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繪本是幼兒園重要的教學資源,根據幼兒的心理發展特點精選繪本素材,可以讓幼兒形成正直、誠實、友善、團結、互助等良好品德,對幼兒的身心發展起著積極影響。對此,教師應該加強對繪本資源的開發,以生動的故事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豐富幼兒品德教育形式,提高教學效果。文章探討以繪本為載體的幼兒品德教育,通過對不同種類繪本材料的挑選,結合具體案例,圍繞常規培養、情感滲透、精選繪本、德育融合四個方面,對教學活動提出幾點可行之策,以繪本故事引發幼兒對品德行為的內化,為幼兒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關鍵詞:幼兒園;繪本;品德教育
幼兒品德教育是一項長期的教育工作。為了幫助幼兒適應社會生活、健康成長,幼兒品德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顯。繪本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教育價值,為幼兒提供了豐富的視覺體驗及情感體驗,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工具。為了有效引導幼兒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行為習慣,教師可以以繪本為載體,以耐人尋味的故事、富有童趣的畫面,對幼兒進行品德教育。因此,教師應該加強對繪本資源的開發,立足幼兒的認知發展特點,科學設計品德教育活動,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健康發展。
一、常規培養:繪本融入生活,提升幼兒道德修養
為了讓幼兒形成良好的品德,教師可以將繪本與幼兒的常規培養融合,從一日生活、社會交往等多個視角出發,將繪本融入幼兒生活中的不同環節,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幼兒的道德修養。
1. 將繪本融入一日生活,培養幼兒自理意識
“一日生活皆教育”理念要求教師將幼兒一日生活中的每個環節都視為教育的有效路徑,以促進幼兒的身心得到全面發展。培養幼兒的自理意識是品德教育的重要體現。對此,教師可以將繪本融入幼兒的一日生活中,以“自理”為閱讀主題,加強對相關教學資源的開發,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幼兒的自理意識,幫助幼兒樹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識,讓幼兒在閱讀繪本的過程中學會照顧自己,在生活中大膽實踐,充分發揮繪本的教育功能。
例如,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幼兒選擇以“自理”為主題的繪本,并向幼兒介紹自理的概念。《我愛刷牙》《我會穿衣服》《我能自己做》等繪本,從不同的視角介紹了“長大”及“自己動手”的含義。繪本《我能自己做》中的小男孩能獨立做各種事情,隨著對繪本內容的解讀,幼兒的實踐欲望也會被激發。教師可以鼓勵幼兒講述自己對該故事的看法,并結合一日生活中的多個環節,詢問幼兒:“小朋友們說一說,你能獨立完成哪些事情?”教師鼓勵幼兒說出“能自己系鞋帶、自己刷牙、自己穿衣服”等內容,初步發展幼兒的自理意識。此外,為進一步發揮繪本的教育價值,教師可以將繪本中的角色形象和具體事件繪制下來,并將其張貼在幼兒的生活環境中,利用環境來提醒幼兒。教師可以將角色的圖片貼在更衣區、飲水區、衛生間等地方,讓幼兒在完成生活活動的同時意識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更好地發揮出繪本的教育優勢,以此加強對幼兒的品德培養。
2. 將繪本融入常規教育,增強文明禮貌意識
