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今,眾多“區域性醫療中心—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組成的區域醫聯體正積極探索著緊密型發展的模式,努力成為推動社區衛生服務能力提升、分級診療制度落地的重要引擎。2024年上半年,北京、上海相繼推出新政,將三級醫院部分號源下放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由家庭醫生將這些號給需要轉診的患者。目標就是讓分級診療制度進一步落地。
如本文所言:簽約家庭醫生是中國推進分級診療的重要一環。自2011年開始試點,五年后全國推進,想通過改變患者就醫習慣,實現患者分流,提高醫療服務效率。然而,家門口沒有患者信任的醫生,成為中國再深入推進分級診療的痛點。導致這一現象最重要的兩個原因:一是基層的全科醫生水平有待提高;二是全科醫生數量不足。
(北京劉琦)
近年來,我國交通基礎設施網絡更加完善,運輸服務能力大幅提升,科技創新能力顯著增強,交通強國建設邁出新步伐。隨著一攬子關系長遠的基礎制度和政策舉措相繼出臺實施,重點任務的實施路徑進一步明確,一批突出問題得到初步整治,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取得積極成效,對穩定發展預期、釋放市場活力、促進經濟循環暢通的作用正在逐步顯現。
但也要看到,當前我國綜合交通運輸協同發展、資源配置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難點堵點;妨礙交通運輸統一市場建設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還有待清理;交通運輸新業態監管制度和經營服務規范有待完善。接下來要堅決破除各種形式的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助力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
(上海朱思宇)
目前,中國汽車產業鏈出海存在核心技術不足、售后服務不完善、出口主體分散、ESG管理架構仍有待完善、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等多方面等挑戰。比如,中國汽車產業鏈的碳核算體系不完善,數據收集和管理能力也相對薄弱,對產業鏈的碳排放監督和管理機制不夠健全。
中國汽車產業鏈需要堅持有序出海,抱團出海,避免“內卷”海外化。期待未來中國汽車產業鏈探索行業資源共享與協同創新模式,推動中國汽車企業之間合作,建立行業資源共享平臺,提升汽車全產業鏈應對海外法規壁壘等出海綜合能力。
(北京趙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