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旨在探討課程思政融入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路徑,通過改變教學模式、創新教學方法,并將思政教育融入實驗案例和項目中,以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操作技能,同時培養學生的思政素養。本文首先分析了當前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改革措施,最后通過構建多元化評價體系,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關鍵詞:思政教育;多元化評價體系;計算機基礎
引言
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授課對象是大一非計算機專業的本科學生。學生有一定的計算機基礎知識,但操作技能欠缺、思維能力不強;有一定的求知欲,但自主學習能力不足;強調自我發展,缺乏協作意識。學習本課程,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綜合應用能力以及計算思維能力;促進計算思維與專業思維的交叉融合。然而,傳統的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模式過于注重技能訓練,忽視了學生的思政素養培養。因此,本文提出將課程思政融入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1]。
一、存在的主要問題
(1)教師思政意識薄弱,教師教學方法傳統,思政教育意識不足,思政融入方式過于刻意,導致學生在接受思政教育時感到枯燥無味,缺乏興趣。
(2)思政教育切入較難,實驗項目屬于技能訓練,如何在實驗項目中巧妙地融入思政教育,是當前教學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3)課程評價體系尚不完善,其合理性需要進一步驗證。當前的評價體系過于注重技能考核,忽視了對學生思政素養的評價。
二、主要改革措施
(1)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增強教師挖掘課程思政內容的意識,通過信息化教學方法和多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討論和實踐活動。
(2)將思政教育融入實驗案例和項目中,在實驗案例和項目中,巧妙地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如信息安全、倫理道德等,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和感悟思政教育的內涵[2]。
(3)構建多元化評價體系,評價體系應包括對學生知識掌握、技能操作、團隊合作、思政素養等方面的評價。同時,通過實際教學驗證評價體系的合理性,不斷完善和優化。
三、研究內容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課程思政已成為高等教育的重要方向。本研究旨在探討課程思政如何有效融入計算機基礎課程,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并促進計算思維與專業思維的深度融合。
(一)課程思政融入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必要性分析
(1)教學現狀分析:分析當前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現狀,包括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學生實際情況等,識別課程思政融入的潛在需求;(2)現實意義探討:探討課程思政融入計算機基礎課程的現實意義,如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社會責任感、促進計算思維與專業思維的深度融合等。
(二)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內容改革研究
(1)教學模式改革。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線上引入智慧樹平臺的慕課資源,線下全程在機房上課,通過極域電子教室廣播授課,讓學生邊學邊練。雨課堂資源共享讓同學隨時學習PPT,查看視頻回放[3];(2)教學方法改革。采用任務驅動、案例演示等教學方法。將思政融入案例中,提升學生職業素養和文化自信,達到潤物無聲的效果;(3)教學資源改革。課程設計突出線上、線下教學特點、突出教學創新亮點。PPT線上資源內容豐富,思政案例典型,線上章節測試題全面新穎,可供學生隨時在移動端學習;(4)考試形式改革。考試正規有難度,期末考試題更新快,試題側重考查學生操作技巧。考試有安排、有監考、有機房、統一時間、統一地點、杜絕替考。
(三)計算機基礎課程中思政元素的挖掘與整理
(1)思政元素挖掘:深入研究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內容,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如信息安全意識、團隊協作精神、創新意識、職業道德等;(2)思政案例整理:對挖掘出的思政元素進行整理,形成與計算機基礎課程緊密結合的思政案例庫,便于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用。
(四)課程思政融入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模式改革
(1)混合教學模式設計:設計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教學模式,充分利用數字化教學資源,構建信息量大、互動性強、易于獲取的立體數字化教學資源體系;(2)教學方法創新:創新教學方法,如案例教學、項目驅動式教學、角色扮演等,讓學生在實踐操作過程中接受思政教育,增強學習的趣味性和實效性。
(五)課程思政融入計算機基礎課程的評價體系構建
(1)多元化評價體系:構建包括知識技能評價、思政素養評價在內的多元化評價體系,確保課程思政的有效實施;(2)具體評價標準和方法:制定具體的評價標準和方法,如設置思政實踐任務、開展思政知識競賽、引入學生互評等,以客觀、全面地評價學生的思政素養。
