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 10.3969/j.issn.1000-8071.2025.01.060
摘 要:作為常綠喬木中的一種,馬尾松由其強大的環境適應性與較高的經濟、生態價值,種植范圍相對較廣。為保證其種植質量,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極為關鍵。文章分析了馬尾松主要病蟲害類型,介紹了針對松赤枯病、松苗猝倒病、葉枯病、松瘤病、松材線蟲病、馬尾松毛蟲等病蟲害的防治措施,并提出了幾點綜合防治建議策略。
關鍵詞:馬尾松;病蟲害防治;綜合防治
馬尾松又被稱為青松或樅松,生命力極為頑強,即使種植于干旱貧瘠的土壤中,也能夠在短時間內適應并順利生長,整體生長速度極快,這也是其被廣泛種植的主要原因。為進一步提高馬尾松種植質量,種植人員需要結合馬尾松種植的實際情況,針對常見病蟲害制定針對性的防治策略,將病蟲害影響降到最低。開展對馬尾松主要病蟲害防治措施技術的分析具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
1 馬尾松主要病蟲害類型
1.1松赤枯病
松赤枯病是馬尾松面臨的一種重要病害,由枯斑盤多毛孢菌引起。該病害主要侵襲馬尾松的當年新生葉片,初期表現為葉片上出現褐黃色或淡黃棕色的斑點,隨后斑點逐漸擴大并轉變為赤褐色,最終變為灰白色,并伴隨黑色小點的出現,此類小點是病菌的子實體[1]。病害嚴重時,整片松林會呈現出一片枯紅狀,如同火燒一般,對馬尾松的生長和景觀造成嚴重影響。
1.2松苗猝倒病
松苗猝倒病,又稱立枯病,是多種針闊葉樹幼苗的常見病害,在馬尾松中也尤為突出。該病害根據癥狀可分為種腐型、梢腐型、猝倒型和立枯型四種類型,其中猝倒型最為嚴重。受害幼苗在出土后不久即會倒伏死亡,對馬尾松的育苗工作構成重大威脅。
1.3葉枯病
葉枯病是發生在馬尾松針葉部位的一種重要病害,通常由真菌引起。病害初期,受害葉片上會出現黃褐色的斑點,隨后斑點逐漸擴大并轉變為段斑,顏色也由淺轉深,最終變為暗黑色。病斑上還會產生許多縱行排列的小黑點,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雖然受害葉片會逐漸枯死,但并不會立即脫落,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馬尾松的光合作用和生長。
1.4松瘤病
松瘤病也被稱為松櫟銹病,不僅危害馬尾松,還對其他多種松樹構成威脅。該病害的主要癥狀是受害樹木的枝干上形成圓形或橢圓形的木瘤,木瘤表面密布龜裂紋[2]。每年春季,木瘤表面會產生許多黃色皰狀突起,隨后破裂并散發出黃色粉末狀的銹孢子。此類銹孢子會隨風傳播,進一步侵染其他健康樹木。
1.5松材線蟲病
松材線蟲病是一種極具破壞力的松樹病害,該病害由松材線蟲引起,主要侵害松樹的輸導組織,導致松樹迅速失水、針葉變黃并最終枯死。一旦松材線蟲病害暴發,松林會遭受毀滅性打擊。
1.6馬尾松毛蟲
馬尾松毛蟲是馬尾松的主要害蟲之一,其幼蟲以馬尾松的針葉為食。在蟲害暴發時,大量幼蟲會聚集在松樹上,將針葉啃食殆盡,導致松樹如同被火燒過一般。
2 馬尾松主要病蟲害防治措施
2.1松赤枯病防治
2.1.1加強營林管理,提升松樹抗病力
