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標準化是在一定區域范圍內按照一定的技術規范,以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為目的,由標準化技術組織采用標準化的方法、技術和手段,對農業產前、產中、產后全過程或主要環節的活動進行統一的規范和管理,并通過制定相應的標準來實現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活動??h域是農業發展的主陣地,推動縣域農業標準化是提高農業發展質量的重要舉措??h域通過制定相應標準,規范農產品生產、加工、經營和消費行為,可促進農業增產增收和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
立足現狀
從總體情況看,部分縣域完成了多個農業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建設,發揮了良好的示范帶動作用,建立并完善了農業標準化生產體系,實現了農業發展規劃、生產技術、生產標準、產品質量等方面的統一。在示范區內,推廣應用無公害農產品生產技術規程和綠色食品生產技術規程,種植基地全部實行“三品一標”認證,包括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等。通過示范帶動,縣域農業標準化生產水平進一步提高,產品質量明顯提升,促進了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發展。
具體來看,在推進農業標準化建設工作中,各地以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建設為突破口,積極探索并運用“企業+農戶+基地”等經營運作模式,把示范區建設成為龍頭企業和農民合作組織的示范地、農民增收致富的帶動點和農業標準化的推廣平臺。示范區內的企業和合作社在技術服務、生產管理和市場營銷等方面開展標準化生產,不斷提高產品質量,樹立了良好的社會形象。例如山東省德州市夏津縣鴻運綠色果品種植專業合作社已成為省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基地,實現了綠色食品生產技術和無公害產品生產技術的探索與應用,通過發揮示范基地的帶動作用,夏津縣農業標準化水平不斷攀升。
為推進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建設,部分縣域出臺了配套的扶持政策,建立了農業標準化生產的激勵機制。一是制定了《關于加強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建設的意見》《關于進一步推進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建設的意見》等指導性文件,對縣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基地建設給予資金扶持、項目支持,提高了農民參與農業標準化示范建設的積極性。二是縣財政、鎮(鄉)財政安排專項資金用于農業標準化認證、示范、獎勵工作。三是采取以獎代補的形式,鼓勵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實施農業標準化生產,使農民的收入得到明顯增加。
同時,以無公害蔬菜、優質糧食、瓜果蔬菜和水產養殖四大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為重點,依托縣域主導產業引導農產品龍頭企業積極實施標準化生產,建設了一批標準化生產基地。目前,多數縣域建立了無公害蔬菜基地、優質糧食基地和瓜果蔬菜基地。其中,高產創建項目實施面積不斷增加,無公害蔬菜和優質糧食基地建設面積不斷增加,規模以上農產品、水產品等加工企業數量和規模明顯擴大。此外,農業產業化水平得到提升,在示范基地的引領下,多家企業創新“農戶+公司”經營模式,使縣域優質農產品產量連年增加,品牌效應顯著增強。通過參加各類展會和推介活動,吸引了更多的商家和消費者關注當地農產品,進一步提升了農產品的市場知名度和美譽度。
直面問題
雖然縣域農業標準化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但是還存在若干問題亟待解決。農業標準化工作發展不平衡,發展速度緩慢,部分縣域的農業標準化工作起步較晚,薄弱的發展基礎使部分農業企業標準化生產水平低,導致了區域發展不平衡。在有些縣域,由于農民對農業標準化生產的認識不足,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薄弱,參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高,導致難以快速投入農業標準化發展工作中。同時,由于農村土地分散,加之交通、通信、水利等農業標準化生產基礎條件差,導致農業的規?;⒓s化經營程度低,加大了標準化生產推進工作難度。此外,縣域農業標準化生產技術體系不完善,農業標準化生產技術水平不足;農藥和化肥等農資的質量監管難度較大,相關部門對農資市場的監管措施不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和檢測設備數量少,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檢測力度不足;農業標準化示范基地建設投入不足,示范基地建設資金不能得到較好保障等問題也阻礙了縣域農業標準化發展。
創新路徑
加強組織保障。各地要根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管理辦法》要求,成立由縣市政府分管領導任組長、農業管理部門負責人任副組長、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農業標準化工作領導小組,為農產品的質量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保障,在此基礎上成立農產品標準化工作機構,配備專職人員負責農業標準化工作的組織協調和日常事務,確保農業標準化工作正常開展??h級農業管理部門和各鄉鎮政府要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機制,明確工作人員職責,指導各村成立以村民為主要成員的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小組,負責對農產品的質量安全進行監督和管理,確保農業標準化發展各項措施落地落實。
加強農業標準化宣傳引導。推進農業標準化發展,農業企業和廣大農民積極主動參與是基礎,而不斷提高廣大農民的現代文化科學素養是關鍵。縣級相關部門要把農業標準化生產作為農業現代化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以靈活多樣的宣傳方式,大力宣傳農產品質量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規和有關標準知識,使廣大農民充分認識農業標準化在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和農村發展中的作用,樹立加快推進農業標準化發展的緊迫感和責任感,從而教育和引導農民積極參與標準推行和實施,在全社會形成“人人重視、共同參與”的良好氛圍,促進農業標準化工作的深入開展。
建設農業標準化人才隊伍。專業人才隊伍是推動農業標準化發展核心支撐力量。要將農業標準化人才培養作為一項長期工作來抓,不斷完善農業標準化人才培養機制和物質保障。首先,要提高對標準化人才培養的認識,加快制定農業標準化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的培訓計劃,建立并完善農業標準化人才培養機制,繼續舉辦農業標準化培訓班,不斷壯大農業標準化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隊伍。其次,要加強對現有農業標準化技術人員的能力提升工作,通過繼續教育、外出交流、學術研討等活動,不斷提高他們的理論水平和業務素養。同時,要大力支持各類農業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標準化技術組織等開展教育培訓工作,提升農業生產和管理人員的技術水平和業務能力,提高農業專業合作組織和農產品加工企業的標準化水平,提高農產品生產加工企業的競爭能力和消費者對高質量農產品的辨別能力。
大力推廣先進農業生產技術??茖W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先進農業生產技術是農業生產提質增效的動力,也是農業標準化發展的基礎支撐。要以全面推行農業標準化為契機,大力推廣應用先進農業生產技術,賦能農業現代化建設,促進產業發展、企業增效、農民增收。要充分發揮先進技術在農業標準化發展中的作用,不斷完善并實施農業生產標準,制定更科學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體系,加強對農產品質量的監督和管理,以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為抓手,實現農村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同時,要積極參與國際農業標準化交流活動,推進農產品質量的國際認證工作,以農業標準化建設促進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
通過“公司+基地+農戶”“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協會+基地+農戶”等創新模式,著力發展高效農業和特色農業。要加強對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建設的政策扶持,以政府引導和市場運作相結合的方式讓社會資本積極投入,加快推進農產品加工、生產和流通各環節的標準化建設。在有條件的地方可以建立無公害農產品生產示范區、綠色食品生產示范區,打造農業標準化示范基地,帶動農民實施標準化農業生產,引領農業全鏈條規范化、標準化發展,為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