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龍舟運動不僅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更是民族精神的體現。近幾年來,隨著國家對于傳統文化的不斷重視,龍舟運動在高校當中得到了快速發展,但是在高校的發展當中龍舟運動也面臨著諸多挑戰和機遇。為此,文章采用文獻資料法等研究方法,對新時高校龍舟運動面臨的挑戰以及蘊含的機遇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新時代高校龍舟運動的紓解策略,以期能促進高校龍舟運動的持續健康可持續性發展。
關鍵詞:新時代;高校龍舟運動;挑戰;機遇;紓解策略
College Dragon Boat Movement in the New Era: Research on Challenge, Opportunities and Relief Strategies
Xu Wenjie Xue Liqing
(Changzhou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Changzhou, Jiangsu 213000)
Abstract: As a treasur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the dragon boat movement not only carries a profound cultural heritage, but also is the embodiment of the national spiri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country's continuous attention to traditional culture, the dragon boat sport has developed rapidl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ut in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dragon boat sport also faces many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Therefore, this paper uses the literature method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to analyze th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of the dragon boat sports in universities, and puts forward the relief strategy of the dragon boat sports in the new era,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dragon boat sports in universities.
Key words: new era; college dragon boat sports; challenge; opportunity; relief strategy
龍舟運動的起源與端午節緊密相連,象征著團結、拼搏和奮發向前的精神。是我國傳統體育項目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龍舟運動當中其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民族精神。在龍舟比賽當中要求運動員在劃動槳片時配合默契、齊心協力,這一運動形式不僅體現了集體主義的精神風貌[1],還讓人們通過身體鍛煉的方式弘揚了傳統文化。隨著新時代的到來,高校龍舟運動作為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體育相結合的典范,在促進校園體育文化建設、傳承傳統文化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2]。然而,在高校的發展當中,龍舟運動也面臨著一些挑戰和機遇,亟需要探索有效的紓解策略。
1新時代高校龍舟運動面臨的挑戰
1.1資金短缺問題突出
在高校龍舟運動的發展當中,資金投入是推動其持續進步的關鍵因素。其不僅涵蓋了對龍舟船只的購置,確保每支隊伍都能擁有足夠且高質量的比賽工具,還包含了救生設備和其他配套器材的采購,以保障運動員的安全。還有場地的租賃費用、維護成本以及教練員的薪酬開支,這些也都是高校龍舟運動發展中不可忽視的一環。
然而,面對教育經費的有限性,以及學校對各項運動項目資金分配的復雜性,許多高校在龍舟運動領域的投入都顯得捉襟見肘??梢哉f高校在發展龍舟運動當中的資金不足,是對龍舟運動項目的發展速度和水平提升重要制約。
1.2場地設施匱乏且分布不均
龍舟運動作為一項古老而獨特的體育競技項目,其開展對地域條件有著特定的要求,首要條件便是需要有寬闊的水域以及適宜的水文環境[3]。然而,在如今城市化的浪潮中,特別是在高校云集的區域,由于城市規劃的復雜性、土地資源的有限性以及安全管理的嚴格性等因素,可供高校進行龍舟運動的場地變得尤為稀少。
