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即興演奏是鋼琴表演的一項基本技能,也是演奏者展現嫻熟技能和音樂素養的重要形式。演奏技能及和聲理論是鋼琴演奏者學習及表演的關鍵要素,既在鋼琴表演中起到決定性作用,也是鋼琴教學中不可忽視的內容。掌握演奏技能及和聲理論,有利于鋼琴演奏者體悟鋼琴藝術魅力,讓其鋼琴即興演奏表演更為立體與豐富。本文針對鋼琴即興伴奏進行闡述分析,對鋼琴演奏技能以及和聲理論的實踐應用進行了論述,期望為鋼琴學習者提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 鋼琴表演;演奏技能;和聲理論;應用
[中圖分類號] J624.1" "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2233(2025)01-0139-03
鋼琴伴奏是鋼琴演奏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包含即興伴奏和正譜伴奏。其中,即興伴奏更能體現鋼琴演奏者的音樂素養和音樂個性。即興伴奏以鋼琴學習者對生活、情緒、情感的感知為基礎,并依據自身的鋼琴演奏技巧和聲樂基礎進行創作式表演,即在無曲譜形式下進行音樂創作和鋼琴演奏表演,并呈現出藝術美感。因此,掌握嫻熟的鋼琴演奏技能和夯實的和聲理論極為重要。
一、鋼琴即興伴奏概述
鋼琴即興伴奏是指在無曲譜情況下進行“隨心”“自由”和“隨性”的伴奏,曲調、曲風等由創作者根據心情、情緒進行自由創作,是即興更是一種釋放,是創作者對自身情緒、情感的釋放,也是創作者對自身個性特點的展現與表達。從鋼琴表演的角度來說,即興伴奏類似于一種綜合知識的實踐,要求學習者運用所有的鋼琴演奏技巧和聲樂理論知識,從藝術的角度呈現出具有美感的、具有感染力的、具有藝術韻味的鋼琴表演。從這個角度看,鋼琴演奏技能與和聲理論在鋼琴表演學習中占有重要地位[1]。
二、鋼琴即興伴奏中的演奏技能要求
情之所至,樂之所達。即興伴奏,情起而技隨之,是演奏者情感與技能的完美融合,是演奏者嫻熟音樂技能和深厚音樂素養的全面體現。心中情緒起,腦中曲譜生,手中節奏展,將情緒賦之曲譜,將情感躍然琴鍵,用或柔美或溫和,抑或奔放的節奏表達自己的情緒,并向外界訴說自己的故事,這就是即興伴奏。同時,這種自然的表演易與聽眾產生情感共鳴,既能消除彼此的隔閡,又利于拉近彼此的距離。這種自然且嫻熟的表演需要演奏者掌握一定的演奏技巧[2]。
(一)嫻熟技能
嫻熟技能是鋼琴表演者進行即興表演的關鍵,也是其進行表演的基礎。一方面,演奏者要掌握基本的鋼琴指法。琴鍵彈奏指法是鋼琴表演的基本功,只有演奏者熟練掌握琴鍵指法,才能彈奏出美妙的鋼琴旋律,才可于情起時,隨心進行演奏。鋼琴琴鍵指法包括順指法、穿指法、跨指法、擴指法、縮指法和同音換指法。其中,順指法是鋼琴學習最基本的指法,也是最為重要的指法。學習要點是將五個手指按順序依次放在琴鍵上,對應琴鍵高低音,要求學習者按順序進行練習,使手指在琴鍵上自由、靈活移動。穿指法、跨指法、擴指法、縮指法和同音換指法是在鋼琴順指指法基礎上的一種變化,簡單來說就是通過五個手指的靈活配合來適應不同音域、不同音程、不同音階的演奏需求,存在一定的學習難度,但作為鋼琴演奏中必要的學習的指法,只有熟練掌握才可彈奏出具有節奏感和韻味的美妙旋律,是鋼琴演奏者進行即興演奏必須要掌握的內容[3]。
(二)識得曲風
曲風是進行音樂情緒識別的關鍵要素,也是鋼琴即興表演進行情感表達的重要手段。鋼琴作為一種鍵盤樂器,其曲風歷經了漫長的發展階段,形成了多種風格,如古典、浪漫、現代、爵士、搖滾、流行等。只有演奏者識得曲風特點,掌握每種曲風不同的演奏方法,才能在進行即興演奏時做到游刃有余,并使情緒得到盡情釋放,情感得到自然流露。例如,對于古典鋼琴,演奏者應盡可能表現出其莊重和典雅的特點,以嫻熟指法和情感表現力,準確表達曲譜中的音樂情緒。古典鋼琴屬于鋼琴藝術的最高表現形式,要求演奏者具備深厚的音樂理論知識和精湛的演奏技巧,并要求演奏者精準地掌握每個指法的力度和間隔,以此體現出莊重美和浪漫美。因此,古典鋼琴不適宜進行即興表演。
