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文中提出了一種新型雙目攝像頭系統設計方案,該方案將單通道圖像信號處理器(ISP)與MIPI切換開關相結合,實現了兩個圖像傳感器的同步圖像數據處理。在此基礎上,通過對紅外補光燈和傳感器的精確調控,在確保圖像質量不受影響的同時,顯著降低了系統功耗。此外,開發了一種快速且穩定的圖像獲取方法,進一步加快了識別系統的處理速度。對系統的硬件設計與軟件實現進行了闡述,并通過一系列實驗對該系統進行了驗證。實驗結果表明,該系統在具備高同步精度和快速響應能力的同時,顯著降低了功耗,具備良好的應用價值,尤其適合應用于移動和嵌入式設備領域。
關鍵詞:雙目攝像頭;ISP圖像信號處理器;MIPI切換開關;圖像同步;圖像傳感器;圖像亮度調節
中圖分類號:TP39;TN919.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1302(2025)03-00-04
0 引 言
雙目攝像頭系統可以利用分布在兩個空間的攝像頭模擬人類雙眼的視覺,目前已在自動駕駛、機器人導航、3D重建及增強現實等多個領域得到廣泛應用[1-3]。雙目攝像頭系統通過處理從不同視角捕獲的圖像,能夠提取深度信息,實現對環境的三維感知[4-6]。然而,傳統的雙目攝像頭系統通常需要配備兩個獨立的圖像信號處理器(ISP),這不僅增加了系統成本,還增加了功耗,進而限制了其在移動或便攜式設備上的普及。雙目攝像頭系統作為識別系統中不可或缺的圖像采集設備,通常會配備有兩個圖像傳感器和一個支持雙通道輸入的圖形處理芯片ISP。值得注意的是,支持雙通道輸入的ISP不僅成本高昂,而且可選型號相對較少,不利于產品的低成本化。
在一些對識別速度有較高要求的識別系統中,如無感識別或高體驗感識別系統,雙目攝像頭中的ISP需要能迅速處理兩個傳感器輸入的原始數據,并輸出曝光相同、亮度穩定的同步圖像以供后端使用[7-9]。而一般的雙目攝像頭,在啟動時需要先根據場景亮度做自動曝光,這一過程中存在Sensor寄存器生效延時以及可能因亮度調整不當而再次調整的延時[10-12]。因此,攝像頭輸出的前幾幀往往是亮度不穩定、不能被后端識別系統所采用并需要丟棄的圖像,這樣就影響到了識別速度。
在一些以電池作為電源的識別系統中,對整機的功耗有較高要求,特別是一些帶有紅外補光燈的雙目紅外攝像頭中,補光燈的開啟時長對功耗影響極大。同時,當不需要進行圖像采集時,如果攝像頭上的兩個Sensor一直處于工作狀態,也會增加額外的功耗。
鑒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種創新的低成本、低功耗雙目攝像頭系統設計方案。該系統允許兩個圖像傳感器交替地將數據發送到ISP,從而避免了對雙ISP的需求。這種方法顯著降低了硬件成本,并減少了系統的功耗。同時,開發了一套同步機制和數據交替傳輸策略,確保了在單通道ISP的限制下,兩個攝像頭的數據仍能被有效地同步處理。此外,通過優化紅外補光燈和傳感器的使用時機,系統可以在需要時迅速啟動并穩定獲取圖像,減少了廢幀的產生,提高了系統的響應速度。
1 系統設計整體架構
本文提出的低成本、低功耗雙目攝像頭系統的硬件設計,主要包括整體電路架構以及傳感器的選擇、MIPI(Mobile Industry Processor Interface)切換開關的應用。
1.1 整體電路架構
整體電路架構如圖1所示。系統的電路架構設計旨在優化信號路徑,減少電磁干擾,并提高系統的穩定性和可靠性。本文設計了一個緊湊的印刷電路板(PCB),其中包括兩個傳感器、MIPI切換開關、ISP以及必要的電源管理單元。
傳感器模塊被安置在PCB的兩側,以模擬人類的雙眼立體視覺。MIPI切換開關被安置在傳感器和ISP之間,由ISP微控制器單元進行控制。ISP單元被配置為能夠處理高分辨率圖像,同時支持高動態范圍(HDR)成像技術和噪聲抑制功能。在軟件層面,ISP需要按照特定的時序控制MIPI切換開關和兩個Sensor,確保兩個Sensor的圖像數據在時間上不產生重疊,并且每幀數據都能完整且交替地送入ISP進行處理。
電源管理單元負責為傳感器、ISP和其他電路組件提供穩定的電壓,并實現功耗優化。電源管理框架如圖2所示。
