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12月31日晚,上海大劇院在掌聲與歡呼聲中迎來了一場非凡的音樂盛宴。作為辭舊迎新的盛事,這場“經典浪漫主義歌劇集錦音樂會”以橫跨法奧近百年的歌劇經典,通過戲劇情境的構建與節奏層次的遞進,將法國浪漫主義的深情與奧地利輕歌劇的幽默糅為一體,為滬上觀眾獻上了一場兼具歷史深度與情感張力的跨年狂歡。
本場演出既是中法建交60周年的文化獻禮,也是對2025年小約翰·施特勞斯200周年誕辰致敬的前奏,在上海歌劇院院長、指揮家、鋼琴家許忠的帶領下,現場觀眾在埃克托·柏遼茲、夏爾·古諾、雅克·奧芬巴赫和弗朗茨·萊哈爾等音樂大師的代表作品中,仿佛歷經了一次橫跨百年、穿梭巴黎與維也納的音樂旅程。

本場音樂會的曲目涵蓋1845年至1934年的作品,仿佛是一部濃縮的浪漫主義時期法奧歌劇史。演出當晚,觀眾們在一系列或抒情或詼諧或宏大的場景中反復切換,從柏遼茲恢宏的戲劇傳奇《浮士德的沉淪》,到萊哈爾優雅的輕歌劇《茱迪塔》,音樂的時間軸貫穿19世紀中葉至20世紀初。這條時間線將巴黎與維也納兩大音樂中心的燦爛篇章映射在上海的舞臺之上,每首作品都代表了法奧歌劇傳統的輝煌一頁。
法國浪漫主義歌劇憑借情感深度與宏大敘事令人沉醉,而奧地利輕歌劇則以優雅的旋律與幽默的戲劇情境為人稱道。在法國音樂戲劇部分,樂團的演繹充滿張力,聲部間的鋪陳相得益彰,帶動觀眾進入了一種莊嚴而激昂的情緒狀態,為整場音樂會增添了宏大的基調。與之相對,維也納輕歌劇則呈現了另一種完全不同的音樂美學。本場音樂會就像一場巴黎與維也納的文化對話,兩種風格在舞臺上交替呈現,既彼此呼應,又獨具特色,從深情到詼諧,從厚重到輕快,為觀眾帶來了一場生動的歷史與音樂之旅。



