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atus quo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ocial anxiety in children with pediatric β-thalassemia major at different ages
LIU Yingxin,HUANG Xiuping,BAN Yicheng,SHANG Xiufen,LU Qingmei,LUO Yanni,YE HongxingYou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Guangxi 533000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LU Qingmei,E-mail:lqm65@126.com
Keywords thalassemia;children;adolescents;social anxiety;influencing factors;nursing
摘要 目的:了解不同年齡段重型β-地中海貧血(β-TM)患兒社交焦慮現狀,分析其影響因素,為護理干預提供理論依據。方法:方便選取2022年1月—6月在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某三級甲等醫院就診的164例重型β-TM患兒為研究對象,采用一般資料調查表、兒童社交焦慮量表(SASC)進行調查,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重型β-TM患兒社交焦慮的影響因素。結果:重型β-TM患兒社交焦慮的發生率為52.4%(86例),社交焦慮得分為(7.59±3.66)分,學齡期、青少年期兒童社交焦慮的發生率分別為69.1%、18.5%;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家庭類型、母親教育程度是學齡期患兒社交焦慮的影響因素;家庭類型是青少年期患兒社交焦慮的影響因素。結論:重型β-TM患兒社交焦慮的發病率較高,家長、老師、醫護人員等應關注患兒的心理狀態,通過綜合干預降低患兒社交焦慮的發生。
關鍵詞 地中海貧血;兒童;青少年;社交焦慮;影響因素;護理
doi:10.12102/j.issn.2095-8668.2024.13.020
重型β-地中海貧血(β-thalassemia major,β-TM)是血紅蛋白的β鏈產生缺陷或缺失引起的溶血性貧血[1-2],是一種遺傳性血液疾病[3]。該病主要分布在廣西、廣東、香港、澳門、貴州、云南等地[4]。目前,主要采用定期輸血、鐵螯合管理、造血干細胞移植等方法治療,但治愈該病只能采取造血干細胞移植[5-6]。由于髓源匱乏、費用昂貴等問題[7],許多患兒家庭只能選擇定期輸血聯合鐵螯合管理維持治療,但頻繁入院輸血、特殊面貌,使患兒產生嚴重的焦慮和自卑感。隨著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發展,國內外研究者對患兒心理健康水平的關注度逐漸提高。社交焦慮是指人在面對人際交往場景時,產生過多的緊張、焦慮甚至恐懼的心理狀態,影響日常的社交活動和正常生活[8]。因此,本研究對β-TM患兒社交焦慮進行調查,并探討不同年齡段β-TM患兒社交焦慮的影響因素,為實施護理干預提供理論依據。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根據Kendall樣本量計算法,納入樣本量應為變量數的5~10倍,再擴大10%,以排除無效問卷的影響。本研究計劃納入20個自變量,最終計算樣本量為164例。采用方便抽樣法,選取2022年1月—2022年6月在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某三級甲等醫院收治的重型β-TM患兒164例。納入標準:1)符合《β-地中海貧血的臨床實踐指南》[9]診斷標準;2)年齡7~16歲;3)愿意參與本研究;4)能自行完成問卷調查表;5)無其他系統疾病及精神障礙性疾病。排除標準:1)曾有精神、心理問題的患兒;2)近6個月遭受其他重大負性事件的患兒。本研究經右江民族醫學院附屬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研究工具
1.2.1 一般資料調查表
由研究者自行設計,包括3個方面。1)人口學信息:患兒性別、年齡、是否為獨生子女、學業階段、家庭類型、家庭月收入、父親教育程度、母親教育程度、長期居住地、費用支付方式;2)治療信息:治療時間、首次輸血年齡、輸血間隔時間、是否規律祛鐵、是否因并發癥入院;3)父母態度:父母有無耿耿于懷、負擔、父母應對態度。根據人格發展八階段理論將年齡分為學齡期、青少年期,本研究中學齡期指7~12歲患兒,青少年期指13~16歲患兒。
1.2.2 兒童社交焦慮量表(SASC)
由La Greca等[10]于1988年編制,由汪向東等[11]引入我國并修訂的兒童社交焦慮量表,用于評估兒童焦慮性障礙,適用年齡為7~16歲,包括害怕否定評價、社會回避及苦惱2個維度組成,共10個條目,采用3級計分法,“從不是這樣”計0分,“有時這樣”計1分,“一直這樣”計2分,總分為0~20分,總分越高表明焦慮程度越高。量表重測信度為0.67,Cronbach′s α系數為0.76,具有良好的信度。本研究參照兒童社交焦慮量表中國城市常模[12],以8分為界,總分≥8分定義為有社交焦慮障礙的可能。
1.3 調查方法
本研究征得醫院相關科室管理者和兒科護士長同意后,在患兒住院期間向患兒及家屬詳細說明調查目的、內容及方法,征得同意后進行。一般資料調查表由患兒父母填寫,兒童社交焦慮量表由患兒填寫。填寫過程中如有疑問立即給予解答。問卷當場發放與回收,共發放164份,回收有效問卷164份,問卷有效回收率為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7.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定性資料采用頻數、百分比(%)描述,符合正態分布的定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描述;單因素分析采用χ2檢驗或Fisher確切概率法。將單因素分析中有統計學意義的指標(Plt;0.05)納入多元Logistic回歸分析模型,分析不同年齡段β-TM患兒社交焦慮的影響因素。
