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探討關節鏡下半月板成形縫合術、半月板部分切除術對半月板損傷的療效。方法 選取2019年3月至2023年3月常州市武進人民醫院收治的100例半月板損傷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0例。對照組患者接受關節鏡下半月板部分切除術治療,觀察組患者接受關節鏡下半月板成形縫合術治療。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視覺模擬量表(VAS)疼痛評分、Lysholm膝關節評分及膝關節活動度、疼痛介質因子[5-羥色胺(5-HT)、前列腺素E2(PGE2)]水平和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 觀察組患者整體療效更優,總有效率更高(均Plt;0.05)。術后,兩組患者VAS疼痛評分均降低、Lysholm膝關節評分均升高、膝關節活動度均增大,且觀察組改善均更優(均Plt;0.05)。術后,兩組患者各疼痛介質因子水平均降低,且觀察組均更低(均Plt;0.05)。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總發生率更低(Plt;0.05)。結論 與關節鏡下半月板部分切除術相比,關節鏡下半月板成形縫合術不僅可改善半月板損傷患者疼痛、膝關節功能和活動度,還可降低疼痛介質水平及并發癥發生率。
【關鍵詞】關節鏡;半月板成形縫合術;半月板部分切除術;半月板損傷;膝關節活動度
【中圖分類號】R68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2665.2025.01.0038.03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5.01.013
半月板損傷患者多出現關節疼痛、膝關節腫脹與積液、關節彈響、活動受限與失力等癥狀,影響患者日常生活及工作[1]。手術為治療半月板損傷的有效手段,關節鏡因術野清晰、創傷小等優勢而被廣泛應用于臨床。關節鏡下半月板部分切除術通過切除大部分半月板,以達到治療目的。但切除半月板會破壞患者關節活動穩定性、平衡性,影響其術后關節功能恢復[2]。而關節鏡下半月板成形縫合術對半月板進行適當修整,能盡量保留正常部分,對關節功能影響較小,有利于維持膝關節的穩定性和功能,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3]。基于此,本研究探討關節鏡下行半月板成形縫合術、半月板部分切除術用于半月板損傷的療效。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3月至2023年3月常州市武進人民醫院收治的100例半月板損傷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0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齡31~57歲,平均年齡(46.13±7.59)歲;患側:左側、右側分別為23例、27例;致傷原因:摔傷、墜落傷、撞擊傷、其他分別為17例、16例、9例、8例。觀察組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齡28~58歲,平均年齡(45.99±7.83)歲;患側:左側、右側分別為21例、29例;致傷原因:摔傷、墜落傷、撞擊傷、其他分別為18例、15例、10例、7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gt;0.05),組間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常州市武進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其家屬均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⑴符合半月板損傷的診斷標準[4];⑵均為單側半月板損傷者。排除標準:⑴有膝關節手術史或膝關節炎疾病史者;⑵存在其他組織及器官嚴重損傷者;⑶存在關節軟骨嚴重損傷等退變性半月板損傷者;⑷合并糖尿病等代謝性疾病者;⑸存在免疫、凝血功能嚴重障礙者;⑹存在心、腦、腎等臟器障礙者;⑺有精神病史者;⑻哺乳期、妊娠期婦女;⑼存在全身性感染者;⑽存在惡性腫瘤者。
