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史立典、賡續文脈自古以來被視為造福萬代的巍巍大業。2022年,一部《儒典》在曲阜面世,震撼全國。這是儒家經典的一次精選和萃編,集中展現了儒學形成和發展的主脈絡,是歷代傳世文獻系統整理的最新成果。

2022年,山東印發實施《關于打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創”新標桿行動計劃(2022—2025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工作全面起勢。其中,賡續“山東文脈”被確定為重點文化工程,計劃用10年時間,全面研究、保護、輯錄和整理出版山東歷代傳世文獻,同步建設齊魯文獻數字化文庫和新媒體傳播平臺。《儒典》正是“山東文脈”工程建設重點任務《齊魯文庫》的首部系統文獻。
“山東文脈”工程推進以來,山東充分調配全省資源,統籌推進文化典籍系統整理、時代價值研究闡發。2024年9月12日,在第二十一屆齊文化節上,齊文化經典文獻集成《齊書》發布。這套書共1096冊,細致遴選自公元前1044年齊國建立至公元220年東漢政權結束之間的重要典籍,通過權威注釋版本與最新學術研究成果,深入解讀齊文化的歷史脈絡與思想。《齊書》與《儒典》各有側重又相互呼應,共同構成了齊魯元典文獻的“一體兩翼”。
“對文化典籍進行系統整理和闡發,集中展示齊魯文化的資源優勢和文化價值優勢,推出經得起歷史和人民檢驗的一流成果,對于梳理山東文脈、提升山東文化軟實力、助推文化強省建設,具有重大深遠意義。”山東大學文學院院長、《齊魯文庫》學術委員會成員杜澤遜表示。
此外,“全球漢籍合璧”等國家級重點古籍整理工作推進順利。2017年4月,“全球漢籍合璧”工程在山東正式啟動,來自全國各地的900多名學者開啟了一場對海外珍稀漢籍的尋覓,目前已對五大洲至少98個國家和地區的近2000個藏書機構進行了漢籍存藏調查,現場目驗完成50萬部境外漢籍的版本目錄編纂工作,復制回歸近2000種中國大陸缺藏漢籍,出版1093種回歸漢籍。
集腋成裘,融會貫通。山東整合優秀傳統文化研究力量和資源,先后搭建多個研究闡釋平臺,推出一批優秀成果。2019年8月成立的尼山世界儒學中心,以建設世界儒學研究高地、儒學國際交流傳播高地等為目標,持續推進《論語》譯介工程,推動出版《儒典》《儒學百科全書》等叢書,與北京大學等16所院校合作辦學,聯合研究生院在校研究生已逾1000名。
文化日用而不覺,能否融入居民日常生活與實踐,是活化傳統文化、激發文化活力的一個重要指標。如何讓千年智慧走進千家萬戶?如何讓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煥發新生?走進曲阜,我們會從中找到答案。
在曲阜,儒學不僅是歷史的回響,更是現代生活的指南。2014年,曲阜開啟首屆“百姓儒學節”,圍繞傳統文化中蘊含的政德、誠信、孝道等主題開展儒學經典大學習活動,在全社會分批分類開展傳統文化經典誦讀、宣講培訓、實踐養成等主題活動,掀起天天學儒學、人人學儒學的熱潮。10年來,通過不斷創新“百姓儒學節”活動形式,曲阜推動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群眾生活,讓每一位市民都能親身體驗和感受孔子思想,增強傳承儒家文化的歷史責任感。
在2024年“百姓儒學節”期間,尼山鎮黃土村為老人們準備了愛心餃子宴,還請了戲班來演出,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愛老、敬老的傳統美德;時莊街道時莊管區的6個村,把“百姓儒學節”和全民健身趣味運動會結合起來,促進了鄰里間的交流與團結……“‘百姓儒學節’已經成為社區的一項傳統活動,不僅弘揚了儒家文化,還促進了社區居民之間的交流和互動,增強了社區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未來,我們將繼續舉辦類似的活動,為居民們提供更多豐富多彩的文化體驗和精神享受。”時莊街道李官莊社區黨支部書記孔祥軍介紹。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齊風魯韻的浩蕩悠長,通過一項項守正創新、固本培元的具體工作,影響和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呈現出萬千氣象:“山東手造”推進工程,推動文化活態傳承,讓匠心傳承與現代創意擦出“火花”;“四廊一線”文化體驗廊道建設如火如荼,讓傳統的人文地理要素以更適應時代需求的面貌煥發出新活力;群眾性小戲小劇進景區、進社區、進鄉村,唱火了文化、唱熱了人心……行走在廣袤的齊魯大地上,包羅萬象的傳統文化正憑借文化“兩創”煥發出勃勃生機。
文明,因互鑒而鮮活;文化,因傳承而不朽。
日前,一場文明交流互鑒的光影之旅在齊魯大地拉開。在這個冬日,“機遇中國·活力山東”國際攝影季——世界百位攝影大師走進齊魯大地活動啟幕,來自國內外的攝影大咖,將鏡頭聚焦山東,捕捉這片土地的生機與活力,開啟一場獨特的文明和藝術對話。
這次邀請全球攝影名家走進山東,既是踐行全球文明倡議、促進全球文明交流互鑒的活動,也是一次相逢老朋友、結識新朋友的暖心聚會。“我對淄博陶瓷琉璃的歷史文化比較感興趣,同時這里的展品做工精細、外觀美麗,我相信淄博能在這方面越做越好。”攝影師加布里埃爾·約瑟夫·奧肖尼西在參觀中國陶瓷琉璃館后,被展架上各種琳瑯滿目、晶瑩剔透、美輪美奐的陶琉作品所深深震撼。他舉起相機調整參數,力求捕捉到最美畫面。國際攝影師們也紛紛表示,將把在山東、在淄博的所見所聞通過鏡頭傳達給更多的人,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山東篇章,讓更多的人了解山東、走進山東、愛上山東。
從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到中國國際孔子文化節,從“走讀中國”中外網絡媒體交流活動到“好客山東好品山東”海外推介,從古典文明到現代時尚,從文脈傳承到文明交融,山東積極推動構建友城、友校、友企、友媒、友人“五友”傳播格局,通過出訪交流、合作辦學、學術交流、商貿合作等多種方式,不斷壯大國際“朋友圈”。大批中外學者、國際友人通過一場場跨越時空、超越國界的文明對話,促交流互鑒、增深厚友誼,推動文化傳承發展與交流合作。

