甲等醫院胸外科行肺部切除術的病人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樣本量粗略計算公式,本研究中包含24個變量,樣本量為變量數目的5~10倍,即為120~240例,考慮到10%的無效問卷,樣本量應為132~264例。本研究納入158例病人。納入標準:1)根據2017年美國國立綜合癌癥網絡(NCCN)非小細胞肺癌(NSCLC)診斷和治療指南以及第8版國際肺癌病理分期標準[7]確診肺癌,可行肺部分切除者;2)初次行胸腔鏡下肺癌根治術者;3)年齡≥18歲;4)認知功能正常,充分了解并同意本研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合并嚴重的心、腎等器官功能障礙,血液疾病及凝血功能異常,下肢活動障礙,肌無力病人;2)精神疾病和意識障礙嚴重者;3)術后有活動性出血,行2次手術的病人。
1.2 研究工具
目前,國內外對術后疲勞影響因素的研究表明,疼痛、睡眠障礙、心理狀況等是術后疲勞的影響因素[8-12],但此類研究大多是針對單一方面來對術后疲勞進行探討,基于此,本研究對肺癌病人的術后疲勞影響因素從生理、心理、社會展開綜合性研究。
1.2.1 一般資料問卷
一般資料問卷由研究者自行設計,對病人人口學與臨床資料進行收集。人口學資料包括:性別、年齡、工作狀態、婚姻狀況、醫保類型、體質指數(BMI)、文化程度、飲酒史、吸煙史、疾病認知情況。臨床資料包括:手術部位、手術時間、手術方式、病理學類型、病理分期、并發癥、基礎疾病(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等)、肺功能。
1.2.2 中文版多維度疲乏癥狀量表-簡表(Multidimensional Fatigue Symptom Inventory-Short Form,MFSI-SF)
MFSI-SF[13]包括一般疲乏、身體疲乏、情緒疲乏、心理疲乏、活力5個維度,共27個條目,每個條目計0~4分,“一點也不”計0分,“非常嚴重”計4分,量表總分為前4個維度總分減活力維度得分,即-24~84分。量表的總分越高,代表疲勞程度越重。該量表及各維度的Cronbach′s α系數分別為0.722,0.781,0.689,0.863,0.852,0.798。
1.2.3 面部疼痛表情量表(Faces Pain Scale Revision,FPS-R)
FPS-R為目前用來測量病人疼痛程度最常用的量表[14]。此量表操作簡單,量表上的面部表情表示疼痛程度,病人根據目前的疼痛選擇合適的表情。其中1~3分代表輕度疼痛,4~6分代表中度疼痛,7~10分代表重度疼痛。
1.2.4 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
PSQI包括睡眠時間、睡眠效率、影響睡眠因素、睡眠藥物使用情況、主觀睡眠質量、日常精力、日常困倦狀況7個條目[15]。每個條目得分為0~3分,總分為0~21分。總分越高,表示睡眠質量越差,得分≥7分,表明有睡眠障礙。該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為0.728。
1.2.5 醫院焦慮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S)
HADS包括抑郁和焦慮2個維度,共14個條目,單號條目測量焦慮,雙號條目測量抑郁,每個條目評分均為0~3分。焦慮、抑郁分量表的得分為0~21分。得分越高,代表癥狀越嚴重,以≥8分篩查陽性癥狀[16]。
1.2.6 領悟社會支持量表(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cale,PSSS)
PSSS包括朋友、家庭和其他支持3個維度,共12個條目。“極不同意”至“極同意”分別計1、2、3、4、5、6、7分。總分為12~84分,總分越高,代表社會支持程度越高。其中12~36分代表低度支持,37~60分屬于中度支持,61~84分屬于高度支持[17]。
1.2.7 營養風險篩查量表(NRS 2002)
NRS 2002[18]為篩查住院的病人是否存在營養風險最為常用的方法,此量表源于高質量的隨機對照試驗,是目前唯一一個以隨機對照研究作為循證依據的量表,包括疾病、營養、年齡3個維度。總分≥3分意味病人有營養風險,需要告知醫師結合臨床,實施營養干預;是住院病人是否存在營養風險最為常用的陽性篩選指標。
1.3 研究方法
