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養是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主要包括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數學建模、直觀想象、數據分析等。數學核心素養是數學課程標準所提出的一種新型的學習目標,體現了數學教育的本質,對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至關重要。在當前新課改背景下,各學科都在積極推進核心素養培養,小學數學教育作為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通過有效的教學方法與策略來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是小學數學教師必須關注和解決的重要課題。本文將結合筆者多年的教學經驗對此進行分析和探究。
傳統的教學方式以教師為中心,以傳授知識為主要目標,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然而,在新課改背景下,這種教學模式已不符合時代發展要求。學生不再是單純的被動接受知識,而是積極主動地探究知識、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應該積極轉變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以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為目標。首先,教師應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索。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而不是對其進行直接的傳授。只有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才能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這也是學生數學核心素養培養的關鍵。其次,教師應充分發揮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作用。作為教師應該對所教授的知識點進行充分分析和理解,明確教學重難點以及所要達到的教學目的。另外,教師應盡可能地采用多樣化、生動有趣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同時,教師要充分發揮自身主導作用,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索和實踐。只有這樣才能充分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和積極性,有效培養出他們的數學核心素養。數學概括能力是學生學好數學的基礎,數學抽象能力的培養離不開具體的教學活動。小學數學教師要通過有效的教學活動來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并能夠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感受到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之間存在著緊密聯系,從而加深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認識和理解,最終幫助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獲得更大的成就感和自豪感,為其今后更好地學好數學知識打下堅實基礎。
數學課程標準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應通過觀察、操作、實驗和推理等活動來獲得數學知識,并進行邏輯推理。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并引導學生通過這些活動來進行學習與探究。例如,在教授“圓錐的體積”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不同尺寸的圓柱和圓錐模型,引導學生觀察并比較它們的幾何特征和物理屬性。學生在觀察后可能會注意到,圓柱和圓錐在形狀上的不同導致了它們的體積計算方式也不同。
教師可以進一步提問:“如果一個圓柱和一個圓錐的底面積和高都相等,那么它們的體積之間有什么關系?”學生通過討論和推理可能會發現,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是圓錐體積的三倍。這樣的教學活動,學生能夠從實際操作和推理中理解數學概念,而不僅是記憶公式。這種教學方法有助于學生深入理解數學知識,并將所學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從而培養他們的數學核心素養。
在當前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教育中不僅要求學生能夠掌握基礎的數學知識,同時還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數據分析能力,從而能夠在今后的學習和工作中對收集到的數據信息進行分析,并根據相關信息提出合理的建議。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培養學生的數據分析能力,使學生能夠通過對數據進行分析得出有效的結論。
教師通過設計富有啟發性的教學活動,鼓勵學生主動探索和實踐,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這種教學方式不僅提高了學生的數學成績,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為他們的未來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利川市第一民族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