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適度包裝能為社會和各方所理解和接受,但包裝過度卻危及社會良好之信用。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治理商品過度包裝工作。原國家質量技術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早在2009年3月就發布GB 23350-2009《限制商品過度包裝要求食品和化妝品》強制性國家標準。2021年,國家標準委發布該標準修訂版,近1-2年,又相繼發布第1號和第2號修改單,同時將商品包裝強制性國家標準執行情況納入日常監督檢查內容。2023年,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準設立限制商品過度包裝強制性國家標準實施情況廣東統計分析點(見國標委發[2023]44號通知),以加強對該類強制性國家標準的跟蹤監測、信息收集和統計分析工作。本文系在該統計分析報告的基礎上而撰寫。
關鍵詞:限制過度包裝,強制性國家標準,實施情況
DOI編碼:10.3969/i.issn.1002-5944.2024.18.013
1政府積極推進限制過度包裝強制性國家標準
2009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治理商品過度包裝工作的通知》,要求企業要嚴格執行商品包裝國家標準和法規,做到生產企業不生產過度包裝商品,流通企業不采購、不銷售過度包裝商品;明確要求制定《限制商品過度包裝要求食品和化妝品》強制性國家標準。2009年3月,原國家質量技術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發布GB 23350-2009《限制商品過度包裝要求食品和化妝品》。2021年8月,修訂后的GB 23350-2021《限制商品過度包裝要求食品和化妝品》替代原標準,由市場監管總局(國家標準委)批準發布,GB 23350-2021規定了限制食品和化妝品過度包裝的要求、檢測和判定規則,標準適用于食品和化妝品銷售包裝,涵蓋31類食品、16類化妝品,包括茶葉、酒類等,不適用于贈品或非賣品。
2022年3月8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公開征求對GB23350-2021第1號修改單的意見。2022年s月24日,市場監管總局(國家標準委)批準公布GB 23350-2021國家標準第1號修改單,并于2022年8月15日起實施。
2023年8月18日,工業和信息化部根據國家標準委下達的強制性國家標準制修訂計劃,組織完成《限制商品過度包裝要求食品和化妝品》第2號修改單(征求意見稿)的編制工作,并向社會各界廣泛征求意見。2024年3月25日,市場監管總局(國家標準委)公布GB 23350-2021《限制商品過度包裝要求食品和化妝品》第2號修改單,自2025年3月1日起正式實施。同時,國家已將商品包裝有關國家標準執行情況納入日常監督檢查內容。
1.1全國包裝行業營收突破1.2萬億元
商品包裝是生產性服務產業,可為食品、日用品、生鮮食用農產品等多種商品配套使用,是經濟社會生活不可或缺的附屬品。目前,市場上常用的膜袋、紙盒、塑料瓶(罐)、鐵盒(罐)、玻璃瓶(罐)、木箱、陶瓷瓶(罐)、纖維無紡布等多種商品包裝,對商品起保護作用;由于包裝印刷精美,同時對商品起媒介傳播作用,即將商品介紹給消費者,在流通過程中能起到保護產品、方便儲存、促進銷售、傳播文化等作用。
中國包裝聯合會統計嘲,2022年,我國包裝行業規模以上企業9860家,全國包裝行業營收突破1.2萬億元。其中,塑料薄膜制造累計完成主營業務收入3822億元,占31.09%;紙和紙板容器制造累計完成主營業務收入3045億元,占24.77%;塑料包裝箱及容器制造累計完成主營業務收入1811億元,占14.73%;金屬包裝容器及材料制造完成累計主營業務收入1500億元,占12.21%,同比增長5.17%;塑料加工專用設備制造累計完成主營業務收入914億元,占7.44%;玻璃包裝容器制造累計完成主營業務收入764.56億元,占6.22%;軟木制品及其他木制品制造累計完成主營業務收入435.42億元,占3.54%。
在出口方面,塑料包裝、金屬包裝、玻璃包裝、竹木包裝主要出口國家為美國、越南、日本、馬來西亞、澳大利亞。出口前五位的地區分別為廣東、浙江、江蘇、山東、福建。