病人一般資料來自病歷,HADS于術前1 d評估;NRS 2002、PSSS、PSQI、FPS-R、MFSI-SF于術后第3天評估。由研究者全程參與問卷收集過程,為減少無效問卷數量,所有問卷均當場收回,當場核對,本次調查得到的所有數據均為匿名使用。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6軟件進行統計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定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行t檢驗;定性資料采用例數、百分比(%)表示,行χ2檢驗及Fisher確切概率法。等級資料采用Kruskal-Wallis H檢驗,采用有序多分類Logistic回歸進一步分析影響因素,以Plt;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運用Mplus 8.3軟件,建立潛在剖面模型,模型適配指標主要包括赤池信息準則(AIC)、貝葉斯信息標準準則(BIC)、經過校正的貝葉斯信息標準準則(aBIC),AIC、BIC、aBIC數值越小,表示模型擬合越好;信息熵 (Entropy)表示剖面分類的精確度,Entropy≥0.8時,提示模型分類精確率≥90%[19];羅-夢戴爾-魯本校正似然比檢驗(LMRT)、Bootstrap的似然比檢驗(BLRT),LMRT、BLRT比較不同潛在類別模型之間的差異,Plt;0.05代表第k個模型的擬合優于第k-1個模型。對各個模型的結果進行綜合判斷,確定最佳模型。
2 結果
2.1 研究對象的一般資料
158例肺癌病人中,男66例,女92例,年齡為21~80(59.20±11.22)歲;BMI為(24.25±2.95)kg/m2;手術時間為(204.19±47.46)min;醫保類型:有151例,無7例;基礎疾病:有75例,無83例;病理分期以Ⅰ期及Ⅱ期居多(90.5%);文化程度以初中及高中為主(60.1%);病理學類型以腺癌為主(90.5%);疾病認知情況以不了解為主(81.6%)。
2.2 MFSI-SF得分情況
研究對象的MFSI-SF總分為(15.34±19.14)分,一般疲乏、身體疲乏、情緒疲乏、心理疲乏、活力維度得分分別為(6.59±4.18)分、(6.68±5.57)分、(4.45±2.50)分、(5.01±3.54)分、(7.38±5.36)分。
2.3 肺癌術后疲勞程度潛在剖面分析
本研究以MFSI-SF的5個維度為外顯指標,依次選取1~5個潛在剖面模型對肺癌病人的術后疲勞進行探索性潛在剖面分析,見表1。在模型1~5中,AIC、BIC、aBIC隨著剖面個數的增加而逐漸遞減,熵值均gt;0.8。模型3的AIC、BIC和aBIC值相對較小,且LMRT和BLRT檢驗均達到顯著水平,熵值為0.960,可認為模型3是最佳擬合模型。肺癌病人術后MFSI-SF條目的3個潛在剖面的特征分布見圖1。結合實際意義,將其分別命名為“低疲勞-高活力組”“中疲勞-中活力組”“高疲勞-低活力組”,依次包含55、49、54例病人,占比分別為34.8%、31.0%、34.2%。
2.4 肺癌術后疲勞潛在剖面的單因素分析
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不同類別的病人在年齡、文化程度、婚姻狀況、工作狀態、吸煙史、疾病認知情況、基礎疾病、肺功能、手術方式、手術時間、病理分期、并發癥、睡眠障礙、焦慮、抑郁、營養風險和疼痛方面分布不同,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5 肺癌術后疲勞潛在剖面的多因素分析
將單因素分析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的變量作為自變量,自變量賦值情況見表3,以肺癌術后疲勞潛在剖面為因變量(低疲勞-高壓力組=1,中疲勞-中活力組=2,高疲勞-低活組=3)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年齡、文化程度、基礎疾病、手術時間、并發癥、疼痛、睡眠障礙和焦慮是肺癌術后疲勞潛在剖面的影響因素(P<0.05),見表4。
3 討論
3.1 肺癌病人術后疲勞潛在剖面分類
本研究結果顯示,肺癌術后疲勞分為3個剖面:“低疲勞-高活力組”“中疲勞-中活力組”“高疲勞-低活力組”,表示病人個體存在顯著的異質性。肺癌發病年齡以較高齡為主,年齡為(59.20±11.22)歲,與梁鋅等[20]研究結果相似,因此,本研究對象具有一定代表性。“低疲勞-高活力組”病人在活力維度得分較高,其他維度得分較低,分析原因該類病人年齡相對年輕,肺功能大多正常,病理分期為早期,術后機體恢復快,且文化程度較高,對疾病了解較多,因此自我效能相對較高。“高疲勞-低活力組”病人在活力維度得分較低,其他維度得分較高,其中身體疲乏得分最高,心理和情緒維度得分較低,這表明外科手術病人的術后疲勞最關鍵的護理問題是身體疲勞,與翟曉媛[21]的研究結果一致。護理人員可根據不同類別特征的病人采取針對性的護理措施,以便更好地緩解肺癌病人的術后疲勞。
