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采用5株優勢木對比法,對廣西特色大橫枝杉展開調查,探索大橫枝杉的生長特性,初選優樹35株,優勢木175株。經統計分析,確定了大橫枝杉優樹選擇范圍:胸徑和材積分別是優勢木均值的207%和569%,樹高大于優勢木均值。根據該范圍,對35株候選優樹進行復選,獲得大橫枝杉Ⅰ級優樹19株,Ⅱ級優樹6株,入選率分別為54.29%和17.14%,可為大橫枝杉無性系種子園營建提供優質種質材料。
關鍵詞大橫枝杉;優樹選擇;變異規律
中圖分類號S791.2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517-6611(2025)01-0123-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5.01.024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SuperiorTreeSelectionofGuangxiCharacteristic"Cunninghamialanceolata
CHENG Lin" "DAI Jun" "CHEN Dai-xi 2 et al
(1.GuangxiForestryResearchInstitute,Nanning,Guangxi530002;2.GuangxiKeyLaboratoryofSuperiorTimberTreesResourceCultivation,Nanning,Guangxi"530002)
AbstractInordertoprovideatheoreticalbasisfortheselectionandbreedingofimprovedvarietiesofTaxodiaceaeplants,thegrowthofGuangxicharacteristic"Cunninghamialanceolata"wereinvestigatedbyusingfivedominanttreecomparisonmethods.Atotalof35superiortreesand175dominanttreeswereselected.Throughstatisticalanalysis,therangefortheselectionofsuperiortreeswasdetermined:DBHandvolumewere207%and569%oftheaveragevalueofdominanttrees,respectively,andtreeheightwasgreaterthantheaveragevalueofdominanttrees.Accordingtothisrange,35candidatesuperiortreeswerere-selected,and19superiortreesofgradeIand6superiortreesofgradeIIwereobtained.Theselectionrateswere54.29%and17.14%,respectively,whichcouldprovidehigh-qualitygermplasmmaterialsfortheconstructionofclonalseedorchardof"Cunninghamialanceolata.
Keywords"Cunninghamialanceolata;Superiortreeselection;Variationrule
基金項目廣西林業科技推廣示范項目(2023GXLK23);廣西科技計劃項目(桂科AB22035083)。
作者簡介程琳(1989—),女,河南漯河人,高級工程師,碩士,從事林木遺傳改良技術研究。*通信作者,正高級工程師,博士,從事林木種質資源保存與利用研究。
杉木是我國特有速生用材樹種之一,經濟價值和生態價值很高[1-4]。桂東北特色大橫枝杉(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是杉木的地方特色種源,樹體高大通直,生長快,側枝少且粗壯、平直,側枝較大且橫向生長,呈現出獨特的樹形,具有很大的園林利用潛力。近年來,隨著市場對木材需求量的不斷增加,良種的需求也與日俱增。篩選出品質優良的杉木種質,是解決林場和社會良種不足的有效途徑。