1.2國內市場商品過度包裝已引起各方關注
目前我國市場上出現的商品過度包裝情況,主要表現為:一是耗材過多、分量過重、體積過大、成本過高、裝潢過于華麗,超過了包裝應有的保護功能;二是有些商品故意增加包裝層數,在內包裝和外包裝間增加中包裝層數,導致商品包裝體積過大、實際產品很小,損害了社會和人際良好的信用;三是有些商品采用過厚的襯墊材料,或用超重的紙盒包裝,加速了有限資源的消耗,其包裝廢棄物對自然環境造成污染。
1.3國家設點對標準實施情況進行監測
廣東省薄膜及設備行業協會聯合廣州標明機械技術研究有限公司、潮州市質量計量監督檢測所,在廣州市市場監管局、黃埔區市場監管局的支持指導下,根據國家標準委2022年11月發出的《關于組織申報2022年強制性國家標準實施情況統計分析點的通知》,積極申報了限制商品過度包裝領域的強制性國家標準實施情況統計分析點,廣東省市場監管局同意推薦上報到國家標準委,通過專家評審答辯,于2023年5月19日獲得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列入國家強制性標準實施情況統計分析點名單的公示,并于2023年8月22日被國家標準委確定為限制商品過度包裝強制性國家標準實施情況廣東統計分析點(見國標委發[2023]44號通知),負責對該類強制性國家標準的跟蹤監測、信息收集和統計分析工作。
2標準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新要求
2.1標準適用性分析
GB 23350-2021對包裝層數、包裝空隙率、包裝成本、商品包裝質量等方面作出了限定,且根據市場的發展情況,及時對標準的技術要求編制了兩項修改單。修改單內容一是減少包裝層數,二是壓縮包裝空隙,三是降低包裝成本,四是對商品包裝質量作出了新的限定,推動了綠色低碳發展的新要求。
2.2標準協調性分析
GB 23350-2021發布后,先后得到國家和地方政府部門制定發布法規引用,與相關法規、部門規章或產業政策相協調,被全國各地質量檢驗檢測機構作為涉及包裝層數、包裝成本、包裝空隙率的檢測標準依據,廣泛應用于檢測食品相關產品、日用化工產品、化妝品、輕紡產品等包裝材料及制品,發揮較好的協調應用。但也存在以下問題:
(1)該強制性國家標準規定酒類、固體飲料空間系數規定與實際情況不協調;
(2)國家限制商品過度包裝,不應只是限制商品包裝本身,還需要明確食品和化妝品生產企業在限制過度包裝方面的主體責任;
(3)標準的內容制定可考慮擴大到與倡導適度包裝的社會風氣、減少包裝廢棄物對環境的污染等生產與使用結果方面的相互協調。
2.3標準執行情況分析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等相關政府部門多年來一直非常重視限制商品過度包裝工作。為了做好過度包裝治理工作,市場監管總局成立由13個司局和單位組成的治理過度包裝行動協調聯絡機制,采取了多種形式開展過度包裝治理工作。GB23350-2021實施以來,在支撐食品和化妝品過度包裝監管中發揮一定的技術和約束作用。與此同時,限制商品過度包裝的宣傳報道,得到中央電視臺、全國各級報刊、全國各級網絡媒體的廣泛報道,崇尚節約,減少浪費,積極選購綠色環保低碳的產品,不選購和使用過度包裝的商品提供了社會輿論助力,這些宣傳報道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得了成效。
以茶葉包裝為例,我國消費者在傳統節日期間購買茶葉作為禮品,其需求比平時增多。但有部分商家為了追求利益,在茶葉包裝上做文章,造成茶葉包裝過度奢華,出現了“茶葉二兩,包裝兩斤”的過度包裝情況。對此,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發展改革委、工信部、農業農村部、商務部、供銷合作總社聯合印發的《茶葉過度包裝專項治理行動實施方案》(國市監稽發[2023]29號)要求,全國各省市區(縣)立即響應,紛紛行動,許多政府部門開展了治理茶葉過度包裝專項治理行動。其中,廣東省市場監管局、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農業農村廳、省商務廳、省供銷合作社等部門于2023年4月至2024年4月聯合開展廣東省茶葉過度包裝專項治理行動,發布了廣東省茶葉過度包裝專項治理行動實施方案,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系統通過行政約談、責令改正、下架商品、開展標準宣貫、發起集體倡議等形式,遏制茶葉過度包裝現象。僅2023年5月至8月,全省市場監管部門查處了一批銷售過度包裝茶葉案。上述專項治理行動有效推動了GB 23350-2021的實施。
