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經濟工作會議2024年12月11-12日在北京舉行,會議有哪些重要提法,傳遞出哪些信號?
提法1:“不斷深化對經濟工作的規律性認識”
會議指出,實踐中,我們不斷深化對經濟工作的規律性認識。“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是做好經濟工作的根本保證”“必須統籌好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關系”“必須統籌好總供給和總需求的關系”“必須統籌好培育新動能和更新舊動能的關系”“必須統籌好做優增量和盤活存量的關系”“必須統籌好提升質量和做大總量的關系”。這些重要論述,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習近平經濟思想,為做好經濟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努力方向。
提法2:“保持經濟穩定增長”
會議指出,2025年要保持經濟穩定增長,保持就業、物價總體穩定,保持國際收支基本平衡,促進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南方科技大學副校長金李表示,會議釋放了持續推動經濟回升向好的強烈信號,有助于進一步穩定各方發展預期,有效提振社會信心。
提法3:“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
會議要求,要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包括提高財政赤字率;加大財政支出強度,加強重點領域保障;增加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使用;優化財政支出結構,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更加注重惠民生、促消費、增后勁……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石英華表示,“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釋放了2025年財政政策將持續用力、更加給力的強信號。
提法4:“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
會議提出,要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發揮好貨幣政策工具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適時降準降息,保持流動性充裕,使社會融資規模、貨幣供應量增長同經濟增長、價格總水平預期目標相匹配。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司長鄒瀾表示,當前,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不利影響加深,我國經濟運行仍然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取向增強了貨幣政策的應對能力和空間。
提法5:“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
會議將“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列為2025年九項重點任務之首。擴大內需,既是應對外部沖擊、穩定經濟運行的有效途徑,也是增強發展主動性的長久之策。
提法6:“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
會議提出,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規范地方政府和企業行為。清華大學中國發展規劃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董煜說,破解“內卷式”競爭,要用好政府與市場“兩只手”。既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引導創新,科學優化產業布局,讓企業各展其長,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也要通過加強法治建設、完善市場規則、強化信用體系、強化市場優勝劣汰機制等手段,切實維護市場秩序和公平競爭環境。
提法7:“深化資本市場投融資綜合改革”
會議提出,深化資本市場投融資綜合改革,打通中長期資金入市卡點堵點,增強資本市場制度的包容性、適應性。在中山大學嶺南學院教授韓乾看來,“深化資本市場投融資綜合改革”聚焦資本市場穩健發展,通過優化投資者結構、完善直接融資機制等來夯實市場基礎制度,不斷提升資本市場的資源配置效率。
提法8:“持續用力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
AVsnwH+WdY7QhLETNpofcg== 會議提出,“持續用力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并部署了多項政策舉措,從“加力實施城中村和危舊房改造,充分釋放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潛力”到“合理控制新增房地產用地供應,盤活存量用地和商辦用房,推進處置存量商品房工作”;同時,“推動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有序搭建相關基礎性制度”。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劉琳表示,這一表述釋放出更加堅定的“穩住樓市”的強烈信號。
提法9:“協同推進政策實施和預期引導”
會議提出,加強預期管理,協同推進政策實施和預期引導,提升政策引導力、影響力。“穩定預期、提振信心是做好經濟工作的關鍵所在,要把預期管理放到宏觀經濟治理的突出位置。無論是財政、貨幣政策還是投資、消費、民生等方面的政策,在政策的研究出臺、發布節點、宣講方式、實施力度上都應該注重穩預期,綜合多方視角充分評估、科學論證,盡最大可能減少政策文件可能帶來的收縮效應。”董煜說。
提法10:“激發干事創業的內生動力”
會議強調,要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堅持干字當頭,增強信心、迎難而上、奮發有為,確保黨中央各項決策部署落到實處。要強化正向激勵,激發干事創業的內生動力。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許光建表示,經濟工作是黨和國家的中心工作,做好經濟工作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重大任務。
(摘自《新華每日電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