目前大橫枝杉僅發現分布在賀州一帶,林木資源具有稀缺性,大橫枝杉至今鮮有相關報道,國外對其研究甚少。我國杉科植物研究開始于20世紀40年代,之后對杉木種質資源展開了系統的遺傳改良研究。目前對杉木選育的研究多集中于生長規律[5]、經營措施[6-7]、種子園[8]、生理生化[9]、材性[10]、分子技術[11]、經濟效益評價[12]等方面,關于大橫枝杉種質資源調查、收集研究鮮見報道,其遺傳改良工作遠落后于桉樹、馬尾松和其他杉科等主要造林樹種,制約了大橫枝杉產業發展。筆者以廣西特色大橫枝杉為研究對象,選出具有生長優勢的林木單株,揭示大橫枝杉生長變異規律,以期為種質資源保護和利用提供優質材料,同時也為杉科植物產業化進程提供科學依據。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地概況
試驗設在廣西賀州市(111°46′~111°55′E,24°24′~24°32′N)。該地屬南嶺山地丘陵區,桂東北山間盆地谷地巖溶地貌;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20℃,雨量充沛,海拔150~800m,年降雨量1550.3mm,土壤肥沃,pH5.5~6.5,透水性能好。
1.2試驗方法
1.2.1選優前提。
優樹是指在天然林或人工林分中,在生長量、形質、適應性等方面表現特別優良,能滿足預定選擇標準的純林單株。截至2023年7月開展了為期2年的大橫枝杉資源調查、優樹測定與分析工作。
1.2.2優樹林齡。
選擇在30年生以上的人工林內進行。這個年齡階段林木遺傳特征表達比較完全,表現相對比較穩定,選擇的結果較為可靠。
1.2.3優樹密度。
優樹宜在密度較大的林分內選擇。一般在郁閉度0.7以上的完整林分內進行。因為林分密度大,分化劇烈,有利于選優。
1.2.4優樹選擇標準。
以目測優樹為圓心、15~25m為半徑,在立地條件基本一致的區域選出表現僅低于優樹的5株優勢木。測定優勢木的生長量(樹高、胸徑和材積)作為比較選擇的尺度,若其生長量達到既定優樹入選標準,且健康、生長旺盛、無分叉,可入選為優樹候選木。此次選優共測定候選優樹35株,優勢木175株。
將優勢木均值 X加上一定的數值Δ后,與目標優樹對應的指標進行配對t檢驗,每次增加5%,以t檢驗差異不顯著為止,最后2個相隔5%為取值范圍;在入選范圍內,以優勢木均值增加1%后與候選優樹進行t檢驗,確定與候選優樹各因子差異顯著的臨界Δ值[13]。優勢木均值與標準差倍數之和即為優樹的標準,Δ為5株優勢木均值的比例。配對t檢驗公式計算[14-15]:
t=d/n[d2-(d)2/n]/n(n-1)
式中:t為差異顯著性統計量,d為候選優樹與對比木均值之差,n為t檢驗中候選優樹與優勢木的配對值(n=35)。
1.2.5優樹測定。
分別采用測高桿和胸徑尺對樹高( H )和胸徑( D )進行測定;材積( V )根據相關公式計算[16]: V= 0.656 71×10-4×D1.769 412×H1.069 769 ;采用5株優勢木對比法計算優樹相對生長量指標。
1.3數據處理
采用Excel2007對數據進行記錄、匯總和分析。
2結果與分析
2.1候選優樹主要生長因子差異
35株候選優樹的生長狀況及差異性分析見表1。由表1可知,候選優樹胸徑、樹高和材積均值分別為39.2cm、23.1m和1.273m3,變異系數分別為10.68%、11.08%和26.83%,胸徑和樹高屬于中等偏低變異,材積屬于中等程度變異。采用配對t檢驗法判斷候選優樹與優勢木之間胸徑、樹高和材積的差異性,經計算得出胸徑、樹高和材積的t值分別為24.820、21.779和17800,均大于查表得出的t"0.01(2.728),說明候選優樹的3個生長量因子與優勢木對應的指標之間差異極顯著,候選優樹的生長優勢明顯高于優勢木,選出優樹的潛力很高。
2.2優樹選擇標準
由表2可知,大橫枝杉優樹需滿足胸徑、樹高和材積在優勢木均值的基礎上分別增加105%~110%、55%~60%和450%~500%,對應優樹的胸徑、樹高和材積分別≥優勢木的207%、155%和569%。
根據該標準,35株大橫枝杉候選優樹只有19株入選,結合調查林分實際情況及盡可能增加稀缺種質資源收集率的原則,選優可放寬樹高的入選標準[17]。優樹的入選標準修定為優樹的樹高需大于優勢木的100%,胸徑和材積需分別≥優勢木的207%和569%,其中入選候選優樹25株,占參試候選優樹的71.43%。
2.3入選優樹分級及生長
該研究通過差值對比確定分級標準[18],Ⅰ級優樹評定標準:樹高、胸徑和材積中3個因子均滿足≥( X+Δ ),Ⅱ級優樹評定標準:樹高、胸徑和材積中有2個因子滿足≥( X+Δ )。
