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究標準化防控在醫院內鏡中心感染管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上海市嘉定區中醫醫院內鏡中心的60名護理人員,隨機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采取常規管理,觀察組實施標準化防控管理。統計兩組的護理滿意度、管理質量以及消毒質量。結果: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廑、管理質量以及消毒質量均優于對照組(Plt;0.05)。結論:在醫院內鏡中心感染管理中,應用標準化防控可以顯著提升管理質量。
關鍵詞:標準化防控,內鏡中心,醫院感染管理
DOl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4.18.050
0引言
醫院感染管理在醫療保健領域,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涉及各級衛生行政部門、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的共同協作,目的是預防、識別和控制診療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醫院感染、醫源性感染及相關風險因素。這項管理,對于確保醫療安全是至關重要的。特別是消化內鏡中心,作為進行消化內鏡等檢查和治療的特定科室,由于其工作性質,被認為是醫院中風險最高的區域之一。在這個封閉的環境中,醫護人員與患者,必須進行密切接觸。在內鏡的使用、操作、清潔和儲存過程中,患者可能出現的咳嗽、嘔吐、排氣排便等情況,以及消化道分泌物在器械表面的殘留,都可能增加細菌或病毒感染的風險。因此,實施良好的管理具有重要意義。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22年2月-2024年2月上海市嘉定區中醫醫院內鏡中心的60例護理人員,隨機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觀察組男女比例17:13,平均工作年齡(4.51±2.66)年。對照組男女比例16:14,平均工作年齡(4.21±2.54)年,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本研究已通過院內倫理委員會批準。
1.2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管理模式。
觀察組實施標準化防控管理,具體如下:(1)快速響應和應對。一旦發生感染事件,立即啟動應急預案,迅速調查和管理感染狀況,采取相應預防措施,遏制感染擴散。(2)精準管理。加強醫院感染和高危因素監測,科學合理分析情況,針對問題進行調查和分類研究,提供有效整改措施。同時,關注醫院病原體耐藥性和科室病原體分布,與實驗室緊密合作,指導合理使用抗菌藥物。(3)嚴格監管一次性醫療用品。遵守國家規定,審批采購一次性醫療器械,嚴格檢查生產許可證和產品質量。使用前,護理人員應嚴格檢查包裝外觀、密封性、產品批號和消毒有效期。(4)規范醫療廢物處理。醫療廢物應分類堆放并特殊處理,使用黃色醫療垃圾袋存放和密封,并及時送往醫院垃圾處理廠焚燒。(5)成立護理風險管理團隊。由經驗豐富的呼吸內鏡技術管理人員和護理人員組成,由傳染病專家領導。定期對團隊成員進行專業培訓,分析識別內鏡中心存在的醫院感染風險,提出針對性的管理方案。(6)加強風險識別和評估。評估感染風險,包括環境問題、清潔消毒不足和消毒意識缺乏等。實施有效管理措施,嚴格按照內鏡清洗消毒標準操作,降低感染風險。(7)人員培訓。如果消毒過程中缺少多酶清洗等必要步驟,或未遵循標準程序,可能會導致清潔不徹底,進而提升感染風險。醫務人員對消毒重視不足也是一個問題。在診療過程中,如果醫務人員未能充分認識到內窺鏡清洗消毒的重要性,可能會導致消毒工作形式化,無法實現預期的消毒效果。結合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通過舉辦無菌技術、臨床護理技能等競賽,激發醫務人員的積極性,提升其專業技能和操作水平。此類競賽還有助于加深醫務人員對無菌操作的理解,培養良好的工作習慣。通過這些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呼吸內鏡中心的感染風險,確保患者的安全。