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社會發展的新時期,大眾生活水平得到了顯著提升,人們對優質水果消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也帶動了我國水果產業的快速發展。浙江省作為我國獼猴桃的生產大省,在農業高質量發展和綠色食品品牌建設的深入推進背景下,當地獼猴桃產業發展勢頭顯得極為強勁,推出了一系列優質的獼猴桃品種,深受廣大水果消費者的青睞。對浙江省獼猴桃產業建設和發展情況進行分析與探討,提出高質量發展的相關建議。
關鍵詞:浙江省;獼猴桃產業;高質量發展
當前浙江省獼猴桃產業正以綠色、高效、安全、農旅結合為發展方向,在當地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中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促進作用。浙江省獼猴桃人工栽培面積已經超過2500 hm2,年產量達到了300萬kg,種植栽培地區主要集中在浙江江山、泰順、建德、慶元、淳安、武義等地。為了推動當地獼猴桃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浙江省政府也積極制定頒布了 “一縣一品一策”,即通過科學構建農業標準化基地,推廣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綜合管控技術、品質提升策略及新技術,啟動全產業鏈標準化及品質提升試點建設,開展標準績效評價,發揮標準規劃引領作用。
1 浙江省獼猴桃產業發展現狀及其獼猴桃品種
1.1 浙江省獼猴桃產業發展現狀
浙江省所處地理環境為亞熱帶季風氣候,省內絕大多數的地區都較為適合種植獼猴桃。隨著近年來浙江省積極打造農業農村現代化先行省,加快推進農業標準化“一縣一品一策”行動,助力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當地獼猴桃產業產能也在逐年擴增。相關數據顯示,浙江省2020年與2019年的獼猴桃生產情況相比,產量增加了19.3%,產值增加了15.12%。從2018年開始,浙江省就在江山市、遂昌縣、紹興市上虞區等地區,科學有序地制定實施了特色農產品全產業鏈質量安全風險管控“一縣一品一策” 項目。通過合理引進應用先進的生產管理技術與設備,搭建了專業完善的獼猴桃全產業標準體系框架,將各地區的獼猴桃種植規范、質量控制、品質提升以及安全生產等獼猴桃種植技術整合為統一標準,同時也為浙江省獼猴桃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極為有力的技術保障支撐[1]。除此之外,浙江省還結合區域農業發展的實際情況,制定實施了精品綠色農產品基地和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保護工程建設等項目,圍繞獼猴桃產業發展優勢縣,有效建立了精品綠色獼猴桃基地,明確基地綠色獼猴桃生產管理標準,完善各項基礎設施設備,全域化推進縣域獼猴桃產業向綠色化、標準化、高質量方向發展。2022年,浙江省獲得獼猴桃綠色食品認證的企業已經達到108家,居全國第一。浙江省獲得全國地理標志登記的獼猴桃產品有2個,分別是泰順獼猴桃和江山獼猴桃(圖1和圖2)。
1.2 浙江省獼猴桃主要品種
浙江省獼猴桃主要有以下兩個品種:第一個是浙江泰順華特獼猴桃。該品種屬毛花獼猴桃的一種,生長于海拔250~1000 m山地上的高草灌木叢或灌木叢林中,由浙江泰順碑排鄉村民彭尚進自主培育而來,于2008年獲得植物新品種權證書。華特獼猴桃的果實呈長圓柱形,果皮綠褐色,密集灰白色長茸毛,果實軟熟時果皮極易剝離,果肉綠色,平均單果質量87.3 g,最大單果質量132.2 g。其種植栽培技術要點為,優先選擇海拔300—800 m的丘陵、山坡地。株行距為(3~4)m×4 m。大棚架及“一干兩蔓”樹形為宜[2]。雌雄株比例(6~8)∶1,授粉品種為毛雄1號。重施基肥和有機肥,冬季宜采用短截加疏剪的修剪方法,及時更新復壯。第二個是浙江江山的徐香獼猴桃。徐香獼猴桃是江山種植面積最大的品種,當地已經形成以塘源口鄉、張村鄉、碗窯鄉、峽口鎮、廿八都鎮、上余鎮、長臺鎮“三鄉四鎮”為核心的獼猴桃種植基地,面積超過1300 hm2。徐香獼猴桃為大型落葉藤本。冬芽被毛茸鱗片,呈現裸露狀。其枝條生長較為健壯,嫩枝綠褐色,密被黃色柔毛,一年生枝棕褐色,皮孔中大、明顯。果實圓柱形,整齊一致,果實平均縱徑5.8 cm,橫徑5.1 cm,側徑4.8 cm,平均單果質量90 g,最大單果質量137 g。果皮黃綠色,被黃褐色茸毛,梗洼平齊,果頂微突,果皮薄。徐香獼猴桃喜土層深厚、肥沃疏松、保水排水良好、腐殖質含量高的砂質壤,對強光照射比較敏感,屬中等喜光性果樹樹種,要求年日照時間為1300~2600 h,喜漫射光。
2 浙江省獼猴桃產業高質量發展策略
2.1 構建先進完善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創新組織經營管理模式
