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崗課賽證融通”已成為深化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以及工學結合的重要策略。本案例以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為例介紹“1+X”崗課賽證融通的具體做法。學院堅持以崗位群核心工作任務為導向,以崗位為本、課程為基、賽證為引,通過“崗課賽證”互融、互通、促學、促教、促改,形成了可推廣、可借鑒、可復制的物聯網高技能人才培養新模式,不斷滿足區域產業數字化與智能化轉型升級對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強烈需求。對技工院校來說,“崗課賽證融通”帶來的不僅是專業建設、課程體系等方面的改革,還對接了職業崗位、職業技能大賽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探索育人模式改革的新思路和新途徑。
關鍵詞:“1+X”;技工院校;崗課賽證融通;物聯網;教學改革;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TP391.44-4;TN929.5-4;G71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1302(2025)03-0-04
0 引 言
職業教育的證書制度稱為“1+X”證書制度,起步于2019年,教育部等四部委下發的試點方案,助推了“1+X”證書制度的落地實施。把學歷證書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結合起來,探索實施“1+X”證書制度,是“職教20條”的重要改革部署,也是重大創新[1]。2021年全國職教大會提出,推動“崗課賽證”綜合育人,提高職業教育質量,這是新時期國家對職業教育發展提出的新理念和新部署[2]。“崗課賽證”融通育人模式是將職業崗位、學校的育人課程、職業技能競賽及職業技能證書進行“四位一體”相互融通[3]。技工院校開展“崗課賽證創”融通的人才培養模式是職業教育的大勢所趨。
我院堅持以學生為中心,深化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以創新“1+X”保障機制、調整課程體系、重構教學內容、開發雙元教材為抓手構建“崗課賽證”教學體系,按照生產實際和崗位需求培養學生,提升學生實踐能力,促進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本案例以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為例介紹“1+X”崗課賽證融通的具體做法。
1 研究意義
1.1 崗課賽證深度融合,打造職業教育新模式
學院以產業需求為導向,通過與多家行業領先企業的深度合作,共同制定了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崗課賽證融合的人才培養方案,重構了課程體系,將新技術、新工藝引入課程。該課程體系不僅能夠滿足企業的實際需求,同時也為學生提供了更為靈活的學習選擇和發展空間。同時,將企業的實際工作場景和工作任務引入課堂,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學習中實踐。
1.2 創新人才培養方式,提升職業教育質量
“崗課賽證”融合人才培養模式,不僅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更好地結合在一起,同時還通過與企業的深度合作,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更好地了解行業需求和崗位核心能力,有力地將職業技能比賽的內容和標準融入日常教學,讓學生在比賽中提升技能,提高競爭力。此外,學院還鼓勵學生參與職業技能考證,將職業資格考證與人才培養緊密結合,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和實踐能力,為他們未來的職業生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3 強化技能實踐環節,師生共進碩果累累
該模式自實踐的3年來,學生獲得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市賽一等獎3項,省賽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教師技能提升5項,其中1人獲得2020年第二屆全國技工院校教師職業能力大賽浙江省選拔賽信息類第二名,1人獲得2022年第三屆全國技工院校教師職業能力大賽一等獎、浙江省選拔賽信息類第一名;職業資格認證300余人,直接受惠學生約500余人。期待該創新的教育模式能在更多的專業中得到推廣和應用,為我國區域產業數字化與智能化轉型升級培養更多優秀的人才,助力我國成為制造強國。
2 主要做法
2.1 四方面保障,建立“1+X”專項工作保障機制
2.1.1 組織保障
成立“1+X”證書試點工作項目組,由學院分管教學副院長任組長全面負責工作;教務處副處長和物聯網教研室主任任副組長,負責提供必要的保障條件;各專業負責人負責具體執行工作,一是根據專業需求確定對應的“1+X”證書,并對接各證書認證單位完成合作協議簽署、報名、考試、學習、技術咨詢、考務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二是對學生進行證書考取宣傳動員、組織培訓,與項目組其他成員相互配合落實完成各項任務。
2.1.2 制度保障
