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目的】研究露地栽培條件下不同微生物菌劑對草莓植株生長及子苗繁育數(shù)量的影響。【方法】以‘紅顏’草莓作為試材,定植后用枯草芽孢桿菌、哈茨木霉菌、枯草芽孢桿菌+哈茨木霉菌、枯草芽孢桿菌+粉紅粘帚霉菌、EM菌液5種不同微生物菌劑進行灌根處理,測定草莓田間植株生長趨勢和子苗數(shù)量。【結果】總體來說,微生物菌劑對草莓苗期植株的根莖粗、單株總葉面積、凈光合速率有一定的促進作用,5種處理葉綠素含量均高于對照;在促進草莓種苗繁育方面,枯草芽孢桿菌效果最好。【結論】微生物菌劑能促進草莓苗期植株生長發(fā)育及種苗繁育,采用隸屬函數(shù)對本試驗各項指標進行綜合分析得出,每株灌根累計施入9 g枯草芽孢桿菌對培育草莓壯苗的效果最佳。
關鍵詞:草莓;微生物菌劑;生長;子苗
文章編號:2096-8108(2025)01-0033-06 中圖分類號:S668.4 文獻標識碼:A
Effects of Different Microbial Agents on Seedling Growth and Breeding of Strawberry
KONG Xiangxin,WANG Lijuan*
(College of Horticulture and Gardening, Tianj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Tianjin 300392,China)
Abstract:【Objective】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microbial agents on the growth of strawberry plants and the number of seedling breeding under open field cultivation conditions were studied.【Methods】The ‘Benihoppe’ strawberry was used as the test material. After colonization, five different microbial agents including Bacillus subtilis, Trichoderma harzianum, Bacillus subtilis + Trichoderma harzianum, Bacillus subtilis + Gliocladiumroseum, and EM bacteria solution were used for root irrigation treatment. The growth trend of strawberry plants and the number of seedlings in the field were determined.【Results】In general, microbial agents had a certain promoting effect on the rhizome diameter, total leaf area per plant and net photosynthetic rate of strawberry seedlings. The chlorophyll content of the five treatment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Bacillus subtilis had the best effect on promoting strawberry seedling breeding.【Conclusion】 Microbial agents can promote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strawberry seedlings and seedling breeding. The membership function was used to comprehensively analyze the indicators of this experiment.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cumulative application of 9 g Bacillus subtilis per plant had the best effect on the cultivation of strawberry seedlings.
