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陶行知先生是中國現代偉大的人民教育家,縱觀陶行知先生的一生,“愛滿天下”的教育情懷可謂是支撐他理論生成和實踐創新的不竭動力。本文從愛在教育中的心理作用、情感教育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愛滿天下”的教育思想與學生個性化的心理需求的關系幾個方面著手,重點探究心理視角下陶行知“愛滿天下”教育思想的內涵與應用,為“愛滿天下”教育思想在現代教育中的實踐提供新視角和新途徑。
關鍵詞:陶行知;愛滿天下;心理;教育實踐
引言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推進,現代教育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機遇。在此背景下,如何更好地關注學生的內心世界,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心理需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成為教育界普遍關注的問題?!皭蹪M天下”是陶行知先生畢生追求的教育真諦,強調教師對學生的深深愛意。他認為愛是教育的基本原則和方法,沒有愛就沒有教育[1]。他倡導教師要熱愛每一個學生,關心他們的成長,尊重他們的個性,激發他們的創造力。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小孩子的體力與心理都是需要適當的營養,有了適當的營養,才能發生高度的創造力,因而教育應當充滿愛[2]”。該教育思想以其深厚的人文情懷和獨特的教育理念,對現代教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國內外教育領域,對陶行知“愛滿天下”教育思想的研究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更多的是從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視角研究“愛滿天下”教育思想的內涵、教育情懷的原因探析等內容,從心理視角對“愛滿天下”的教育思想進行深入探究的甚少。隨著時代的進步,關注每位學生的內心世界,滿足其個性化的心理需求是當下教育亟須解決的問題?!皭蹪M天下”教育思想有一定的心理學理論基礎,多個心理學理論研究表明人類有被尊重和愛的需求,基于心理學理論的愛的教育有助于真正理解學生、接納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滿足學生個性化的心理需求、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和健全人格。因此本文旨在從心理視角出發對陶行知“愛滿天下”教育思想進行深入研究,旨在為現代教育的改革與發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一、心理視角下“愛滿天下”教育思想的內涵解讀
《我之學校觀》中亦強調“學校是師生共同生活的處所,他們必須共甘苦。甘苦共嘗才能得到精神的溝通,感情的融洽”。師生要做到精神上的溝通,感情上的融洽,一個極為重要的前提是教師真正明白學生的心理,能夠滿足學生心理上的需求,知道他們的所想所感,并能提供相應的情感支持,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給予孩子足夠的溫暖和愛。陶行知先生“愛滿天下”的教育思想呈現出很多心理育人因素,通過進一步的研究發現“愛滿天下”教育思想與多個心理學理論具有緊密的聯系。首先,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指出,人類有被尊重和愛的需求。這一理論為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強調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應給予學生足夠的愛和尊重,以滿足學生的基本心理需求;其次,羅杰斯的人本主義理論也強調個體在教育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和自我實現的重要性,強調人的尊嚴和價值,認為每個人都有自我實現的潛力。在教育中,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和主體地位,通過關愛和引導來激發他們的創造力和潛力,這種教育理念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自主性,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這與陶行知先生提倡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相契合,要求教師關注學生的內心世界,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激發學生的自我發展動力。以上研究說明陶行知先生“愛滿天下”教育思想的內涵有一定的心理理論基礎,其心理育人因素與心理育人模式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愛在教育中的心理作用
陶行知先生“愛滿天下”中的“愛”是一種廣博的愛,也是一種平等的愛,更是一種不斷傳遞的愛,在教育實踐中,愛更有一種強大的心理力量。當教師用愛心去關注學生、理解學生、尊重學生時,學生會感受到被接納和認可,從而激發其自我認同感和歸屬感。這種歸屬感和認同感有助于學生形成積極的自我認知,提高自信心和自尊心,進而促進其全面發展。例如,在陶行知的學校中,教師經常與學生進行心靈交流,了解他們的需求和困惑,給予他們及時的幫助和支持,設身處地地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無條件地接納學生,尊重、平等的對待每個學生,被尊重的孩子才能感受到愛和溫暖。所以教師發自內心地愛護每一個學生,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句言語都是充滿了真實情感,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這份“愛”。這種教育方式可以增強他們的歸屬感和自信心,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和創新精神。