教師要讓幼兒學會文明用語、禮貌交往,在集體生活中尊重他人、敬重長輩,增強文明禮貌意識。3 ~ 6歲幼兒所積累的社會交往經驗不多,面對社交活動常常會出現手足無措的情況,還有部分幼兒的自我意識過于強烈,在交往過程中常常出現強勢、不尊重人的情況。對此,教師可以挖掘相關的繪本資源,開展閱讀活動,讓幼兒增強文明禮貌意識,以閱讀督促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使其了解文明懂禮、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例如,在閱讀繪本《粗魯的犀牛沒朋友》時,教師可以先向幼兒提出問題:“為什么沒有動物愿意和犀牛做朋友?”隨后,教師同幼兒一起閱讀繪本故事,并引導幼兒總結故事中的畫面,如“犀牛絆倒了長頸鹿不說對不起;犀牛過生日,朋友送禮物也不會說謝謝;大家吃飯的時候,犀牛經常打嗝”。通過對故事的分析,教師可以讓幼兒討論犀牛的行為,并引導幼兒探究這些行為的對錯。閱讀并分析繪本后,教師可以結合一日生活的環節,向幼兒提出問題:“老師看到有些小朋友在游戲中常常獨占玩具,這樣做對嗎?還有小朋友將別人搭建的積木推倒了,這樣做對嗎?怎樣做是正確的?生活中我們應該怎樣與他人交往?”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在閱讀的基礎上回憶自己生活中的表現,讓幼兒反思自己行為舉止上的問題,并引導幼兒學習正確的交往方式,以繪本規范幼兒的行為舉止,幫助幼兒講文明、懂禮貌。
二、情感滲透:走進繪本角色,引發幼兒情感共鳴
繪本中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往往能夠引發幼兒的情感共鳴。在以繪本為載體的幼兒教育中,教師可以引導幼兒深入感受繪本中的情感變化,讓幼兒體驗其中的道德情感,幫助幼兒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
1. 角色轉換,理解情感
教師要注重角色轉換,學會用幼兒的眼光去觀察、用幼兒的思維方式去思考,可以收到不一樣的教學效果。讓幼兒走進繪本世界,切實體驗角色的喜怒哀樂,發揮繪本的情感教育功能,可以更好地引發幼兒的情感共鳴。在設計教學活動時,教師可以圍繞繪本中的特定情境、角色、形象,給予幼兒身臨其境的閱讀體驗,讓幼兒真切地感知故事中的角色特點、人物形象,并鼓勵幼兒講述自己對某一角色的看法,使其理解故事所傳遞的情感,以此落實品德教育,達成教學目標。
例如,繪本《壞脾氣的青蛙》中的“壞脾氣青蛙”喜歡綠色且只喜歡綠色;喜歡蹦蹦跳跳,任何事情都想當第一名,如果輸了,就會大哭大鬧;當粉色兔子主動要和青蛙交朋友時,它說我只和綠色的伙伴做朋友……故事中的這些事件可以作為品德教育的資源,教師可以讓幼兒從“壞脾氣青蛙的朋友”或“粉色兔子”的視角理解繪本故事傳遞的情感。在閱讀到“比賽輸了”的部分時,教師可以為幼兒播放“哭鬧、大叫”的音頻,并詢問幼兒:“作為青蛙的好朋友,你的心情是什么樣的?”鼓勵幼兒講述自己的想法和體驗,將自己的情感帶入游戲中。在幼兒扮演“粉色兔子”角色時,教師可以詢問幼兒:“如果好朋友跟你說‘討厭你’,你的心情是什么樣的?”鼓勵幼兒講述自己的想法,引發幼兒的情感共鳴。
2. 角色扮演,強化品德
以繪本為載體設計品德教育活動,即讓幼兒通過繪本學習,判斷行為是否正確,并讓幼兒學會在生活、學習和游戲中規避不良行為。對此,教師可以組織幼兒開展角色扮演活動,以繪本故事為基礎,讓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并讓其對繪本故事進行創作,以全新的劇情指導幼兒作出正確的行為,以游戲活動提高繪本學習的價值,進一步強化幼兒的道德修養,發揮繪本的育人功效。
仍以繪本《壞脾氣的青蛙》為例,在閱讀結束后,教師可以向幼兒講述:“青蛙在知道了自己的錯誤,認真反思了自己的行為后,他想要重新與大家做好朋友。請小朋友們幫幫忙,讓‘壞脾氣青蛙’和大家再次成為好朋友吧!”隨著這一游戲任務的布置,教師可以引導幼兒自行討論故事的結局,并鼓勵幼兒選擇自己喜歡、感興趣的角色形象,扮演故事中的角色,采取正確的社交方法,用游戲讓幼兒了解“正確的交往方式”和“禮貌的行為”,進一步發揮繪本閱讀的教育優勢,讓幼兒在游戲中學會承認錯誤,學會道歉,學會接納朋友,理解并照顧朋友,促進幼兒道德修養的提升。
