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pplication of rapid recovery nurs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ehavioral research method in patients undergoing laparoscopic cholecystolithiasis surgery
WANG Lili,ZHANG MeiNorthern Jiangsu People′s Hospital,Jiangsu 225000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ZHANG Mei,E-mail:582821966@qq.com
Keywords behavioral research method;rapid recovery;laparoscopy;cholecystolithiasis;health management behavior;quality of life;nursing
摘要 目的:探討基于行為研究法的快速康復干預在腹腔鏡膽囊結石手術病人中的應用效果。方法:2021年8月—2022年8月選取腹腔鏡膽囊結石手術病人104例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病人分為觀察組(n=52)和對照組(n=52),對照組行常規護理,觀察組實施基于行為研究法的快速康復干預,比較兩組干預前后健康管理行為、術后康復情況及生活質量。結果:兩組干預后健康行為量表(HPLP)評分、世界衛生組織生存質量測定量表簡表(WHOQOL-BREF)評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01)。觀察組首次下床活動時間、術后首次排氣時間、恢復正常飲食時間、拔除腹腔引流管時間及住院時間均較對照組縮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01),觀察組術后12 h疼痛視覺模擬評分(VAS)、并發癥發生率及術后6個月結石復發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結論:基于行為研究法的快速康復干預能有效提升腹腔鏡膽囊結石手術病人健康管理行為,促進病人術后康復,并能預防結石復發,改善病人生活質量。
關鍵詞 行為研究法;快速康復;腹腔鏡;膽囊結石;健康管理行為;生活質量;護理
doi:10.12102/j.issn.2095-8668.2024.13.033
膽囊結石是肝膽外科常見病,隨著病情進展,結石會刺激膽管誘發膽囊炎并引起肝功能損傷[1]。腹腔鏡取石術因具有創傷小、術后康復快的特點,已成為膽囊結石的主要治療手段[2]。由于腹腔鏡手術需要建立氣腹并受術中牽拉的影響,導致病人術后胃腸功能紊亂,影響病人術后康復。術后指導病人盡早下床活動可促進胃腸蠕動,改善胃腸功能,但不少病人由于懼怕術后疼痛及康復意識薄弱,導致病人盡早下床活動依從性較差,影響病人術后康復[3]。此外,膽囊結石與病人日常飲食及行為密切相關,不少病人腹腔鏡手術后由于自我管理行為較差,導致術后復發,影響病人治療效果,降低病人生活質量[4]。有研究指出,圍術期提升膽囊結石病人對疾病的認知,協助病人建立健康行為,有助于促進病人術后康復,預防結石復發[5]。行為研究法是一種以心理學理論和治療來矯正個體行為干預方法,被廣泛用于教育及社會關系處理中,將該理論應用于護理干預中,能有效提升病人對疾病的認識,促進病人建立健康行為,改善病人預后[6]。既往已有關于行為研究法在癌癥病人中的應用[7],并獲得理想的效果。本研究對膽囊結石腹腔鏡手術病人實施基于行為研究法的快速康復干預,取得較好的效果?,F報道如下。
1 資料及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21年8月—2022年8月選取膽囊結石腹腔鏡手術病人104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病人符合《中國慢性膽囊炎、膽囊結石內科診療共識意見(2018 年)》[8]中對膽囊結石的診斷標準;2)病人經腹部超聲或CT確診;3)病人符合腹腔鏡手術指征;4)病人簽署知情同意書,并愿意配合研究。排除標準:1)合并精神疾病、意識障礙或溝通障礙;2)合并消化系統惡性腫瘤;3)中轉開腹手術;4)合并心、肝、腎等臟器嚴重功能不全。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病人分為觀察組(n=52)和對照組(n=52),兩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本研究已獲得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編號:2021-S120-022)。