Keywords:strawberry; microbial agents; growth; seedling
草莓作為薔薇科多年生的草本植物,是全國乃至全世界廣泛種植的重要經(jīng)濟作物,生產(chǎn)中主要依靠母苗抽生匍匐莖進行種苗繁育,隨著草莓產(chǎn)業(yè)的迅速發(fā)展,種苗繁育成為草莓行業(yè)的一項關鍵技術。幼苗質(zhì)量是草莓生產(chǎn)的重要影響因素,對草莓品質(zhì)和產(chǎn)量有著決定性的作用,同時為草莓的優(yōu)質(zhì)高效生產(chǎn)提供基礎[1]。
北京昌平地區(qū)采用溫室栽培模式和多家育苗企業(yè)聯(lián)手進行種苗繁育,2020年草莓種苗數(shù)量達2 688萬株,但需提高種苗質(zhì)量和自給率[2];山東地區(qū)自育品種在不斷發(fā)展,但優(yōu)質(zhì)生產(chǎn)苗缺乏[3];江蘇地區(qū)自有種苗和外購種苗成活率低、成本變高[4]。優(yōu)質(zhì)草莓種苗繁育能夠促進草莓栽培行業(yè)的發(fā)展,但在草莓栽培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如草莓栽培行業(yè)種苗繁育專業(yè)化程度低[5],隨著種植面積的擴大,土地連作問題出現(xiàn),易造成草莓生長緩慢,導致果實產(chǎn)量和質(zhì)量下降。高質(zhì)量育苗缺乏是目前迫切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之一。微生物菌劑含有一種或多種特定的微生物活菌制劑,朱麗等[6]通過對寧玉草莓灌根處理發(fā)現(xiàn)芽孢桿菌可促進植株根系吸收營養(yǎng),在促進株高和葉片生長及提高葉綠素含量方面效果顯著;周艷孔等[7]發(fā)現(xiàn)增施功能型微生物菌劑可以促進章姬草莓植株生長和果實品質(zhì);肖婷等[8]發(fā)現(xiàn)施用EM復合菌劑對草莓生長發(fā)育和根系活力的提高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左思杰[9]在研究中發(fā)現(xiàn)70%濃度的EM菌劑可以促進菠菜生長;張慶銀等[10]發(fā)現(xiàn)在培育番茄中施用哈茨木霉菌可以更好地壯苗;柳苗苗[11]在寧玉草莓研究中發(fā)現(xiàn)哈茨木霉菌壯苗效果顯著;Kilic N[12]研究發(fā)現(xiàn)使用不同微生物菌劑蒙特瑞草莓在莖粗、葉面積、根系干物質(zhì)、果實總產(chǎn)量、單果質(zhì)量方面均有所提高;Khalil N H等[13]在草莓中用木霉菌和芽孢桿菌的復合生物菌劑顯著促進了草莓植株生長;Liu等[14]在紅顏草莓上使用枯草芽孢桿菌發(fā)現(xiàn)可以提高其養(yǎng)分吸收、促進植物生長。
在前人研究中,菌劑在蔬菜上的應用較多,而應用在草莓上的研究較少,且多側重于植物抗病及其生長方面。目前關于灌根施入不同微生物菌劑對草莓苗生長性狀、繁育子苗影響的報道較少。因此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選用了一些在作物上促生效果好的微生物菌劑,研究露地栽培模式下灌根施入不同的微生物菌劑對草莓種苗繁育的影響,以期篩選出對草莓苗期生長性狀及種苗繁育效果最佳的微生物菌劑。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本試驗于2023年3月1日在天津農(nóng)學院西校區(qū)試驗基地草莓園露地開展,供試品種為紅顏草莓。
供試微生物菌劑:枯草芽孢桿菌、哈茨木霉菌、枯草芽孢桿菌+哈茨木霉菌、枯草芽孢桿菌+粉紅粘帚霉菌、EM菌液,采用清水作為對照,灌根處理。