2 結果
2.1 重型β-TM患兒社交焦慮現狀
本研究共納入164例患兒,年齡7~16(10.46±2.41)歲;兒童社交焦慮量表得分為(7.59±3.66)分,共檢出社交焦慮患兒86例,檢出率為52.4%。110例學齡期患兒中,檢出社交焦慮障礙76例,檢出率為69.1%;54例青少年病人中檢出10例,檢出率為18.5%。
2.2 不同年齡段重型β-TM患兒社交焦慮影響因素分析
2.2.1 不同年齡段重型β-TM患兒社交焦慮單因素分析
學齡期患兒社交焦慮總分與學業階段、家庭類型、家庭月收入、父親教育程度、母親教育程度、長期居住地、費用支付方式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青少年期患兒社交焦慮總分與家庭類型、費用支付方式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見表1。
2.2.2 不同年齡段重型β-TM患兒社交焦慮Logistic回歸分析
以是否有社交焦慮為因變量(有=1,無=0),將單因素分析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變量作為自變量納入多元Logistic回歸分析。自變量賦值見表2。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見表3。
3 討論
3.1 重型β-TM患兒社交焦慮現況
本研究結果顯示,86例(52.4%)患兒出現社交焦慮,其中學齡期患兒檢出率高達69.1%,高于陳甜天等[13-14]研究結果。由此說明,桂西地區重型β-TM患兒社交焦慮發生率較高。分析可能有以下原因:首先,β-TM是慢性疾病,輸血和祛鐵治療是目前常用的治療方法,長期反復輸血及注射去鐵胺使患兒頻繁缺課,給患兒帶來沉重的學習壓力,同時也縮短患兒與同學相處時間。其次,長期的身體病痛以及特殊的面容易使患兒出現自卑心態,害怕與同學相處。定期輸血加重患兒的心理負擔[15]。學齡期和青少年期是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醫護人員要關注患兒的心理狀態,根據不同年齡段患兒社交焦慮的影響因素,實施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減輕甚至消除患兒社交焦慮,提高其社會適應性。
3.2 不同年齡段重型β-TM患兒社交焦慮的影響因素分析
3.2.1 家庭類型
本研究結果顯示,家庭類型是學齡期和青少年期患兒社交焦慮的共同影響因素。與既往研究結果[16-17]相似。分析其原因:重型β-TM患兒需要長期反復到醫院輸血,父母作為監護人需要陪同患兒到院治療。離異家庭的患兒往往只獲得來自父親或母親單方面的照顧和關愛,與傳統家庭比較,父母陪伴的時間相對較少,缺乏安全感,易出現孤獨無助、害怕等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另外,單親家庭的父親或母親獨自一人養育孩子,承受的經濟壓力較傳統家庭大,面對巨大的經濟壓力,難免有時會將負面情緒傳遞給患兒,導致患兒產生消極情緒,影響心理行為[17-18]。加之,單親家庭的患兒性格脆弱、敏感,可能疏遠他人,使原本內向的患兒更加自我封閉。因此,離異家庭的父母需要更加關注孩子的心理狀態,盡可能花更多時間陪伴兒童,滿足他們的情感需求,提高孩子的幸福感。
3.2.2 母親教育程度
本研究結果顯示,母親教育程度是學齡期重型β-TM患兒社交焦慮的影響因素,與沈丹等[19]研究結果一樣。學齡期患兒年齡尚小,心智尚未發育成熟,母親作為兒童的主要照顧者,其心理狀態對患兒情緒行為會產生極大的影響[20]。研究顯示,父母的文化程度與其心理承受能力相關[21-22]。父母長期照顧患兒,內心難免會產生抑郁、焦慮等消極情緒,文化程度較低的父母可能會將負性情緒傳遞給患兒;文化程度高的父母心理承受能力更強,在面對挫折時會采用積極樂觀的態度,指導患兒如何克服困難[21]。文化程度低的父母缺乏疾病相關知識,在照顧患兒期間面對問題存在較多不確定性,無法幫助患兒消除負性情緒,導致消極情緒一直累積,使患兒出現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23]。但對于青少年來說,母親教育程度不是其社交焦慮的危險因素。可能與以下原因有關:隨著年齡的增長,青少年身心發育、心智和人格不斷健全,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更強,加之青少年對本病有一定的認知,父母的心理狀態對其影響較小。
4 小結
重型β-TM患兒社交焦慮發生率較高,母親教育程度、家庭類型是重型β-TM患兒社交焦慮的影響因素。建議通過下列綜合干預模式降低患兒社交焦慮的發生:1)家長、教師、醫護人員、社會人員等要關注患兒的情緒,多與患兒溝通,給予患兒學習上的幫助、疾病健康指導等;2)在學校教育中,教師可開展班級團體活動、同伴交往技能課程等來緩解患兒的社交焦慮,幫助患兒在人際交往過程中樹立信心;3)構建以心理咨詢師及專科護士為主導,醫學專家、研究員、志愿者、醫學生為輔助的多學科干預協作小組,依托家庭單元的心理健康服務模式,對患兒實施心理疏導、行為指導;4)指導家長學會調整情緒,改善家庭教養環境和家庭功能,幫助、鼓勵患兒正確面對現實,提高患兒自信心。
參考文獻:
[1]GHARAIBEH H,BARQAWI M A,AL-AWAMREH K,et al.Clinical burdens of beta-thalassemia major in affected children[J].J Pediatr Hematol Oncol,2018,40(3):182-187.