這場新年音樂會并非一味追求“狂歡至上”,整場演出始終張弛有度,避免了情緒單一化的傾向。從細膩到狂歡的遞進節奏,音樂會猶如一場奔向新年的“音樂接力”,雖然沒有傳統意義上的中場休息,而是通過自然的舞臺節奏轉變,將演出分為情感層次分明的兩部分。
開場選用小約翰·施特勞斯的輕歌劇《蝙蝠》,讓人耳目一新。對于以“圓舞曲之王”聞名的作曲家來說,這些選段展示了他作為輕歌劇大師的另一面。女高音歌唱家熊郁菲演繹的劇中選段《笑之歌》,憑借著明亮的花腔唱法與幽默的情節,將維也納上流社會的諷刺喜劇搬上舞臺,而第二幕尾聲則通過繽紛的旋律和層次豐富的合唱,為觀眾展現了輕歌劇的華麗與趣味?!赌瑑A聽》是萊哈爾輕歌劇《風流寡婦》中最著名的二重唱選段,女高音熊郁菲與男高音于浩磊以深情而富有層次的演唱,訴說著角色間愛與恨矛盾交織的情感糾葛。男聲的溫柔吟唱和女聲的細膩表達交相輝映,仿佛在音樂中編織出一場情感的拉鋸戰。樂團的伴奏如同畫龍點睛,以輕柔的弦樂襯托歌者的旋律,將整個選段的情感深度推向頂峰。上半場的高潮來自柏遼茲的《拉科奇進行曲》,這部選自戲劇傳奇《浮士德的沉淪》的作品,充滿了戲劇張力和音樂的雄偉力量,弦樂層層遞進,銅管輝煌有力。樂團用極強的張力與精準的平衡,將觀眾帶入一種身臨其境的藝術體驗,仿佛目睹一幅鮮活的歷史畫卷徐徐展開。
下半場以節奏鮮明、氛圍熱烈的輕歌劇選段為主導,這對歌者與樂團的配合提出了更多的挑戰。在古諾《浮士德》的群像場景中,合唱團展現出層次分明、音色飽滿的表現力,與樂團的平衡相得益彰,展現了浪漫主義抒情歌劇中群體歡騰的場景。雅克·奧芬巴赫的輕歌劇《霍夫曼的故事》登場時,舞臺氣氛迅速轉向輕松愉悅。男高音苑璐在《克列扎可之歌》中以趣味十足的肢體動作與表情,引發全場笑聲?!赌九贾琛穭t讓現場笑聲不斷,女高音馬穎通過惟妙惟肖的肢體語言模擬木偶停擺與發條重啟的效果,展現了輕歌劇的幽默魅力。弗朗茲·萊哈爾的《茱迪塔》選段《我的雙唇那火熱的吻》則帶來了另一種舞臺魅力——女高音宋倩手捧玫瑰,步入觀眾席,與臺下觀眾零距離互動,徹底點燃節慶氛圍。
如果說精心的曲目編排是這場音樂會的骨架,那么指揮、樂團、合唱團與歌唱家的卓越表現則賦予其鮮活的靈魂。音樂會中,我們可以清晰地感覺到,指揮許忠始終以深厚的法奧音樂經驗為基,用精準的手勢和敏銳的音樂直覺,將整場音樂會串聯成一條情感流動的曲線。在法國浪漫主義歌劇的抒情段落中,他為獨唱與樂團提供了寬闊的表現空間,賦予旋律更多層次感與呼吸感。而在奧地利輕歌劇的節奏明快片段中,他果斷流暢的指揮則帶動了全場氛圍,將音樂的互動性與節慶的熱烈情緒推向巔峰。
在首席小提琴家安德烈·奧比索的帶領下,來自巴黎管弦樂團的16位首席演奏家與上海歌劇院交響樂團默契配合,將法式管弦樂的細膩與優雅注入整場演出。他們在古諾與奧芬巴赫的作品中展現出原汁原味的法式抒情,音色綿密而富有質感;在萊哈爾與小約翰·施特勞斯的輕歌劇片段中,他們又以明快飽滿的演奏展現出無與倫比的活力與感染力。樂團在不同風格的轉換中游刃有余,每一段音樂都精準詮釋,充分展現了其高超的音樂造詣。
上海歌劇院作為國內頂尖水準的演出團隊,在巴黎管弦樂團樂手們的加持下,各團隊用專注與才華,用音樂與舞臺的巧思,讓每一首歌劇選段聽上去都仿佛是一部完整的戲劇,將觀眾的情感一次次推向高潮,為跨年夜帶來了不可多得的藝術享受。音樂會返場曲目《地獄中的奧菲歐》選段《康康舞曲》,是對輕歌劇熱情與歡愉的極致表達。歌者、樂團與觀眾在歡呼與節奏中融為一體,臺上臺下的界限徹底被打破,上海大劇院大劇場瞬間變成了一場盛大的狂歡派對。

作為中法建交60周年的重要獻禮之一,本場音樂會不僅是一場歌劇經典的呈現,更讓法國歌劇的浪漫抒情與奧地利輕歌劇的幽默歡快交相輝映,構筑起法奧音樂傳統的一次跨時空交流。這些作品不僅代表了各自國家的藝術高度,也反映了歐洲19世紀音樂發展中浪漫主義與戲劇性結合的黃金時代。法奧歌劇在同一舞臺上的對話,也是一種對文化融合的展望。在上海這座國際化都市,這種文化對話更為觀眾提供了一種全球視野下的深層體驗。
在中法建交60周年這一特殊節點上,這場音樂會是對過往歷史的致敬,也是一種對未來文化交流可能性的期許。它讓音樂不只是作為藝術的表達,成為文化共鳴的紐帶,更為2024年的尾聲增添了更深厚的歷史與未來意義。同時,這場音樂會也為即將到來的2025年小約翰·施特勞斯200周年誕辰拉開了序幕。

當最后一曲《康康舞曲》的音符全部落下,全場觀眾的歡呼和掌聲仍然久久回蕩。當晚,音樂以戲劇性與歡樂兼備的形式,超越了地域與傳統,也為觀眾帶來極為廣闊的想象空間。辭舊迎新,不僅僅是儀式,更是一場文化與藝術的對話。當觀眾走出劇場,那些旋律依舊在耳畔回響,這些旋律的記憶會成為對新年的美好期許。
歲末之夜,法奧浪漫主義歌劇經典旋律點亮上??缒甑囊箍眨瑸?025年的希望奏響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