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銀杏又名白果,生長期長,是藥食兩用的堅果,具有治咳定喘、收肺益氣、縮尿止帶等功效。隨著市場需要量的增加,種植規模也在不斷擴大,產量和品質不斷提升,給種植者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通過對銀杏樹在培育栽植、水肥管理、整形修剪、人工授粉及病蟲害防治等方面的研究,有望為種植管理者在提高培育管理技術方面,提供參考與指導。
關鍵詞:銀杏;優質;培育管理;技術
銀杏(Ginkgo biloba L.)隸屬銀杏科、銀杏屬,是我國速生珍貴的稀有樹種,具有極高的生態效益和經濟價值。由于銀杏生長期較長,傳統的種植技術較為落后,開花結果晚,影響銀杏產業的發展。因此,提高銀杏培育管理技術水平,促使銀杏早結果、多結優質果,是幫助種植業主增收創富的主要手段,也是進一步推動銀杏發展的重要舉措。建議種植業主認真研究銀杏優質培育管理技術,并通過生產實踐靈活應用,有效實現銀杏優質豐產的目標,為銀杏產業的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1 培育優質苗木
山東省銀杏品種有大佛指、金墜子、大馬鈴、大圓鈴、洞庭皇等。銀杏嫁接技術的好壞影響苗木的質量及成活率,嫁接以秋接為佳。具體做法:以3年生實生苗為砧木,嫁接時在砧木距離地面15 cm處剪斷,并削平剪口,采用苗木繁育母本園的1~2年生芽眼飽滿、粗壯健康的結果枝為接穗,實施劈接或舌接技術(圖1)。切記不可使用纖細的徒長枝、病蟲枝以及生長不良的枝條作為接穗。銀杏苗木嫁接成活后,需要充足的營養,此時應結合土壤深翻施入足夠的有機肥;生長期間,根據生長情況多次追施速效氮肥及鉀肥等,以此促使枝梢生長和加速木質化,只有這樣才能培育出優質健壯苗木。
2 科學栽植苗木
銀杏是一種喜光樹種,根系為深根性,因此需要較高的光照及肥水條件。銀杏栽植遵循“適地宜樹”的原則,庭院前后、公園社區、道路兩旁及菜地四周均適宜零星種植銀杏,大面積建園需要科學選址,宜選擇土層厚度大于1.5 m、肥沃疏松、pH值為微酸至偏堿的土壤,這是實現銀杏優質豐產的前提條件。另外選址地還應滿足水源條件好、光照條件好、排灌條件好等諸多要求。滿足以上條件,銀杏樹才能生長健壯,實現早期結果。銀杏栽植時間分春季、秋季,其中春季在銀杏發芽前栽植,秋季在10—11月帶葉栽植。栽植前,先確定好株行距,銀杏栽植密度一般選擇3 m×4 m、4 m×4 m為宜。然后挖設1 m見方的定植坑,每坑施入腐熟廄肥50 kg+鈣鎂磷肥1.5 kg+麩肥0.5 kg+石灰0.5 kg,與表土混勻后填入坑內。土沉實后,再重新挖開,將挑選好的根系發達、樹體健壯、嫁接口愈合較好的優質苗木栽植進去。為確保花期授粉充分,雌株與雄株的種植比例為20∶1。為保證幼苗成活率,栽植后1周內挖淺溝淋水保持水分充足。
3 加強水肥管理
3.1 水分供應要及時
銀杏對水分要求較高,性喜濕潤而怕積水,在干旱的天氣以及發生澇害時,銀杏的正常生長就會受到影響。銀杏在持水量60%左右的土壤中,生長較為迅速,結果樹也能豐產豐收。因此要加強園區水分管理,干旱時及時澆水,保持土壤濕潤;汛期及時排灌,防止銀杏樹根系浸泡太久發生腐爛,影響樹木正常生長。
3.2 施肥要合理
科學施肥是保障銀杏營養充足、果實高產的重要措施。銀杏在定植成活后的3年時間內,應堅持追加肥料,保障樹體需要。從4月上旬新梢萌芽開始,間隔40 d左右每株追加施入復合肥100 g,抑或追加施入尿素50 g+硫酸鉀50 g,抑或追加施入腐熟的人畜糞4 kg。注意農家肥與化肥應錯開時間施用。具體方法:挖設好放射狀淺溝,然后肥料對水后淋施溝內,以確保樹體生長需要。在定植成活后的前4年,銀杏未掛果之前,分別在3月、4月、6月,在離樹體40 cm左右的位置,開挖出20 cm左右的雙條環狀溝穴,然后追施復合肥500 g,抑或追施尿素250 g+過磷酸鈣150 g+硫酸鉀100 g。銀杏開始掛果后,樹體需要的肥料越來越多,此時應增加施入有機肥,要保證每年至少施肥4次:3月中旬左右為第1次,主要施用速效肥;5月上旬左右為第2次,主要施用復合肥或磷鉀肥;6月中旬左右為第3次,主要施用氮磷鉀,外加搭配腐熟的人畜糞尿;9月下旬左右為第4次,主要施用腐熟的廄肥,搭配適量的麩肥水,抑或施入腐熟的雞鴨糞肥外搭配適量的草木灰等。另外掛果樹每年在葉片老熟前、幼果期、果實快速生長期根外追肥3次。具體做法:選用2%過磷酸鈣、0.5% 磷酸二氫鉀、1.0%復合肥溶液對適量水均勻噴灑葉面,可加速銀杏葉片老熟,促進果實的生長發育(圖2)。
