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時代背景下,三全育人的目的是以學生為主體,調動校內外力量,充分利用一切育人元素培養優秀、合格的大學生回報社會。高校作為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陣地,應充分調動校內輔導員、班主任、“兩課”專業教師、行政管理干部、圖書館以及后勤服務等各種力量,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全員育人的格局[1]。本文將當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現狀作為出發點,力求探索出發揮校內全員育人功能的有效途徑,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貫徹高校教育、管理、服務全過程。
關鍵詞: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全員育人
引言
全員育人的目標是培養具有全面素質的優秀人才,而思想政治教育則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在全員育人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不再是孤立的課程或活動,而是與學校的各項教育教學工作緊密相連、相互促進,形成協同育人的良好局面。全員育人的實施,可以極大地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通過全員參與、全程關注、全方位滲透的方式,使思想政治教育能夠更加深入地觸及學生的內心世界,激發學生的內在動力,促進其全面發展。因此,在未來的教育實踐中應該繼續加強全員育人模式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為培養優秀人才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施全員育人的必要性
(一)高校全員育人新時代的含義
“三全育人”即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高職院校全員育人就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將育人作為出發點,調動校內一切有利因素和人才力量,根據在校教職工各自崗位的特點,挖掘和開發每一位教職工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育人作用,打造一支全員參與、協作育人、各盡其責的思想政治教育隊伍。每位教職工都應積極響應新時代的育人要求,根據高職院校學生的發展特點與教育需求,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做好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導工作,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高技能創新型人才。
(二)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現狀分析
在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大背景下,全國各大高校都應清楚認識到學校自身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主體引導作用,必須始終堅持將思想政治教育“潤物細無聲”地融入學校每一項的教育教學工作中。不可否認,各大高校在構建大思政格局的影響下,思政課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普遍備受重視,尤其是對實踐教學的探索,也有了更多的創新與思考,使思政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進一步得到加強。但是,仍有部分高職院校對思政課的教學重視度不夠,思想認識上存在偏差,單純地認為思政課教學僅僅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進行的教學,思政課的開設更多是為了上級部門的考核、檢查、驗收與評估,忽略了思政課對大學生成長過程的教育意義,缺乏全員育人的環境與條件。
近年來,隨著社會對技能型人才需求的增加,高職院校的招生人數逐年呈上升趨勢,雖然大學的入學率得以提高,但是高職院校的學生與本科院校的學生仍存在極大的差異性。通常,高職院校的學生高考分數普遍偏低、文化基礎弱、綜合素質不高、未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甚至部分學生還比較敏感與自卑,因此,高職院校的思政課教學如果只是單純的理論知識的講解與灌輸,教學形式單一而乏味,思政課的教學效果和目的就難以實現。所以,全員育人在當前的形勢下顯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二、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以人為本的全員育人模式探索
(一)發揮輔導員和班主任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核心作用
高職院校輔導員作為校內一支強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隊伍,需要在學生成長與自我完善的過程中,通過關注學生的思想和心理狀態,了解學生理想與現實的需求,發揮引導、解惑的作用,幫助學生建立完整的人格與價值觀。首先,高職院校輔導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過程中,一定要對自己的身份有一個清晰的定位與認識,凸顯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切忌簡單、粗暴的說教方式,應在尊重學生的基礎上,充分利用非課堂的時間與學生交心談心,并給予思想上的引導,避免工作的無效開展;其次,輔導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中,應體現出一定的差異性。大學校園是一個小社會,大學生因為年齡、性別、心理狀態、性格、家庭背景以及興趣愛好的不同,在生活、學習中會有不同的表現。輔導員一定要結合學生各自的特點教育引導,盡可能地使學生的優點得以最大化地發揮,使缺點得以弱化和改正;最后,作為輔導員,要加強自我素質的提升與完善。由于和學生的接觸較為頻繁,極大可能成為學生無意中學習和效仿的對象,因此,輔導員不僅要提升自己的學識與能力,同時也要注重自身的形象與言行規范,真正做到言傳身教。