1.2 傳感器的選擇
在傳感器選擇方面,綜合考慮圖像質量、功耗和成本這三個關鍵因素,最終選定了兩款高性能的CMOS圖像傳感器。這兩款傳感器不僅功耗較低,而且成本適中,并且具備快速的圖像捕捉能力和出色的動態范圍,可以在各種照明條件下提供清晰的圖像。
1.3 MIPI切換開關的應用
為了實現單通道ISP的設計,本文引入了MIPI切換開關,該開關可以在兩個傳感器之間快速切換,允許它們交替地將數據傳輸到ISP。這種方法避免了雙ISP的使用,并顯著降低了系統的成本和功耗。MIPI切換開關的設計需要考慮信號的傳輸速率和完整性,以確保圖像數據在傳輸過程中不會丟失或損壞。
總體而言,本文通過精心選擇傳感器、應用MIPI切換開關以及優化電路架構,實現了一種高效、低成本且低功耗的雙目攝像頭系統。系統接收到上位機發來的供電與識別指令后,會按照預設的時序精確控制紅外補光燈的開關與Sensor的啟動,減少在不需要補光的情況下的功耗。同時,ISP對Sensor進行了特別配置,使得Sensor啟動后能迅速穩定所捕獲圖像的亮度,并將圖像傳輸至后端,顯著減少了無用幀的數量。這種設計不僅適用于資源受限的移動設備,而且在諸如監控和門鎖控制等需要長時間運行的應用場景中,也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
2 具體的實現思路
2.1 MIPI切換硬件平臺框架
MIPI切換硬件平臺框架如圖3所示。
(1)Sensor_A和Sensor_B的MIPI輸出信號分別連接到MIPI_SWITCH的A輸入端和B輸入端。MIPI_SWITCH的MIPI輸出端連接到ISP的MIPI輸入端。MIPI_SWITCH可以采用市面上常見的、通過高低電平信號來切換通道的MIPI切換芯片,即當接收到低電平時切換到A通道,接收到高電平時切換到B通道。
(2)ISP使用一個I/O端口來控制MIPI_SWITCH的通道切換;另一個I/O端口用于控制紅外補光燈的開關。同時,ISP還通過一組I2C通信接口與Sensor_A和Sensor_B的I2C通信接口相連,使ISP能夠配置Sensor和讀取Sensor的相關信息。
(3)ISP將處理后的視頻流傳輸到后端。
2.2 MIPI_SWITCH的控制時序和有效圖像數據的切換時序
MIPI_SWITCH的控制時序和有效圖像數據的切換時序如圖4所示。
(1)本文使用的是單通道輸入的ISP,進入ISP的兩個Sensor有效圖像信號(分辨率為800×600)存在時間差。為了減少時間差,將單個Sensor的刷新率設置為30幀。同時,兩個Sensor的有效圖像必須整幀無缺失地輸出到ISP,所以將兩個Sensor的圖像時序設置為:
Frame length = 1268;
Line length = 1096;
Pixel clock = 41.69184 MHz;
Out window width(active line width)= 800;
Out window height(active lines)= 600;
根據以上設置,單個Sensor的一幀畫面中,有效圖像時間約為15.8 ms,場消隱時間約為17.5 ms。因此,MIPI_SWITCH 芯片從切換到數據穩定輸出的時間必須限定在0.8 ms以內。本文方法使用的MIPI_SWITCH芯片(AW35645FBR)符合這樣的要求,芯片相關參數如圖5所示。
tON Switch turn on time
(SEL to output) Dn, CLKn=0.6 V
DAn, DBn, CLKAn,
CLKBn;
RL=50 Ω, CL=0 pF 1 200 2 500 ns
tOFF Switch turn off time
(SEL to output) Dn, CLKn=0.6 V
DAn, DBn, CLKAn,
CLKBn;
RL=50 Ω, CL=0 pF 1 000 2 000 ns
(2)為使兩個Sensor的有效圖像交替進入ISP,并且在時間上不重疊,啟動Sensor(開啟Sensor的PLL)時,先將MIPI_SWITCH芯片切換到Sensor_A的MIPI通道,然后開啟Sensor_A;延時16.2 ms后,將MIPI_SWITCH芯片切換到Sensor_B的MIPI通道,然后開啟Sensor_B。按照圖4所展示的時序進行重復操作。