種植人員需定期對馬尾松進行修剪,去除弱枝、病枝及過密枝條,改善樹冠通風透光條件,減少病菌的滋生[3]。同時,應根據土壤養分狀況和松樹生長需求,合理施用有機肥和無機肥,特別是鉀肥和磷肥,以增強松樹的整體生長勢和抗病能力。保證土壤疏松透氣,適時進行中耕除草,減少雜草與松樹爭奪養分和水分,同時降低土壤濕度。
2.1.2清除病原物以及時阻斷傳播途徑
在維護松林健康的實踐中,種植人員承擔著監測和管理的核心職責。定期巡查松林,成為預防和控制病害的首要步驟。一旦發現遭受病害侵襲的葉片或枝條,必須迅速行動,將這些病葉、病枝從樹上剪除并收集起來,隨后進行集中銷毀處理。進入秋季,隨著松樹自然落葉,林間會積累大量落葉及病殘體。種植人員需清理松林地面上的所有落葉和病殘體,這是減少越冬病菌數量的有效手段,還可以顯著降低翌年病害發生的風險,為松林來年的健康生長奠定堅實的基礎。
2.1.3化學防治及精準施藥
種植人員應根據松赤枯病的病原菌種類和發生特點,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殺菌劑,如硫煙劑、退菌特粉等。在病害發生初期或高發期,采用噴霧或熏煙的方式對松林進行施藥處理,確保藥劑均勻覆蓋在松樹葉片和枝干上,有效殺滅病菌。其間應根據病害發生規律和氣象條件,選擇適宜的防治時機進行施藥。一般來說,春季和秋季是松赤枯病的高發期,需加強防治。
2.2松苗猝倒病防治
2.2.1土壤選擇與處理
首先,應選擇疏松透氣、排水良好、富含有機質的土壤作為苗床。避免使用曾發生過松苗猝倒病的土壤,以減少病菌來源。在選定苗床后,需徹底進行土壤消毒處理??刹捎梦锢矸椒ㄈ缛展獗?、高溫蒸汽消毒等,也可使用化學藥劑如多菌靈、甲基托布津等進行土壤消毒,以殺滅土壤中的病菌和蟲卵。
2.2.2藥劑預防
在播種前,可使用敵克松、蘇農6401等藥劑,按一定比例與細土或細沙混合,制成藥土。藥土的配制比例應根據藥劑種類和土壤濕度等因素進行調整,以確保藥效的充分發揮[4]。隨后,即可將配制好的藥土均勻撒施在苗床上,或與種子混合后播種,使種子周圍形成一層藥劑保護層,有效防止病菌侵染。
2.2.3育苗過程管理
種植人員應根據幼苗生長需求,合理施用基肥和追肥?;室杂袡C肥為主,結合適量磷肥和鉀肥;追肥則根據幼苗生長情況適時進行,以氮肥為主,促進幼苗快速生長。同時,需要采用滴灌、噴灌等節水灌溉方式,避免大水漫灌造成土壤濕度過大。灌溉時應注意水溫與土溫相近,避免冷熱刺激對幼苗造成傷害。合理施肥、灌溉和適時修剪等措施可促進幼苗根系發達、枝葉茂盛,提高幼苗的抗病能力和抗逆性。
2.3葉枯病防治
2.3.1及時去除弱苗、病苗,以減少病害源頭
種植人員應通過定期巡查松林,利用專業知識和工具(如放大鏡、病害識別手冊等)對松樹進行細致的觀察,及時發現并識別出弱苗和病苗。而一旦發現弱苗或病苗,應立即采取措施進行隔離或拔除,并集中銷毀,以防止病害的進一步擴散和蔓延。其間要求對發生的病害進行詳細記錄,包括發病時間、地點、癥狀表現及處理方式等,為后續的病害監測和防治提供參考依據。
2.3.2加強松林管理,用以提升松樹健康水平
種植人員應根據松樹生長情況,適時進行修剪,去除病弱枝、過密枝和交叉枝等,改善樹冠通風透光條件,促進松樹健康生長。同時,應根據土壤養分狀況和松樹生長需求,制訂科學的施肥計劃,合理施用有機肥和無機肥,特別是注重鉀肥和磷肥的補充,以提高松樹的抗病能力和生長勢[5]。其間需要持續保持土壤疏松透氣,適時進行中耕除草,減少雜草與松樹爭奪養分和水分,同時降低土壤濕度,以減少病菌滋生。
2.3.3病害初期及時進行藥劑防治