相比之下,流行鋼琴更具靈活性和隨意性。流行鋼琴更強調音樂創作和音樂表現,不局限于一種旋律、曲調和風格,主張自由、隨性、開放的藝術形式。所以,流行鋼琴更適宜進行即興表演。誠然,流行鋼琴淡化了機械的演奏技巧,但對和聲和律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進一步說,流行鋼琴要求演奏者在進行表演時能夠結合多種音樂元素如旋律、節奏等,創作出具有韻律和韻味感的音樂。
爵士鋼琴也是適宜進行演奏的一種音樂風格。爵士鋼琴與爵士音樂有著密切聯系,屬于即興演奏的典型代表。爵士鋼琴強調自由創作和個性表達,是在沒有曲譜和樂譜的情況下,演奏者根據功能譜進行的隨性創作。進行爵士曲風鋼琴即興演奏,不僅需要演奏者準確掌握每種琴鍵的功能,而且需要演奏者具備敏銳的音樂感知和創新思維,即能夠快速捕捉音樂創作靈感,并能基于鋼琴技能進行準確表達。
總之,在鋼琴即興表演的過程中,演奏者不僅要習得各種鋼琴曲風,而且要準確掌握每種曲風的特點和演奏技巧,在即興表演中呈現出精彩且具有觸動力的音樂盛宴[4]。
(三)節奏感與和聲感
節奏感與和聲感也是演奏者進行鋼琴即興表演時需要掌握的技巧。只有具有層次感的節奏才能體現出音樂韻律感,才能自然表達演奏者的情緒和情感。另外,節奏鮮明且具有感染力的節奏,更能與聽眾產生情感共鳴,提升即興演奏的感染力。此外,和聲在鋼琴即興表演中也有著不容忽視的作用,對提升演奏者水平和增強鋼琴演奏的表現力具有重要作用,是演奏者在進行鋼琴即興表演時需要掌握和增強的技能。
鋼琴是一種和聲表現力極強的樂器。鋼琴和聲包括和弦、調性和聲、轉為和聲四種類型。每種和聲又可細分為多種不同和聲形式,同時每種和聲形式又對應不同的演奏技巧,配合不同的音樂風格進行自由組合和靈活搭配,建構出具有層次感和韻律感的音樂表演。此外,鋼琴和聲在鋼琴表演中起到定調、襯托、增加層次感等重要作用,通過演奏者的精心設計應用在鋼琴表演中,在增加鋼琴表演豐富性的同時,還可使鋼琴表演更具藝術性。因此,鋼琴學習者在進行鋼琴即興表演時應注重加強掌握和聲的演奏技巧[5]。
三、鋼琴即興伴奏和聲理論及其應用
(一)鋼琴和聲理論
1.和弦
和聲是音樂作品中不可或缺的內容。和聲是通過高音、低音、轉音等發聲形式,形成具有層次感的音樂節奏,從而構成具有韻律感的音樂作品。更進一步說,和聲與旋律共同構成了具有藝術感的音樂作品。如果將旋律比作音樂作品中的“骨”,那么和聲就是音樂作品中的“肉”。基于不同形式的和聲構成了具有層次感、生命感和表達力的音樂作品。
和聲通常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不同的音按一定的法則同時發生而構成的音響組合。包含和弦、和弦鏈接。
和弦是指由多個音符按照一定規則組合在一起,常見的和弦有三和弦、七和弦、九和弦和變和弦。其中,三和弦在音樂創作和鋼琴表演中應用最多。按照功能三和弦又可分為“主和弦”和“屬和弦”,按照結構可分為大三和弦、小三和弦和減三和弦。七和弦、九和弦和變和弦是由三和弦演變而來的。在三和弦的基礎上再疊加一個三度音即可構成一個新和弦,即七和弦。以此類推,在七和弦的基礎上再疊加一個三度音,即可構成九和弦。變和弦則是在原有和弦的基礎上進行音程的改變或增減,換言之,若和弦中除根音外的某個音不按原規律而變成另一個音,即形成變和弦。變和弦與九和弦因其功能和色彩特殊不易掌握,因此在音樂作品中較少運用。
