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圍型面癱(面神經炎)是一種生活當中的常見疾病,得了面癱的患者往往會出現(xiàn)口歪眼斜的癥狀,這對于患者的正常生活有著相當大的影響。目前,我國傳統(tǒng)醫(yī)學中的針灸療法是治療面癱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而越早接受針灸治療的患者被治愈的可能性就越大!那么,你知道針灸是怎樣治療面癱的嗎?
面癱80%難自愈
面癱俗稱“歪嘴癥”,是一種因面部神經受到損傷而引發(fā)患者面部表情肌群產生運動障礙為特征的疾病,通常以患者面部出現(xiàn)一側的口歪眼斜為主要特征。盡管面癱作為一種自限性疾病,理論上可在發(fā)病7~10天后自愈,但根據現(xiàn)代臨床研究表明,面癱約有80%左右未接受治療的患者難以自愈,多少都會留下一定的后遺癥。不僅如此,隨著時間的推移,面癱還會逐漸的固化,變得更難醫(yī)治!
越早治療神經損傷越小
面癱越早治療越好,早治療可盡快恢復神經功能,減少神經損傷的持久性,較早的刺激能提高恢復機會。早期進行針灸治療能幫助患者緩解面部疼痛,緊繃感,同時還可以預防并發(fā)癥,例如面癱會造成面部肌肉萎縮,面部表情不對稱等。
在對面癱治療上,針灸療法是被世界衛(wèi)生組織認可的、且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療措施之一。中醫(yī)理論認為,面癱是因正氣虛弱、脈絡空虛而導致面部肌肉失去氣血滋養(yǎng),所以通過針灸療法則可有效地疏通阻滯的經絡,補益患者的正氣,使患者的面部肌肉得到滋養(yǎng),使面癱得到有效的治療;現(xiàn)代醫(yī)學的研究證明,針灸療法可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患者面部的淋巴與血液的循環(huán),增強患者面部的新陳代謝,縮短患者面部神經受壓缺血的時間,因此越早接受針灸治療的面癱患者恢復效果越好。此外,該病發(fā)病初期還會導致患者的面部莖乳孔內的組織及神經出現(xiàn)水腫,而針灸療法對改善水腫本身也有非常好的效果。
中醫(yī)針灸治療面癱的“四步法”
1.閉眼
面癱患者多有眼瞼不能閉合的問題,要讓患者的眼瞼能正常閉合,因此名為“閉眼”,針灸患者的睛明穴、巨髎穴、四白穴等多個穴位。其中,睛明穴對面癱有一定的疏通局部氣血和解表能力;而巨髎穴、四白穴等屬于人體手陽明經,能幫助患者的正氣恢復。眼睛附近穴位,需采用平刺的施針手法,讓針尖平行于皮膚進針,可在刺激患者穴位的同時減少對患者面部神經及肌肉的損傷。需注意的是,由于睛明穴距離眼球非常近,在施針時應注意避免用力過猛傷及眼球;而在所有穴位都入針后,需留針20~30分鐘左右來維持針刺的效果。另外,早在《黃帝內經》中就有“左病右治”、“右病左治”的治療原則,因此針灸時應追加健康一側的合谷穴施針,這個穴位在手陽明大腸經上,有著良好的促進肌肉松弛的作用。《針灸大成》中就有“面口合谷收”的說法,能使患者面癱患側的肌肉快速恢復健康。
2.抬眉
眼瞼閉合障礙的同時,往往伴隨著抬眉的消失。此時需對患者眉毛正中上部的陽白穴進行針灸,以恢復抬眉的功能,故而得名“抬眉”。陽白穴位于眉梢上的足少陽膽經,面癱后的氣機運行往往易在這里阻滯。此時醫(yī)師還會視情況針灸患者的攢竹穴、瞳子髎穴等輔穴,其中攢竹穴能調動人體足太陽經的經氣去除余邪,瞳子髎穴作為足少陽膽經的起始穴則能調動膽經的經氣。這些穴位同樣需要使用平刺手法施針,但在毫針入穴得氣后,還需要使用提插捻轉的手法進一步增強針感,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患者面部的氣血流通。
3.祛風
傳統(tǒng)中醫(yī)理論認為,面癱這一疾病主要由于面部受風引起,清除患者體內殘余的風邪變成了至關重要的步驟,這一階段針刺的主穴——風池穴能有效地祛散患者所受的內風外風,因此這一步得名“祛風”。除了風池穴外,其余的輔穴也各有各的效果,如絲竹空穴能有效延伸“抬眉”階段的效果,同時能有效地延伸調動經氣的作用;大迎穴與頭維穴是面部陽明經氣血流通的關鍵穴位,針刺這兩處穴位能有效促進陽明經氣血的流通;頰車穴可在從另一個部位上松弛健側肌肉的同時與陽明經穴位產生配合并打通陽明經。對于面部穴位,應采用平刺的手法施針,而非面部的穴位則可采用直刺的施針手法,讓針尖垂直于皮膚的表面刺入穴位,這種針法可以有效增強對深層組織的刺激,使針灸治療的效果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4.正嘴
正嘴是中醫(yī)針灸“面癱四步法”的最后一步,目的是糾正面癱患者嘴部?斜的癥狀,使患者嘴部恢復正常,因此得名“正嘴”。在這一階段,要以承漿穴、人中穴作為主穴,地倉穴、下關穴及健側的大迎穴作為配穴施針:其中,承漿穴和人中穴,這兩個穴位能有效調動人體任督二脈并糾正患者的嘴部?斜;地倉穴和下關穴這兩處配穴是陽明經上的穴位,針刺這兩處配穴能有效地維持陽明經的經氣流通并促進患者口?的恢復;而健側的大迎穴同樣有著從另一側松弛面部肌肉的作用。醫(yī)師需繼續(xù)使用平刺的手法施針,且結合提插捻轉的手法增強療效,每次針灸留針大約20~30分鐘。
值得一提的是,在進行針灸治療的同時,盡早開始自我康復訓練是尤為重要的!患者應每天對著鏡子做抬眉、閉眼、聳鼻、示齒、努嘴、鼓腮動作以促進面部表情肌運動功能恢復正常。每日訓練3~5次,每個動作訓練10~20次。
最后再強調,面癱沒有及時進行治療,就易因風邪淤血的聚積導致越發(fā)難以治愈。只有加深對面癱的這一基本認知,才能在發(fā)生面癱后及時接受針灸治療,更好地擺脫面癱的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