“如果把中華文明比喻成一棵生生不息的大樹,它的樹干之所以又粗又壯,是因為它的根扎得很深、很牢,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突出的優勢之一,也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這是全國人大代表、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教授楊朝明發自內心的話。他表示,要進一步弘揚傳統文化,加強文明互鑒,用自己的研究,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奉獻一份光和熱。
“傳統文化其實就是一條河,這條河從前天流到昨天,從昨天流到今天,它還要流到明天……”正如楊朝明所說,在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之下,山東定能讓傳統文化與新時代文明實踐交相輝映,這不僅是激活傳統文化生命力的應有之義,也是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的必要途徑。
編輯/刁艷杰

Pursuing“Innovation”,EnablingCultural“Innovation”toTakeRootamongtheMasses
Astheplacewherethe“CreativeTransformationandInnovativeDevelopment”ofculturewasfirstproposed,Shandonghascultivatedafertilegroundforhumanities,focusedonbreakingnewgroundwhileupholdingfundamentalprinciples,systematicallyimplementedtheActionPlanonBuildingaNewBenchmarkfor“CreativeTransformationandInnovativeDevelopment”,andwrittenachapteronculturalinheritance,protectionandinnovationwithitsuniquepractice.
In2022,ShandongissuedandimplementedtheActionPlanonBuildingaNewBenchmarkfor“CreativeTransformationandInnovativeDevelopment”ofFineTraditionalChineseCulture(2022-2025),carryingoutthe“CreativeTransformationandInnovativeDevelopment”offinetraditionalChinesecultureonallfronts.Continuing“Shandong’sCulturalContext”hasbeendefinedasamajorculturalproject.Shandongplanstofullyresearch,protect,compileandpublishShandong’sinheriteddocumentswithin10years,andsimultaneouslybuildadigitallibraryofShandongdocumentsandanewmediacommunicationplatform.
The“ShandongHandicrafts”advancementprojecthasfacilitatedtheactiveinheritanceofculture,andigniteda“spark”betweencraftsmanshipinheritanceandmoderncreativity;theconstructionoftheculturalexperiencecorridor–“FourCorridorsandOneLine”isinfullswing,allowingtraditionalhumangeographyfactorstoradiatenewvitalitywhilebetteradaptingtotheneedsofthetimes;shortplaysrelatingtothemasseshavebeenintroducedtoscenicareas,commu-nitiesandruralareas,increasedthepopularityofculture,andbroughtspiritualwarmthtotheaudience…
Shandonghasactivelyboostedthebuildingofacommunicationpatternof“friendlycities,friendlyschools,friendlyenterprises,friendlymedia,andfriends”,andcontinuedtoexpanditsinternational“CircleofFriends”bymeansofvisitsexchanges,cooperationineducation,academiccommunication,businesstradecooperation,andsoforth.AlargenumberofChineseandforeignscholarsandforeignfriendshavepromotedexchangesandmutuallearningamongcivilizations,deepenedfriendship,andfacilitatedculturalinheritance,development,exchangesandcooperationthroughdialoguesamongcivilizationsacrosstimeandspaceandbeyondbor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