1.2 試驗設計
本試驗采用露地栽培模式,小區(qū)長度8.5 m,寬度1.8 m,小區(qū)面積15.3 m2,紅顏草莓母苗株距30 cm,設6個處理,每個處理為1個小區(qū),分為6個小區(qū),3次重復,每個小區(qū)之間有1條分隔行,在定植前施入有機肥(羊糞∶牛糞=1∶1)并進行土壤消毒處理,在定植后草莓進行緩苗長出新葉之后,每株草莓苗均挑選3葉1心的同等高度、長勢一致、苗齡50 d的草莓苗進行試驗,分別于6月1日、6月11日、6月21日使用枯草芽孢桿菌、哈茨木霉菌、枯草芽孢桿菌+哈茨木霉菌、枯草芽孢桿菌+粉紅粘帚霉菌、EM菌液對草莓進行單株灌根處理,共灌根3次,5種菌劑單株施用量均為3 g,采用自來水進行稀釋,各處理施用濃度詳見表1,每10 d每株苗施用有機肥30 g,采用撒施方式。
1.3 測定項目與方法
草莓3葉1心開始測定,每10 d測量草莓植株的株高、莖粗、葉面積、匍匐莖抽生數(shù)量、子苗數(shù)量[15]、葉綠素、凈光合速率,連續(xù)測定50 d,重復3次,進行記錄之后用Excel進行平均值計算。
1.4 數(shù)據(jù)處理與分析
采用Excel和SPSS 22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整理并畫出相關圖表進行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微生物菌劑對草莓苗期植株生長的影響
2.1.1 不同微生物菌劑處理對草莓苗期株高增長量的影響
從表2可以看到,在定植第0~10 d時,與CK相比,處理1、處理2、處理3、處理5株高分別增加1.47%、58.6%、119.78%、56.04%,其中,處理3株高增長量最大,處理4株高增長量最小,促生效果不顯著;10~20 d除處理4外其他處理草莓株高增長量均高于CK,處理1與CK相比株高增長量最大;在20~30 d的草莓株高增長量處理1最大;在30~40 d的草莓株高增長量CK最大;40~50 d時草莓株高增長量由高到低分別是處理4>處理1>CK>處理5>處理3>處理2,其中處理4株高增長量要顯著高于CK和其他處理。
2.1.2 不同微生物菌劑處理對草莓苗期根莖粗增長量的影響
從表3可以看到草莓植株在0~10 d根莖粗增長量處理2最大,但與CK差異不顯著,10~20 d時處理1根莖粗增長量和其他處理相比有顯著差異,20~30 d時除處理5之外根莖粗增長量均高于CK,30~40 d時各處理根莖粗均高于CK,40~50 d時所有處理與CK相比均促進了莖粗的生長,但與CK相比差異不顯著,由高到低分別是處理3gt;處理4gt;處理5gt;處理1≥處理2gt;CK。
2.1.3 不同微生物菌劑處理對草莓苗期葉面積增長量的影響
從表4可以看到5種微生物菌劑對草莓苗期總葉面積增長量的情況,0~10 d總葉面積增量最大的是處理3,10~20 d總葉面積增長量最大的是處理1,其次是處理5,兩者之間無顯著差異,均顯著高于其他處理,在后續(xù)30 d中均是處理1的葉面積增長量最大,顯著高于其他處理,第50 d葉面積增長量由高到低分別是處理1gt;處理2gt;處理4gt;處理3gt;CKgt;處理5。
2.2 不同微生物菌劑對草莓苗期植株生理的影響
2.2.1 不同微生物菌劑處理對草莓苗期葉綠素相對含量的影響
如表5所示,在10 d時處理1和處理4葉綠素含量顯著高于其他處理,20 d整體呈現(xiàn)下降趨勢,在50 d時除處理3、處理5、CK有下降趨勢,其余處理葉綠素含量都有增加,處理1、處理2、處理4分別較CK分別增加了1.84%、6.13%、4.52%。
2.2.2 不同微生物菌劑處理對草莓苗期凈光合速率的影響
由表6可以看到,隨著時間的延長,草莓植株的凈光合速率呈現(xiàn)先下降后上升隨之又下降的趨勢,在第10 d草莓植株的凈光合速率呈現(xiàn)下降,處理1與處理2和處理3無顯著差異,顯著高于處理4、處理5、CK;第20 d草莓植株的凈光合速率呈現(xiàn)上升,處理3顯著高于處理2和CK;在第50 d時,處理1和處理2的凈光合速率與CK無顯著差異,但顯著高于其他處理。
2.3 不同微生物菌劑對草莓繁育子苗的影響
2.3.1 不同微生物菌劑對草莓母苗匍匐莖抽生數(shù)增加量的影響
