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物質財富得到了極大豐富。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在社會層面,最重要的發展不平衡體現為基本公共服務不均等。陜西省安康市作為一個地級市,是國家區域發展不均的縮影,基本公共服務在城市與鄉村、區域之間呈現出不平衡現象。要合理分配公共財政支出,加大基本公共服務投入,縮小安康區域民生發展差距,推進區域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促進城鄉融合發展。
[關鍵詞] 安康市;基本公共服務;區域協調
[作者單位] 中共紫陽縣委黨校
基本公共服務主要是指以政府為主體,向社會成員提供與經濟水平發展相適應的滿足生存需求的公共服務供給。進入新時代,我國物質財富極大豐富,但在義務教育、醫療等方面卻沒有實現所有公民均等享受,在城鄉、區域之間仍存在明顯差距。就陜西省安康市而言,如何實現城鄉、區域間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對于達成幸福、安康的區域基本公共服務目標尤為重要。
漢濱區與紫陽縣基本公共服務現狀
居民收入存在差距。隨著鄉村振興戰略不斷推進,安康市城鄉居民收入穩步增長,但區域之間、城鄉居民之間的收入差距仍然存在。據調查,2021年,安康市漢濱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918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62元;2022年,漢濱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402元,增長率為4.8%,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239元,增長率為7.1%。2021年,紫陽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552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66元;2022年,紫陽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907元,增長率為4.5%,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12797元,增長率為6.9%。近兩年,漢濱區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紫陽縣,漢濱區全區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總體高于紫陽縣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如圖1、圖2所示)
教育事業發展不均。我國九年義務教育制度已經得到普及,但教育資源大多傾向市區,市區學校在教學軟硬件設施、學生住宿條件等方面遠遠優于鄉鎮學校。同時,優秀教師仍向市區集中,導致鄉村師資水平一直低于城市,而在偏遠山區有的學校一個學科老師要承擔所有年級的本學科課程。數據顯示,漢濱區(不含市直、高新、恒口)現有義務教育階段學校116所,7000多名教師,累計培養“三級三類”骨干教師2600余人;紫陽縣有57所中小學,3000多名教師,骨干教師80余人。漢濱區學校數量、教師總數是紫陽縣學校數量的2倍左右,教育資源相對豐富。
筆者通過電話訪談、網上查閱等方式對漢濱區與紫陽縣近3年在教育經費、招聘教師數量質量等方面的數據資料進行了匯總分析(如圖3所示),發現漢濱區連續3年每年投入的經費均是紫陽縣教育經費的2倍左右;在年度招錄人才數量方面,紫陽縣近3年招錄教師下降波動幅度相比漢濱區較大,3年招錄教師總人數比漢濱區多,說明紫陽全縣教育人才匱乏且留不住人才。總體來看,紫陽縣師資配備明顯落后于漢濱區,教育資源分配嚴重不均,縮小區域間教育資源差距是基本公共服務建設中不容忽視的問題。
醫療衛生資源配置不均。從現實情況來看,我國的醫療資源基本向市區傾斜,在人均衛生經費方面,鄉鎮人均衛生經費總體水平低于城市。人們在觀念上認為,感染疾病只能送到市區醫院才能得到治療,但因路程較遠送醫期間易錯過最佳治療時機。雖然推行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但實際問題仍然嚴峻。一方面,大部分的醫療費用向城市傾斜,另一方面,費用的差距直接導致區域間醫療資源的失衡,例如,醫療設備、醫護人員質量以及藥品供應等。
據統計,漢濱區現有醫療機構46家,其中區級醫療衛生機構13家、鎮衛生院33家。全區有二級甲等及以上醫院4家,現有衛生專業技術人員8000人以上。而紫陽縣僅有醫療衛生機構22家,其中縣級醫療衛生機構5家、鎮衛生院17家。全縣有二級甲等醫院2家,現有衛生專業技術人員1700余人。兩相比較,漢濱區醫院專業性、醫療設備、醫生資質、服務水平等比紫陽縣好很多,遇到一些疑難雜癥,人們會考慮前往市區醫院就診。目前,區域間醫療衛生差距擴大的趨勢是提高鄉鎮基本公共服務水平面臨的最緊迫的問題。