1.2 手術方法 術前常規消毒、鋪巾。兩組患者均采取硬膜外阻滯麻醉,取仰臥位,彎曲膝關節90°,止血帶扎于患肢大腿根部(近心端),經膝關節髕骨下韌帶前內側或外側放入關節鏡(Smith amp; Nephew Inc. Endoscopy Division,型號:REF72202087),探查患者半月板損傷位置、程度,確定手術范圍。對照組:關節鏡下半月板部分切除術,即關節鏡由髕骨下韌帶前內側入路,清理增生滑膜,咬鉗切除關節增生滑膜、損傷半月板及其周邊損傷組織,并將切口邊緣修整平滑,沖洗關節腔后,負壓吸除半月板碎渣,撤去關節鏡,關閉手術切口,無菌敷料加壓包扎。若術后滲血較多,則留負壓引流管。觀察組:關節鏡下半月板成形縫合術,即采用關節鏡探查患者膝關節腔,觀察關節軟骨等,依據其實際情況咬除增生滑膜、破損邊緣,保留游離緣6~8 cm,負壓吸除碎屑。然后,按半月板撕裂類型選取相應縫合方式,前角采用由外向內縫合技術縫合,體部、后角采用全內縫合技術縫合,保留穩定的半月板邊緣部分,修剪成平滑斜坡狀。縫合完畢后,沖洗關節腔,負壓吸除半月板碎渣,撤去關節鏡,關閉手術切口,加壓包扎。術后若滲血較多,則留負壓引流管。指導兩組患者術后2 d行直腿抬高訓練,術后4 d行屈膝運動等訓練。兩組患者均于術后門診隨訪6個月。
1.3 觀察指標 ⑴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于術后6個月評估臨床療效。治愈:膝關節疼痛等表現全部消失,75%≤視覺模擬量表(VAS)疼痛評分[5]降低率≤100%,膝關節功能恢復正常;顯效:膝關節疼痛等表現、膝關節功能顯著改善,50%≤VAS疼痛評分降低率lt;75%;有效:膝關節疼痛等表現、膝關節功能有所緩解,25%≤VAS疼痛評分降低率lt;50%;無效:膝關節疼痛等癥狀及膝關節功能無改善,VAS疼痛評分降低率lt;25%[6]。總有效率=治愈率+顯效率+有效率。⑵比較兩組患者疼痛癥狀、膝關節功能及膝關節活動度。使用VAS疼痛評分[5]、Lysholm膝關節評分[7]評估兩組術前及術后6個月疼痛癥狀、膝關節功能。VAS評分最高分為10分,評分與疼痛程度成正比。Lysholm膝關節評分總分最高為100分,評分與膝關節功能成正比。于術前及術后6個月,采用角度尺[啟科康復醫療器材(常州)有限公司,型號:QK-JDC]測定兩組患者膝關節活動度。⑶比較兩組患者疼痛介質因子水平。采集患者空腹靜脈血3 mL,離心機離心10 min(轉速為3 000 r/min,離心半徑為10 cm),取血清,使用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廣西艾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型號:LC-6200)測定前列腺素E2(PGE2)、5-羥色胺(5-HT)水平(檢測時間為術前及術后6個月,方法為酶聯免疫吸附法)。⑷比較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并發癥總發生率=[(關節腫脹、關節感染、關節僵硬、股四頭肌萎縮)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例(%)]表示,行χ2檢驗或秩和檢驗;計量資料以(x)表示,行t檢驗。以Plt;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患者整體療效更優,總有效率更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VAS疼痛評分、Lysholm膝關節評分及膝關節活動度比較 術前,兩組患者VAS疼痛評分、Lysholm膝關節評分、膝關節活動度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gt;0.05);術后,兩組患者VAS疼痛評分均降低、Lysholm膝關節評分均升高、膝關節活動度均增大,且觀察組改善均更優,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疼痛介質因子水平比較 術前,兩組患者疼痛介質因子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gt;0.05);術后,兩組患者各疼痛介質因子水平均降低,且觀察組更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總發生率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見表4。
3 討論