(六)課程思政融入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實踐案例研究
(1)實踐案例收集與分析:收集和分析課程思政融入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實踐案例,總結成功經驗和不足之處;(2)深入剖析與提煉:對實踐案例進行深入剖析,提煉出可復制、可推廣的課程思政融入路徑和方法,為其他課程提供借鑒和參考。
(七)課程思政融入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持續改進與優化
(1)實踐效果反饋:根據實踐效果和學生反饋,對課程思政融入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路徑進行持續改進和優化;(2)教師培訓與指導:加強對教師的培訓和指導,提高教師對課程思政的認識和重視程度,確保課程思政的有效實施。同時,鼓勵教師開展課程思政研究,形成教學與研究相互促進的良好局面。
本研究通過深入分析課程思政融入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必要性、思政元素的挖掘與整理、教學模式改革、評價體系構建、實踐案例研究以及持續改進與優化等方面,為課程思政融入計算機基礎課程提供了全面的指導。未來將繼續關注課程思政的發展趨勢,不斷探索新的融入路徑和方法,為培養具有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的人才做出更大的貢獻[4]。
四、實施路徑
(一)明確課程思政融入的目標與原則
(1)目標:明確課程思政融入的目標是培養具有高尚道德情操、堅定理想信念、良好科學素質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2)原則: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因材施教,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注重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相結合,注重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
(二)構建課程思政融入的教學體系
優化教學內容。深入挖掘計算機基礎課程中的思政元素,將思政教育內容與課程內容相結合,形成具有思政教育特色的課程體系。
(1)教學內容改革:在教學內容上,要深入挖掘計算機基礎課程中蘊含的思政元素,將思政內容融入課程的各個環節,實現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的有機結合;(2)教學方法創新:采用案例式、啟發式、探究式、設問式、項目式、分組式等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精神,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3)教學評價改革:將教學評價從單一的考試成績轉變為關注學生學習過程的多元化考核機制,注重評價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等方面的綜合表現。
(三)實施課程思政融入的教學路徑
創新教學方法。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如案例分析法、小組討論法、項目驅動法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在今后教學過程中會逐步改革教學內容,爭取在每一章節內容中都融入思政內容,不僅將課內教學案例思政化,也要在實踐操作案例和項目教學中融入思政內容。首先,深入挖掘計算機基礎課程中的思政元素,通過改革教學模式和創新教學方法,構建多元化的課程思政體系;其次,注重實踐案例素材中的思政元素建設。理論和實驗教學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具體研究思路如下:
采用以學生為中心的“四步三段”式線上線下混合教學設計,突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中心,制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重難點、確定教法學法、制定評價標準等。通過操作案例思政化,實現思政教育潤物細無聲的效果。采用自主學習法、任務驅動法、評價驅動法、分組討論法、案例演示法、講練結合法進行教學設計,完成整個教學過程[5]。
1.教學設計四步法
(1)分析學生學情,本科次教學通過布置課前預習得知,學生雖然具有一定的操作基礎,但仍存在操作不熟練、自主學習意識差、團隊協作能力弱的問題;(2)依據學生學情來確定教學目標,將本次授課課點K28,拆分細化為K(知識點)、S(能力點)、A(態度點)。給出重難點知識,確定知識、能力、思想素養及素質發展目標;(3)設計教法與學法,將雨課堂和極域電子教室作為教學工具,采用多媒體加傳統板書的教學手段,設計多樣化教法與學法;(4)制定教學評價,通過課內測試、雨課堂互動、章節測試進行線上評價,通過考勤、課堂答疑、分組練習進行線下評價。
2.教學實施三段式
通過課前預習、課中重難知識點講解和課后討論答題和知識拓展逐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通過智慧樹教學工具將課前、課中、課后進行有機銜接。采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在課前推送預習課件,給出預習任務,要求學生自主學習MOOC內容;課中進行翻轉課堂利用雨課堂智慧教學工具進行教學管理。可實現考勤、小測、投票、隨機點名提問、發布作業、答疑等活動;課后用MOOC發公告、交流探討、作業檢查、作業互評等,實現知識拓展與提高。
在課堂教學中,理論和實踐分別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通過理論教學七環節。實驗教學五環節實現理論和實踐的適應性教學。
(1)理論教學設問式提出思政。思政元素的融入應遵循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授課規律,注重因材施教。例如,在第一章計算機基礎知識講解部分,可以設計如下課堂問題:
問題一:請解釋什么是馮諾依曼結構?
