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 10.3969/j.issn.1000-8071.2025.01.010
摘 要:我國農作物種類十分豐富,可以很好地滿足社會民眾的多樣化需求,農業種植產業在近年來也實現了快速發展,種植規模不斷擴大,創造了更高水平的經濟效益。在眾多農作物當中,玉米受到很多消費者的喜愛,玉米種植活動的開展,也給農民帶來了可觀的收益??紤]到玉米作物的生長會受到種植技術和病蟲害的影響,農民要想維護自身的種植效益,一定要掌握科學高效的種植技術,并加強對玉米病蟲害的防控,既要提高玉米作物的產量,也要保證玉米品質的提升。文章就玉米高效種植及病蟲害防控技術進行了分析,僅供參考。
關鍵詞:玉米高效種植;病蟲害;精準防控
引言
玉米憑借著較高水平的營養價值和食用價值,受到了不少社會民眾的歡迎,加上玉米本身的經濟價值也比較高。因此,農民在農業種植活動的開展過程中,也逐漸擴大了玉米作物的種植規模,希望可以有效地滿足社會民眾的需求,賺取更高水平的經濟效益。但是,通過對玉米實際種植情況的分析,人們可以發現,農民并不能夠實現玉米的高效種植,玉米作物的產量比較低,收獲的玉米品質也存在問題,降低了玉米的經濟效益,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礙了地區玉米種植產業的向前發展。而造成玉米產量低、品質差的最為主要的原因是農民沒能做好玉米作物的種植管理工作,致使玉米難以在適宜的環境中生長,玉米也很難獲取充足的營養物質來滿足自身的需求,病蟲害的出現更會給玉米生長造成損害。因此,種植人員一定要在玉米種植活動的開展過程中,重視高效種植,保證種植技術應用的科學,積極開展病蟲害的防控工作,全面提高玉米種植的質量。
1玉米高效種植技術的科學應用
1.1玉米品種選擇
玉米品種性質的優良能夠為玉米作物的健康生長打下牢固的基礎。因此,為了實現玉米的高效種植,農民必須做好品種的選擇工作。在現階段玉米種植活動的開展過程中,玉米的品種比較多,不同品種在生長特性上存在較大的差異,種植人員應該對各類品種玉米的生長特性展開全面分析,選擇適應性、生產性能強且抗病蟲害能力高的玉米品種進行種植,使玉米能夠在其后續的生長過程中長期保持健康的生長狀態,降低病蟲害的影響。同時,種植人員在選種時還應當堅持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則,積極對地區的氣候、土壤環境等進行分析,確保選擇的玉米品種能夠快速適應地區的環境,提高玉米的生長質量,實現高效種植,并將市場因素考慮在內,確保選擇的玉米品種能夠有較高水平的經濟價值,使種植人員能夠獲取可觀的經濟收益。在選種之后,玉米種植人員還需要對種子進行處理,需要清除霉變的種子,并在播種前2—3d進行曬種,使用辛硫酸等藥劑對種子進行攪拌,增強種子的抵抗力,促進種子的發芽[1]。
1.2整地方法
在玉米種植活動的開展過程中,土壤環境會給作物的產量以及生長質量造成非常重要的影響。因此,種植人員需要積極開展整地工作,根據玉米的生長需求,為其創設適宜的土壤環境。雖然玉米是一種具有較強耐旱、耐貧瘠能力的作物,但是為了保證玉米種植的高效,種植人員應當將玉米種植在濕潤、肥沃且透氣性良好的土壤環境當中,保證土壤營養元素的豐富。在整地的過程中,種植人員應當對土壤進行深翻處理,清除土壤中殘存的作物碎茬、雜物等??梢允┘舆m量的肥料來增強土壤的肥力,使玉米能夠從土壤當中獲取更多的營養物質。
1.3掌控玉米種植時間
要想實現對玉米作物的高效種植,種植人員應當加強對種植時間的把控,使玉米作物能夠在適宜的外部環境當中實現健康生長,盡可能地降低外部環境因素給玉米作物健康生長造成的不利影響。在進行種植時間的選擇時,種植人員應當堅持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則,對當地的氣候環境展開全面分析,根據自身對玉米生長特性的了解,選擇合適的種植時間,保證外界氣溫、降水、光照等條件的良好,切實滿足玉米的生長需求,實現玉米的高效種植。當外界溫度處于15—20℃時,種植人員可以開展玉米的種植活動,但也同樣需要對降水等因素展開分析,確保種植時間的適宜[2]。
1.4合理密植
在玉米種植的過程中,種植密度不僅會影響玉米的產量,還容易給玉米的生長質量帶來影響,如果玉米的種植密度比較大,玉米在生長的過程中往往無法獲取充足的養分,致使玉米的長勢不好,如果玉米的種植密度比較小,雖然可以保證玉米在更為舒適的環境當中,也不會給玉米的生長造成抑制,但是土地資源的利用率不高,還會降低玉米的產量,玉米的高效種植無法保證。面對這樣的問題,種植人員想要實現玉米的高效種植,切實提高玉米種植的經濟效益,一定要實現玉米的合理密度,保證種植密度的適宜,有效地提高玉米的產量和品質。在設置種植密度時,種植人員需要對土壤的肥力進行有效分析,加強對外界光照、溫度等因素的了解,選擇最為合適的種植密度,提高玉米的產量。為了獲取更高水平的種植效益,增強土壤的肥力,種植人員可以將玉米與大豆、花生等作物進行套種,提高對土地資源的利用率,大豆根部的固氮能力也能夠為玉米的生長提供養分,有助于提高玉米的生長質量。