1.2 干預方法
1.2.1 對照組
實施常規護理。1)術前:由責任護士以口頭宣教的方式向病人講解術前準備注意事項、術前禁飲食的重要性,并指導病人做好腸道準備。2)術中:為病人加蓋保溫毯,氣腹維持在12 mmHg,密切監測病人生命體征變化。3)術后:指導病人按要求從流質飲食逐漸過渡至正常飲食,指導病人在床上行踝泵運動,鼓勵病人在家屬陪同下盡早下床活動,促進胃腸功能恢復。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行為研究法理論指導的康復護理干預。
1.2.2.1 成立行為干預小組
小組成員包括肝膽外科主治醫生1人,肝膽外科護士長1人,肝膽外科主管護士3人。由護士長帶領組員參與腹腔鏡膽囊結石病人行為研究相關討論,了解促進病人術后康復的相關措施。
1.2.2.2 問題分析
行為干預小組通過與病人交流收集信息,同時結合病人術前各項檢查數據、醫生用藥及治療記錄,初步判斷和確定病人對疾病、腹腔鏡手術、術后并發癥、術后康復及疼痛等知識的了解情況、病人心理狀態及病人是否明確學習需求,并以此為依據制定腹腔鏡膽囊結石病人的快速康復方案。
1.2.2.3 制定解決方案
1)健康宣教:通過檢索腹腔鏡膽囊結石手術護理相關文獻,分析與病人交流后獲取的信息,最終明確宣教內容,提高病人的依從性。2)風險管理:記錄病人術后各項生命體征數據,根據生命體征數據和病人身體恢復情況,制定快速康復方案,進行預見性護理,降低護理并發癥和風險事件。3)心理狀態評估:了解病人是否出現焦慮和抑郁情緒,及時給予心理疏導,減輕病人的心理壓力,提高病人的治療依從性。4)飲食指導:根據病人術后胃腸功能恢復情況及營養狀況,調整飲食方案。5)恐動指導:通過與病人交談了解病人恐動的原因,給予針對性指導,使病人克服恐動情緒,盡早下床活動。6)疼痛指導:告知病人術后疼痛的原因及減輕疼痛的相關措施,減輕病人由于術后疼痛產生的不良情緒。
1.2.2.4 腹腔鏡膽囊結石病人行為干預具體內容
1)健康宣教:以集體授課的形式開展,干預小組根據每期授課內容制定《腹腔鏡膽囊結石手術護理手冊》,手冊內容包括膽囊結石的發病機制、誘發膽囊結石危險因素、腹腔鏡手術治療原理、圍術期注意事項、術后常見不良反應及不良反應處理措施等,每次授課時間為40 min,授課地點選擇科室會議室。通過授課讓病人初步了解疾病相關知識,讓病人正確看待疾病,提高病人治療依從性。2)風險管理:評估病人術后并發癥發生風險,定期協助病人翻身,預防壓力性損傷;給予病人四肢按摩,防止下肢靜脈血栓;指導病人進行腹式呼吸運動,促進胃腸道功能恢復,避免便秘。3)心理干預:病人術后意識恢復后,邀請同一病區預后理想且具備較強溝通能力的病人進入病房開展同伴健康宣教,由同伴向病人講解術后遵醫行為的重要性,提高病人健康意識。4)飲食干預:干預小組根據病人身體恢復情況每日為病人安排3餐,開始時以流質飲食為主逐漸過渡至正常飲食,將3餐食譜采用A4紙打印出來發給病人家屬,讓家屬根據食譜為病人準備3餐。5)恐動指導:通過列舉成功案例、同伴教育及激勵等方式讓病人正確認識早期康復運動的重要性,增強克服恐動癥的信心。6)疼痛指導:病人麻醉蘇醒后,由干預小組采用疼痛視覺模擬評分(VAS)評估病人疼痛程度,VAS評分≤4分者,干預小組通過指導病人閱讀、觀看短視頻及聆聽音樂等方式轉移注意力,以減輕疼痛的影響。VAS評分≥5分者,給予病人止痛藥物,告知治療藥物的副作用,同時指導病人遵醫囑用藥,避免藥物濫用。
1.2.2.5 反思經驗教訓及調整解決方案
觀察病人疾病和治療相關知識掌握情況,結合病人的實際行動表現,發現部分病人執行力較差。分析原因:與疼痛、缺乏家庭支持、自我管理能力弱等因素有關;通過反思,對方案進行調整,提高疼痛護理的重視程度,加強與病人家庭成員的溝通,提高病人家庭對病人的支持;同時給予電話隨訪,督促病人進行自我行為管理。
1.3 觀察指標