例如,在教授學生“三和弦”彈奏技巧和方法的過程中,教師可先向學生解釋三和弦的概念,即由三個音符按照一定的音程關系組成。而后指導學生在鋼琴鍵盤上進行彈奏,幫助學生感受音節變化。接下來指導學生進行“三和弦”創作。教師隨機給出一個根音,讓學生利用此根音找出對應的三音和五音,并進行旋律彈奏。在學生掌握三和弦理論和彈奏技巧技巧的基礎上,逐步過渡到七和弦、九和弦,以及變和弦的聲樂理論和彈奏技巧教學。教師可以以這樣的形式,幫助學生掌握聲樂理論,確保學生在實際創作中能夠靈活運用。
2.和弦鏈接
簡單來說,和弦鏈接就是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和弦按照一定順序進行鏈接,形成具有一定節奏感和韻律感的音樂。在音樂創作和鋼琴表演中,和弦鏈接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也是決定音樂作品是否成功和具有感染力的關鍵。
要想通過和弦鏈接形成具有層次感和藝術感的作品,在進行和弦鏈接時,創作者需要遵循以下原則。
(1)共同音保持原則。在進行和弦鏈接時,如果在鏈接過程中同時出現多個和弦,可將重復和弦保留到下個和弦。對鋼琴演奏者來說,這樣做既避免了鋼琴演奏中手指的移動,降低出錯概率,而且基于同音符的互相保持,也可以讓和弦與和弦統一性更為密切,利于增強作品的和諧性與連貫性。
(2)和聲進行邏輯性原則。和聲進行應遵循音樂作品的邏輯性和表達需求,選擇合適的和弦鏈接方式。例如,在進行主和弦和屬和弦鏈接時,應基于音樂作品的風格特點和表達需求,選擇適當的和聲方式,使其形成巧妙且自然的過渡,從而形成具有層次感和韻律感的音樂作品。例如,表達歡快的心情時,可以采用快速的和弦轉換和跳躍,營造出活潑的氛圍;表達感動的情緒時,可以采用緩慢的和弦鏈接,以及漸變的和聲進行,從而傳達出深情而動人的情感。在教學實踐中,教師通過講解貝多芬創作的《致愛麗絲》鋼琴曲進行詳細的和弦講解。通過講述《致愛麗絲》鋼琴作曲中和弦的巧妙運用和鏈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作品情感和情感表現形式。從作品樂曲開頭主和弦的運用,讓學生了解和弦起到的定調作用;而后過渡到主和弦與屬和弦鏈接教學,通過播放音樂作品,幫助學生感知貝多芬和聲的運用,隨后展示貝多芬彈奏畫面,讓學生感受快速和弦轉換和跳躍帶來的歡快與活力。完成基本理論和技巧講解之后,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嘗試彈奏《致愛麗絲》鋼琴作品,讓學生通過實踐加強感知。
總之,和弦鏈接技巧的掌握,不僅需要鋼琴演奏者具備豐富的和聲基礎,而且需要鋼琴演奏者準確且熟練地掌握各種和弦的特性、功能,以及相互之間的聯系與關系,從而在進行鋼琴即興伴奏時能基于曲風構建出相匹配的和聲[6]。
(二)和聲理論在鋼琴即興演奏中的實踐應用
鋼琴作為多聲樂器,若要進行即興伴奏則需要演奏者具備豐富和嫻熟的和聲理論與演奏技能。只有即興伴奏者將技術、技能和素養進行完美融合,才能創作出精彩的即興表演。
基于具有感染力和藝術感的鋼琴即興伴奏,針對和聲理論提出如下幾點實踐應用措施。
1.夯實和聲基礎
和聲基礎理論知識是鋼琴演奏者進行即興伴奏和表演的基礎。因此,鋼琴學習者應從夯實和聲理論知識入手,掌握概念、功能、特點、作用等。同時,在學習過程中要對經典作品進行分析、總結、提煉和研究,摒棄“盲目性”學習。例如,借鑒巴赫、貝多芬等大師的經典作品,深入分析他們的和聲運用巧妙之處,并從中概括和提煉實用的和聲技巧。另外,在學習時要善于體會不同和聲所表達的情緒與情感,注重聯系實際加強想象,從而加深記憶,加強感知,形成獨特的和聲感受力[7]。
2.進行和聲訓練
鋼琴即興伴奏是多和聲理論知識和技能的綜合實踐,嫻熟掌握和聲技巧是實現即興伴奏的前提與關鍵。因此,加強和聲訓練極為必要。