3.2 不同術后疲勞類別病人在社會人口學和疾病特征方面存在差異
本研究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老年病人普遍存在中高程度的術后疲勞,疲勞程度隨病人年齡的增加而增大。這與李可心[22]的研究結果相一致,并且董艷平等[23]研究中,中青年病人相比老年病人的術后疲勞的時間大約短4~7 d。這可能因為高齡病人機體各個功能下降,免疫力明顯下降,且術后病人機體修復時間較長[22]。文化程度在小學及以下程度的病人屬于高疲勞-低活力的概率更大,原因可能是大部分中老年病人文化程度較低,對疾病或者手術認知不足,不懂得如何去促進術后恢復,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病人的依從性不高,疲勞感顯著。提示醫護人員要重點關注老年人病人,術后時刻關注和詢問其感覺,做出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患有基礎疾病是肺癌病人術后疲勞的影響因素(OR=0.112)。本研究中病人的基礎疾病主要有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此類疾病都對病人的機體和生活質量有一定的影響。因此,術前就患有此類疾病的病人在術后更容易歸為“高疲勞-低活力組”,提示護理人員在術前術后都應重點關注患有基礎疾病的病人,觀察其病情,提醒按時服藥,控制好病情的發展,
來減輕病人的疲勞。防止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有助于緩解病人的術后疲勞,肺癌術后并發癥多為乳糜胸和肺不張,乳糜胸最常見的病因為惡性腫瘤轉移侵及胸導管或其分支。另外,病人不注意術后飲食,進食高脂肪和油膩食物,進而促使乳糜胸的發生。未發生術后并發癥病人傾向于進入“低疲勞-高活力組”,是影響術后疲勞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術后并發癥可使病人心電監護時間、住院時間延長,產生負性情緒,進而加重病人疲勞程度[24]。因此,提高病人健康行為自我管理能力,降低肺癌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有助于降低病人疲勞水平,促進其早日康復。
3.3 睡眠質量、焦慮及疼痛對肺癌病人術后疲勞的影響
良好的睡眠質量是術后疲勞的保護因素,本研究中病人睡眠狀況普遍不佳,與冠脈搭橋、器官移植等研究中睡眠狀況是術后疲勞影響因素的結論一致[21,25-26]。這可能是因為肺癌病人年齡較大,而老年人的睡眠質量往往較差。此外,住院環境的不舒適、復雜的病情、疼痛和不良情緒都會進一步影響病人的睡眠質量。因此,在實際工作中建議重視病人的睡眠質量,并采取適當措施促進病人睡眠,緩解病人疲勞。疼痛是外科手術后最常見癥狀及首優護理問題。多項研究表明疼痛和咳嗽與肺癌術后疲勞存在很強的相關性,與本研究結果一致,一方面可能與手術切口有關,一方面可能與疼痛使得病人恐懼下床活動和咳嗽累及呼吸肌和膈肌有關,并且證實給予鎮痛鎮咳藥物后可以有效減輕疲勞程度[27-29]。術后疼痛影響能病人術后的情緒變化、睡眠質量和生活舒適度,同時有研究表明疼痛和抑郁相互影響,進而加重病人術后疲勞。因此,醫務人員應常態化評估術后疼痛,及時匯報醫師處理術后病人疼痛的問題,根據疼痛程度采取相應措施。因此,要加強術后疼痛教育,及時疏導因疼痛引起的負面情緒病人。焦慮是肺癌術后疲勞的影響因素(OR=0.039),術前負面情緒更多的病人術后疲勞程度更重。心理因素對各疾病的術后疲勞綜合征的影響已被多項研究證實[30-31]。在調查早期NSCLC病人術后1~5年的疲勞狀態和相關因素中,顯示抑郁和焦慮是疲勞的獨立危險因素[32]。可能的原因是,大多數病人都是老年人,受教育程度低,疾病相關知識并不了解,因此擔心手術預后的問題,加之大多是務農務工,且是異地醫保,經濟壓力相對較重,更容易引發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多項研究證明,心理干預可幫助病人消除疑慮,控制術后消極情緒的產生,減輕疲勞,增強心理應對能力,提高恢復健康的信心[33-35]。因此,提示既要關注病人的生理狀況,也不能忽視病人的心理情緒狀態。采取有效的針對性干預,保持病人的心理健康狀態,從而緩解疲勞。
