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 12月12日,人社部、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金融監管總局、證監會五部門發布《關于全面實施個人養老金制度的通知》(簡稱《通知》),自當年12月15日起個人養老金制度從36個先行試點城市(地區)推開至全國。隨著個人養老金制度推行至全國,個人養老金產品擴圍、探索開展默認投資服務、新增提前領取個人養老金情形等相關政策將進一步完善。
產品范圍擴大
在優化產品供給角度,《通知》要求,要豐富產品種類,在現有理財產品、儲蓄存款、商業養老保險、公募基金等金融產品的基礎上,將國債納入個人養老金產品范圍。將特定養老儲蓄、指數基金納入個人養老金產品目錄,推動更多養老理財產品納入個人養老金產品范圍。
《通知》還鼓勵金融機構研究開發符合長期養老需求的個人養老儲蓄、中低波動型或絕對收益策略基金產品等金融產品,合理確定個人養老儲蓄的期限和利率。
根據人社部等五部門在2022年發布的《個人養老金實施辦法》,個人養老金實行個人賬戶制,繳費完全由參加人個人承擔,自主選擇購買符合規定的儲蓄存款、理財產品、商業養老保險、公募基金等金融產品,實行完全積累,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享受稅收優惠政策。
國家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可供參加人選擇的個人養老金產品已有857只。其中,儲蓄產品466只,基金類產品200只,保險類產品165只,理財類產品26只。
證監會12月12日發文表示,證監會根據要求及時優化產品供給,將首批指數基金納入個人養老金投資產品目錄,并表示后續將強化個人養老金投資公募基金業務監管,督促公募基金管理人持續提升管理和服務能力,更好支持個人養老金高質量發展。證監會數據顯示,公募基金行業作為資本市場的專業機構投資者代表,目前已受托管理各類養老金資產超6萬億元,創造了良好的長期收益,積累了豐富的管理經驗。
探索默認投資服務
據記者多方了解,試點兩年多來,個人養老金“開戶熱、繳存冷”的問題一直備受關注。綜合來看,繳存偏冷有多方面原因,主要包括稅優政策門檻和力度設定待優化、賬戶資金流動性較低、產品數量多且同質化嚴重不利于選擇、產品收益率不具備明顯優勢等。
值得注意的是,《通知》此次明確,要探索開展默認投資服務。文件稱,金融機構依法依規開展個人養老金投資咨詢服務,根據個人投資風險偏好和年齡等特點,推薦適當的個人養老金產品。鼓勵金融機構在與參加人協商一致的情況下,探索開展默認投資服務。加強對金融消費者、投資者的保護,充分保障參加人的知情權和自主選擇權。
據了解,默認投資方式在部分發達市場的養老金計劃中多被使用。工商銀行養老金融部副總經理呂艾國建議,未來個人養老金可以逐步從單一的產品導向模式過渡到綜合性的養老計劃管理模式,參考企業年金集合計劃的模式,建立一個全面的退休養老計劃或養老財富管理計劃,并根據個人的年齡階段和風險偏好等綜合評估情況默認投資相匹配的組合計劃。
在呂艾國看來,從生命周期的角度來看,目前最短持有期一般為3-5年的養老目標基金實際上也屬于短期資金,而“養老財富管理計劃”作為一個長期的、永續的計劃,將更符合國家對于中長期資金的要求,形成耐心資本。這些資金可以交給有經驗的專業管理人,如商業銀行、基金公司、理財公司、保險公司和資產管理公司等進行專業運作。
擴圍影響多少人
據記者了解,作為我國養老保險體系第三支柱的重要制度設計,個人養老金制度的全面實施已醞釀多時。不同類型機構也圍繞《通知》內容的主要方向進行了較長時間的準備工作。有大行養老金部門人士對記者表示,盡管試點過程中系統已經日益成熟,但接下來的挑戰依然不少,比如,預約開戶的要順利“轉正”,希望享受稅優的年底前要能夠順利繳存等。
據國金證券測算,考慮到個人養老金在目前的運行模式下領取時需補繳3%個稅,因此預計10%及以上稅率人群方為個人養老金客群。國家稅務總局稅收數據顯示,2023年納稅人群中60%以上僅適用3%的最低檔稅率,因此預計參與個人養老金僅對2605萬納稅人有較大吸引力,以人均6000元繳存金額測算,預計個人養老金規模有望達到1563億元/年。
關于如何進一步增強個人養老金對公眾的吸引力,專家和機構從幾個方面提出建議:一是完善制度設計,重點擴大中低收入者的覆蓋范圍,尤其是實現對民營企業、中小企業以及靈活用工就業人員的有效覆蓋;二是盡快打通養老第二、三支柱,聯動推進第二、第三支柱銜接發展;三是支持將更多繳費靈活、安全穩健、具有長壽風險轉移等獨特優勢的養老保險產品納入個人養老金;四是鼓勵參與機構發展專業性養老投資顧問服務;五是鼓勵扶持養老資金進入資本市場和實體經濟。
(摘自《第一財經日報》楊倩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