(1)音階訓練。音階是和聲理論的基礎,也是進行和聲訓練的關鍵內容。音階是指由全音、半音及其他音程順次排列的一串音,分為“大音階”和“小音階”,只有演奏者熟練掌握了音階才能在鋼琴即性伴奏中做到游刃有余。但越基礎的內容,往往越不容易掌握。因此,需要鋼琴學習者掌握科學方法,加強練習[8]。如改變音階節奏。此方法不僅能夠較好地增強音階表現力,而且利于弱化音階練習的枯燥性。如C大調音階練習,練習者可在練習過程中將傳統四分音符變為八分音符或十六分音符,也可進行更多、更復雜的音符組合,在練習時有意識地拉長音階持續時間,或是加快演奏速度,讓音階練習變得更為生動和有趣。
(2)和弦鏈接。和弦鏈接也是進行鋼琴即興伴奏時演奏者應掌握的必備技能。在進行和弦鏈接訓練時,鋼琴學習者應結合常用和聲序進語言連接模式,如三個正三和弦鏈接中的主和弦起始分別為五音旋律位置、根音旋律位置和三音旋律位置的三種連接模式加強練習。在練習時要掌握不同模式指序規律,進而不斷掌握練習技巧。同時,在練習過程中,練習者應保持正確的練習姿勢和心態,避免因緊張導致手指僵硬出現彈奏發音不準等問題。
(3)和聲聽覺訓練。和聲聽覺訓練是提升鋼琴即興伴奏能力的重要環節。事實上,鋼琴即興伴奏的本質是基于一個曲調,或一個旋律,通過和聲的方式,即興創作出與之相匹配的伴奏。在這個過程中,和聲聽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師可采用增強應變能力訓練、加強視聽訓練和加強創作訓練,逐步促進鋼琴學習者即興伴奏能力的提升。以視聽訓練為例,通過引入大量曲目,讓鋼琴學習者在聽的過程中感受和聲變化和組合,增強其對和聲的理解和感知。
(4)和聲轉換訓練。和聲轉換也是鋼琴即興伴奏中不可忽視的技能。和聲轉換練習包括分解和弦練習、手指獨立練習、和聲轉位練習。分解和弦練習,需要將和弦分解成單個音符,再按照一定的順序練習,通過熟悉、掌握和弦的構成和音符位置,提高演奏者的和弦轉換速度和準確性。和聲轉位練習,需要演奏者在熟悉單個和弦的基礎上,進行和弦轉換練習,可從兩個和弦轉換練習入手,逐步增加和弦數量,同時要基于掌握程度,逐漸提高練習難度,確保實現自然轉換,使節奏旋律更加和諧[9]。
結" "語
總之,鋼琴即興伴奏是對鋼琴學習者和聲理論知識和鋼琴彈奏技能的綜合考查,掌握豐富的和聲理論以及嫻熟的演奏技能是實現精彩即興伴奏的關鍵因素。對此,在進行鋼琴即興伴奏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和聲理論知識系統學習和演奏技能實踐訓練,并采用科學的方法加強指導與練習,助力鋼琴學習者演奏出精彩且具有藝術感的鋼琴伴奏。
參考文獻:
[1] 尹琦.論鋼琴即興伴奏的演奏技能要求與和聲理論基礎[J].藝術家,2020(06):143-144.
[2] 余琨.基于鋼琴即興伴奏的訓練及其教學探討[J].黑河學院學報,2019,10(11):148-149,178.
[3] 王韻婷.鋼琴即興伴奏技巧的教學訓練方法分析[J].黃河之聲,2019(09):31.
[4] 張世琦.同主音大小調結合訓練在鋼琴即興伴奏教學中的必要性[J].明日風尚,2018(07):124.
[5] 趙爽.論鋼琴即興伴奏的訓練及教學研究[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6(24):71-72.
[6] 乾冬冬.關于鋼琴即興伴奏的訓練及教學思考[J].知識文庫,2016(14):15.
[7] 孫曉英.關于鋼琴即興伴奏的訓練及教學思考[J].藝術評鑒,2016(02):161-162.
[8] 張冠宇.在聲樂教學中鋼琴即興伴奏能力的訓練與培養[J].藝術科技,2015,28(03):233.
[9] 王中升.淺析鋼琴即興伴奏中的和聲問題[J].大眾文藝(理論),2009(17):19-20.
(責任編輯:韓瑩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