在6月份,草莓開始抽生匍匐莖,記錄草莓在苗期匍匐莖抽生的數(shù)量,由表7可知,在0~10 d時,處理2和處理5匍匐莖抽生數(shù)增加量最大,但各處理之間無顯著性差異;在10~20 d時,處理1、處理3與CK之間無顯著差異,但均顯著高于其他處理;在30~40 d時,處理4顯著高于其他處理;在40~50 d時,處理1、處理2、處理3與CK相比,均有所增加,但無顯著差異。
2.3.2 不同微生物菌劑對草莓苗期子苗總數(shù)量的影響
由圖1可以看到,不同微生物菌劑對草莓苗期子苗總數(shù)量有不同的影響。隨著匍匐莖的增加,子苗的生長也呈現(xiàn)出一種先慢后快的趨勢。
由圖1看到,各處理之間在第10 d相繼繁育出子苗,其中枯草芽孢桿菌+哈茨木霉菌、粉鉆復合微生物菌劑和CK的總苗數(shù)最多;在20 d時,子苗繁育數(shù)量最多的為枯草芽孢桿菌;在30 d時,粉鉆復合微生物菌劑的子苗總數(shù)量最多,平均每株母苗繁育12株子苗;在第40 d時,EM菌劑子苗繁育數(shù)量最少,枯草芽孢桿菌+哈茨木霉菌總苗數(shù)繁育最多;在第50 d時,總苗數(shù)枯草芽孢桿菌子苗總數(shù)量最多,顯著高于其他處理,子苗總數(shù)量排序為枯草芽孢桿菌>粉鉆復合微生物菌劑>枯草芽孢桿菌+哈茨木霉菌>哈茨木霉菌>CK>EM菌劑,除EM菌劑之外,其他處理與CK相比總苗數(shù)分別增加了75.06%、35.76%、42.87%、50.05%,50 d單株能夠繁苗的總苗數(shù)平均數(shù)量分別為16.33株、12.33株、13.33株、14株、6株、9.33株,處理50 d時母苗單株繁育數(shù)量達到16株,為枯草芽孢桿菌繁育,母苗為子苗提供的養(yǎng)分能更好的促進子苗的生長和發(fā)育。
2.4 不同微生物菌劑草莓苗期各指標隸屬函數(shù)分析
由表8可以看到,紅顏草莓苗期指標采用隸屬函數(shù)分析得出不同微生物菌劑處理條件下,50 d的各指標隸屬函數(shù)值并根據(jù)平均值進行排名,即隸屬函數(shù)值越大表示在該方面草莓植株促生效果越明顯,通過研究5種微生物菌劑采用灌根處理用于紅顏草莓母株苗期生長,對草莓苗期生長促進效果由高到低排序依次為:枯草芽孢桿菌>枯草芽孢桿菌+粉紅粘帚霉菌>枯草芽孢桿菌+哈茨木霉菌>哈茨木霉菌>CK>EM菌液。
3 討論與結論
谷清義等[16]研究發(fā)現(xiàn)枯草芽孢桿菌在黃瓜上可以促進根莖粗、葉片大,對黃瓜壯苗有很大的影響;王若靖[17]研究發(fā)現(xiàn)枯草芽孢桿菌配施雞糞在草莓促生方面效果最佳,黃亞麗等[18]在甜瓜上施用枯草芽孢桿菌對甜瓜的株高、莖粗、葉面積、葉綠素含量方面效果最好,能夠達到促進生長和增產(chǎn)的效果,曹彩紅[19]在生菜上施用枯草芽孢桿菌對冬季生菜苗期生長有顯著效果。本試驗中隨著灌根次數(shù)和生長天數(shù)的逐漸增加,微生物菌劑對草莓苗期植株的促生壯苗效果逐步產(chǎn)生,枯草芽孢桿菌顯著提高了草莓苗期植株的株高、根莖粗、單株總葉面積,對凈光合速率有一定的促進作用,這與前人研究一致;5種微生物菌劑處理葉綠素含量均高于對照,這與朱雙杰[20]、曹鈺鑫[21]、王麗麗[22]等人研究結果相似。
草莓種苗繁育主要依靠于母株。本試驗中,總體來說,微生物菌劑處理增加了草莓母株繁殖子苗的數(shù)量和匍匐莖抽生數(shù)量,不同微生物菌劑在不同測定時間所表現(xiàn)出的效果不同。草莓種苗繁育株數(shù)最多的是枯草芽孢桿菌,處理50 d時母苗單株繁育數(shù)量達到16株,這說明微生物菌劑能夠增加草莓母株的繁苗數(shù)量。
試驗表明,微生物菌劑對草莓苗期植株生長和發(fā)育以及種苗繁育方面有一定的影響,通過隸屬函數(shù)分析得出枯草芽孢桿菌能夠提高草莓苗期植株的生長和促進健壯的子苗繁育,在草莓栽培過程中每株灌根累計施入9 g枯草芽孢桿菌對草莓苗期生長效果最好。
參考文獻
[1] 于紅梅,袁華招,關玲,等.江蘇省草莓種苗繁育發(fā)展現(xiàn)狀及對策建議[J].江蘇農(nóng)業(yè)科學,2021,49(16):139-143.
[2] 于靜湜,齊長紅,陳加和,等.昌平區(qū)草莓產(chǎn)業(yè)發(fā)展現(xiàn)狀及對策建議[J].蔬菜,2021(S1):100-105.