4 合理整形修剪
整形修剪是銀杏栽培管理中一個重要的環節,整形時務必做到主干與每個主枝之間的角度控制好,每個主枝之間的長勢要平衡協調,要充分體現出主干及主枝的絕對優勢,形成優良的樹形結構。銀杏在庭院前后、公園社區、道路兩旁及菜地四周栽植,樹形以疏散分層形為主,嫁接苗培育的樹形多數是自然開心形。銀杏修剪一般遵循“輕剪輕放、先促后緩”的原則,做到促緩結合、枝條分布合理,樹勢均衡,樹冠早成形。利用嫁接苗種植的第一年,主干高度控制在1 m以下,從主干上挑選2~3個不同生長方向,且生長比較旺盛的枝條,用來培養主枝,每主枝上按照分枝量及長勢培養結果枝組。對于生長過密、直立旺長的枝條,應盡量疏剪。通過定期修剪,促進早開花、早結果、早豐產,同時修剪還可提高樹冠內部的通風透光性,增強樹木長勢。
5 人工輔助授粉
銀杏為雌雄異株,雄花比雌花早開3 d左右,為保證銀杏正常授粉和結果,必須加強人工輔助授粉。具體做法:當雄花序的花藥轉為淺黃色時,立即采摘并在太陽下曬裂,然后篩選出優質花粉。當銀杏雌花珠孔有“性水”時,在晴天上午的8—9時或陰天全天,將準備好的花粉每g對水500 mL,另外加入0.1%硼砂+1%砂糖,配備制作好花粉水溶液后,細致均勻地噴灑在雌花上,輔助用于人工授粉,授粉后將明顯提高坐果率,尤其適合于花少的強旺樹。注意歷年穩產的樹、花多的衰弱樹不宜進行人工授粉。
6 病蟲害防治
銀杏園病蟲害種類多,繁殖棲息場所多樣,發生危害情況不容樂觀。常見病蟲害有小線角木蠹蛾、葉枯病、干枯病、銀杏大蠶蛾、炭疽病、光肩星天牛、茶黃薊馬、卷葉蛾及黑斑病等。在防治過程中,秉承“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綜合運用各種措施對銀杏病蟲害實施有效防治。
6.1 合理調節株行距
在株行距過密、銀杏樹郁閉度過大時,茶黃薊馬、葉枯病等病蟲害的發生就較為嚴重。因此,新建果園株行距為3 m×4 m、4 m×4 m等,當樹木長大過于陰蔽、對樹木的生長不利時,應考慮適當間移,合理調節株行間距等,以此降低郁閉度,增加陽光照射。
6.2 實時清潔園區
結合冬剪與夏剪,剪除病蟲枝、干枯枝等,改善樹體通風透光條件,增強樹勢。及時清掃地下落葉落果,連同剪除的枝條,集中一起焚毀處理。此方法可破壞病蟲害越冬及繁殖場所,消滅隱蔽其中的病菌蟲害,有利于樹木的健壯生長。
6.3 樹干涂白
冬季清園后實施樹干涂白,殺死隱蔽在樹干內的越冬蟲卵。具體做法:2月份自制涂白劑(生石灰50份+敵敵畏粉劑1份+食鹽10份+清水190份)涂刷樹干,可防止天牛、茶黃薊馬及卷葉蛾等成蟲羽化及在樹上產卵(圖3)。
6.4 化學防治
化學防治高效快速、成本低,是一種應急措施,不宜頻繁使用。因此實施化學防治時,要做到對癥下藥、合理用藥。防治多種病蟲害時,要科學混用農藥,提高防治效果。4月份選擇森得保2000倍液、25%滅幼脲500倍液、3%高滲苯氧威3000倍液等,交替輪換使用防治銀杏大蠶蛾等。使用50%多菌靈800倍液、50%代森錳鋅700 倍液等,交替輪換連噴3次,間隔時間為2周,可有效控制葉枯病的發生。對于銀杏干枯病,應及時清理患病死亡的枝條,伐除發病嚴重的植株。對病情較輕的銀杏樹,刮除病斑后,使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倍液、1%硫酸亞鐵溶液以及石灰涂白劑涂刷傷口,以防止病菌擴散。使用綠色威雷、噻蟲嗪等農藥防治光肩星天牛、小線角木蠹蛾(圖4)等蛀干害蟲。對其他病蟲害的防治,也要根據發生動態實時合理用藥防治,嚴禁暴發成災。
7 結 語
銀杏樹的培育與管理是一項長期工程,需要種植業主長期規劃與認真實施。在培育管理中,要做到嚴格檢疫,消除病蟲隱患;適地適樹,篩選優良品種;科學水肥管理,合理修剪整形;加強監測預報,綜合防治病蟲害等。通過以上措施的實施,可確保銀杏樹健康茁壯生長,提高銀杏產量,提升果實品質,實現穩產高產的目標,進而加快銀杏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