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踏上三尺講臺,也就意味著踏上艱巨而漫長的育人之旅。師者為師亦為范,學高為師,德高為范。由此可見師德的重要性。筆者以為牢記純粹教育初心,踐行教書育人使命,應著重從以下四個方面正人正己,用四個“心”聚合關注生命成長的力量。
忠誠事業的恒心: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是師德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品質之一。作為一名教師,所應對的教育對象是不斷更換的,再者,時代的知識也是不斷更新的,為了適應新形勢的需要,滿足學生不斷發展的求知渴求,教師務必不斷學習,吸取新知識的營養。在教育工作中,要不滿足于現狀,始終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好學上進,勤于進取,做到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務必要有長流水,這樣才能不愧為老師。此外,教育學生是一個長期的點滴積累的過程,非一朝一夕之功能夠實現的,其間還會出現各種曲折和反復。這要求教師在教育工作中,具有執著的精神,懷著對學生一片赤誠,以巨大的耐心,堅韌的毅力,對學生孜孜不倦、循循善誘。作為教師,不但要做到“學而不厭”,而且還要做到“誨人不倦”,具有忠誠于人民教育事業的思想,關愛每一個學生,甘為學生任勞任怨,用自己掌握的教育藝術,將自己的知識、思想和潛力傳遞給學生,轉化為學生自己的知識財富。
“關注生命成長”的仁心:熱愛學生,鼓勵學生
正如魯迅先生所說的“教育是植根于愛的。教師對學生的愛,從本質上來說是不求回報的,也是無私的、沒有血緣關系的愛,更是一種嚴慈相濟的愛。俗話說,“愛”能使“冰雪融化”。尤其是對后進生,只要教師對他們傾注真心的愛,并把握好教育時機,掌握恰當的方法,再頑皮的學生也是能夠轉化的。因為有了愛,教書育人才會由被動變為主動;因為有了愛,看差生時才不會有“看不順眼”的現象,會很樂意想辦法去改變他們。那么,愛學生,怎樣愛才是真正的愛?有一些教師認為,學生的優點,不夸跑不了;學生的缺點,不批改不了。因此,他們總是批評、訓斥、否定學生,而很少鼓勵、表揚、肯定學生。其實,在老師的眼里不應有教不好的孩子,愛學生就要對學生一視同仁,不能用簡單粗暴的做法對待學生或歧視學生。應當相信每一個學生都能成功,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發現他們的閃光點,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品嘗到成功的喜悅。
“身教重于言教”的用心:以身作則,為人師表
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透過學生的眼睛在他們的心靈底片上留下影像。即所謂“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人最可貴的是身體力行。兒童、少年學生,除了向書本上學習之外,主要是向教師學習。在他們的心目中,教師的話就是真理,教師的言行就是道德標準,教師是智慧的象征、高尚人格的化身。教師的榜樣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教師的思想、行為、作風和品質,每時每刻都在感染、熏陶和影響學生。正所謂“身教重于言教”。作為教師,要加強思想道德修養,有崇高的境界,有高尚的道德品質;遇事冷靜,不隨便發怒,不以威壓人;處事的公平合理,不抱偏見,對自己所有的學生一視同仁,還有談吐的文雅,儀表的端莊,良好的生活習慣等,所有這些都會給學生留下終生難忘的印象,成為學生永久的楷模。
不忘“純粹教育”初心:無私奉獻,甘為人梯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說:“捧出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就是對教師教學生涯的最好寫照。盡職盡責是教師基本的道德規范。在教師崗位上,沒有悠閑自在,只有默默無聞的奉獻,認真負責,工作嚴謹是教師的職業要求,也是職責感的體現。來路漫漫,在今后的日子里,筆者將踐行自己的人生準則:認認真真學習、扎扎實實工作、堂堂正正做人,繼續勾畫一位普通教師無私奉獻、甘為人梯的人生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