項目組根據各認證單位的考證工作安排和進度,結合本專業學生的學情基礎和現狀,制訂考證計劃及培訓實施方案,整體明確各階段的工作目標、階段責任人,定期召開工作協調推進會議。同時明確項目組成員分工,主要包括考前準備、報名、考務管理、考場布置等工作,責任到人;成立“1+X”考證工作群,大家實時對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和解決方法進行交流,群策群力,項目組成員對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不斷改進、完善工作方法,保證項目穩步推進。
2.1.3 人員保障
教研室教師、專任教師、班主任、教研室主任、分院院長是強有力的人員支撐。專業建設負責人為學生召開“1+X”專題項目動員會,詳細介紹“1+X”的實施背景、兩者關系、證書性質和作用、考證內容、考試形式等,班主任通過班會、面談等方式詳細解答學生疑問、組織學生報名。專任教師對學生進行考前的理論和實操培訓、解答學生學習疑問。教研室主任、分院院長及教務員負責考試環境布置等后勤保障工作。
2.1.4 資金保障
學院大力支持“1+X”證書試點工作,學院安排一定數額的經費作為試點項目的專項經費,主要用于試點工作的考核環境建設、專題研討、師資培訓、試點工作的日常運行等各環節的支出,從資金上確保試點工作的有序運行[4]。
2.2 對接崗位標準,形成“崗課賽證”融通課程體系
課程體系是“崗課賽證”融通的核心與載體,課程體系的構建是整個專業人才培養的重心。通過與試點證書評價組織溝通合作,完成專業教學標準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標準、大賽標準的對接。將“1+X”證書標準、大賽標準與工匠精神滲透到專業教學教育中,按照“理順人才培養模式、模塊化課程體系構建、教學設計實施與管控”的思路,組織教師對標準的能力要求、標準內容、考核方案等相關內容進行深入學習、系統研究,對職業面向、培養目標、培養規格、畢業要求等專業人才培養關鍵要素進行全面梳理、科學定位[5-8]。以職業教育培養培訓并重的全新理念,將“1+X”證書和技能大賽內容及要求融入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重構基于能力培養的模塊化課程體系。將“物聯網安裝與調試員”證書、中職組物聯網應用與服務技能大賽相關內容轉化為若干教學模塊納入課程教學內容,借助虛擬仿真平臺、課程資源云平臺、硬件設備環境等現代智能化平臺,使崗位要求、“1+X”職業技能證書要求及技能大賽要求與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深度融合。“崗課賽證”融通課程體系的構建為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開辟了一條新的道路[9]。“崗課賽證”融通課程體系如圖1所示。
圖1 “崗課賽證”融通課程體系
2.3 以崗以標對課,重構工學一體化課程體系
基于行業的新規范、企業崗位新要求,依托專業教學標準和課程標準,專業核心課程聚焦“如何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這一核心問題,以設備安裝、調試、運維為學習主線,以學生為中心、以校企雙元教學團隊為主導,將企業的真實項目——某市物聯網工程建設進行了教學的適宜性改造,按照物聯網安裝調試運維的建設流程,分為物聯網系統設備安裝測試、物聯網項目工程布線施工、物聯網應用網絡系統搭建、物聯網工程項目日常管理與維護、物聯網項目實施與總體規劃等階段,分別對應工作崗位和一體化課程體系,具體見表1。
把職業等級證書的考試內容引入專業課程的建設,使證書考取和課程學習同向而行。依據國家物聯網專業課程標準和教學標準,對接職業標準和“1+X”證書職業技能等級標準,基于工作過程設計了不同的物聯網應用場景,用于提升學生的職業崗位能力,對教學內容做了深度和廣度的擴展。將思政元素貫穿于教學過程,由簡單到復雜重構了項目階梯式的課程內容,有效達到了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等核心能力的教學目標,如圖2所示。
2.4 虛實結合搭建物聯網應用場景,校企合作開發雙元教材
為了深化課程改革,推進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實現互利共贏,技工院校作為培養高素質技術型人才的重要場所,校企合作中采用虛實結合的方式構建物聯網應用場景的安裝、調測的實訓環境,配以實際設備,建成物聯網安裝調試及信息通信網絡運行管理員“1+X”證書的培訓和考核環境。為適應教學模式改革,緊跟時代的新發展要求,基于企業實際項目以及職業技能鑒定要求,不斷更新補充教學內容,和企業技術人員一起編寫了滿足教學要求的《物聯網設備安裝與調試》《物聯網應用系統聯調》《物聯網綜合實訓》等立體化雙元教材,完善與之配套的電子課件、微課、視頻、音頻、動畫、試卷、主題討論等資源,為“1+X”認證及技能大賽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3 取得成效
3.1 教學達到以證促改、以賽促學的效果
“物聯網安裝與調試”和“信息通信網絡運行管理員”“1+X”證書制度出臺以來,針對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的課程進行了系統的設計與改革。依據崗位劃分對課程內容進行模塊化重構,強調崗位責任和操作標準的教學。將“1+X”證書考試內容融入到教學中。經過幾年的努力,學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2022年獲得浙江省中等職業學校職業能力大賽計算機檢測維修與數據恢復賽項二等獎、物聯網技術應用與維護賽項三等獎,實現了該賽項省賽獲獎零的突破;2023年獲得浙江省中等職業學校職業能力大賽物聯網技術應用與維護賽項二等獎。