在病害初期,應選用高效、低毒、無殘留的殺菌劑進行防治,如波爾多液、多菌靈等。此類藥劑對葉枯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且對松樹生長無不良影響。同時,建議采用噴霧器將藥劑均勻噴灑在松樹葉片上,確保藥劑能夠充分覆蓋并滲透到葉片內部,以殺死或抑制病菌的生長和繁殖。噴霧時應注意天氣條件,避免在雨天或大風天氣進行噴霧操作。
2.4松瘤病防治
松瘤病的發生與松櫟混交林及林下櫟類雜灌木密切相關,防治工作需從調整林分結構入手。在病害嚴重地區,應避免營造松櫟混交林,減少病菌傳播機會。同時,結合松林撫育工作,及時砍除重病樹或病枝,降低病害發生程度。此外,加強松林管理,提高松樹生長勢,增強抗病力,也是防治松瘤病的重要措施。
2.5松材線蟲病防治
松材線蟲病是松樹種植中的一種毀滅性病害,對其的防治工作需高度重視。首先,加強松墨天牛的防治工作,采用藥劑防治與生物防治相結合的方法,降低天牛種群密度,減少病害傳播媒介;其次,對嚴重患病的馬尾松進行整體消除作業,防止病害擴散。同時,加強松林管理,營造混交林,提高林分抗病蟲能力。此外,加強檢疫工作,防止病害傳入無病區。
2.6馬尾松毛蟲防治
馬尾松毛蟲是松林的主要害蟲之一,其防治需采取綜合措施。一是營造混交林,通過種植多個樹種來增加生物多樣性,提高松林自控能力。二是封山育林,促進松林自然恢復與生長,提高林分密度與高度,抑制松毛蟲生存與繁殖。同時,保護天敵如鳥類、昆蟲等自然控制因素,減少對化學農藥的依賴。在蟲害發生時,可采用高效低毒的菊酯類農藥進行藥劑防治,并注意選擇適宜的時間與方法進行施藥。
3 馬尾松主要病蟲害綜合防治建議策略
3.1綜合規范化管理
實施綜合規范化管理要求從土壤與苗圃管理、施肥與灌溉到苗木的全程監控都需精細操作。具體來說,選擇適宜的土壤作為苗圃,并徹底進行消毒處理,以減少初始的病菌基數。同時,保持苗圃清潔,定期清除雜草和病殘體,切斷病蟲害的傳播途徑。在施肥與灌溉方面,需根據馬尾松的生長階段和土壤條件,科學制訂施肥計劃,確保養分均衡供給,促進松樹健康生長。灌溉時則要避免過度,保持土壤適度濕潤,防止濕度過高而導致病害發生。
3.2營造林技術的應用
通過營造混交林,可以增加林分的生物多樣性,形成復雜的食物鏈和生態位,從而抑制病蟲害的暴發。在選擇混交樹種時,應優先考慮與馬尾松生長習性相近、病蟲害較少的樹種,以形成優勢互補的群落結構。應對現有馬尾松林進行結構調整,如通過補植補造、撫育間伐等措施,優化林分密度和郁閉度,改善林內通風透光條件,降低病蟲害發生的概率。
3.3推行智能化防治技術
隨著科技的發展,智能化防治技術正逐漸成為馬尾松病蟲害防治的新趨勢。利用無人機、遙感等現代科技手段建立病蟲害監測預警系統,可以實現對馬尾松林病蟲害的實時監測和快速預警。此類技術能夠高效、準確地獲取病蟲害發生的信息,為防治工作提供有力支持。在防治過程中采用精準施藥技術,根據病蟲害監測結果和松樹的生長狀況,科學制定施藥方案,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量,降低對環境的污染。
3.4抗性品種培育
通過人工選育或基因工程技術等手段,培育出具有抗病蟲害特性的馬尾松新品種,可以在源頭上減少病蟲害的發生。在抗性品種的培育過程中,需要注重母樹的選擇和遺傳資源的保護,確保選育出的新品種既具有優良的抗病蟲害特性,又保持了馬尾松的優良生長性狀。同時,還需要加強新品種的試驗示范和推廣工作,讓更多的林農和林業企業了解和應用此類新品種,從而推動馬尾松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3.5打造病蟲害數字化防治與馬尾松生長檔案