班主任是做好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干力量。在思想政治教育“全員育人”的大背景下,班主任有責任和義務正確引導學生的思想、學習和生活,而不是被動地完成輔導員布置的日常工作。首先,不論擔任班主任的教師具備何種專業知識,但對國家的大政方針政策與時政必須高度重視和認真學習,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質,做真正的“全員育人”的擁護者與實踐者;其次,班主任應帶領學生打造個性化的班級文化。班級文化是一個班級的靈魂,班級文化的成功打造有利于班級團結與協作,從而提升班級凝聚力。比如,對于高職院校中學習機電設備與維修專業的學生,班主任可以組織無償檢修電器設備的社會實踐活動,既能發揮學生的專業特長,又能培養學生服務人民、服務社會的奉獻精神。通過班級文化的建設,讓學生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過程中規范自己的言行,培養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發揮行政管理干部和“兩課”專業教師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基礎作用
在改革開放的新形勢下,面對不同的社會思潮與多元的文化價值觀的影響,如何抓好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學校的行政管理干部負有義不容辭的責任和擔當。首先,要根據學校的特點以及學生自身的需求,統籌、規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立大思政的教育體系,強化學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家庭、社會的聯系,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全員育人”的宣傳工作,使每一位教職工都能清楚認識到自己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職責,建立一支教學、科研與服務集一體的思政隊伍;其次,行政管理干部應通過各種形式的理論學習與業務培訓,提升自身的政治素養與理論水平;再次,行政管理干部要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通過宣講團、辦講座和授課等形式,輪流在校內宣講國家的大政方針及國內外形勢,彌補思政課的局限與不足;最后,應發揮行政管理干部的導師作用,行政管理干部往往來自不同的職能部門,每個職能部門可以優選出3—5名管理人員,結合本部門的工作職能和自身的專業特長,組成導師小組,每個小組負責一個年級,并定期到二級學院所聯系的年級宣講政策、時政、職業規劃及就業指導,同時適時開展個別談心談話與班級座談會,促進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教育的有機結合和協調發展。
高職院校的“兩課”教師,要正確認識和了解所教授的學生,并進行積極引導和教育,挖掘學生在“兩課”學習中的學習潛能,使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既得到情感的滿足與尊重,同時又能結合特長發揮學習的能動性。首先,作為“兩課”教師,一定要堅定課程自信,把思政課教學當作使命來完成,通過參加不同形式、不同層次的政治理論學習和社會公益活動,提升素質與修養;其次,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增強課程的親和力和感染力,讓學生感受到思政課在自己成長過程中的積極作用,確保思政教學取得較好的效果;再次,“兩課”教學一定要把握好內容的針對性和時政性。學生的思想發展狀況是安排授課內容的重要依據,“兩課”教學就是為了解決學生處于不同的年齡段所面臨的思想問題,培養學生正確的思維方式和價值取向,不斷提高學生學會科學地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后,“兩課”教學還應注意教學方法的靈活性和多樣性,應根據具體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靈活運用教學內容與教學形式,提高教學的效果和質量。
(三)發揮圖書館和后勤服務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輔助作用
高校圖書館既是學生學習專業知識的重要場所,也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陣地。首先,圖書館的工作人員應加強自身建設,提升自己的政治素養和業務素質。大學是以課堂教授為主導、自學補給為輔的學習模式,要把學生培養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學生就需要以圖書館為主要依托,汲取各類知識的養分。所以需要培養一支政治立場堅定、專業能力強、知識廣博,同時具有較好的組織才能的圖書館隊伍,才能更好地為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務;其次,圖書館應積極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宣傳工作。由圖書管理人員通過定期召開具有探討價值的學術報告會、讀書交流會、讀書競賽活動和利用微信、微博以及有聲電臺的軟件分享好書等多種形式,促進積極向上的思想的交流。同時充分利用展柜、櫥窗、宣傳板、展覽板等硬件設施,推薦優秀期刊和書目,結合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題,做好宣傳教育工作;最后,可以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活動。圖書館可以結合當下的時政熱點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計劃,確定活動主題,開設思想政治教育的專欄櫥窗,舉辦讀書活動、征文活動,同時做好大型圖片展和剪報等宣傳工作。
