眨眼間,我已從楞頭青熬成了白發翁。36 年前,潛心在方格子間跋涉的印記,仿若昨日星辰,閃爍蒼穹。翻閱我人生之旅的第一本《剪報集》——“《湛江日報》1988 年4 月5 日,星期二”的字眼,似一束光射進眼球,滲透到心海,卷起思緒“風暴”。
弱冠之年,我穿越山旮旯,來到海風吹拂的南海某部,從跨進軍營大門那刻起,便始終咬定文學寫作夢不放松。因不得要領,發出去的文稿大都“泥牛入海”,不見音訊。
1988 年4 月5 日,或許是我人生乾坤轉動的日子。那天中午,午休時間沒到,連隊文書就在走廊上高聲大喊:“哇哇哇,我們連隊出新聞,上報紙了,是尹振亮寫的。”
接到連隊文書遞過來的報紙,我喜極而泣。我很認真地把整篇報道的標題、標點符號、正文等一字不漏地讀了好幾遍——共230 個字。
那短短的230 個字,恰似我寫作路上的230 塊厚實光亮的“ 基石”。從那次起,我開始了“加速度”,見好就寫,見喜就報,隔三差五在報紙上“露露臉”,文稿也由“蘿卜條”“豆腐塊”變成了“洋洋灑灑”。記得在《湛江日報》開辟的“軍營風采”專欄中,我還做了幾次系列報道,引起廣泛關注與反響。
寶劍鋒從磨礪出。經過部隊十多年的淬煉,我轉業回到地方,繼續從事新聞宣傳工作,采寫出了一大批的社會新聞和典型人物,連續十多年被當地報社評為優秀通訊員。2007 年7 月,我發表在《湖南日報》的作品《四代人為紅軍守墓》,在第十七屆中國新聞獎報紙副刊作品復評暨2006 全國報紙副刊作品年賽中榮獲銅獎。
方格筑夢,紙醉情深。擠掉忙碌的事務,我奔跑在文學的伊甸園里,在全國上百家報刊雜志上發表和出版文學作品230 多萬字,且在3 年前跨進了中國作家協會的大門,成了“名副其實”的嘉禾縣作協主席。
心若在,夢就在。36 年前發表在《湛江日報》的那230 個字,成了我鮮活的人生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