4 小結
綜上所述,肺癌術后疲勞主要分為“低疲勞-高活力組”“中疲勞-中活力組”“高疲勞-低活力組”3個剖面。年齡、文化程度、基礎疾病、手術時間、并發癥、焦慮、睡眠障礙和疼痛是肺癌術后疲勞的主要影響因素。臨床可重點關注上述因素制定相應有效措施進行干預,以減輕肺癌病人疲勞,促進病人預后。但本研究納入樣本量有限,后續研究應擴大樣本量,進行更全面的臨床研究。
參考文獻:
[1]ROSE E A,KING T C.Understanding postoperative fatigue[J].Surgery,Gynecology amp; Obstetrics,1978,147(1):97-102.
[2]NICHOLSON A G,CHANSKY K,CROWLEY J,et al.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ung cancer lung cancer staging project:proposals for the revision of the clinical and pathologic staging of small cell lung cancer in the forthcoming eighth edition of the TNM classification for lung cancer[J].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2016,11(3):300-311.
[3]陳斯,劉春桃,歐玉蘭.肺癌患者術后3個月癥狀群的調查研究[J].現代醫藥衛生,2021,37(11):1810-1813.
[4]OLIVEIRA M,OLIVEIRA G,SOUZA-TALARICO J,et al.Surgical oncology:evolution of postoperative fatigue and factors related to its severity[J].Clinical Journal of Oncology Nursing,2016,20(1):E3-E8.
[5]徐欣怡,許勤.簡明圍術期疲勞評測量表的漢化及其在消化道腫瘤術后患者中的應用價值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9,22(2):210-214.
[6]王娟,楊支蘭.術后疲勞綜合征測評及護理研究進展[J].護理學雜志,2018,33(2):106-109.
[7]楊龍海,葉波,魏星,等.最新國際肺癌TNM分期標準(第8版)修訂稿解讀[J].中國醫刊,2016,51(9):22-25.
[8]YU J,ZHUANG C L,SHAO S J,et al.Risk factors for postoperative fatigue after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J].The Journal of Surgical Research,2015,194(1):114-119.
[9]CHRISTENSEN T,KEHLET H.Postoperative fatigue and changes in nutritional status[J].The British Journal of Surgery,1984,71(6):473-476.
[10]CARNIO S,DI STEFANO R F,NOVELLO S.Fatigue in lung cancer patients:symptom burden and management of challenges[J].Lung Cancer,2016,7:73-82.
[11]韓劍飛.腦膠質瘤術后患者癌因性疲乏及其影響因素分析[D].唐山:華北理工大學,2020.
[12]荊警提,張衛紅,孫勇,等.老年患者髖部骨折術后疲勞綜合征的相關因素[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9,39(15):3803-3805.
[13]STEIN K D,MARTIN S C,HANN D M,et al.A multidimensional measure of fatigue for use with cancer patients[J].Cancer Practice,1998,6(3):143-152.