2.3 紅外補光燈和Sensor的啟動時機
為減少紅外補光燈和兩個Sensor的無用工作時間,紅外補光燈和Sensor的啟動時機設置如圖6所示。
2.4 圖像亮度的快速穩定
為使Sensor啟動后圖像的亮度快速穩定,并將穩定圖像輸出到后端,減少無用幀的數量,做出以下處理:
(1)攝像頭在輸出穩定的圖像后,Sensor的曝光時間、數字增益、模擬增益一般會趨于一個穩定值,因此可以首先將攝像頭置于產品應用的一些常規亮度環境中,采集和統計在這些亮度環境中攝像頭輸出穩定圖像時Sensor的曝光時間、數字增益和模擬增益,并找出使用比例最高的一組參數,然后取這一組參數作為攝像頭上電啟動時的亮度初始值。具體流程如圖7所示。
(2)圖像亮度調節過程
根據是否為第1次識別以及是否存儲過圖像亮度設定值進行快速自動曝光調節。具體流程如圖8所示。
通過創新的硬件平臺設計,成功構建了一個成本效益顯著的雙目攝像頭系統。該系統無需依賴雙通道ISP,而是采用了一種獨特的圖像數據切換機制,從而確保了圖像的高度同步性。此外,系統還實現了對紅外補光燈和傳感器啟動時機的精確控制,有效降低了功耗,同時通過快速穩定的圖像獲取方法加速識別過程,提升了系統的性能和經濟性。
3 功耗驗證
功耗是評估便攜式和嵌入式系統性能的重要指標。本文系統在不同操作環境下的平均功耗和最大功耗以及平臺有無MIPI切換的差異性比較結果如圖9所示。
與當前市場上的同類產品相比,本文系統在各種情況下的功耗平均下降15%。功耗比較數據如圖10所示。
實驗結果表明,本文所設計的雙目攝像頭系統在保持圖像同步精度和快速響應的同時,成功降低了功耗。這一系列的性能提升主要得益于創新的硬件設計和優化的軟件算法。通過與現有技術的對比,本文系統在多個關鍵性能指標上展現出了顯著的優勢。特別是在功耗方面,本文系統為移動和嵌入式應用提供了一個更加可行的解決方案。
4 結 語
本文提出了一種低成本、低功耗的雙目攝像頭系統設計,旨在解決現有技術在資源受限環境中的應用局限性。設計采用了單通道ISP和MIPI切換開關的創新方案,實現了高效的圖像同步處理。實驗結果表明,本文系統在保持高同步精度和快速響應時間的同時,顯著降低了功耗,具備良好的應用價值,尤其適合應用于移動和嵌入式設備領域。
參考文獻
[1]王明吉,陳秋夢,任福深.基于雙目視覺的目標測距系統[J]. 自動化與儀器儀表,2022(7):5-8.
[2]劉煒,陸存豪.自動駕駛汽車環境感知傳感器研究[J]. 汽車實用技術,2023,48(10):197-203.
[3]陳果,花國祥,俞斌,等.基于雙目視覺的帶電作業機器人的目標識別與定位方法研究[J]. 國外電子測量技術,2023,42(6):139-146.
[4]周禹辰,卜凡亮.基于Zynq-7000的雙目相機系統硬件平臺設計[J]. 單片機與嵌入式系統應用,2019,19(1):30-34.
[5]于蕾,李欣澤,潘大鵬,等.基于ZYNQ平臺的雙目圖像采集實驗案例設計與實現[J]. 實驗科學與技術,2021,19(5):60-64.
[6]王迪迪,候嘉豪,王富全,等.基于雙目視覺的目標檢測與測距研究[J]. 電子制作,2022,30(21):58-61.
[7]祝和,趙燕,李金科.基于DSP的雙目同步圖像拼接系統研究[J]. 數字制造科學,2021,19(2):96-101.
[8]蔣逸凡,高谷剛,徐金林,等.物聯網執法記錄儀硬件系統設計[J]. 物聯網技術,2022,12(11):80-82.
[9]王怡萱,張俊梅,闞江明.基于雙目視覺的目標定位與測距系統硬件平臺[J]. 計算機工程,2013,39(7):214-218.
[10]王應軍,趙晨萍.基于DM642的雙目視覺監控系統設計與實現[J]. 現代電子技術,2009,32(12):71-72.
[11]楊潔,閆清東. Pioneer3-AT上基于雙目立體視覺的環境識別系統[J].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6,35(2):102-106.
[12]胡嘉祺,趙漢濤,葉俊澤,等.基于能耗地圖的低功耗小車設計及實現[J]. 電子測量技術,2019,42(21):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