這一稀缺性不僅使得許多高校無法在學校附近找到合適的場地進行龍舟訓練和比賽,而且還給已經開展龍舟運動的高校帶來了擴建和更新設施的難題。因此,如何在城市環境中尋找或創造合適的龍舟運動場地,同時確保運動的安全性和可持續性,成為了高校和相關部門需要共同面對的挑戰。
1.3 專業教練和裁判匱乏且培養滯后
龍舟運動,作為一項古老而充滿活力的水上競技項目,對參與者的身體素質、技術技巧以及專業理論知識都有著極高的要求。在高校的龍舟運動中,擁有高水平、經驗豐富的教練團隊和嚴格公正的裁判隊伍,無疑是提升整體運動水平的關鍵。然而,現實中卻普遍存在這樣的問題:很多高校缺乏既有豐富實踐經驗又有深厚專業背景的龍舟教練員。同時,裁判隊伍的培養也相對滯后,難以滿足比賽日益增長的需求。
這種匱乏和滯后直接導致了龍舟運動在教學訓練環節中的規范性與科學性不足,使得運動員難以得到系統、科學的指導。而在比賽過程中,由于裁判人才的不足,比賽評判的一致性和公正性也難以得到保障,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龍舟運動的健康發展和運動員的積極性。
2新時代高校龍舟運動的機遇
2.1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從國家宏觀戰略的教讀來看,我國政府也已經深刻地意識到了,傳統文化的傳承和體育事業的蓬勃發展,對于提高國家的軟實力以及維護社會的和諧穩定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谶@種認識,政府對于高校龍舟運動的發展給予了高度的重視,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扶持措施。
首先,政府明顯加大了對龍舟運動設施建設的投入。如投入資金建立了專業的龍舟訓練基地,對船艇、器材等硬件設施進行了升級和完善,這為高校龍舟運動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硬件支持。
其次,政府也在積極完善相關的政策,積極鼓勵高校成立龍舟運動社團。政府不僅鼓勵高校組織并開展各類龍舟賽事活動,還確保這些活動的規范性和安全性,為高校龍舟運動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最后,政府通過財政撥款、吸引社會資本等多種方式,為高校龍舟運動隊提供資金支持。這種資金支持不僅幫助高校龍舟運動隊提升競技水平,還讓很多高校有機會積極參與國內外重大龍舟運動賽事,為國家爭光。
總的來說,我國政府通過這些具體的措施,不僅展現了對于傳統文化和體育事業的重視,也為高校龍舟運動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使其在提升國家軟實力和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2.2 國際文化交流的頻繁互動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高校龍舟運動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璀璨瑰寶,其在國際文化交流領域的地位愈發凸顯。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顯著提升以及“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推進,高校龍舟隊擁有了更多機會跨越國界,參與世界各地的龍舟賽事和文化交流活動。如浙江湖州舉辦的首屆國際名校生態賽舟會暨2024中國名校水上運動公開賽,不僅為各國以及各校的青年們凝聚共識、交流合作創造了有利條件,也為中國高校龍舟隊搭建了一個技術交流與學習的廣闊平臺,同時也極大地增強了中國傳統文化在國際舞臺上的影響力和傳播力。
在與國際友人的直接對話和競技中,學生們不僅錘煉了龍舟技藝,更在交流中深化了對不同國家文化的理解和尊重。這種跨文化的交流不僅豐富了學生們的國際視野,也促進了高校龍舟運動的國際化發展。通過龍舟這一傳統運動,中國高校向世界展示了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和精神風貌,為推動中外文化的交流互鑒貢獻了積極力量[4]。
2.3 社會公眾對傳統文化的重新認知
近年來,社會經濟結構的深度轉型與生活質量的飛速提升,使得社會公眾對健康生活的向往與追求日益增強。這種趨勢在健康觀念上表現為對身體健康的極度重視,促使人們紛紛投身于各類體育活動中。在眾多傳統體育項目中,龍舟運動以其獨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民俗底蘊,重新喚起了社會公眾的廣泛關注與熱愛[5]。
龍舟運動,這一集團隊協作、拼搏精神于一體的運動,不僅滿足了現代人對健身的渴望,更為廣大市民提供了一個身心得以鍛煉的良好平臺。尤其在大學生群體中,龍舟運動以其團結合作、奮發向前的精神內涵,深深吸引著了很多大學生。當下有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們被龍舟運動的魅力所吸引,紛紛加入其中來體驗龍舟競渡的激情與快樂。這不僅極大地豐富了校園體育文化生活,更促進了高校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為高校體育事業的蓬勃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6]。