針對獼猴桃產業高質量發展實踐工作,浙江省政府需要發揮出自身的市場主導作用,科學拓展全省獼猴桃生產區域的社會化服務鏈條,以先進科學技術創新組織經營管理服務模式。浙江省內各獼猴桃種植區域,需要組建培養出當地高能力、高素質的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安排他們為獼猴桃種植戶提供專項技術服務,實現獼猴桃的高質量種植與生產管理發展目標。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所能夠提供的服務不能局限于與獼猴桃病蟲害防治等相關內容,還需要有效拓展延伸到獼猴桃生產培育基地規劃、果園建設、生產管控以及果品精加工等方面的內容,實現對獼猴桃產業建設的全過程管控目標[3]。在種植管理人才培養工作上,要以人才的高質量帶動獼猴桃種植主體的高質量發展。當地政府可以指導高校加強與優秀龍頭企業的合作聯系,共同設計優化具有特色的專業課程,為獼猴桃產業高質量發展培養更多優秀的專業人才,以此實現獼猴桃產業的標準化生產。除此之外,要指導農業農村部門聯合專業合作社、果業協會、農資經營單位以及金融機構等,共同開發設計先進的數字化服務平臺,為廣大獼猴桃種植戶提供現代綜合服務,方便他們足不出戶即可享受到專業咨詢服務,幫助他們解決獼猴桃生產管理等方面的問題,同時享受各項惠農金融政策的紅利。當地政府還需積極推動市場農資綜合服務的轉型升級工作,拓寬農資服務范圍,以現代化數字技術、云計算等全面提升農資服務水平,最大程度地滿足獼猴桃產業高質量建設的發展需求。
2.2 創新實踐應用數字化技術與設備,推動獼猴桃產業智能化發展
如今是一個數字化時代,數字化技術被廣泛應用在各個行業領域中,極大地提升了企業生產質量和效率。因此,為了促進浙江省獼猴桃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創造出更多的社會經濟效益,各地政府需要指導企業結合自身發展情況與產業發展趨勢要求,適當加大對數字化生產管理工作體系建設的投資力度,合理引進應用先進的技術與設備。首先,為了能夠有效突破獼猴桃產業用工老齡化和種植地形限制,各地政府需要以農業科技創新帶動當地種植戶提升勞動生產效率。研發設計出適合山地、 丘陵果園的小型化、 輕簡化的機械設備,并對種植戶進行培訓,促使他們能夠熟練規范掌握運用這些機械設備,提高獼猴桃的種植生產品質。在獼猴桃日常管理工作中,則需要利用互聯網技術搭建起數字化管理平臺,實現對產業鏈的集約化管理,方便工作人員進行遠程控制,減輕他們的日常工作任務,同時提升管理工作效率。其次,在獼猴桃產業高質量發展過程中,還需充分發揮數字化技術的作用,提高生產管理的智能化、自動化程度[4]。比如,在獼猴桃產業鏈建設過程中創新融入果園基地物聯網技術,完善配置各項專業設備,以此實現對獼猴桃果園基地生產的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管理。在物聯網體系搭建和運行過程中,種植戶能夠實時獲取完善準確的溫度、濕度以及光照等參數信息,方便對果園開展科學高效管理。物聯網系統提示果園缺水時,可通過遠程操控,讓灌溉設備進行自動噴水,這樣不僅能夠降低獼猴桃的種植管理成本,還可以大幅提升種植管理的自動化、精細化水平,充分保障獼猴桃的種植生產品質(圖5)。
2.3 打造現代產業示范園區,塑造優秀獼猴桃品牌形象
浙江省各級政府要和產業協會等社會力量,協力打造出以獼猴桃產業為核心的現代產業示范園區,綜合開發利用獼猴桃休閑采摘、觀光旅游等功能,邀請消費者、游客參與到當地有關獼猴桃的特色文旅系統活動中,以此提升當地獼猴桃產業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營造出良好的社會效應。當地獼猴桃產業示范園區要借助直播風口打造新業態,利用現代主流社交媒體開展直播活動,加強與市場消費者之間的交流互動,結合他們的反饋意見和需求,優化改進服務形式與內容,促進獼猴桃的市場流通 [5]。除此之外,要在現有獼猴桃綠色食品認證和獼猴桃全國地理標志產品的基礎上,強化優質獼猴桃標準化生產技術的應用,深入挖掘浙江省獼猴桃營養成分,推進現代精品果業建設,培育獼猴桃區域公用品牌,塑造優秀的獼猴桃品牌形象,講好綠色優質品牌故事。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浙江省要想推動當地獼猴桃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就必須結合產區實際生產與管理情況,優化改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創新組織經營管理模式,大力培養更多優秀的專業技術服務人才,加強對廣大種植戶的專業培訓,指導他們熟練掌握運用先進生產管理技術與設備,全面提升獼猴桃的種植生產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1] 朱加虹,劉巖,潘明正,等.浙江省獼猴桃產業高質量發展探索與思考[J].農產品質量與安全,2023(3):97-100.
[2] 劉銀蘭,楊桂玲,孫月芳,等.浙江省獼猴桃質量安全現狀與風險隱患及對策[J].浙江農業科學,2020,61(5):1000-1002.
[3] 吳水美.浙江省龍泉市獼猴桃產業發展現狀、存在問題及發展對策[J].世界熱帶農業信息,2020(8):21-22.
[4] 包日在.浙江泰順獼猴桃提質增效生產配套技術[J].果樹實用技術與信息,2015(9):13-15.
[5] 吳水美.浙江龍泉市獼猴桃栽培與病蟲害防治要點[J].農業工程技術,2019,39(26):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