(二)情感教育對學生心理成長的影響
陶行知先生強調的“愛滿天下”教育思想正是情感教育的體現。情感教育在學生的心理發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情感教育,學生可以學會表達情感、理解情感、管理情感,進而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用愛心去關注學生、傾聽學生、理解學生,讓學生在愛的氛圍中成長[3]。情感教育對學生的心理成長具有深遠的影響。它不僅幫助學生提高情緒管理能力、增強自尊心與自信心,還促進他們的人際關系發展、培養情感智慧和社交技能以及促進自我認知和自我價值感的形成。這些影響有助于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例如,在陶行知的學校中,教師經常組織各種情感交流活動,讓學生分享自己的情感體驗和成長經歷。這種活動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增強他們的情感共鳴和同理心。
(三)“愛滿天下”教育思想與學生的個性化心理需求
陶行知先生強調的“愛滿天下”教育思想要求教師關注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因材施教,以滿足他們的心理需求。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心理需求和個性特點,通過深入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興趣愛好、學習風格等,教師可以制定個性化的教育方案,幫助學生更好地發揮自己的潛能和特長。這種教育方式也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自我認知和自我價值感,激發他們的學習動力和創新精神。例如,在陶行知的學校中,教師經常與學生進行一對一的輔導和交流,了解他們的學習情況和心理需求,為他們提供個性化的學習建議和支持。這種教育方式讓學生感受到了被關注和重視,增強了他們的學習信心和興趣。
二、心理視角下“愛滿天下”教育思想在現代教育中的實踐
現代教育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機遇。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教育資源的獲取更加便捷,但同時信息過載也給學生帶來了選擇上的困惑。此外,社會的多元化和個性化需求對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的“一刀切”教育模式已難以滿足現代學生的需求。在已久的教育思想上,根據教育時代發展的需求,從心理學視角探索陶行知先生“愛滿天下”的教育思想可以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心理需求,提高教育質量。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營造愛的教育環境
學校應該營造一個充滿愛的教育環境,讓學生感受到被尊重、被關心。包括建立師生之間的親密關系、鼓勵學生之間的互助合作以及創造一個包容、接納各種差異的氛圍。例如,建立“愛的課堂”。教師注重營造溫馨、和諧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學習。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和需求,及時調整教學方式和內容,以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創設溫馨空間。教育環境應以明亮、柔和的色彩為主,搭配舒適的家具和布置,為學生營造出一個溫馨、舒適的學習空間。這樣的環境有助于學生放松身心,更好地投入到學習中。建立和諧師生關系。教師應以親切的態度對待每一個學生,傾聽他們的聲音,了解他們的想法和感受。通過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心和支持,從而更加信任教師,愿意與教師進行交流和互動。培養融洽的同伴關系。教育環境應鼓勵學生之間建立良好的同伴關系,鼓勵他們互相幫助、友愛相處。可以通過組織各種集體活動,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與他人交流、合作,從而培養他們的團隊合作精神和集體榮譽感。
(二)關注每一個學生
“愛滿天下”教育思想倡導的個性化教育,對于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創新精神具有重要意義。通過深入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興趣愛好和學習風格,教師可以制定個性化的教育方案,幫助學生更好地發揮自己的潛能和特長。這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還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教師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成長和發展,了解他們的需求和困惑,給予及時地幫助和支持。通過個性化教學和輔導,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幫助他們實現自我價值。