病蟲害數字化防治與馬尾松生長檔案系統主要包括病蟲害數據庫及馬尾松生長檔案,應做好建立與維護工作。在病蟲害數據庫方面,需要收集并整理馬尾松主要病蟲害的發生規律、危害特點、防治方法等信息,為防治工作提供數據支持。同時,還需要定期對數據庫進行更新和維護,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和時效性。在馬尾松生長檔案方面,需要對每株馬尾松的生長過程進行全程記錄,包括生長環境、施肥灌溉、病蟲害防治等信息。此類信息可以通過數字化手段進行存儲和管理,便于隨時查詢和分析。
4 馬尾松主要病蟲害防治未來展望
4.1病蟲害防治技術創新
生物防治技術將成為未來的主流趨勢。通過深入研究馬尾松病蟲害的生物學特性和生態關系,科學家將培育出更多有效的天敵生物,如赤眼蜂等,用于控制馬尾松毛蟲等害蟲的種群數量。新型農藥的研發也是關鍵。隨著科技的進步,化學農藥將逐漸向高效、低毒、環保的方向發展。未來,種植人員將看到更多針對馬尾松特定病蟲害的靶向性農藥問世,它們能夠精準打擊害蟲,同時減少對環境的負面影響。
4.2病蟲害防治策略優化
為實現馬尾松病蟲害的有效控制,種植人員需要不斷優化防治策略。例如,通過加強營林措施和撫育管理,種植人員可以改善馬尾松的生長環境,提高其抗病蟲害能力。同時,定期對馬尾松進行病蟲害監測和檢查,及時發現并處理病蟲害隱患,防止其擴散和蔓延。同時,應做好區域聯防聯控工作。在馬尾松病蟲害高發區域,種植人員需要加強區域間的合作與協調,實現信息共享和資源共享。通過聯合開展防治行動和科研攻關,種植人員可以形成合力,共同應對馬尾松病蟲害的挑戰。
4.3公眾意識與參與度提升
例如,可通過媒體宣傳、科普講座、現場演示等多種方式,種植人員可以向公眾普及馬尾松病蟲害防治的知識和技能,增強公眾的環保意識和責任感。這將有助于形成全社會共同關注、共同參與的良好氛圍。而通過設立舉報獎勵制度、開展志愿者活動等方式,種植人員可以鼓勵公眾積極參與馬尾松病蟲害防治工作。公眾可以通過提供病蟲害線索、參與監測和防治行動等方式為防治工作貢獻自己的力量。
綜上所述,馬尾松能適應干旱瘠薄的土壤,是荒山綠化的重要先鋒樹種。馬尾松的常見病蟲害種類相對較多,且發生原因較為復雜。為保證馬尾松的生長質量,需要加大對主要病蟲害的研究力度,制定并及時落實科學合理的病蟲害防治措施。未來,應從智能防治、數字檔案等角度出發,持續完善馬尾松病蟲害防治策略,進而為我國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龍宣任,龍麗妃,李錦華.廣西國有高峰林場馬尾松病蟲害防治技術[J].南方農業,2023,17(14):139-141.
[2]周暉.馬尾松育苗與病蟲害防治[J].種子科技,2022,40(18):121-123,126.
[3]鄭翠霞.馬尾松育苗與病蟲害防治技術探析[J].種子科技,2022,40(13):121-123.
[4]王松,肖愛文,周仁利,等.抗松材線蟲病馬尾松無性系與油茶混交造林技術[J].江西農業學報,2022,34(07):19-22,27.
[5]凌祥喜.靈山縣馬尾松常見病蟲害的發生情況及防治措施[J].現代農業科技,2022(13):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