[2]王程,陸青梅,黃秀萍,等.重型β地中海貧血患兒照顧者生活質量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優生與遺傳雜志,2021,29(9):1343-1347.
[3]MANSILLA-SOTO J,RIVIERE I,BOULAD F,et al.Cell and gene therapy for the beta-thalassemias:advances and prospects[J].Human Gene Therapy,2016,27(4):295-304.
[4]陸祝選,李彬,莫秋紅,等.南寧市重癥地中海貧血患兒輸血情況調查及針對性供血策略的建立[J].中國輸血雜志,2017,30(8):924-930.
[5]ALI S,MUMTAZ S,SHAKIR H A,et al.Current status of beta-thalassemia and its treatment strategies[J].Molecular Genetics amp; Genomic Medicine,2021,9(12):e1788.
[6]陸青梅,梁英,韋桂源,等.重型β-地中海貧血患兒家屬認知、信念、行為現狀調查[J].護理研究,2018,32(6):911-913.
[7]THEN S N,KERRIDGE I H,MARKS M.Children as haematopoietic stem cell donors:ethically challenging and legally complex[J].The Medical Journal of Australia,2018,208(8):334-337.
[8]李江華.乳腺癌根治術后患者社交焦慮現狀及其與傷殘接受度及應對方式的相關性[D].唐山:華北理工大學,2018.
[9]中華醫學會醫學遺傳學分會遺傳病臨床實踐指南撰寫組.白化病的臨床實踐指南[J].中華醫學遺傳學雜志,2020,37(3):252-257.
[10]LA GRECA A M,DANDES S K,WICK P,et al.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 anxiety scale for children:reliability and concurrent validity[J].Journal of Clinical Child Psychology,1988,17(1):84-91.
[11]汪向東,王希林,馬弘.心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1999,13(增訂版):248-249.
[12]李飛,蘇林雁,金宇,等.兒童社交焦慮量表的中國城市常模[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6,14(4):335-337.
[13]陳甜天,王玉玲,尹寶霞,等.北京市西城區兩所小學4~6年級學生社交焦慮現狀[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21,29(3):371-376.
[14]謝新艷,劉琦,朱凱恒,等.武漢市小學生抑郁焦慮癥狀隨訪研究[J].中國學校衛生,2022,43(5):751-754.
[15]CANATAN D,RATIP S,KAPTAN S,et al.Psychosocial burden of beta-thalassaemia major in Antalya,South Turkey[J].Social Science amp; Medicine(1982),2003,56(4):815-819.
[16]黃欣欣,李雨婷,陳劍華,等.家庭結構對青少年抑郁和焦慮癥狀的影響:情感忽視的中介作用[J].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23,25(1):80-85.
[17]宋占美,王美芳,王芳.父母婚姻質量與學前兒童焦慮的關系:父親和母親嚴厲管教的中介作用[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9,27(1):167-171.
[18]王埡,黃浩,劉爭,等.兒童少年精神分裂癥患者父母的依戀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護士進修雜志,2019,34(21):1929-1933.
[19]沈丹,褚文娟,黃薇伊,等.學齡期兒童眼科局麻手術術前焦慮的影響因素分析[J].軍事護理,2023,40(9):43-47.
[20]王心柱,李若瑜,楊亞紅,等.母親情緒癥狀與學齡前兒童情緒行為問題的關聯[J].中國學校衛生,2023,44(2):256-260.
[21]張炳坤,樊春雷,王利剛,等.學齡前兒童焦慮與母親心理靈活性的關系[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22,36(9):780-785.
[22]陸鷹,張家旭,陸曄峰.肝移植患兒父母生活質量、焦慮現狀及其影響因素[J].護理研究,2022,36(11):2051-2054.
[23]沈亭,趙麗.學齡前先天性心臟病患兒負性情緒的現狀及影響因素[J].中國優生與遺傳雜志,2023,31(10):2082-2086.
(收稿日期:2023-09-22;修回日期:2024-06-10)
(本文編輯張建華)
基金項目 廣西壯族自治區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編號:2020JJA140108;百色市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計劃課題,編號:百科字〔2022〕20號;廣西壯族自治區中醫藥管理局自籌經費科研項目,編號:GXZYL20220306
作者簡介 劉穎欣,碩士研究生在讀
*通訊作者 陸青梅,E-mail:lqm65@126.com
引用信息 劉穎欣,黃秀萍,班義承,等.不同年齡段重型β-地中海貧血患兒社交焦慮現狀及影響因素[J].循證護理,2024,10(13):2394-2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