3新時代高校龍舟運動的紓解策略
3.1 加強資金籌措
3.1.1政府項目資金申請
高校應全面把握政策導向,深入研讀各級政府在體育產業和文化傳承領域的投入政策,如國家體育總局、文化部以及地方各級政府的專項基金、補貼計劃等。通過深入了解相關政策內容,明確各類項目的申請條件、資金支持額度、資金使用方向和預期成效,從而找準申報方向和切入點。通過組建專業且高效的申請團隊,如項目策劃人員、文案撰寫人員、財務審計人員等,確保團隊成員具備豐富的項目申報經驗和良好的溝通能力。團隊需負責撰寫詳實可行的項目申請書,整合各項數據和信息,準備完備的申請材料,并按照政府要求的時間節點準確提交所有申請文件。同是還要全程跟蹤項目申請進度,定期與政府部門進行溝通匯報,及時解決可能出現的疑問或難題,確保資金能夠按照計劃及時到位,為項目的順利實施提供有力保障。
3.1.2企業合作與贊助
高校積極拓展合作渠道,主動出擊尋找與龍舟運動緊密相連的企業或知名品牌,如體育用品制造商、戶外運動裝備供應商、地方特色企業等,了解其合作意向和贊助需求。要根據企業的實際需求和贊助期望,精心策劃多元化的合作方案,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賽事級別贊助、品牌聯合推廣、企業員工培訓、公益活動聯動等創新模式,使企業能夠通過與龍舟運動的深度捆綁,實現互利共贏的目標。與有意向的企業簽署正式合作協議,明確雙方在合作中的權益和義務,確保合作過程規范有序,各方利益得到有效保障,從而形成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共同推動龍舟運動產業的健康發展[7]。
3.1.3社會籌款活動
高校要積極策劃并組織一系列富有創意且富有影響力的籌款活動,如可以以龍舟競技為主題的慈善比賽、公益拍賣、線上線下的義賣活動、公眾募捐等,旨在通過公眾參與度和社會關注度來匯聚更多資源用于推動龍舟運動的發展。充分利用現代社交媒體平臺以及互聯網技術手段,廣泛傳播籌款活動的信息和進展情況,營造濃厚的公益氛圍,吸引更多愛心企業和個人的關注和支持。同是還要建立健全財務管理機制,確?;I款資金的公開透明使用。每一筆資金的流入流出都要有詳盡的記錄和報告,并及時向捐贈者反饋籌款資金的具體去向和使用效果評估,從而樹立良好的公益形象,保證每一分錢都能精準地用于推動龍舟運動事業的發展進步。
3.2 建設場地設施
3.2.1場地資源規劃
高校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龍舟運動的需求,進行合理且高效的場地資源規劃。充分考慮龍舟運動對水域、場地設施及安全保障等方面的特殊要求,優先選擇具備自然地理優勢的水域作為主要活動區域,如湖泊、河流或人工水塘等[8]。在選址過程中,需重點考察水域的安全性,確保其適合開展龍舟活動,同時兼顧環境保護和可持續利用的原則,力求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重提升。
3.2.2設施建設與管理
在規劃的基礎上,高校著手建設符合國際或國內標準的龍舟賽道及相關配套設施。要確保賽道起點與終點明確標識,并設置足夠數量的浮標、導引線等輔助設備,以保障比賽順利進行和參賽者的安全[9]。根據實際需求購置或定制龍舟船只、劃槳以及救生衣等必要裝備,并定期檢查和維護,保證其處于良好使用狀態。為提升學生及觀眾的使用體驗和舒適度,要建設高質量的更衣室、淋浴設施、儲物柜區域,并合理規劃觀眾席位布局,提供充足的觀看角度和良好的觀賞環境[10]。
3.2.3資源共享與協同發展
高校要積極推動與周邊學校及社區間的合作交流,共同探索建立場地資源共享機制。首先,高校應主動與周邊學校和社區建立明確的合作框架,明確資源共享的目標、范圍和方式。這可以通過簽署合作協議或備忘錄來實現,確保各方在資源共享上有共同的認知和期待。其次,要提前制定好詳細且公正的場地使用規則和管理制度。這些規則應包括使用時間、使用方式、維護責任等方面的明確規定,以確保場地設施在滿足基本教學與比賽需求的同時,能夠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妥善的保護。其次,為了加強日常管理和協調工作,應設立專門的協調機構或聯絡人,來負責處理場地預約、使用糾紛等問題,確保資源的高效利用和順暢運行。也要注重收集各方反饋意見,為資源共享機制的持續優化提供參考。
3.3 培養專業人才
3.3.1教練和裁判培訓
為了提升高校龍舟運動的科學訓練水平和規范裁判工作,高校要設立專門的龍舟運動教練員和裁判員培訓課程。培訓內容應涵蓋龍舟運動的理論知識、實踐技能、競賽規則以及最新技術發展等方面,以培養具有專業素養的教練團隊和裁判隊伍。邀請國內外知名教練員、裁判員前來學校進行現場授課,分享一些其在龍舟運動領域的成功經驗和專業見解。
3.3.2注重人才引進
為了增強高校龍舟隊的實力,高校要積極引進在龍舟運動領域具有豐富實踐經驗和深厚專業底蘊的教練員、裁判員等優秀人才。通過提供優厚的工作條件和生活待遇,吸引他們加入學校龍舟運動團隊,為學校龍舟運動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持和指導。可以面向全球招聘高水平的國際教練員和裁判員,以打破地域限制,吸引世界范圍內的優秀人才參與學校龍舟運動的建設與發展[11]。
3.3.3注重實習交流
