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河南省是中國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對國家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首先分析了河南省糧食產業的發展現狀,包括種植面積、糧食產量、糧食加工及高標準農田建設情況。其次,從基本生產要素、產業發展環境、產品情況和產業發展能力四個方面,對河南省糧食產業競爭力的影響因素進行了詳細分析,最后提出河南省糧食產業發展競爭力提升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河南省;糧食產業;競爭力;影響因素
河南省位于中國中部,是中國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之一,作為中國的農業大省,河南省的糧食產業在全國乃至全球糧食安全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河南省的糧食產量連續多年居全國首位,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穩定市場供應以及促進農業現代化發展起到了關鍵作用。然而,隨著國內外經濟環境的變化、農業生產成本的上升、農村勞動力的減少以及氣候變化等多重因素的影響,河南省的糧食產業面臨著一系列的挑戰和機遇。
一、河南省糧食產業發展現狀
1.種植面積情況
2023年,河南省糧食種植面積達到10785.29千公頃,相較于2022年,實現了6.94千公頃的增長。其中,小麥的種植面積達到5686.07千公頃,較2022年增加了3.62千公頃。玉米的種植面積為3864.37千公頃,同比增加了6.85千公頃。在油料作物方面,河南省的種植面積共計1610.25千公頃,較2022年有顯著增長,增加了17.80千公頃。此外,河南省的蔬菜種植面積也呈現穩步增長的態勢,達到了1799.40千公頃,較2022年增加了16.90千公頃。
2.糧食產量情況
根據2019—2023年河南省糧食總產量的統計數據,糧食產量整體呈增長態勢(見圖1)。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2021年河南省糧食產量出現了負增長的情況。具體來說,相較于2020年,2021年河南省糧食產量下降至6544.2萬噸,同比下降了4.5%,主要原因在于2021年夏季遭受了暴雨災害。由于暴雨導致的洪水浸泡和作物倒伏,秋季玉米的產量遭受了嚴重的損失。到了2023年,河南省全省糧食產量為6624.27萬噸,相較于2022年減少了165.10萬噸,減產幅度為2.4%。在各類糧食作物中,夏糧產量為3550.06萬噸,同比下降了6.9%;而秋糧產量為3074.21萬噸,實現了3.3%的增產。進一步細分,小麥產量為3549.73萬噸,減產幅度為6.9%;玉米產量為2365.70萬噸,實現了4.0%的增產。
3.糧食加工情況
當前河南省的農產品加工企業中有2785家規模較大的企業,占據全省糧食加工業總收入的52%。這些企業主要集中在面制品和糧油制品等領域,而河南省的糧食加工產業則主要涉及食品、飼料和其他工業產品。隨著農業結構的調整,糧食加工產業成為推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勞動力轉移和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河南省農產品加工企業眾多,營業收入占比高,隨著市場需求的變化,糧食深度加工的需求增加,產品應用于多個領域。
4.高標準農田建成情況
在2019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切實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提升國家糧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意見》,其中明確表示,到2022年,全國的目標是建設10億畝的高標準農田。河南省高標準農田建設情況如圖2所示。
截至2023年底,河南省已經完成了8585萬畝的高標準農田建設,占據了全省耕地的76%,在全國排名第二。近年來,河南省在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積極引導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生產主體發展并取得明顯成效。同時,河南按照“六化”標準,目前已經啟動了1500萬畝高標準農田示范區的建設項目,每畝的投資都超過了4000元。