1.5科學播種
在玉米高效種植中,播種工作的開展非常關鍵,科學播種工作的開展能夠為玉米產量的提升提供有力保障。在開展播種工作時,種植人員應當對玉米品種的特性進行研究,不僅要保證播種時間與播種密度的科學,還要加強對播種方式的管理?,F如今,機械化水平明顯提升,農機設備在農業生產活動當中也得到了有效應用,能夠幫助農民減輕勞作壓力和負擔,實現農業生產活動開展效率的提升。因此,種植人員可以在玉米播種的過程中,選擇應用機械播種的方式。為了保證機械播種方式應用的有效性,種植人員在使用機械化設備時需要對參數進行調整,根據生產需求,科學把控種植的密度,一般來說,在播種早熟的玉米時,工作人員應將種植密度調整至4000株/667m2。
1.6玉米田間管理
在組織開展玉米的高效種植活動時,種植人員必須做好田間管理工作,維護玉米的健康生長狀態,使玉米能夠保持良好的生長態勢。在進行田間管理時,種植人員首先需要加強對玉米苗生長情況的管理,觀察幼苗的生長狀態,做好間苗、補苗工作,保證玉米的產量,并在苗期進行中耕處理。同時,種植人員在田間管理的過程中還應當及時地清除雜草,可以借助專門的除草劑來抑制雜草的生長,避免雜草給玉米的生長造成不利影響,但要注意加強對除草劑用量的管控,保護生態環境,減少玉米的農藥殘留,實現對玉米的高效種植。
1.7玉米生長期管理
為了實現玉米的高效種植,種植人員需要加強對玉米生長期的管理,觀測玉米在不同時期的生長情況,從而采取科學有效的措施來提高管理水平,全面提高玉米的生長質量。首先,種植人員需要對玉米穗期進行管理,觀察玉米植株的生長情況,如果出現玉米植株生長不良、感染疾病等情況,種植人員應當及時地進行處理,并在這個過程中積極開展追肥工作,施加適量的氮肥,有效地滿足健康玉米植株的生長需求。其次,種植人員還應當加強對玉米花粒期的管理,做好追肥工作,強化開花效果,促進玉米植株的快速生長,保證玉米植株能夠在生長的過程中獲取充足的養分,提高玉米的生長質量。
1.8玉米水肥管理
水肥管理工作的進行能夠為玉米的生長提供水分和營養物質,是玉米得以實現健康快速生長的關鍵,也是玉米高效種植不可或缺的重要活動。因此,種植人員要做好玉米的水肥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水平。在玉米的水肥管理過程中,由于玉米在不同生長階段的生長需求存在較大的差異,為了提高資源的利用率,種植人員需要對肥料進行科學配制,控制肥料和水資源的用量,滿足玉米在不同生長階段的需求。玉米在幼苗期處于較為緩慢的生長狀態當中,對肥料和水分的需求量并不大。此時,種植人員無需開展頻繁的施肥灌溉工作。當玉米進入到拔節孕穗期之后,養分需求明顯提升,種植人員必須增大肥料的用量,并為玉米提供更多的水分,加速玉米植株的生長。當玉米生長至授粉期之后,養分需求開始下降,種植人員需要相應地降低肥料的施用量。值得注意的是,種植人員在開展玉米的水肥管理工作時,不僅要分析玉米的生長特性,還要密切觀察玉米植株的生長情況,如果發現玉米植株出現空桿的情況,種植人員應加大氮肥的用量,解決缺氮的問題,并根據外界的降水情況,對水資源的灌溉量進行調控,如遇陰雨天氣,種植人員應當做好排水工作,防范積水問題的發生。
2玉米病蟲害精準防控措施
2.1玉米大斑病
在玉米生長的過程中,玉米大斑病是一種十分常見的病害,會對玉米的葉片造成較為嚴重的危害,如果種植人員不能及時地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防控,病害會逐漸擴散。在感染的初期階段,玉米植株的下部葉片上會表現出少量的長梭形灰色病斑,并隨著病程的不斷推進逐漸向上擴散,直至蔓延至葉心,導致整個玉米的葉子呈現出棕色。在感染玉米大斑病之后,發病葉片無法有效地進行光合作用,玉米植株無法實現正??焖俚纳L,嚴重時還會出現枯死的情況,致使玉米減產,給種植人員的經濟效益帶來較為嚴重的損失。在防控玉米大斑病時,種植人員需要提前清理農田,對種植的區域進行耕翻,增強土壤的肥力,保證土壤環境的健康。種植人員還可以使用25%苯菌靈乳油800倍液或80%速可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進行噴灑,也能夠起到很好的防控效果[3]。
2.2玉米銹病