2.4標準實施經濟效益分析
隨著我國經濟和社會快速發展,消費需求不斷更新升級,對商品包裝的需求較大。2022年全國包裝行業生產銷售包裝制品及設備達1.2萬億元。GB 23350-2021實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主要體現在:
(1)降低經濟成本。限制包裝過度奢華,限制鋪張浪費。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先后公布整治商品過度包裝典型案例,取得積極成效。
(2)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綠色環保低碳發展,減少資源消耗,減少包裝性廢棄物的產生,減少對自然環境的污染。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委)為進一步做好標準宣傳解讀和貫徹實施,統一執法尺度、更好服務產業發展,先后組織有關方面起草了GB 23350-2021及第1號、第2號修改單問答,同時通過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對第1號、第2號修改單的有關問題進行釋疑解惑,得到社會各方的高度關注,生產經營企業、行業協會、檢測機構、監督執法單位等相關方積極學標準、用標準,有力推動該強制標準的實施。
3標準存在的問題
標準實施以來,在限制商品過度包裝方面起到—定的約束作用,為政府監管工作提供了有力依據,促進了行業健康有序發展。但從近年的實施情況來看,仍存在如下問題。
3.1包裝空隙率計算方法不易掌握
GB 23350-2021中5 4的包裝空隙率計算方法繁瑣,一般企業不容易掌握,執行存在困難。比如,標準附錄A(規范性)中“表A.1食品的商品必要空間系數”,其食品和化妝品包裝空隙率的系數制訂不合理,不便于執行。以“酒類k=15,固體飲料k=15,保健食品k=18”為例,月餅、茶葉、禮盒裝酒類、粽子、禮盒裝化妝品、保健食品等類產品的系數要求差別大。在第2號修改單于2025年3月1日實施以后,再觀察“表A.1食品的商品必要空間系數”的實際實施情況。
3.2標準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GB 23350-2021第4章中,規定了包裝空隙率、包裝層數、包裝成本,這些規定只是規范了包裝制品本身。為進一步有效限制商品過度包裝,建議應考慮生產使用的根源,即必須規范食品、化妝品企業配套使用包裝制品時的主體責任,限制其將包裝制品成本轉嫁給購買者和使用后果轉移給社會的做法。同時,標準內容建議考慮到中國的傳統思想文化習慣,將節日禮品適度包裝、避免污染環境等條款編制到標準內容當中。
4統計分析結論及建議
商品包裝與大眾生活密切相關。幾乎大部分人購物時都使用過簿膜袋、紙盒、鐵盒、玻璃瓶等包裝制品。限制商品包裝過度,其目的原本是減少因過度包裝造成的浪費,減少包裝廢棄物對自然環境造成污染,減少對有限資源的消耗,降低消費者的經濟負擔。但由于消費者作為個人力量單薄,而食品和化妝品生產廠家、批發銷售商店多為市場的主導力量,多是唯利是圖,任由過度包裝泛濫。面對市場存在的過度包裝之風,需要強制性國家標準進一步有效限制。提出三點建議:
(1)標準第4章規定了包裝空隙率、包裝層數、包裝成本等限制要求。但要有效限制商品過度包裝的社會問題,不應只規定包裝制品本身。建議應對食品、化妝品等企業配套使用包裝者的主體責任作出限定。
(2)建議直接用內裝物體積的倍數來規定銷售包裝體積空間系數,簡單明了,方便計算和日常的抽查和監管。具體建議將包裝空隙率修改為:產品總質量應不大于內裝物質量6倍。
(3)由于人們需要的食品,大部分由工廠規模生產提供,建議政府部門加強對食品等生產企業日常的抽查和監管。
作者簡介
黃裔華,副研究員,主要從事薄膜及設備等領域標準研究工作。
薛萌,博士研究生,高級工程師,從事包裝材料標準化技術研究工作。
蔣軍,工程師,從事包裝材料技術研究工作。
(責任編輯:張瑞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