[14]萬麗,趙晴,陳軍,等.疼痛評估量表應用的中國專家共識(2020版)[J].中華疼痛學雜志,2020,16(03):177-187.
[15]劉賢臣,唐茂芹,胡蕾,等.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中華精神科雜志,1996,29(2):103-107.
[16]黃小捷.患者健康問卷與醫院焦慮抑郁量表在抑郁人群中的適用性及其等值性研究[D].廣州:南方醫科大學,2022.
[17]陳維,盧聰,楊曉曉,等.領悟社會支持量表的多元概化分析[J].心理學探新,2016,36(1):75-78.
[18]KONDRUP J.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NRS 2002):a new method based on an analysis of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s[J].Clinical Nutrition,2003,22(3):321-336.
[19]LI Y L,LORD-BESSEN J,SHIYKO M,et al.Bayesian latent class analysis tutorial[J].Multivariate Behavioral Research,2018,53(3):430-451.
[20]梁鋅,劉夢雯,張麗,等.全球部分地區肺癌發病趨勢及年齡變化情況分析[J].中國腫瘤,2022,31(9):683-692.
[21]翟曉媛.冠狀動脈搭橋患者術后疲勞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D].濟南:山東大學,2021.
[22]李可心.冠脈搭橋患者不同時間節點疲勞程度現狀及其影響因素分析[D].唐山:華北理工大學,2021.
[23]董艷平,段培蓓.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術后疲勞狀態持續時間的調查研究[J].中外醫學研究,2014,12(17):81-82.
[24]張少瓊,楊麗,張娜娜.風濕性心臟病瓣膜置換術的術后康復護理干預[J].首都食品與醫藥,2019,26(9):93.
[25]林曉鴻.肝移植受者疲乏狀況及其相關因素研究[D].北京:北京中醫藥大學,2016.
[26]張巧蕓,林秋妹,楊麗清.腎移植術后受體的疲乏狀況及其相關因素[J].臨床與病理雜志,2017,37(12):2659-2664.
[27]HUGOY T,LERDAL A,RUSTOEN T,et al.Predicting postoperative fatigue in surgically treated lung cancer patients in Norway:a longitudinal 5-month follow-up study[J].BMJ Open,2019,9(9):e028192.
[28]DIMEO F C,THOMAS F,RAABE-MENSSEN C,et al.Effect of aerobic exercise and relaxation training on fatigue and physical performance of cancer patients after surgery.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J].Supportive Care in Cancer,2004,12(11):774-779.
[29]RUBIN G J,HOTOPF M.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interventions for postoperative fatigue[J].The British Journal of Surgery,2002,89(8):971-984.
[30]RUBIN G J,CLEARE A,HOTOPF M.Psychological factors in postoperative fatigue[J].Psychosomatic Medicine,2004,66(6):959-964.
[31]段昕,賈春芳.早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術后疲勞狀態相關因素分析[J].陜西醫學雜志,2012,41(4):441-444.
[32]HUANG X P,ZHOU W H,ZHANG Y F.Features of fatigue in patients with early-stage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J].Journal of Research in Medical Sciences,2015,20(3):268-272.
[33]劉青,潘海芳.遠程支持鍛煉聯合自信心培養對老年肺癌根治術患者病恥感、疲乏癥狀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21,41(16):3570-3573.
[34]曹艷超,尹桂梅,鄭新英,等.基于快速康復外科理念的護理干預對肺癌患者療效、疲乏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醫藥導報,2020,17(28):173-176.
[35]KAHOKEHR A,BROADBENT E,WHEELER B R,et al.The effect of perioperativ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on fatigue after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Surgical Endoscopy,2012,26(6):1730-1736.
(收稿日期:2023-10-18;修回日期:2024-06-14)
(本文編輯薛佳)
作者簡介 董方,護士,碩士研究生在讀
*通訊作者 于雁,E-mail:2000628@163.com
引用信息 董方,于雁,劉夢元,等.胸腔鏡下肺癌病人術后疲勞水平潛在剖面分析及其影響因素[J].循證護理,2024,10(13):2364-2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