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脈夾層作為一種兇險的心血管疾病,其發病因素復雜多樣。了解這些發病因素,對于預防疾病、保護生命線具有重要意義。
主動脈夾層是什么
主動脈夾層也稱為主動脈夾層動脈瘤,是一種由于主動脈壁中層發生撕裂,導致血液從內膜破口涌入主動脈中層,形成夾層血腫,并沿主動脈壁延伸剝離的嚴重心血管急癥。這種疾病起病急驟,進展迅速,死亡率極高,因此被形象地稱為心血管系統中的“不定時炸彈”。
主動脈夾層的發病因素
主動脈夾層的發病機理復雜,并非由單一因素引發,而是多重因素交織、共同作用的結果。長期高血壓作為最顯著的誘因,使主動脈壁持續承受高壓,導致其易受損傷并可致夾層撕裂。隨著年齡的增長,動脈血管壁逐漸硬化,彈性減弱,特別是在動脈粥樣硬化患者中,主動脈壁更加脆弱,難以抵御血液動力學的沖擊,從而增加了夾層發生的風險。此外,遺傳性結締組織疾病,如馬凡綜合征,會導致結締組織結構異常,使得主動脈壁中層發生變性,進一步提升了夾層形成的可能性。
同時,先天性心血管病,如主動脈縮窄和主動脈瓣二瓣化,這些結構上的異常使得主動脈壁變得薄弱,更容易發生夾層。嚴重的外傷,如交通事故中的猛烈撞擊以及某些醫療操作,如導管插入術,都可能對主動脈壁造成損傷,進而觸發夾層。而長期吸煙、酗酒、缺乏運動等不良生活習慣,更是會加速血管老化過程,為主動脈夾層的發生埋下隱患。因此,主動脈夾層的發病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了解并防控這些因素對于預防和治療主動脈夾層至關重要。
識別癥狀,及時就醫
主動脈夾層的癥狀通常非常劇烈,患者會突然感到胸背部撕裂樣或刀割樣劇痛,疼痛難以忍受,常伴有瀕死感。此外,患者還可能出現血壓異常、心率失常、臟器缺血等癥狀。一旦出現這些癥狀,應立即就醫,以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如何預防與治療
對于主動脈夾層,預防大于治療。高血壓患者要嚴格遵循醫囑、規律服用藥物,并定期監測血壓波動。動脈粥樣硬化患者則需積極調整生活方式,包括采取健康飲食、適度增加身體活動,以維護血管健康。對于那些攜帶遺傳性結締組織疾病或先天性心血管病家族史的高風險群體,定期進行心血管系統的專業檢查,顯得尤為重要,以便及時發現并干預潛在風險。
在治療主動脈夾層方面,藥物治療是基礎,旨在通過有效控制血壓和心率,減輕主動脈壁承受的壓力,為后續的治療奠定良好基礎。介入治療則利用先進的導管技術,精準地在主動脈內放置支架或覆膜支架,以封閉夾層裂口,阻止血液進一步滲透,促進血管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