若要了解每個學生,教師需要花時間去了解每個學生的背景、家庭環境、學習習慣和興趣愛好等。這可以通過與學生進行個別談話、與家長交流、觀察學生的日常行為等方式實現。通過了解,教師可以更好地把握每個學生的特點和需求,為后續的個性化教學提供依據。提供個性化的學習支持。根據學生的不同需求和特點,教師可以為他們提供個性化的學習資源和教學方法。例如,為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提供額外的輔導和練習,為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提供更高層次的學習挑戰。建立積極的師生關系。教師應該與學生建立積極、和諧的師生關系,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心和支持。通過與學生建立信任關系,教師可以更容易地了解學生的需求和困惑,為他們提供更加及時和有效地幫助。
(三)注重情感教育
在教育中注重情感的培養和表達,讓學生學會理解情感、管理情感。通過情感交流和教育活動,增強學生的情感共鳴和同理心,培養他們的情感素質。例如,在學習歷史文化故事時,通過課程設計,用適當的語言和動畫,解釋孩子的字詞和習慣,和孩子們一起感受和探尋過去的情感和現代的議題。也可以定期開展情感教育活動,如“感恩教育周”“心靈成長營”等。通過這些活動,讓學生學會感恩、理解他人、管理情感等。這些活動有助于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
(四)倡導民主平等的教育理念
在教育過程中,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個性和權利,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通過建立民主平等的教育關系,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和創造性。借鑒陶行知先生的“小先生制”。鼓勵學生之間的互助合作。由高年級的學生擔任“小先生”,幫助低年級的學生解決學習中的困惑和問題。這種方式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還能增強學生之間的友誼和合作能力。
三、“愛滿天下”教育思想在實施過程中的挑戰與對策
基于心理視角下“愛滿天下”教育思想在現實教育應用過程中可能面臨一些挑戰,但也有相應的對策來應對。
(一)可能面臨的挑戰
首先是學生人數眾多,教師資源有限,在現代教育體系中,尤其是在一些大型學校,學生人數眾多,而教師資源相對有限。這使教師難以對每個學生進行個性化的深入關愛和關注;其次教育思想理解與實踐的差距,部分教師可能對“愛滿天下”教育思想缺乏深入地理解和實踐經驗,導致這一理念在日常教學中難以得到有效落實;最后是教育環境與社會壓力的沖突,當前教育環境下,成績和升學率往往成為衡量教育質量的主要標準,這可能導致一些教師過于注重知識傳授而忽視情感教育和個性化關懷。
(二)可以采取的對策
1.加強師資培訓,提升教育理念認識
學校應定期組織教師參加“愛滿天下”教育思想的培訓活動,通過講座、研討會等形式加深教師對這一理念的理解。鼓勵教師之間交流實踐經驗,分享成功案例,促進教育理念在實際教學中的運用。
2.優化師生比例,改善教育環境
學校應努力改善師生比例,通過增加教師編制或引入助教、志愿者等方式,分擔教師的工作負擔,使他們有更多時間和精力關注學生個體。創造良好的教育環境,包括提供必要的教學資源和心理支持,幫助教師更好地實施情感教育和個性化關懷。
3.整合實踐活動,促進全面發展
學??梢越M織豐富多樣的課外活動,如社區服務、藝術表演、科學探究等,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愛滿天下”的教育理念。通過這些活動,教師可以觀察學生的表現,了解他們的興趣和特長,從而在日常教學中更加有針對性地進行個性化教育。
4.建立評價機制,激勵教師實踐
學校應建立科學的評價機制,將教師對“愛滿天下”教育思想的實踐情況納入考核體系。通過設立獎勵機制,表彰在實踐中取得突出成績的教師,激勵更多教師積極參與教育理念的實踐。
綜上所述,面對現代教育中的挑戰需要從多個方面入手,通過加強師資培訓、優化教育環境、整合實踐活動以及建立評價機制等措施,有效推動“愛滿天下”教育思想在現代教育中的實踐與發展。
結語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變化,現代教育面臨著越來越多的挑戰和機遇。在此背景下,基于心理學理論背景下“愛滿天下”教育思想的研究有利于我們更深入地理解其教育內涵,更好地關注學生的內心世界和個性化心理需求,提高教育質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當下教育個性化需求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因此,“愛滿天下”教育思想在現代教育中的意義進行研究極為重要,未來研究可以進一步探討如何將這一思想與現代教育實踐相結合,推動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同時,也可以從多學科角度對“愛滿天下”教育思想進行深入挖掘和闡釋,為其在現代教育中的應用提供更豐富的理論支持和實踐指導。
本文系2024年度校級科研項目一般項目《高職院?!耙徽臼健睂W生社區心理育人模式的實踐探索》(項目編號:KY202410)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許慶如.仁愛與博愛的融合:論陶行知“愛滿天下”的辦學精神[J].教學與管理,2014,(36):15-18.
[2]周科宏.“愛滿天下”——走在行知路上[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2,(06):23.
[3]黎雪娟.教育需要“共情”[J].廣西教育,2021,(13):1.
(作者單位:南京城市職業學院)
(責任編輯:袁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