問題二:我國的太湖之光計算機屬于第幾代計算機?
通過問題一可以引入馮·諾依曼和肖克利等科學家勇于探索、不斷創新的故事,激發學生的科學興趣與好奇心,鼓勵他們勇于理性質疑、勤于思考,堅定探索未知、改造世界的決心;通過問題二,旨在讓學生感受我國自力更生發展計算機的艱辛歷程,增強他們在我國計算機領域領先地位的自豪感;最后,舉例說明我國在計算機技術上的領先案例,進一步升華思政教育的內涵[6]。
(2)實踐教學案例式融入思政。計算機基礎課程具有極強的實踐性,因此,將思政內容巧妙地融入實踐案例中,通過具體操作案例自然地滲透思政元素,實現思政教育潛移默化的效果。
教學案例1:在講解第3章文字處理軟件Word應用(2)時,可以利用制作班報“我心中的英雄”作為案例素材,以該主題為載體,巧妙融入思政內容,旨在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同時傳播大愛精神,傳遞積極向上的正能量。
教學案例2:在Excel電子表格(2)的教學中,可以結合時事,引入近期發生的案例,如奧運會。通過列舉我國運動員取得的優異成績,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探討運動員比賽成績和獎牌數量等。這些運動員在奧運會上展現的拼搏精神,不僅彰顯了我國的綜合國力,更能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隨后,可以教授如何制作獎牌榜,并引入RANK函數進行操作。
在制作教學資料時要按章節和知識點融入“課程思政”內容,讓學生在實踐操作過程中接受思政教育,從而在實際操作中深化對思政教育的理解和體驗。
(四)完善課程思政融入的保障機制
(1)教師隊伍建設:加強教師思政教育培訓,提高教師的思政素養和教學能力,確保課程思政融入的有效實施;(2)教學資源建設:整合優質教學資源,包括思政案例庫、教學視頻、在線課程等,為課程思政融入提供有力支撐;(3)教學管理改革:加強教學管理,完善教學評價體系,確保課程思政融入的質量和效果。實施多元化評價。通過課堂表現、作業完成情況、實驗報告、團隊合作等方式對學生進行全面評價,并注重對學生思政素養的評價。
通過以上實施路徑的規劃和實施,可以有效地將課程思政融入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之中,實現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的有機結合,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結語
本研究通過對課程思政融入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路徑的探討和實踐,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和實施路徑。這些措施旨在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操作技能,同時培養學生的思政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未來將繼續深化課程思政融入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改革,不斷優化教學資源和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本文系2024年陜西國際商貿學院校級課程思政專項教育教學改革項目《課程思政融入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路徑研究》(項目編號:2024-10)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黃梅香.思政教育融入計算機基礎課程的路徑探析[J].廣西教研,2021,(23):95-96.
[2]崔天明.計算機基礎課程中實施“課程思政”的有效路徑研究[J].數碼世界,2020,(11):214-215.
[3]周曉婷,史莉,李夢瑤. OBE教學理念下醫學院校思政課“432”教學模式改革創新——以昆明醫科大學《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為例[J].才智,2024,(15):29-32.
[4]王翠.課程思政融入高等數學課程的教學路徑研究[J].才智,2024,(15):41-44.
[5]崔天明.計算機基礎課程中實施“課程思政”的有效路徑研究[J].數碼世界,2020,(11):214-215.
[6]徐鵬,陳永康,王喆.課程思政視域下在線開放課程開發建設策略研究——以視音頻特效技術課程為例[J].焦作大學學報,2024,38(02):70-74.
(作者單位:陜西國際商貿學院)
(責任編輯:宋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