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海歌劇院與騰訊視頻聯合制作的新古典國風歌劇《夢華錄》,將電視劇中的人物和情節與關漢卿元雜劇《趙盼兒風月救風塵》的精華巧妙融合,以歌劇的形式重新詮釋,通過趙盼兒、宋引章、孫三娘的同行、互助、共勉,展現三位女性自愛、自強、自立的成長歷程,透過她們在情感、事業、思想等全方位的覺醒,在體現“她力量”的同時,也引發當代觀眾的共鳴。
在保留歌劇藝術特征的基礎上,新古典國風歌劇《夢華錄》也將中華傳統文化的因子植入其中。不僅從宋詞、元曲中所蘊含的音樂性中汲取創作靈感,在保持交響樂團伴奏的基礎上增添了古風韻味,也在舞臺呈現上藝術化再現宋代市井人文風光,以文化百景圖鑒,重現大宋風情盛景。將大俗大雅的宋韻文化、簡約唯美的宋式美學立體式地展現在舞臺上。
時間:3月28日—30日
地點:上海大劇院
作曲:呂亮
編?。翰苈飞?/p>
指揮:張誠杰
導演:蔣維國
舞美設計:丁丁
燈光設計:蕭麗河
多媒體設計:胡天驥
造型指導:陳顧方
演出:上海歌劇院
聯合制作:上海歌劇院、騰訊視頻
從1935年作為電影《風云兒女》的主題曲,到1949年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代國歌,再到2004年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正式被確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有著不同尋常的傳奇經歷,歲月的洗禮與時代的發展,都賦予了這個作品特別的歷史意義與精神內涵。作為上海市重大文藝創作委約項目,由上海歌劇院精心創排的愛我中華——原創民族歌劇《義勇軍進行曲》繼承和發揚中國歌劇優良傳統,在大時代、大背景的渲染和著墨下,在歌劇的音樂敘事結構中,藝術化再現《義勇軍進行曲》創作歷程,體現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上海左翼文化運動對社會與民眾的重要引領和深遠影響。
作品以黨史專家吳海勇的紀實文學作品《起來——〈風云兒女〉電影攝制與〈義勇軍進行曲〉創作歷程紀實》為文獻依據,以“大事不虛,小事不拘”為原則,不僅講述了田漢、聶耳、夏衍、司徒慧敏、許幸之等進步青年參與、親歷、見證《義勇軍進行曲》誕生的過程,更塑造出了以他們為代表、“用筆做刀槍”的左翼文藝工作者群像,通過藝術化地謳歌那個“風云時代”及其涌現的“風云人物”、演繹的“《風云兒女》”和孕育的“風云歌曲”,真正地打動人心,觸發觀眾的愛國熱情與民族自豪感,在新時代的偉大征程上,鼓舞中華兒女萬眾一心,前進,前進,前進進!
時間:4月27日—29日
地點:西岸大劇院
作曲:孟衛東
編劇:游暐之
導演:廖向紅
文學顧問:吳海勇
舞美設計:丁丁
燈光設計:任冬生
服化設計:徐家華
多媒體設計:胡天驥

聯合制作:上海歌劇院、徐匯區文化和旅游局
演出:上海歌劇院
以上信息(包括演出時間、曲目、演員、票價等)可能隨時變動,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