二、河南省糧食產業發展競爭力的影響因素分析
1.基本生產要素
生產要素構成了糧食產業成長的根基,是推動產業鏈各環節向前發展的基石。從表1中可以看到,盡管糧食的種植面積在小范圍內有所減少,但其總體種植面積仍然保持在一個相對較高的范圍內。在2019—2023年這短短的5年里,農村的人口數量從原先的4800萬減少到了4300萬,這表明勞動力為糧食產業帶來的競爭優勢正在逐步減弱。
2.產業發展環境
每一個產業的發展都需要其他相關產業的支持和幫助,河南省糧食產業的發展環境主要涉及農業的財政支持、經濟狀況、基本設施和完善的交通運輸系統等多個方面。2019—2023年,我國農業的財政支出增長了6.6倍,這對糧食產業的持續發展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依據2019—2023年的數據統計,河南省在過去五年里,人均生產總值實現了1.3萬元的增長,同時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從2.39萬元提升至2.99萬元。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交通條件得到改善,交通運輸業不斷發展壯大。截至2023年,河南省已經建成了2506座水庫,為全省的8.53萬畝農田提供灌溉。2019—2023年,河南省畜牧業的總產值從2368億元上升至2942億元,畜牧業在河南省農村經濟中占比不斷提高,在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隨著畜牧業的不斷壯大,人們對糧食的需求量也會逐步上升。
3.產品情況
河南省作為一個關鍵的糧食生產中心,其糧食產量連年突破5000萬噸的大關。在生產活動中,生產要素的成本如機械的成本以及人工的成本等因素對產業的競爭力產生的影響是不穩定的。在一個地區或企業內,由于勞動力、資本、土地和技術進步的速度不同,造成了生產要素成本的差異,進而產生了各生產要素間的替代關系。河南省作為我國農業大省,糧食產量一直處于全國前列,并且近年來糧食產量逐年提高,因此河南省在國內具有較好的比較優勢。然而,河南省的糧食種植成本持續攀升,從時間序列分析來看,成本對其競爭力產生的影響是不利的。
4.產業發展能力
近年來,河南省在小麥良種選育方面加大投入力度,通過引進國外優良品種與本地資源進行雜交培育新品種。隨著國家政策扶持力度的加大,河南省糧食產業得到快速發展。河南省抓住了休閑食品發展中的優勢,企業也開始注重自身品牌形象的建立,以獲得更大的競爭優勢。品牌所帶來的影響為整個行業的競爭能力提升注入了新的生機。在食品企業之間競爭越來越激烈的同時,消費者對產品品牌忠誠度也不斷提高,從而使企業的無形資產價值得以體現。這些無形的品牌價值為經濟創造了巨大的價值,例如,思念、衛龍、三全等知名品牌為糧食種植和加工等行業的進步提供了推動力。
三、河南省糧食產業發展競爭力提升對策
1.延伸糧食產業鏈與價值鏈
首先,河南省應大力發展糧食深加工產業,通過提升糧食加工技術水平和產品附加值,延長糧食產業鏈條。鼓勵企業研發和生產高附加值的糧食產品,如營養強化食品、功能性食品等,以滿足多元化的市場需求。同時,加強對糧食加工企業的政策支持,提供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面的幫助,推動加工產業的集聚和升級。其次,推動糧食產業鏈各環節的緊密銜接,構建一體化的生產、加工、流通體系。通過推廣“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實現糧食生產與加工企業的有效對接,確保原料的穩定供應。同時,完善糧食物流體系,建設高效的倉儲、運輸網絡,提高糧食流通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最后,支持糧食產業集群的建設和發展,通過產業集聚效應提升競爭力,鼓勵糧食企業在特定區域內集聚發展,形成產業鏈上下游的協同效應。政府應制定產業集群發展的支持政策,提供基礎設施建設、技術創新、金融服務等方面的支持,推動糧食產業集群化、規模化發展。
2.大力推進糧食品牌戰略
河南省政府和與糧食有關的企業應當高度關注糧食品牌的建設和發展,充分利用品牌的優勢增強糧食產業的競爭力,并進一步提升糧食作物在市場上的價值。當前河南省糧食市場存在著質量參差不齊的問題,需要從各方面采取措施予以解決。首先,與糧食有關的企業需要把品牌建設放在優先位置,致力于提高糧食產品的質量,以贏得消費者的喜愛;同時,加大宣傳力度,提升市場曝光度。此外,還可以利用官方的直播廣告和抖音短視頻平臺等來宣傳糧食產品,從而擴大銷售途徑,增強消費者對河南省糧食品牌的了解和信賴。河南省應當專注于糧食品牌的發展,努力將省級的杰出糧食品牌塑造為中國的名牌產品,通過整合具備優勢的品牌資源,積極推廣如“思念”和“三全”等省級優質品牌,建立品牌形象并加強對糧食產品商標和質量安全的管理。
