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比較可視喉鏡與可視光棒在鼾癥患者氣管插管中的應用效果,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方法 選取2023年1月至2024年5月于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行氣管插管治療的100例鼾癥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根據麻醉方式不同分為喉鏡組和光棒組,各50例。喉鏡組患者使用可視喉鏡進行氣管插管,光棒組患者使用可視光棒進行氣管插管。比較兩組患者首次插管成功率、插管時間、聲門暴露分級、平均動脈壓、心率、應激反應指標[腎上腺素(AE)、去甲腎上腺素(NE)]水平、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 兩組患者首次插管成功率、插管時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gt;0.05)。兩組患者聲門暴露分級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gt;0.05)。兩組患者平均動脈壓、心率均具有時間、交互效應差異,無組間差異(平均動脈壓:F時間=36.738,P時間lt;0.001;F組間=1.429,
P組間=0.153;F交互=44.773,P交互lt;0.001;心率:F時間=15.232,P時間lt;0.001;F組間=1.221,P組間=0.168;F交互=20.185,P交互lt;0.001)。麻醉誘導前~插管后,兩組患者平均動脈壓、心率均呈先降低后升高趨勢,但兩組麻醉誘導前、麻醉誘導后、插管即刻、插管后的平均動脈壓、心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gt;0.05)。術后1 d,兩組患者AE、NE水平均升高,但兩組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gt;0.05)。光棒組患者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喉鏡組(Plt;0.05)。結論 可視喉鏡與可視光棒在鼾癥患者氣管插管中均具有首次插管成功率高、插管時間短、聲門暴露率高、對生命體征影響小、應激反應輕等優勢,但可視光棒的安全性更高,臨床可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氣管插管方式。
【關鍵詞】可視喉鏡;可視光棒;鼾癥;氣管插管
【中圖分類號】R6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2665.2025.02.0007.04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5.02.003
全球范圍內鼾癥的發病率不斷升高,對患者生活質量及公共健康構成嚴峻挑戰,探尋安全高效的氣管插管技術對臨床麻醉與重癥監護意義重大[1]。面對氣道解剖結構較為復雜的患者時,傳統氣管插管方法常面臨視野受限、操作困難、并發癥風險增加等問題[2]。可視喉鏡與可視光棒是氣道處理常用插管工具,具有操作界面直觀、氣道管理能力強等優勢[3]。可視喉鏡通過高清攝像頭將氣道內部圖像直接傳輸至顯示屏,使操作者能全面了解氣管內部情況,完成插管,準確性較高[4]。可視光棒利用光線引導技術,可在保持患者氣道自然開放狀態的同時,輔助定位聲門,為插管操作提供更良好的環境[5]。基于此,本研究比較可視喉鏡與可視光棒在鼾癥患者氣管插管中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3年1月至2024年5月于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行氣管插管治療的100例鼾癥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根據麻醉方式不同分為喉鏡組和光棒組,各50例。喉鏡組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25例;年齡18~64歲,平均年齡(45.69±7.85)歲;bmi 19~28 kg/m2,平均bmi(23.25±1.16)kg/m2;美國麻醉醫師協會(ASA)分級[6]:Ⅰ級23例,Ⅱ級27例。光棒組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齡18~64歲,平均年齡(45.73±7.82)歲; bmi 19~28 kg/m2,平均bmi(23.28±1.14)kg/m2; ASA分級: Ⅰ級21例,Ⅱ級29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組間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⑴符合鼾癥的診斷標準[7],且經臨床檢查確診;⑵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⑴存在心、肺、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障礙者;⑵存在解剖異常者,如喉部腫瘤、息肉、異物或咽后壁膿腫等;⑶存在可視喉鏡或可視光棒插管禁忌證者,如頸椎損傷、張口受限等;⑷對本研究使用藥物過敏者;⑸存在精神疾病者。