(8)優化環境布局。呼吸內鏡中心面臨的感染風險涉及多方面因素。環境布局和設施是其中的關鍵要素。如果內鏡中心的布局不合理,未清晰劃分污染區、半污染區和清潔區,會導致患者和醫務人員的流動路徑混亂,增加設備在診療過程中被污染的可能性。清潔和消毒不徹底也是一大風險點。內窺鏡的結構復雜,細菌易隱藏在內部縫隙中。對呼吸內鏡中心的布局進行優化,明確各區域劃分,確保清晰的流動路徑,減少交叉污染的可能性。(9)細致管理。由于內窺鏡的結構復雜、材料特殊,其清潔和消毒顯得尤為重要。為保證消毒效果,必須制定并嚴格執行標準化的內鏡清洗消毒流程。醫務人員在使用內鏡后,立即進行預清洗操作,使用酶類清潔劑,以增強其清洗和換藥的意識。使用定時器,確保消毒時間充足。在診療結束后,應對清洗槽、酶洗槽等區域進行徹底的清潔和消毒。根據消毒劑的特性制定相應的管理規范,并妥善存放。(10)人員考核。為提升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能,實行分層培訓和考核制度。通過分析各級護理人員的工作特點和培訓需求,制定個性化的培訓計劃,確保每位護理人員都能得到針對性的專業發展。
1.3觀察指標
(1)觀察兩組的護理滿意度,指標分為滿意、較滿意、不滿意,總滿意度=(滿意+較滿意)/總例數×100%。
(2)觀察兩組的管理質量,包括建立安全制度、差錯防范意識、服務意識、規范消毒流程、護理細節監督五項指標。
(3)觀察兩組的消毒質量,包括醫療儀器消毒、醫療器械消毒、敷料制備、消毒一次性物品處理、病房環境消毒、醫療物品包裝、手衛生七項指標。
1.4統計學方法
將數據納入SPSS 26.0系統軟件中進行計算,(X±S)為計量方式,予以t檢驗,[n(%)]為計數方式,予以X2檢驗。Plt;0.05,對比有統計學差異。
2結果
2.1對比護理滿意度
對比兩組的護理滿意度,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96.67%)優于對照組(73.33%)(Plt;005),詳細數據見表1。
2.2對比管理質量評分
對比兩組的管理質量評分,干預后,觀察組在管理質量方面的五項指標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lt;0.05),詳細數據見表2。
2.3對比消毒質量
對比兩組的消毒質量,干預后,觀察組在消毒質量方面的七項指標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lt;0.05),詳細數據見表3。
3討論
醫院感染是臨床治療中一個嚴重且普遍的挑戰,對患者、家庭以及社會造成了重大負擔。鑒于內鏡中心在治療系統性疾病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其侵入性操作的特性,醫院感染的風險相對較高。因此,科學地管理臨床上潛在或已知的護理風險,成為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的重要環節。
通過執行風險管理策略,能夠有序地識別、評估和控制臨床護理過程中潛在的風險點。這不僅要求制定周密的管理方案,還需要不斷優化這些方案,以確?;颊叩陌踩8鶕钚抡{查數據,注意到醫務人員在內鏡沖洗消毒方面的意識欠缺是導致醫院感染的關鍵因素之一,導致內鏡技術沖洗消毒不徹底,從而增加了細菌殘留的風險。
為解決這一關鍵問題,本研究積極開展了_一系列針對性的培訓和教育項目,旨在提高醫護人員在內鏡沖洗消毒方面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結果顯示,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管理質量以及消毒質量均優于對照組(Plt;0.05),該結果表明,在醫院內鏡中心醫院感染管理中,應用標準化防控可以顯著提升管理質量。究其原因,是由于在標準化防控中,通過教導醫護人員形成良好的臨床工作習慣,能從根本上減少內窺鏡感染的發生,提升內鏡的消毒質量,增強內鏡操作的安全性,不僅有助于更有效地管理感染風險,還能為患者提供一個更加安全、可信賴的醫療環境,顯著改善了護理滿意度以及管理質量。
作者簡介
王文娟,本科,主管護師,研究方向為醫院感染管理。
朱佩,通信作者,本科,主管護師,研究方向為內鏡中心醫院感染管理。
(責任編輯:劉憲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