1)健康行為:采用健康行為量表(HPLP)[9]測評,量表包括軀體活動(8個條目)、心理健康(5個條目)、營養管理(6個條目)、壓力管理(5個條目)、人際關系(11個條目)、健康責任感(5條目)6個維度,共40個條目,每個條目采用1~4級評分,總分為40~160分,評分越高表明病人健康管理行為水平越高,量表Cronbach′s α系數為0.869。2)術后康復:記錄兩組病人首次下床活動時間、術后首次排氣時間、恢復正常飲食時間、拔除腹腔引流管時間及住院時間。3)術后疼痛:術后12 h由責任護士采用VAS測評,總分為0~10分,評分越高表明病人疼痛程度越重。4)并發癥:包括腹腔感染、腹脹、出血、膽漏及肺部感染等。并發癥發生率=并發癥發生例數/總例數×100%。5)復發率:術后隨訪6個月,若病人再次出現膽囊結石指征為復發,復發率=復發例數/總例數×100%。6)生活質量:采用世界衛生組織生存質量測定量表簡表(WHOQOL-BREF)[10]評價,包括軀體領域、心理領域、環境領域、社會關系4個維度,每個維度評分轉為百分制評分,即0~100分,評分越高表明生活質量水平越高,量表Cronbach′s α系數為0.879。
1.4 資料收集方法
由2名經過統一培訓的責任護士在病人入組時及出院時以問卷調查的方式收集兩組健康行為及生活質量等數據,調查前向病人講解量表填寫注意事項及方法,共發放104份問卷,回收104份問卷,有效回收率為100%。由主治醫生記錄兩組術后康復時間、并發癥發生率及復發率。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符合正態分布的定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描述,組間比較行t檢驗;定性資料采用例數、百分比(%)描述,組間比較行χ2檢驗,以Plt;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干預前后HPLP評分比較(見表2)
2.2 兩組康復情況比較(見表3)
2.3 兩組干預前后WHOQOL-BREF評分比較(見表4)
2.4 兩組并發癥發生及術后6個月結石復發情況比較(見表5)
3 討論
3.1 基于行為研究法的快速康復干預可提升腹腔鏡膽囊結石病人健康行為
膽囊結石的發生與病人日常生活及飲食習慣關系密切,因此病人自我健康行為水平直接影響病人自身對健康行為的要求。研究顯示,提升膽囊結石病人健康行為有助于病人形成健康意識,促使病人遠離引起疾病的危險因素,改善病人預后[11]。本研究為了能提升腹腔鏡膽囊結石病人健康行為,對病人實施基于行為研究法的健康干預,結果顯示,觀察組干預后HPLP評分較對照組提升,與梁茵等[12]研究結果相似。分析可能由于該干預模式通過評估病人對疾病的認知,明確病人健康行為狀況,并根據病人存在的問題加強健康宣教,提升病人的健康意識,促使病人形成健康行為[13]。
3.2 基于行為研究法的快速康復干預可促進腹腔鏡膽囊結石病人康復,預防術后復發
腹腔鏡術中氣腹的建立、麻醉藥物影響及術中機械牽拉均會導致膽囊結石病人胃腸功能受到抑制,導致病人術后出現腹脹、腹痛及全身肌無力的情況,影響病人術后康復[14]。術后為了讓病人盡快恢復胃腸功能,需要指導病人盡早下床活動,但部分病人術后由于懼怕運動帶來的疼痛,出現恐動癥[2]。本研究為了促進膽囊結石病人術后康復,對病人實施基于行為研究法的快速康復干預,結果顯示,觀察組首次下床活動時間、術后首次排氣時間、恢復正常飲食時間、拔除腹腔引流管時間及住院時間均較對照組縮短(Plt;0.001),觀察組術后12 h VAS評分低于對照組(Plt;0.001),說明基于行為研究法的快速康復干預可促進腹腔鏡膽囊結石病人預后?;谛袨檠芯糠ǖ目焖倏祻透深A針對引起病人恐動癥的原因,通過同伴支持及鼓勵,增強了病人克服恐動癥的信心,有助于病人盡早下床活動,從而改善術后胃腸功能[15]。另外,觀察組術后6個月復發率低于對照組,表明該方法能有效預防腹腔鏡膽囊結石病人術后復發?;谛袨檠芯糠ǖ目焖倏祻透深A加強健康指導,提升了病人對遵醫用藥的認知,協助病人建立良好的行為,使病人養成良好的飲食及生活習慣,有效避免引起膽囊結石的危險因素,能有效預防膽囊結石復發[16]。
3.3 基于行為研究法的快速康復干預可提升腹腔鏡膽囊結石病人生活質量
影響腹腔鏡膽囊結石病人生活質量的因素包括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提高病人軀體癥狀、減輕病人不良情緒對提升病人生活質量具有積極的意義。本研究對腹腔鏡膽囊結石病人實施基于行為研究法的快速康復干預,結果顯示,觀察組干預后WHOQOL-BREF各維度評分高于對照組,說明基于行為研究法的快速康復干預有助于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分析原因:基于行為研究法的快速康復干預可提升膽囊結石病人健康意識,增強病人應對疾病的信心,促使病人建立健康行為,提高病人預后,減輕軀體癥狀,從而提高病人生活質量[17]。
4 小結