1.2 麻醉方法 兩組患者術前30 min肌內注射鹽酸戊乙奎醚注射液(錦州奧鴻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020606,規格:1 ml∶1 mg)0.5 mg。麻醉誘導前,開放靜脈通路并監測生命體征。于氣管導管套囊及導管前端涂抹利多卡因乳膏(同方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3466,規格:1 g:丙胺卡因25 mg與利多卡因25 mg),潤滑管芯,充分給氧去氮。靜脈注射咪達唑侖注射液(江蘇恩華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9990027,規格:1 ml∶5 mg)0.04 mg /kg進行麻醉誘導(最大劑量2.5 mg),患者入睡后觀察氣道通暢情況。觀察胸廓起伏良好,予依托咪酯注射液(江蘇恩華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2022992,規格:10 ml∶20 mg)0.2 mg/kg+枸櫞酸芬太尼注射液(宜昌人福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42022076,規格:2 ml∶0.1 mg)3 μg/kg(最大劑量90 μg)+苯磺順阿曲庫銨注射液(北京泰德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203696,規格:5 ml∶10 mg×10支)0.15 mg/kg(最大劑量12 mg),快速靜脈給藥。麻醉起效后進行氣管插管。
喉鏡組患者使用可視喉鏡進行氣管插管:使用視頻可視喉鏡(蘇州鼴鼠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型號:YS IL),確保鏡頭清晰,光源充足。準備合適型號、長度的氣管導管,將帶芯的氣管導管前端向上彎曲約60 °,適應喉鏡和喉部的角度。潤滑氣管導管的前端,減少插管時的摩擦和損傷。患者取仰臥位,頭部適度后仰,使用枕頭或頭圈支撐頭部,保持頸部處于自然伸直狀態。將喉鏡片的尖端置于患者舌正中位,緩慢而平穩地插入口腔內(插入過程中注意避免與牙齒和口腔黏膜發生碰撞或摩擦)。將喉鏡略向左移(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調整方向),利用喉鏡的彎曲度和靈活性,使鏡片下滑直至顯示屏上清晰顯示會厭。在顯示器監視下將氣管導管沿喉鏡的一側(通常是右側)緩緩插入氣管內,導管達到合適深度時(通常可通過聽診雙肺呼吸音、觀察胸廓起伏、監測呼氣末二氧化碳分壓等方式確認)固定導管并撤出喉鏡。
光棒組患者使用可視光棒進行氣管插管:確保可視光棒處于良好工作狀態,光源充足。準備合適型號、長度的氣管導管,將導管固定在光棒上,保持光棒前端在氣管導管內0.5 cm,于導管前端及套囊均勻涂抹利多卡因凝膠。患者取仰臥位,頭部輕度后仰,使用枕頭或頭圈等物品支撐患者的頭部,保持其穩定性。左手輕輕推開患者的下頜,伸入患者口中提起下頜及舌體,暴露口腔。右手持可視光棒鏡體,從右側口角緩慢置入口腔,鏡體由口角右側緩慢調整至胸前,保持光棒在口腔正中,順口腔弧度,經過懸雍垂,適時調整鏡體與患者近垂直。見會厭后將光棒稍向前向側方下壓,使前端繞過會厭,后恢復光棒鏡體位置,此時可見會厭前下方的聲門結構,且喉部表面可見明亮光斑。鏡體向下移動0.5~1 cm,顯露聲門后繼續向前移動鏡體,右手固定鏡體位置,左手將固定在鏡體上的氣管導管松開,緩慢旋轉沿導芯送入氣道合適深度,退出光棒。氣管導管到位后(通過聽診雙肺呼吸音、觀察胸廓起伏、監測呼氣末二氧化碳分壓等方式確認位置),牢固固定氣管導管,避免其滑脫或移位。
插管完成后,立即連接呼吸機進行機械通氣,維持呼氣末二氧化碳分壓在30~40 mmHg(1 mmHg=0.133 kpa)。插管后10 min靜吸復合維持麻醉的合適深度,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和手術需求調整麻醉藥物的種類和劑量。插管和麻醉維持期間持續監測患者生命體征、血氧飽和度等。
1.3 觀察指標 ⑴首次插管成功率、插管時間。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首次插管成功率、插管時間。插管成功標準:氣管導管正確進入氣管內,導管尖端越過聲門,進入氣管的視野中。⑵聲門暴露分級。Ⅰ級:可見全聲門;Ⅱ級:可見后半部分聲門;Ⅲ級:可見會厭,不見聲門;Ⅳ級:聲門及會厭均不可見;Ⅰ級、Ⅱ級視為容易暴露[8]。⑶平均動脈壓、心率。于麻醉誘導前、麻醉誘導后、插管即刻、插管后,使用生命體征監護儀(深圳市紐泰克電子有限公司,型號: NT1H)測定患者平均動脈壓、心率。⑷應激反應指標。于術前、術后1 d,采集患者空腹靜脈血10 ml,以3 000 r/min的轉速(離心半徑10 cm)離心10 min,取血清,使用高壓液相色譜儀[美康盛德醫療科技(蘇州)有限公司,型號: MS-S900]測定腎上腺素(AE)、去甲腎上腺素(NE)水平。⑸并發癥發生情況。并發癥包括黏膜損傷、咽痛、聲音嘶啞。并發癥總發生率=并發癥總發生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4.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計量資料以(x)表示,采用t檢驗,多時間點資料采用重復測量方差分析。以Plt;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首次插管成功率、插管時間比較 兩組患者首次插管成功率、插管時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gt;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聲門暴露分級比較 兩組患者聲門暴露分級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平均動脈壓、心率比較 兩組患者平均動脈壓、心率均具有時間、交互效應差異,無組間差異。麻醉誘導前~插管后,兩組患者平均動脈壓、心率均呈先降低后升高趨勢,但兩組麻醉誘導前、麻醉誘導后、插管即、插管后的平均動脈壓、心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gt;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應激反應指標比較 術后1 d,兩組患者AE、 NE水平均升高,但兩組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gt;0.05),見表4。
