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新時代,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簡稱“三進”),是高校落實立德樹人工作要求的關鍵一招,也是需要長期堅持并持續推進的頭等大事,這就需要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學工作,實現“三進”由編教材向進課堂的重大轉移。長期以來,各高校積極探索“三進”工作實踐路徑,提出高校的創新教學方法。對此,本文聚焦高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進”教學實踐,提出“三進”教學評價原則、指標及其評價體系,期望以此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質效。
關鍵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進”,教學評價標準,評價原則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4.18.038
0引言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黨的十九大以來,教育部先后印發相關文件,對推動“三進”工作提出具體要求,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學工作,是高校推動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基礎。為此,加強教學評價指標構建、健全教學評價標準機制、打造高質量思政師資隊伍,對高校培育能夠擔負起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加快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具有重大意義。
1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進”的內涵
1.1“三進”的學習內容
(1)學進理論知識。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引領中國、影響世界的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思想旗幟和精神旗幟,指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科學回答了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新時代大學生在思想形成的關鍵時期,要充分學習領會“十個明確”“十四個堅持”和“十三個方面成就”的豐富內涵和現實意義,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方法論和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轉化為思想武器,讓新時代大學生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形成投身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建設的磅礴力量。
(2)學進系統思維。學習習近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重點要堅持系統思維的方法論,注重系統的整體性和要素與要素的協同性,從系統、整體的角度思考和解決問題。當前,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經濟全球化逆流趨勢嚴重,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抬頭,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就要求新時代大學生要充分認識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高度與黨的創新理論的實踐意義,進一步擁有知識視野、國際視野、歷史視野,在想問題、辦事情上更好地運用系統思維。
(3)學進人民立場。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緊密結合時代和實踐要求,以全新視野深化了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開辟了馬克思主義科學性的新境界翻。其以“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人民性價值立場,貫穿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各個方面,“無我”精神、永久奮斗精神更是新時代大學生需要汲取的精神營養,需要新時代大學生自覺地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入腦入心。
1.2“三進”的實踐原則
在高校開展“三進”教育的工作中,進教材是基礎、進課堂是核心、進頭腦是目的,就是要實現從進教材到進課堂的第一次轉移和從進課堂到進頭腦的第二次轉移,完成教學體系向知識體系、價值體系的轉化,實現進頭腦的目標。要實現好“兩個重大轉移”重點要把握以下幾點原則。
(1)首要位置原則。當前,“三進”工作作為教育系統重大政治任務,是頭等大事,這要求教學主管部門高度重視“三進”工作,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高度統籌協調,一體推進,在政策上給予傾斜和支持;要求廣大高校教師把編好教材與講好課程放到教學工作至關重要的位置,心懷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深厚感情,認真體會黨的理論創新成果的強大思想魅力,用好新教材、講好每堂課,真正推動創新理論入腦入心。
(2)及時性原則。黨的創新理論從進教材再到進課堂是一個時間過程,這要求高校教師要充分把握及時性原則,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第一時間學起來,再根據教授不同專業、不同年級、不同年齡段學生分門別類,用好教材、站好講臺,充分運用課堂,講好每一堂課。
(3)方法創新原則。編寫教程與課程講授過程中要深刻理解和準確把握貫穿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辯證法和方法論,并將其貫穿教學工作始終。除此之外,高校教師要充分結合教授群體的特性,根據不同課程和學科專業學生的特點,在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基礎上,運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方法,分別構建不同的教學方法體系,力求發揮良好的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雙向發力的授課作用。