由表3可知,在35株大橫枝杉候選優樹中,胸徑、樹高和材積3個因子均達到入選標準的有19株(Ⅰ級),占參試候選優樹的54.29%。胸徑、材積2個指標達到標準的有6株(Ⅱ級),占比17.14%。
3結論與討論
收集、保存和利用大橫枝杉可有效補充杉科植物優良種質基因資源。5株優勢木對比法因其選擇效果理想而成為目前優樹選擇常用的方法,該方法有利于稀缺資源的收集和保存。
候選優樹胸徑、樹高和材積與優勢木存在極顯著差異,且候選優樹的變異系數均高于10%,說明大橫枝杉存在優中選優的可能。該研究在特定形質條件下采用5株優勢木對比法,以生長因子(胸徑、樹高和材積)為評定因子,通過統計分析確定優樹的數量指標選擇標準,共選出Ⅰ級優樹19株,Ⅱ級優樹6株,占比分別為54.29%和17.14%。通常情況下,優樹的胸徑、樹高和材積需大于優勢木的20%、5%和50%[19]。通過分析和修正,大橫枝杉優樹選擇最低標準為優樹的樹高需大于優勢木,胸徑和材積為優勢木的207%和569%。因優勢木的生長量與當地林分小環境及遺傳因子相關[20],應用時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一定范圍的調整。
由于大橫枝杉存在零星分布的特點,優樹選擇數量有限,得出的選擇標準適用度有限;后期需擴大調查源,并從分子生物技術、化學成分、加工利用等方面對木材品質進行深入研究,以便對選優標準進行補充和完善。目前大橫枝杉優樹選擇處于初期階段,優樹選擇屬于表型選擇,后期需結合遺傳測定,以便達到最佳的遺傳改良成效。
參考文獻
[1]陳代喜,程琳,黃開勇,等.30年生杉木半同胞子代遺傳特性測定及優良家系和單株選擇[J].南方農業學報,2018,49(2):307-312.
[2]林卓,吳承禎,洪偉,等.杉木人工林碳匯木材復合經濟收益分析及最優輪伐期確定:基于時間序列預測模型[J].林業科學,2016,52(10):134-145.
[3]胡德活,林軍,王潤輝,等.杉木第二代改良種子園營建技術及應用成效[J].林業與環境科學,2019,35(1):23-28.
[4]魏永平.不同密度杉木人工林各組分碳貯量分析[J].福建林業科技,2020,47(4):14-17,47.
[5]陳曉明,戴俊,韋連尤,等.廣西杉木優異種質生長和材積的早期評價[J].廣西林業科學,2023,52(2):160-166.
[6]王潤輝,鄭會全,韋如萍,等.不同遺傳控制和經營措施對杉木人工林早期生長的效應分析[J].林業與環境科學,20238(3):1-9.
[7]林國劉.修枝撫育對杉木生長量的影響研究[J].林業調查規劃,20246(2):137-14147.
[8]程琳,李魁鵬,董利軍,等.杉木不同無性系種子品質分析及綜合評價[J].種子,20240(9):98-103,107.
[9]陳琴,黃開勇,戴俊,等.不同貯藏溫度下杉木種子的生理生化特征[J].安徽農業科學,2013,41(22):9355-9357.
[10]程琳,肖建軍,覃孟哲,等.杉木木材品質分析及優良種質篩選[J].福建林業科技,2023,50(3):9-13,21.
[11]李魁鵬,陳仕昌,程琳,等.基于SSR標記構建廣西杉木核心種質[J].廣西科學,20228(5):511-519.
[12]盧立華,農友,李華,等.保留密度對杉木人工林生長和生物量及經濟效益的影響[J].應用生態學報,2020,31(3):717-724.
[13]陳健波,張照遠,項東云,等.鄧恩桉優樹的選擇標準[J].林業科技開發,2008,22(1):17-20.
[14]晏姝,胡德活,韋如萍,等.南洋楹優樹選擇標準研究[J].林業科學研究,20124(2):272-276.
[15]劉光金,賈宏炎,盧立華,等.不同林齡紅椎人工林優樹選擇技術[J].東北林業大學學報,2014,42(5):9-12.
[16]黃開勇,陳代喜,郝海坤,等.杉木無性系對比測定與選擇[J].西南林學院學報,2008,28(6):25-30.
[17]吳際友,龍應忠,童方平,等.榿木優樹選擇研究[J].湖南林業科技,2004,31(6):10-12.
[18]黃榮林,蔣燚,劉菲,等.基于用材林型江南油杉優樹選擇方法[J].廣西林業科學,2017,46(1):53-58.
[19]潘新宏,翁俊維,李新華.優勢木對比法在選優工作中的應用[J].吉林林業科技,2005,34(5):22-25.
[20]李洪果,劉光金,段潤梅,等.格木優樹選擇標準[J].林業科技通訊,2023(7):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