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業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制造業發展,強調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基礎,實體經濟是我國發展的本錢,是構筑未來發展戰略優勢的重要支撐,“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是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天津市“十項行動”中明確提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行動,紡織服裝產業作為天津市傳統制造業產業,是新時期增進民生福祉、推動經濟社會穩定發展的建設性力量。當前,天津紡織服裝產業應在豐富產業生態、增強經濟發展韌性、打造產業工人“蓄水池”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并在此基礎上為以創意產業為核心的文旅結合、平臺經濟等新興業態提供物質載體。
一、天津市紡織服裝產業的現狀及問題
目前,我國紡織服裝產業仍具有全球比較優勢,正處于向更高級形態和更合理結構躍遷的關鍵期,年產值高達2.7萬億元,接近醫藥制造業的年總產值,在國民經濟中占據重要地位。在市場機制作用下,我國紡織行業自主創新能力從“跟跑”全面進入到“并跑、領跑”并存階段,通過培育新質生產力,不但在高檔面料、高級定制服裝等紡織服裝業傳統領域不斷實現技術創新,更逐步催生了航空航天復合材料、高性能特種纖維等新興高科技產品,切實起到了豐富產業生態、培育產業工人和增強當地經濟韌性的作用。
紡織服裝產業歷史上曾是天津市強勢支柱產業之一,為天津市貢獻了大量的工業產值、外匯和產業工人。在天津市多年來的產業調整中,紡織服裝產業一直被認為是夕陽產業,不斷被淘汰、壓縮,目前整體規模萎縮嚴重,產業鏈殘破,聚集情況劣化,處于天津產業版圖邊緣地帶。經過調研,天津市紡織服裝產業還保有一些知名品牌和老字號,目前擁有應大、飛尼克斯、米蓋爾3個“中國馳名商標”,闊佬、春潭等8個“天津市著名商標”,老美華、瑞蚨祥、盛錫福3家“中華老字號”品牌,抵羊、白玫瑰2家“津門老字號”品牌。但是,天津市紡織服裝產業規上企業僅105家,利稅總額為6.73億元,營收只占全市規上工業企業比重的0.7%;而小企業基本以制造代工為主,沒有明顯的產業集聚區和將生產、設計、銷售等環節融合在一起的大型綜合體。紡織服裝產業斷鏈問題突出。一方面,頭部企業無法帶動鏈上小企業通過數字化轉型來提升技術水平;另一方面,主輔料對外依賴度高,難以控制成本。更嚴重的是,隨著產業結構進一步調整,天津市的紡織服裝產業還在逐步向“微笑曲線”中間低點滑落,極小的利潤空間越來越無法支撐技術創新和品牌發展,產品附加值和品牌知名度不斷下滑,這些都導致天津紡織服裝品牌的競爭力疲弱。并且,由于數字化轉型慢,大部分企業沒有形成有效的電商銷售渠道,錯失發展新賽道。
二、推動天津市紡織服裝產業發展的建議
天津紡織服裝產業的發展,應當遵循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的原則。“先立后破”為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方法論指引,傳統產業中也有代表實體經濟中優勢的部分,是中國經濟體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應對國際經濟環境動蕩的中流砥柱,以新質生產力推動傳統產業躍升,實現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是促進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因此,天津紡織服裝產業應本著“先立后破”的原則,從三個方面著手,以形成新質生產力推動天津紡織服裝產業實現躍升。
1.推動科技成果轉化落地,以新技術、新產品、新應用場景在紡織服裝產業內孕育新質生產力。組織專場“握手對接會”,鼓勵天津市和全國高校、科研院所將科技成果在紡織服裝產業內轉化落地。政府可以負擔一定比例的技術創新和改造投資,或者發放創新券,提高紡織服裝生產的科技含量和數字化水平。鼓勵紡織企業在產品上下功夫,開發高檔面料、功能性服裝等新產品,使用后以補貼方式進行激勵。同時,對于紡織服裝企業用工給予一定的引導和補助,建議對天津高校應屆畢業生提供一定金額的租房補貼,或者由政府收集閑置樓宇,改為經濟適用宿舍,企業集中低價租賃后提供給新招聘的應屆畢業生,從而提高天津高校畢業生留津率,留住產業人才和產業工人。政府還可以構建新應用場景,為紡織服裝企業的新技術新產品提供使用機會,以便使其通過實際應用不斷試錯、迭代更新,提升市場競爭力。
2.完善頂層設計,長遠布局謀劃紡織服裝產業發展,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走深走實。重新規劃紡織業發展,將紡織業發展融入天津市輕工業產業鏈發展,推動產業強鏈延鏈補鏈、轉型升級、健康發展。整合現有資源,積極調整現有的產業政策和區域政策,實行新的基于產業集群的產業政策和區域政策。夯實天津在服裝設計和生產方面的基礎,與南方優勢紡織服裝產業錯位競爭,結合河北省的紡織服裝行業產能,打造中國北方冬裝中心。在京津冀協同發展方面,制定統一的區域經濟整體發展規劃以及各項政策,優化資源配置。立足三地發展優勢,細化產業分工,優化產業布局,打造統一市場,推動形成分工互促的發展格局。吸引上游服裝原料供應商在天津就近布點,補強補全區域優勢產業鏈,實現三地產業發展深度融合。支持京津冀三地的龍頭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和產業上下游企業共同構建區域創新體系,提高不同主體之間的創新聯動能力。
3.給予紡織服裝產業具體政策扶持,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政府要從多角度幫助企業轉型升級、順應市場,實現可持續良性發展,打造知名服裝品牌。建議政府可以舉辦大型服裝展會,以助力天津市紡織服裝企業開拓市場、打通交流渠道。針對天津市企業,遵循首次參展免費、往后按照展位大小收費的原則,企業通過網上申報即可參與展會。針對海外參展企業,一方面要充分發揮服裝商會等團體的引領作用,邀請現有客戶;另一方面要善用天津市各個大學的留學生資源,積極邀請海外企業、合格參展人參展,并在首屆展會時對所有海外參展人員發放補貼。深化信息技術在資源配置、生產經營、創新發展、產業協同等方面的綜合集成應用,提升企業整體效益。完善基礎設施,強化“通關一體化”建設,打造更加便捷、合理的數字化報關申報平臺,精準減稅降費,鼓勵天津紡織服裝企業積極開拓國際市場。
作者系天津工業大學副校長、組織部部長
責任編輯:朱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