2“三進”教學評價基本原則
2.1系統性原則
系統性原則作為構建“三進”教學評價體系的最重要原則之一,要求高校“三進”教學評價工作必須具有全局性和框架性,既要突出重點,又要統籌兼顧,避免僅僅對某一部分或者某一方面評價;要從各個角度出發,從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效果等多方面出發,將顯隱評價相結合,構建系統性評價體系,進行多元多點多維的全方位評價,才能夠從所有角度充分評價新時代高校“三進”工作的教學成效。
2.2質量相結合原則
在“三進”教學評價中要既重視量化標準,也要重視質量分析,具體教學中,如:價值觀、理論素養等培養往往多為隱性教育,故而長期性、滲透性的特點無法用具體的指標進行評價。在具體評價操作中,除了進行基本工作量評定之外,要注重運用課后問卷調查、個別訪談、集體座談等方式對思想動態、價值走向等“三進”教學成效進行綜合分析。
2.3多元化性原則
在“三進”教學評價中要將多元化的評價作為重要原則,要從多角度分析論證教學成績,而不是僅僅從單一的要素、單一的評價元素出發,多元化的評價可以從不同的角度總體性描述教學成績的高低。在實際操作中,堅持多元化評價原則既是提高教學維度、廣度的有效方式,也是提高教學積極性與自主性的有力推手。
2.4發展性原則
新時代高校“三進”教學評價標準應該是動態地調整,不是固定不變的,要把握發展性原則就要注意到教學方式是發展的、授課教師是發展的、學生也是發展的。科學技術日新月異,教學方式也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在不斷優化和創新,為此,要在“三進”教學評價中時刻關注教學方式的發展性,并且授課教師作為推動新時代高校“三進”教學的至關重要的一環,在教學中根據實際情況也要做發展性轉變,確保教學評價體系在發展中不斷得到優化,從而提升授課質量與水平。另—方面,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處于發展過程中的人,學生群體有著不同成長軌跡、家庭環境、主客觀認識,在成長成才過程中是不斷發展的,故在“三進”教學評價過程中,在評價體系的框架下,應該尊重學生的個體發展,引導學生堅定“四個自信”,以遠大理想確立人生航向。
3“三進”教學評價主要指標
3.1量化性指標
量化性指標是指在“三進”教學評價標準體系中可以具體量化的指標。(1)從教學層面來說,教師在授課后學生對教學質量、教學方式等方面滿意度調查評分,同行教師在隨堂和課后評分,以及課后教師的自我評價;(2)從學生角度來說,學生課堂提問、隨堂測驗、理論課考試以及相關課程出勤率、及格率、優秀率等相關數據;(3)從教學督導的角度來說,根據隨堂聽課課后發放問卷,召開學生與同行教師座談會發放問卷等方式,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進”教學效果進行量化評價。
3.2評價性指標
評價性指標是指在“三進”教學評價標準體系中無法具體用分數量化的指標,多數只能通過評價進行定性式的評價。(1)從教學層面來說,教師可以通過對所具有的民族自豪感、歷史使命感等方面進行家國情懷評價,對人生價值觀和職業價值觀進行價值觀評價,對理性思維、辯證思維、科學思維進行思維方式的評價,以及其他教學評價等;(2)從學生角度來說,學生課上的聽課狀態、課后論文作業、日常演講活動等對價值觀、政治認同、現實問題關注等方面進行描述性評價;(3)從教學督導的角度來說,通過對教師的授課狀態、學生的聽課狀態與對理論知識理解程度進行評價性描述,并從綜合角度對教學效果進行整體性評價。
3.3形成性指標
形成性指標是指在“三進”教學評價標準體系中區別于量化性指標與評價性指標的終結性評價,更多是根據學生日常學習過程中的表現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態度、策略等方面發展做出的評價,具體是通過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態度等方面進行評價,更好地激勵學生學習,幫助學生有效調控自身學習過程,不斷增強學生主體地位,獲得更多成就感,增強學習自信心,以期獲得更加理想的教學效果。
4“三進”教學評價標準體系構建
“三進”教學評價標準應包括評價原則、評價指標、評價主體幾方面,評價主體則是指對評價客體進行價值判斷的個人或團體,就本研究而言設置教師、學生、教學督導為評價主體。在堅持定性定量結合的基礎上,根據上文提出的評價原則和評價指標,統籌評價主體形成新時代高校“三進”教學評價綜合標準體系。
“三進”教學評價標準體系包括教師評價、學生評價、教學督導評價3個部分。每一項評價內容分優秀(95分以上)、良好(80-94分)、中等(70-79分)、及格(60-69分)、差(60分以下)5個等級,學生評價占權重30%、教師評價占權重40%、教學督導評價占權重30%。具體如下。
(1)學生評價是指從家國情懷、價值觀、政治認同、思維意識等角度對日常學習成績、日常行為規范、素質能力評價進行評價。
(2)教師評價是指對授課教師從理論水平、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創新方面進行評價。
(3)教學督導評價是指高校教學督導部門對課堂教學的學生效果反饋、對課堂教學的教師教學反饋、對思政學科建設等進行評價。
“三進”教學評價標準體系評分表見表1。
5結語
青年理想遠大、信念堅定,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無堅不摧的前進動力。新時代,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是教育系統的首要任務,是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抓手,更是培養新時代青年大學生主觀世界的關鍵方式。因此,不斷推進“三進”工作高質量發展,就需要授課教師不斷提升理論水平,創新教學手段;高校進一步提高頂層設計,整合教育資源統籌謀劃,運用好“三進”教學評價標準,依據評價原則和評價指標進行綜合評價,不斷提高“三進”教學工作成效,引導廣大青年堅定理想信念,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筑牢精神之基,厚植愛國情懷,潛心鉆研業務、練就過硬本領,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中建功立業、挺膺擔當。
作者簡介
白雙翎,哲學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為哲學、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責任編輯:高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