[3] 姜莉莉,田中一久,宗曉娟,等.山東省草莓產(chǎn)業(yè)現(xiàn)狀及發(fā)展建議[J].農(nóng)業(yè)科技通訊,2023(2):13-16.
[4] 秦豹,李剛,姚紅,等.草莓產(chǎn)區(qū)種苗生產(chǎn)問題調(diào)研分析——以江蘇省東海縣草莓產(chǎn)區(qū)為例[J].中國南方果樹,2023,52(3):219-223.
[5] 孫擁軍,鐘傳飛,秦富,等.山西大同市草莓種苗產(chǎn)業(yè)發(fā)展思考與建議[J].農(nóng)業(yè)工程技術,2023,43(19):6-7.
[6] 朱麗,殷敏,任榮榮,等.3種微生物菌劑對基質(zhì)栽培草莓生長發(fā)育、果實產(chǎn)量品質(zhì)和病害的影響[J].江蘇農(nóng)業(yè)科學,2023,51(1):155-160.
[7] 周艷孔,倪秀紅,王紅彬.復合微生物菌劑對大棚草莓生長和品質(zhì)的影響[J].安徽農(nóng)學通報,2019,25(10):88-89,103.
[8] 肖婷,吉沐祥,楊敬輝,等. 不同藥劑處理對草莓植株抗病性的影響[C]//中國植物保護學會.病蟲害綠色防控與農(nóng)產(chǎn)品質(zhì)量安全——中國植物保護學會2015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技術出版社,2015:9.
[9] 左思杰. EM菌肥對蔬菜生長及土壤養(yǎng)分含量的影響研究[D].武漢:湖北大學,2022.
[10] 張慶銀,王丹丹,李燕,等.不同用量哈茨木霉菌對番茄幼苗生長的影響[J].蔬菜,2023(3):15-20.
[11] 柳苗苗, 蔡偉建, 刁春友, 等. 生物菌劑和化學藥劑對草莓生長結果的影響[J]. 中國南方果樹, 2022, 51(6): 198-202.
[12] KILIC N. Synergistic Effect of Organic and Biofertilizers on Strawberry Cultivation[J]. Sustainability, 2023, 15(10): 8206.
[13] KHALIL N H, AGAH R J. Effect of chemical, organic and bio fertilization on growth and yield of strawberry plant[J]. Int. J. Adv. Chem. Eng. Biol. Sci, 2017, 4(1): 5.
[14] LIU L, LI X, LI T, et al. Bio-organic fertilizer with Bacillus subtilis F2 promotes strawberry plant growth and changes rhizosphere microbial community[J]. Journal of Soil Science and Plant Nutrition, 2022, 22(3): 3045-3055.
[15] 趙密珍. 草莓種質(zhì)資源描述規(guī)范和數(shù)據(jù)標準[M]. 北京:中國農(nóng)業(yè)出版社.2006.
[16] 谷清義,王妍佳,李夢楠,等.枯草芽孢桿菌BSCY-1對黃瓜種子萌發(fā)和幼苗生長特性的影響[J].北方園藝,2024(10):17-23.
[17] 王若靖. 生物有機肥對草莓促生作用及主要病害防治效果研究[D].楊凌: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2023.
[18] 黃亞麗,鄭立偉,黃媛媛,等.枯草芽孢桿菌菌劑不同施用方式對甜瓜土壤微生物多樣性及生長的影響[J].生物工程學報,2020,36(12):2644-2656.
[19] 曹彩紅,曹玲玲,田雅楠,等.5種微生物菌劑對冬季生菜幼苗生長的應用效果評價[J].天津農(nóng)業(yè)科學,2023,29(8):23-28.
[20] 朱雙杰,張立付,高智謀,等.哈茨木霉TH-1處理土壤對辣椒生長的影響[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2009,36(3):351-355.
[21] 曹鈺鑫,崔孟雪,鄔美娟,等.基質(zhì)添加物對西瓜穴盤苗生長的影響[J].長江蔬菜,2023(18):69-74.
[22] 王麗麗,朱詩君,狄蕊,等.微生物菌肥菌劑對番茄生長發(fā)育和產(chǎn)量品質(zhì)的影響[J].土壤與作物,2022,11(1):8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