高校的后勤社會化改革強調,要充分認識并積極發揮高校后勤工作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地位和作
用[2]。高校教職員工不論身處哪一個崗位,都應樹立擔好責、育好人的價值觀。學生從入校到畢業,所到的教室、宿舍、食堂、超市等各個場所,均與后勤職工有頻繁的接觸。每一位后勤職工的言行都在悄無聲息地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與生活,影響著學生情操的培養和道德修養。為確保高校后勤服務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得以發揮,首先,可選派優秀的思政人員定期走訪學生宿舍、餐廳等場所,與后勤職工進行溝通和交流,讓更多教職工關心學生的學習與生活,全方位地了解學生的思想和生活情況,也為后續學生管理工作的開展打下基礎;其次,后勤管理部門和職工可以通過在學生宿舍區設置閱覽室、自習室、思政熱點宣傳欄和鼓勵大學生自辦學習與生活專欄等各種形式,打造積極向上的學生社區文化和宿舍文化。同時還可以邀請班級的先進社團組織在宿舍設置活動室,發揮先進社團組織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示范帶頭作用;最后,高校宣傳部、學生處等職能部門應為后勤職工定期開展以政治理論、學生管理工作、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為主題的培訓,提高后勤職工的思想修養和綜合素質,為發揮后勤職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打好基礎。
三、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施全員育人的意義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具有系統性和持久性的特點,必須堅定正確的指導思想、堅守偉大的共同理想、堅持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堅持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堅持以社會主義榮辱觀為基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3]。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包含了價值觀的樹立、理想信念教育、政治意識、個人品格的完善、文化素質的培養、道德情操的陶冶等方面的內容,思政課專職教師以及輔導員主要是通過傳統教學方式來開展工作。但同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還可以通過校園文化的創建、生活服務、日常學生管理等非傳統的渠道來進行,這也決定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全員參與而又各盡其責的工作[4]。不僅是思政專、兼職教師和輔導員有教育的責任與義務,每位班主任、行政人員、教輔人員以及后勤工作人員,都應肩負起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十分重要,對大學生的成長、成才具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要想盡可能地發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陣地的優勢,就需要通過全員育人的模式構建大思政的教育體系,從不同的視角,采用不同的方式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學生在接受各式各樣文化的同時,能堅持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正確應對多元文化帶來的思潮與沖擊。因此,學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應形成一個教育目標、內容、方法、途徑等相互關聯的協調的有機整體,全體教職員工為大思政體系的順暢運營而共同努力。
結語
高職院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動中,結合學校與學生的特點,充分運用校內全員育人的模式是十分有必要的。全員育人格局的構建,不僅能夠更好地展現全校教職員工的以學生為主體的育人性,而且更多的教育資源也在全員育人中得以挖掘和創新,使教育落到實處的同時又貼近學生生活。因此,每一位教職員工都應盡職盡責地投身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團結一切能夠團結的力量,扮演好青年大學生成長中引路者的角色,為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建設與發展培養又紅又專的高素質專業技術人才。
參考文獻:
[1]肖漩,羅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之探究[J].家庭生活指南,2018,(07):160.
[2]張樟.論后勤服務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18(06):65-68.
[3]張小虎,王斯雨.新媒體時代青少年價值觀培育機制研究[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8,2(36):71-72.
[4]胡國良,徐國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員育人”工作的幾點思考[J].東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2(01):85-88.
(作者單位:云南國土資源職業學院)
(責任編輯:宋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