半月板血供來自相連關節囊及鄰近毛細血管,除小范圍撕裂可自愈外,多數損傷無法自行恢復。若治療不當,會損傷患者膝關節功能,降低穩定性,進一步誘發軟骨損傷、骨關節炎,嚴重影響生活質量[8]。關節鏡下半月板部分切除術通過切除損傷半月板,清除膝關節內松弛裂塊,保留未受損半月板,進而促使患者關節功能恢復,適用于耐受性較好的患者。而關節鏡下半月板成形縫合術通過部分切除或縫合患者損壞半月板,緩解其臨床癥狀,有利于維持患者膝關節穩定性,減少其術后并發癥發生率[9]。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整體療效更優,總有效率更高;術后,兩組患者VAS疼痛評分均降低、Lysholm膝關節評分均升高、膝關節活動度均增大,且觀察組改善均更優,提示觀察組手術方案可改善患者疼痛、膝關節功能及活動度。分析原因為,關節鏡下半月板部分切除術通過部分切除受損半月板,雖能緩解癥狀,但會減少有效面積,導致半月板緩沖功能喪失,可能會對膝關節造成額外的負擔和磨損,進而影響膝關節功能恢復[10]。相比之下,關節鏡下半月板成形縫合術可保留更多半月板組織,患者術后恢復更快,有利于減輕術后疼痛;此外,剩余組織還能夠發揮承載負荷等作用,維持正常關節結構,從而改善術后膝關節功能、活動度[11]。
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后,兩組患者各疼痛介質因子水平均降低,且觀察組均更低,提示相較關節鏡下半月板部分切除術,關節鏡下半月板成形縫合術可更有效減少患者體內疼痛介質產生。分析原因為,關節鏡下半月板成形縫合術能夠更好地保留半月板組織,減少術后對關節的刺激,減輕組織損傷和炎癥反應,減少5-HT、PGE2等疼痛介質的產生[12]。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總發生率更低,提示相較關節鏡下半月板部分切除術,關節鏡下半月板成形縫合術可減少患者術后并發癥。分析原因為,關節鏡下半月板成形縫合術能夠保留更多的半月板組織,能較好維持其膝關節功能、結構完整性,這有利于減少術后關節負擔和刺激,降低關節腫脹、感染風險。此外,半月板在膝關節中起著重要的緩沖、穩定作用,關節鏡下半月板成形縫合術術中保留半月板組織能夠更好地保護關節軟骨,使患者能夠更早地恢復關節活動,防止其術后軟骨退化,降低關節僵硬、股四頭肌萎縮風險[13]。但本研究樣本量較少,未來可通過擴大樣本來源、增加樣本量、完善研究方案等方法進一步分析關節鏡下半月板成形縫合術的療效。
綜上所述,關節鏡下半月板成形縫合術可減輕半月板損傷患者疼痛,改善膝關節功能、活動度,還可降低疼痛介質水平及并發癥發生率。
參考文獻
劉登華,周愛國.外側盤狀半月板損傷及治療與膝關節骨關節炎的關系[J].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 2022, 37(1): 109-111.
耿曉林,周迎峰,張超,等.關節鏡下半月板部分切除術治療膝關節半月板損傷的臨床研究[J].創傷外科雜志, 2020, 22(3): 212-216.
薛晨曦,呂浩,姚運峰,等.關節鏡下半月板縫合術聯合骨髓刺激技術治療半月板損傷療效觀察[J].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 2023, 38(8): 852-855.
曾炳芳,梁國穗.中華骨科學:創傷骨科卷[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2: 619-626.
嚴廣斌.視覺模擬評分法[J/CD].中華關節外科雜志(電子版), 2014, 8(2): 273.
中華醫學會骨科分會關節外科學組,吳階平醫學基金會骨科學專家委員會.膝骨關節炎階梯治療專家共識(2018年版)[J/CD].中華關節外科雜志(電子版), 2019, 13(1): 124-130.
林建寧,孫笑非,阮狄克.膝關節lysholms評分等級評價膝關節功能[J].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 2008, 23(3): 230-231.
耿欣,陳文歡,郭林,等.股骨髁上骨折伴同側膝關節半月板或韌帶損傷的特點及相關危險因素分析[J].中華創傷雜志, 2021, 37(8): 694-700.
胡瑛.關節鏡下半月板成形術對膝關節半月板損傷患者膝關節功能的改善作用[J].中國藥物與臨床, 2021, 21(8): 1332-1334.
繆佳慶,劉岑濤,王華,等.關節鏡下半月板部分切除術聯合醫用幾丁糖治療退變性半月板損傷臨床療效分析[J].同濟大學學報(醫學版), 2021, 42(5): 652-657.
鄭守超,石晶,王峰,等.關節鏡下半月板成形術治療膝關節半月板損傷患者的效果觀察及對Lysholm評分、關節生理功能的影響[J].解放軍醫藥雜志, 2021, 33(3): 82-86.
龐聰聰,王振威,曹冉,等.關節鏡下半月板成形術對膝關節半月板損傷患者血清疼痛因子、一氧化氮、透明質酸及關節活動度的影響[J].臨床誤診誤治, 2022, 35(2): 73-76, 91.
茹慶超,張志昌,趙紅星,等. 關節鏡下半月板成形縫合術治療盤狀半月板損傷的效果及對膝關節活動度的影響[J]. 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 2022, 7(33): 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