高??梢耘汕步處熞约皩W生到一些具有先進訓練水平和優異成績的龍舟隊伍中進行實習交流,使教師以及學生有機會近距離接觸和學習優秀隊伍的管理模式、訓練方法以及參賽策略等寶貴經驗。通過讓教師以及學生親身參與和體驗,來提升教師以及學生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為學校龍舟運動的可持續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時還要加強與龍舟聯合會等權威組織的交流合作,定期舉辦龍舟邀請賽或聯合舉辦大型的龍舟賽事,以為學生提供更多參與比賽的機會,拓寬學生們的知識視野,提升學校的影響力。也可以積極邀請一些龍舟組織的專家、教練員資源,進行專業培訓和技術指導,以學校的龍舟運動水平。
3.4 推動創新發展
3.4.1內容創新
深入挖掘和傳承傳統龍舟運動所蘊含的文化精髓和時代價值,通過與現代教育理念、校園文化以及地域特色相融合,創新設計豐富多彩的龍舟活動內容。例如,可以將傳統龍舟賽事與民俗文化、體育競技、團隊協作等多種形式相結合,打造出既有深厚文化底蘊又富有現代氣息的龍舟運動品牌活動。要結合校園文化、地域特色等元素,設計具有獨特魅力的龍舟運動活動,如龍舟文化節、地域特色龍舟比賽等,以吸引更多人參與和關注龍舟運動。
3.4.2形式創新
借助現代科技手段,如引入虛擬現實技術,讓參與者可以在模擬的場景中體驗龍舟運動的樂趣,如可以利用大數據分析,對龍舟賽事的數據進行深度挖掘和精準解讀,來為訓練和比賽提供科學依據。還可以通過探索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龍舟運動模式,利用互聯網、移動端等新媒體平臺,打破地域限制,實現線上線下同步互動,擴大龍舟運動的影響力和傳播范圍。如可以通過網絡直播、短視頻分享等方式,讓更多人了解和參與龍舟運動。
3.4.3技術創新
高校要鼓勵師生積極參與龍舟運動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活動,通過自主研發、技術攻關等方式,推動龍舟運動在技術和戰術層面的創新發展。例如,改進龍舟的設計、優化劃船的技術、提升訓練方法等。同時還要加強與科研機構、企業等社會各界的合作交流,共同研究和開發新的龍舟運動技術和產品。通過產學研一體化模式,推動龍舟運動裝備、設施的升級換代,為龍舟運動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持和保障。
4結論
總之,在新時代背景下高校龍舟運動的發展,既承載著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也面臨著現代化、國際化的雙重挑戰。當下只有持續加大資金投入,改善和優化龍舟運動的場地設施,積極培養具備專業素養的龍舟運動人才,同時不斷探索和創新龍舟運動的發展模式,才能確保高校龍舟運動在應對挑戰當中,可以把握好新時代發展機遇,積極實現健康性可持續性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梁,高國泰,張雪,等. 核心穩定性訓練與傳統腰腹力量訓練對龍舟運動員相關指標影響的對比實驗 [J]. 山東體育學院學報, 2020, 36 (06): 65-71.
[2]時磊,陸小黑,陳連朋. 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歷史演變的內在邏輯與價值意蘊研究——以龍舟文化為例 [J]. 天津體育學院學報, 2023, 38 (04): 468-474.
[3]何慶華,蔣心萍,武晶瓊. 個體化適度強度龍舟運動對老年人血脂代謝水平的影響 [J].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9, 39 (23): 5720-5722.
[4]鮑娟. 山東省普通高校龍舟運動開展現狀和對策研究 [J]. 棗莊學院學報, 2022, 39 (06): 101-106.
[5]劉顯東. 近二十年我國龍舟運動研究的熱點和趨勢分析 [J]. 宜春學院學報, 2022, 44 (09): 90-94.
[6]唐澤民. 地方本科院校開設龍舟課程的可行性研究——以四川文理學院為例 [J]. 四川文理學院學報, 2023, 33 (02): 109-115.
[7]鄧傳波,許貴泉,鄧坤坤. 安徽省高校龍舟隊伍發展現狀與路徑構建 [J]. 池州學院學報, 2023, 37 (04): 117-121.
[8]程千秋. 我國高校龍舟運動發展脈絡、問題及對策 [J]. 武術研究, 2024, 9 (02): 82-86.
[9]林秀麗. 非遺傳承中的高校龍舟運動發展制約因素淺析 [J]. 體育世界, 2024, (03): 31-33.
[10]張紫嫣.常州高校龍舟運動發展的SWOT-AHP分析與對策研究[D].南寧師范大學,2023.
[11]韓碩.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復興背景下龍舟運動創新性發展研究[D].天津體育學院,2023.
作者簡介:徐文杰 (1985-5)男,漢族,江蘇常州人,研究生,副教授 , 研究方向:民族傳統體育。
薛黎清(1992-9),女,漢族,江蘇常州,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中醫學,高職教育。
基金項目:2024江蘇高?!嗨{工程’資助項目(蘇教師涵[2024]14號);2023年江蘇省高職院校青年教師企業實踐培訓項目,編號:2023QYSJ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