就業機會及資源分配不均。就業是民生之本,是人們生存和改善生活的前提條件。由于城鄉二元分割的就業體制和鄉鎮經濟發展水平不高,造成農村存在著大量剩余勞動力,區域、城鄉間就業一直存在差距。調研發現,2022年,漢濱區積極推動城鎮居民就業,大力發展產業帶動就業,確保就業精準到人,全區城鎮新增就業5249人,失業率控制在5.5%以內。同時向靈活就業人員發放社保補貼16萬余元,發放救助補助3.26億元,惠及困難群眾9萬人次。2022年,紫陽縣成立基層單位就業學費補助、自主就業等專項資金,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74億元,新增城鎮就業2185人,轉移就業11.02萬人。全縣發放各類補貼救助2.49億元,城鄉低保、困難供養人員應保盡保。相比較,漢濱區年新增就業率高于紫陽縣。表明漢濱區提供的就業機會更多,同時向低收入者及困難群眾發放就業補助資金投入更多。而紫陽縣農村富余勞動力較多,勞動力轉移就業大部分主要以外出打工為主,越來越多富余勞動力向大城市流動??偟膩砜?,城區就業機會更多、政府資金充裕,漢濱區與紫陽縣在居民就業保障方面仍然存在不小差距。
區域間基本公共服務不均的根源
制度因素。一是長期沿用的城鄉二元戶籍制度導致城鄉發展不統一,進而導致城鄉在教育、醫療等方面不平等。城市居民可以享受更好的公共服務產品,而農村居民在各方面都遠落后于城市,這一制度從根本上將城市和農村分裂開來。二是相關法律不健全?!坝蟹梢馈笔腔A,我國沒有完備的關于基本公共服務方面的法律法規。例如我國在教育、醫療等方面有較為成熟的法律體系,有力地保障了公民權益。但是有關醫療保險的不多,沒有專門的法律法規對醫療政策管理制度及執行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約束和監督。
現實因素。一是基本公共服務供給渠道少。我國基本公共服務供給目前主要是政府主導,靠國家財政撥款支撐。從現實來看,縣級及以下政府單位,供給渠道單一問題比較嚴重,主要因為地方財政資金有限,無法滿足區域內“高人口”現狀下的社會需求。據統計,紫陽縣目前有33萬多人,而教育、醫療等資源有限,人均享受基本公共服務項目較少,現有資源無法滿足大眾需求。而在市區,經濟較為發達、財力相對雄厚,再加上國家補貼,投入也就相應更多。因此,政府主導型供給模式是縣域地區目前提高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最主要的手段,而其他供給渠道少。二是經濟實力導致財政投入不夠。地方經濟發展水平是衡量當地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的要素之一。近年來,在經濟總量、財政支出和一般公共服務支出方面,漢濱區均高于紫陽縣,導致區域間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存在差異。三是居民享受基本公共服務的機會不對等。主要體現在就業、受教育等方面,從而影響居民的文化程度、生存技能等。國家把教育資源大部分投到城市地區,我國義務教育中,市區師資力量遠遠優于鄉鎮,主要表現在高學歷老師數量較多。對比漢濱區與紫陽縣近兩年招錄研究生學歷人數分別為56人和34人,數量上市區明顯比縣域多。學歷代表著某一個人的能力和水平,大多數農村父母文化水平不高,如果老師能力不夠,那孩子的學業輔導將面臨不小的困難。據調查,農村大多數父母反映學校給孩子布置的課后作業對他們來說很難,無法給孩子輔導。
縮小區域間基本公共服務差距的對策
重視基本公共服務發展。政府要認識到長期以來對區域間基本公共服務供給水平差異,未來應重視基本公共服務供給水平的差距問題,充分發揮好主體作用。隨著鄉村振興不斷向前推進,政府給予了農村更多的優惠政策和財政支持,進一步推動落后地區民生事業的發展。雖然我國已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但區域間發展的差距仍然存在。因此,各級政府要強化主體責任,主動作為。
推進區域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安康市要努力提高區域和城鄉之間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制定完善支持政策,穩步推進紫陽縣教育、醫療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要立足區域實情,建立并完善區域內基本公共服務規劃體系。要統籌市級財政資源向基層傾斜,財政支出優先照顧鄉鎮,吸引城市優質資源,使城鄉共享基本公共服務。
合理分配公共財政支出。首先,公共財政資源要向落后地區傾斜。財政資金是建設基本公共服務的主要來源,基于區域經濟發展差異,要讓公共財政資源向落后地區傾斜。上級政府要重視區域之間基本公共服務差距,加快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將更多的資金用于支持落后地區建設。其次,要合理分配財政支出,建設完善基本公共服務產品,提升當地居民生活幸福指數。同時,公共財政資金要做到??顚S?,要對用于建設基本公共服務產品的資金進行監管,確保資金用途不走偏,真正做到為民利民,進一步提升本地區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從而縮小區域基本公共服務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