玉米銹病是一種由玉米柄銹菌引起的玉米病害,會對玉米植株的葉片、莖稈以及果穗等造成危害。在發病時,病株葉片會出現黑色的條紋,嚴重的情況下,玉米植株的整個葉片都會出現銹褐色的病斑,引起葉片的枯黃,無法使玉米實現自身的健康快速生長。為了能夠實現對玉米銹病的有效防控,種植人員可以使用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進行噴灑,在種植的區域內開展大面積的消毒工作,種植人員還可以對玉米田地進行清理,減少田地內各種病菌的出現[4]。
2.3玉米蚜蟲
在玉米生長的過程中,玉米蚜蟲的出現會對玉米葉片的生長造成影響,容易出現玉米葉片脫落的現象,制約玉米植株的光合作用,出現發育不良,產量、質量下降的情況,難以實現玉米的高效種植。為了有效地防控玉米蚜蟲,種植人員需要定期噴灑藥劑,并對玉米葉片的生長狀態做好觀察,如果發現蚜蟲,種植人員應選擇相應的殺蟲劑進行消殺,保證玉米的健康生長。
2.4玉米病蟲害綜合防控技術
2.4.1農業防控
在玉米高效種植的過程中,為了實現對病蟲害的有效防控,種植人員可以借助農業防控技術進行,有效地增強玉米植株的抗病蟲害能力,切實降低病蟲害對玉米健康生長造成的不利影響,實現玉米生長質量的提升,種植人員也能夠獲取更高產量、更優品質的玉米。在應用農業防控技術時,種植人員需要加強對玉米生長的管控,為玉米的生長創設良好的環境,并滿足玉米的生長需求,需要開展合理輪作,保證土壤環境的健康,消除土壤中的細菌和害蟲,強化病蟲害的防控效果。
2.4.2生物防控
生物防控技術在玉米種植管理過程中的應用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夠抑制病蟲害的侵襲,也能夠減少對外界環境的污染,有助于實現玉米品質的提升。在應用生物防控技術時,種植人員需要借助食物鏈,了解常見的玉米蟲害,從而將害蟲的天敵放養到種植區域當中,阻礙害蟲危害范圍的進一步擴大,確保害蟲防控效果的優良[5]。但需要注意的是,生物防控技術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并不能夠在短時間內見效,種植人員應當根據自身的種植管理需求進行科學選擇,并對害蟲天敵的數量進行管控,使生物防控技術能夠得到有效應用。
2.4.3物理防控
在玉米病蟲害防控工作的開展過程中,物理防控技術的應用能夠促使種植人員利用物理方法來防控病蟲害,根據自身對害蟲生長特性的了解,積極運用物理學的原理。對光照、溫度以及濕度等進行調控,并借助專門的捕蟲工具來消滅害蟲。物理防控技術的應用比較簡單,種植人員只需投入較低的成本就能夠消滅害蟲,且該種方法在使用的過程中也不會產生不利影響,是非常有效的玉米病蟲害綜合防控技術。
2.4.4化學防控
在現階段玉米病蟲害防控工作的開展過程中,化學防控技術仍然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防控效果比較明顯。在具體應用的過程中,種植人員需要在化學藥劑的幫助下,殺死害蟲、消滅病菌。但是,部分種植人員的種植觀念比較落后,為了強化防控的效果,往往會加大化學藥劑的重量,使用次數較多,只能夠在短期內發揮作用,容易給生態環境造成污染,還會使害蟲產生抗藥性,難以保證玉米的高效種植,還會阻礙玉米種植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為了保證化學防控技術應用的科學性,強化病蟲害的防控效果,種植人員需要在應用該技術手段時,加強對藥劑用量、使用次數的管控,并確保使用的藥劑具有較小的毒性,既要防控病蟲害,也要保護生態環境和玉米植株[6]。
綜上分析,為了促進玉米的快速健康生長,種植人員要科學應用高效種植技術,掌握技術要點。并在種植管理的過程中做好病蟲害精準防控工作,提高玉米的產量和品質,實現種植質量的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吳強.玉米高效種植及病蟲害防控技術研究[J].新農民,2024(18):51-53.
[2]薛俊燕.試析玉米高效種植及病蟲害防控技術[J].農村實用技術,2023(04):85-86+89.
[3]李金奎.玉米高效種植及病蟲害防控技術[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2(10):236-237.
[4]孫葉.玉米高效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技術[J].種業導刊,2022(01):35-37.
[5]鄭秀梅.玉米高效種植及病蟲害防控技術的應用研究[J].世界熱帶農業信息,2022(01):55-56.
[6]王榮山,李文文,劉愛月.探析玉米高效種植及病蟲害防治技術[J].農業災害研究,2021,11(10):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