基于行為研究法的快速康復干預能有效提升腹腔鏡膽囊結石手術病人健康管理行為,促進病人術后康復,并能預防結石復發,提高病人生活質量。但本研究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如本研究納入的研究對象為行腹腔鏡治療的膽囊結石病人,未對采用其他治療方案的病人進行研究,關于該干預方案在采取其他治療方案的膽囊結石病人護理中是否獲得相同的效果,日后仍需要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吳長松,翁細華.快速康復外科理念護理對膽囊結石腹腔鏡手術患者術后康復及預后的影響[J].中國醫藥指南,2022,20(35):21-24.
[2]王麗欣.綜合護理干預對膽囊結石腹腔鏡手術患者術后疼痛及舒適度的影響[J].中國醫藥指南,2022,20(30):57-60.
[3]劉靜,王劍,駱燕,等.基于臨床護理路徑方案對膽囊結石患者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后的心理狀態及預后影響[J].中國醫藥導報,2022,19(27):154-157.
[4]靳雪,馬慧,劉田田.循證護理對膽囊結石腹腔鏡手術患者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22,28(12):46-49.
[5]程瑩.循證護理模式在膽囊結石腹腔鏡術后疼痛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醫藥指南,2022,20(8):142-144.
[6]曾麗玲,劉燕玲,陳柳妃.基于行為研究法的快速康復護理在剖宮產術后產婦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22,28(2):7-10.
[7]黃麗華,李東霞,谷舉鳳,等.基于行為研究法的快速康復干預在早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術后護理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21,27(18):54-57.
[8]何相宜,施健.中國慢性膽囊炎、膽囊結石內科診療共識意見(2018年)[J].臨床肝膽病雜志,2019,35(6):1231-1236.
[9]胡蘊綺,周蘭姝.中文版健康行為能力自評量表的信效度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12,47(3):261-262.
[10]郝元濤,方積乾.世界衛生組織生存質量測定量表中文版介紹及其使用說明[J].現代康復,2000,4(8):1127-1129.
[11]肖霞.循證科學理念護理對膽囊結石患者腹腔鏡術后的影響[J].當代護士(中旬刊),2021,28(11):30-33.
[12]梁茵,汪紫璐,楊麗芳,等.基于行為研究法的快速康復干預在胃癌腹腔鏡術后護理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21,27(16):122-125.
[13]凌金妹,陳美麗,蔡鳳.行為研究法聯合家庭式健康教育在鼻咽癌放療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臨床護理雜志,2021,20(5):39-42.
[14]黃招美,蔡艷菊,鐘慧瓊.基于PRECEDE模式的護理方案在腹腔鏡膽囊結石取石術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21,27(20):101-104.
[15]楊威.循證護理在膽囊結石腹腔鏡術后疼痛護理中的臨床效果[J].中國醫藥指南,2021,19(18):134-135.
[16]胡世玲.基于自護行為研究的護理干預對銀屑病患者診療效果、心理狀況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臨床與病理雜志,2021,41(2):360-366.
[17]龐士慧,肖承鳳,嚴麗,等.行為研究法聯合家庭式健康教育在阿爾茨海默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護士進修雜志,2018,33(24):2288-2291.
(收稿日期:2023-09-25;修回日期:2024-06-16)
(本文編輯張建華)
作者簡介 王麗麗,主管護師,本科
*通訊作者 張梅,E-mail:582821966@qq.com
引用信息 王麗麗,張梅.行為研究法視角下的快速康復護理在腹腔鏡膽囊結石手術病人中的應用[J].循證護理,2024,10(13):2452-2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