3.2 學生能力顯著提高,綜合職業素養持續提升
通過仿真軟件模擬操作和職業技能競賽實操訓練等教學環節,學生的設備使用和規范操作能力有效提升,多樣化學習任務的完成促進了學生自我學習意識的提升,提高了學生分析歸納、解決問題和團隊合作能力;在“懂原理、能裝調、善配置”的基礎上,通過完成故障排查等拓展任務,進一步促使學生開拓創新,能夠學以致用。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有所增強,其他各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提升。
3.3 創新意識顯著增強,學習遷移能力不斷延伸
以技能大賽為牽引,依據企業實際崗位需求,對接“1+X”證書考試標準擬訂學生的教學考核評價方案,實施項目制教學,實現理論教學與工程實踐、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專業教育與市場需求的三融合。學生在雙導師的指導下,創新意識不斷提升,精益求精的精神潛移默化地入心入腦。“1+X”證書考試中的通過率大幅提高,學生參與各類技能競賽的積極性顯著提高,取得的成績也很突出。近三年,2022年至2024年連續三年獲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金華市選拔賽計算機檢測維修與數據恢復賽項一等獎第一名,2022年和2023年連續兩年獲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金華市選拔賽物聯網技術應用與維護賽項一等獎第一名,2024年物聯網技術應用與維護賽項改為兩年一屆,期待在省賽中再創新的輝煌。
4 經驗總結
4.1 建立完善保障機制
要完成“1+X”證書實施,必須有保障機制。學校層面要有領導支持和經費保障,分院和專業教研室實施層面要有組織實施的團隊和環境保障。學校領導統籌安排,系統策劃,指導學校的“1+X”證書實施工作;系部團隊具體組織實施、搭建所需環境、與企業溝通認證的具體事宜。同時也應建立動態優化機制,以促使證書認證達到更好的效果。
4.2 加強團隊能力建設
團隊成員包括專業負責人、任課教師、教學管理人員、認證考核負責人等,負責教學課程體系構建、課程內容構建、教學實施以及認證考核的實施,這些團隊成員的能力直接決定學生的技能培養和考核過證率。因此,通過做好專業發展規劃的頂層設計、安排專業教師外出培訓、組織管理人員研討交流以提升組織實施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4.3 崗課賽證真正融合
深入研究崗位標準、“1+X”技能標準、技能大賽標準,真正將其融入到課程體系的教學內容當中,需要教師真正吃透標準、搞懂技術要點,并采取適當的教學方法,如任務驅動式、項目式等教學方法,才能讓學生在學中練,真正領會所學技術、掌握所需技能。
5 結 語
“崗課賽證”融通是一種以就業為導向,以技能為核心,以行業標準為依據的新型教育模式。它通過深度融合教育、產業和競賽的標準與需求,打破了傳統教育的界限,為學生提供了更全面、更實用的學習體驗和更廣闊的發展空間。針對“崗課賽證”融通的人才培養模式,還在不斷地探索和改進。嘗試課崗對接、融賽入課、融證入課的課程教學改革實踐,對培養當代物聯網高技能應用型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經過實踐,這種模式的推廣和應用,將為技工院校的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下一步要探索工學一體化教學改革,打造提升師資教學能力,將綜合育人的課程體系更好地貫徹落實下去[10]。
參考文獻
[1]許利娜,劉紅,滕靜濤. 1+X證書制度試點院校教師教學改革意愿研究[J].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21(1):42-47.
[2]孔繁榮,初思含,陳晨,等.高職《化學基礎與分析技術》課程“崗課賽證”融通教學模式設計與實踐[J].化工設計通訊,2023,49(10):112-114.
[3]祝家東,喬海曄,肖志良,等.基于“崗課賽證”融通的物聯網工程課程改革探究——以佛山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科技風,2022(15):125-127.
[4]王艷麗,侯維磊,田永賓,等.“1+X”證書制度下物流管理專業課證融通研究與實踐——以石家莊郵電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物流科技,2022,45(1):174-176.
[5]張俊彥. 1+X證書考核的探索與實踐[J].現代職業教育,2021(39):192-193.
[6]湯春妮,惠永輝.高水平專業群“1+X”證書體系探索與實踐——以應用化工技術專業群為例[J].安徽化工,2022,48(5):179-181.
[7]饒淑雯. 1+X證書制度下物流專業“崗課賽證”育人機制的探索與實踐——以閩西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物流科技,2023,46(24):163-165.
[8]許舟鴻.深度產教融合背景下中職物聯網技術應用專業書證融通的研究[J].教師,2024(2):126-128.
[9]潘磊.高職院校“崗課賽證”融通課程體系構建研究——以物聯網專業為例[J].船舶職業教育,2023,11(5):30-32.
[10]屈青青,焦安紅,楊歡慶.崗課賽證綜合育人模式下高職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研究[J].科技風,2023(22):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