2.5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光棒組患者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喉鏡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見表5。
3 討論
在鼾癥患者的手術中,為確保呼吸道通暢、防止因手術操作導致呼吸困難,氣管插管是必要的治療手段[9]。可視喉鏡直觀的視野有助于操作者準確判斷插管的位置和方向,從而提高插管準確性,降低誤入食管的發生風險[10]。針對需緊急搶救的鼾癥患者,可視喉鏡能迅速建立人工氣道,保證患者的氧氣供應和二氧化碳排放,提高搶救成功率[11]。然而,在部分特殊情況下(如張口度非常小、口腔內或咽喉部解剖結構嚴重異常等),可視喉鏡操作可能受限,需采用其他方法完成氣管插管[12]。可視光棒結構設計獨特,針對特殊氣道插管情況時,能有效輔助操作者找到正確的插管路徑,從而提高插管成功率[13]。同時,可視光棒的金屬管芯置于氣管導管內,不會與咽喉部黏膜直接接觸,對患者咽喉部的刺激較小,有助于血流動力學穩定[14]。
本研究結果顯示" 兩組患者首次插管成功率、插管時間、聲門暴露分級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分析原因為,可視喉鏡能提供清晰的氣道視野,有助于操作者準確判斷聲門位置;而可視光棒則通過提高頸部軟組織的透光性引導插管,可減少直接喉鏡操作對咽喉部的刺激。這兩種技術各自優勢不同,插管效果相當。
本研究結果還顯示,麻醉誘導前~插管后,兩組患者平均動脈壓、心率均呈先降低后升高趨勢,但兩組麻醉誘導前、麻醉誘導后、插管即刻、插管后的平均動脈壓、心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術后1 d,兩組患者AE、NE水平均升高,但兩組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分析原因為,可視光棒插管過程中減少插管過程中對喉部的刺激,這有助于維持患者血流動力學的穩定,避免或減輕因應激反應引起的心率增快、血壓升高等不良反應。可視喉鏡的使用可減少喉鏡直接暴露聲門的時間,從而減輕對喉部組織的機械性刺激,減少對心血管應激反應和血流動力學變化的影響。本研究結果顯示,光棒組患者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喉鏡組,證實應用可視光棒的安全性更高。
綜上所述,可視喉鏡與可視光棒在鼾癥患者氣管插管中均具有首次插管成功率高、插管時間短、聲門暴露率高、對生命體征影響小、應激反應輕微等優勢,但應用可視光棒的安全性更高,臨床可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進行決定。
參考文獻
陶朋.淺析鼾癥中西醫結合治療研究進展[J].中醫學, 2023, 12(7): 1803-1810.
蔡嚇鋒.鼾癥患者Glidescope視頻喉鏡與普通喉鏡經鼻氣管插管效果的比較[D].福州:福建醫科大學, 2022.
但家朋,李德占,張鯤,等.視寧康可視喉鏡對鼾癥氣管插管患者應用效果研究[J].臨床軍醫雜志, 2019, 47(7): 752-753, 756.
張寧平,張寧麗,劉慶,等.纖支鏡清醒氣管插管在鼾癥手術中的應用[J].云南醫藥, 2019, 40(2): 173-175.
劉春紅,羅一凡,王鵬,等.可視喉鏡、可視硬性光棒及普通喉鏡在鼾癥患者氣管插管中的應用效果比較[J].廣西醫科大學學報, 2019, 36(5): 830-833.
WILLIAM J.POWERS, COLIN P. DERDEYN, JOSé BILLER,等. 2015年美國心臟協會/美國卒中協會對2013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處理指南關于血管內治療的局部更新美國心臟協會/美國卒中協會針對醫療專業人員的指南[J].國際腦血管病雜志, 2015, 23(11): 801-814.
劉歆,陸歡,郝晟瑜,等. 2015年美國睡眠醫學會和美國牙科睡眠醫學會關于口腔矯正器治療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和鼾癥的臨床實踐指南解讀[J].世界臨床藥物, 2020, 41(9): 690-693.
呂萍,唐嗣泉,蒲紅英,等.支撐喉鏡聲門暴露困難的Yamamoto分級法預測[J].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 2009, 17(5): 494-495.
嚴峰,李軍,王浩杰.不同塑形角度導管用于McGrath-5型視頻喉鏡下潛在困難氣管插管患者插管效果中的對比研究[J].中國現代醫生, 2022, 60(3): 137-141.
楊曉艷.纖維支氣管鏡氣管插管在小兒鼾癥麻醉中的療效分析[J].中國醫療器械信息, 2021, 27(22): 179-180.
趙嫄,馬淑婷.鼾癥患兒術中麻醉采用不同氣管導管內徑對肺通氣功能的影響觀察[J].浙江創傷外科, 2022, 27(5): 968-969.
丁瑞文,賈振華,歐陽惠碧,等.鼾癥患者使用三種不同可視喉鏡行經口氣管插管的比較[J].臨床麻醉學雜志, 2018, 34(3): 263-266.
孫海濱,孫永剛,劉麗娜,等.可視喉鏡、光棒、可視硬鏡行全身麻醉氣管插管臨床效果比較[J].濰坊醫學院學報, 2022, 44(4): 244-247.
鄭小東.可視喉鏡加光棒應用于困難氣道氣管插管的臨床分析[J].中外醫療, 2022, 41(9): 7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