3.提高糧食生產的機械化程度
首先,河南省應加大對農業機械化設備的財政投入,鼓勵農民和農業企業購買先進的農業機械。其次,根據河南省的地形、土壤、氣候等自然條件,推廣適合本地的農業機械化技術。重點推廣節水灌溉機械、無人駕駛拖拉機、智能播種機等先進設備,提高農業生產的效率。同時,加強對農民的培訓,提升其對新型農業機械的操作技能和維護能力。再次,建立健全農業機械化服務體系,形成覆蓋全省的農業機械服務網絡。鼓勵農機合作社和農業服務公司的發展,為農民提供機械租賃、操作培訓、維修保養等全方位服務。通過共享經濟模式,提高農業機械的利用率,降低農民的生產成本。最后,支持建立農業機械研發中心和試驗示范基地,推進農業機械化技術的創新和應用。對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農業機械設備,給予重點支持和推廣,以提升本地農業機械制造業的競爭力。
4.完善糧食生產的基礎設施建設
首先,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提高農田質量和生產能力。建設高標準農田要注重土地平整、土壤改良、水利設施配套等方面,通過綜合措施提升農田的綜合生產能力。政府應加大資金投入,實施專項工程,確保高標準農田建設的規模和質量。其次,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保障糧食生產的水資源供應。重點建設和完善灌溉系統,推廣節水灌溉技術,提升水資源利用效率。加固和維修現有水庫、堤壩、渠道等設施,確保其安全和功能完善。通過科學調度和管理,解決農業灌溉用水問題,減少旱澇災害對糧食生產的影響。最后,推進農田基礎設施的信息化建設,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實現精準管理。建設農業物聯網系統,實時監測土壤濕度、溫度、養分等信息,指導農田科學灌溉和施肥。利用遙感技術和無人機等設備,對農田進行監測和管理,提高生產效率和管理水平。
四、結語
本文主要通過對河南省糧食產業發展現狀進行分析,探究目前河南省糧食產業發展競爭力的影響因素,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一系列對策建議。通過實施這些對策,河南省可以進一步提升糧食產業的綜合競爭力,實現糧食產業的高質量發展,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推動農業現代化做出更大貢獻,如此不僅有利于河南省農業經濟的穩步增長,也為全國糧食安全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參考文獻:
[1]張靖卓,田建民,上官彩霞,等.財政支持糧食產業發展政策:基于河南實踐的分析與改進[J].農業經濟,2024(2):89-91.
[2]張穎,黎世民,路燕,等.河南省建設國家糧食安全產業帶:基礎優勢、制約瓶頸與戰略構想[J].江蘇農業科學,2023(21):254-260.
[3]張同悅,付娜.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天津市糧食產業競爭力研究[J].天津農林科技,2023(4):6-9+14.
[4]上官彩霞,鄭國清,張偉,等.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我國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模式及政策需求——以糧食主產區河南省為例[J].農業經濟,2020(4):3-5.
[5]吳永梅,劉群菲,關浩杰.河南省糧食產業競爭力提升的對策研究[J].中國糧食經濟,2019(5):58-60.
[6]吳靜.河南省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路徑研究[J].農業經濟,2023(10):38-39.
[7]張益,丁莉,代瑞熙.開放條件下中國如何保障糧食安全[J].農業經濟,2022(10):3-5.
[8]張亨明,章皓月,朱慶生.“十四五”時期我國糧食安全保障問題研究[J].浙江工商大學學報,2022(3):109-119.
[9]楊剛強,肖廣宇,王海森.新發展階段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思路與對策[J].宏觀經濟管理,2021(8):46-53.
[10]趙霞,陶亞萍,胡迪.糧食安全視角下我國糧食產業國際競爭力的提升路徑[J].農業經濟問題,2021(5):10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