三、精選繪本:落實教育目標,發揮繪本教育價值
在以繪本為載體的品德教育活動中,為收到理想的教學效果,選擇具有教育意義的繪本是對課程質量的有效保障。不同繪本所呈現的品德教育主題不同,如誠實、善良、勇敢、尊重、友愛等,會給予幼兒不同的啟示。對此,教師可以篩選繪本內容,基于幼兒的發展階段選擇相應的繪本,遵循幼兒的成長規律,有利于幼兒理解并接受。
1. 立足發展目標,精選繪本資源
立足幼兒的發展目標精心選擇繪本資源,可以提高品德教育的質量,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在品德教育活動中,繪本的學習主題不同,其教育功能也有差別。對此,教師可以結合具體的教學目標選擇繪本資源,提升品德教育的指向性和針對性,讓幼兒身心得到更好地成長與發展。
以中班幼兒為例,《3 - 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幼兒能按自己的想法進行游戲或其他活動。自己的事情盡量自己做,不愿意依賴別人。基于這一發展目標,教師可以為中班幼兒提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小島上的貓頭鷹》《我能自己想辦法》等繪本,讓幼兒在閱讀過程增強自我認同感,落實品德教育培養目標。教師還可以結合其他發展目標,為幼兒精選繪本資源,充分發揮繪本的育人功能,落實品德培養及發展的教學目標。
2. 針對幼兒行為,科學投放繪本
品德教育大多圍繞著幼兒的行為舉止展開,幼兒在生活中的一舉一動從側面反映了其對某一件事、某一個現象的理解。對此,在選擇繪本時,教師可以針對幼兒在生活和學習中的具體行為,科學投放繪本,針對性地引導幼兒,使其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例如,在大班幼兒教學活動中,圍繞“幼小銜接”這一主題,幼兒向教師提出了多個問題,其中高頻的問題是“為什么要遵守紀律?不遵守紀律會怎么樣?”基于幼兒的這一疑問,教師可以為其提供繪本《為什么不能不遵守紀律》,幫助幼兒解決困惑。繪本故事中的主人公西西在入學時不懂得遵守紀律的重要性,做了很多違反規定的事情,如在課堂上東張西望、隨意講話、大聲唱歌。幼兒通過閱讀得知,這樣的行為會影響到其他學生,還會影響教師講課,自己也沒有學習到新知識。教師可以引導幼兒認真閱讀繪本,讓幼兒明確遵守紀律的重要性,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進而落實品德教育的培養目標。
四、德育融合:結合德育教學,提高繪本閱讀質量
品德教育不僅注重對幼兒行為習慣、個人能力的培養,還要求教師將品德培養融入德育教學,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幼兒身心全面發展。
1. 以繪本強化家國情懷
讓幼兒感受祖國的繁榮富強,強化幼兒的家國情懷,不僅能落實品德教育的培養目標,還能落實德育目標。在以繪本為載體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選擇與家國情懷相關的繪本資源,用繪本激活幼兒對祖國、對人民的熱愛。例如,《曾祖父心中的歌: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折紙飛機的男孩:錢學森的故事》《一個蘋果》《我的祖國》等繪本都以“愛國”為主題,幼兒在閱讀繪本故事時,其家國情懷也會得到強化,能在潛移默化中達成品德教育的目標。
2. 以繪本增強民族自信
教師可以通過繪本為幼兒提供與民族文化相關的知識。具體而言,在繪本閱讀學習中,教師可以向幼兒滲透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以繪本中生動的畫面和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了解并認同自己的民族文化,從而培養他們的民族自豪感。例如,繪本《我有長辮子啦》的畫風具有民族特色,色彩鮮艷、線條優美,把溫馨的維吾爾族家庭生活和古老的民族習俗結合在一起,能讓幼兒了解到有關少數民族的知識。又如,繪本《龍王家的大喜事兒》中的民間童謠能夠讓幼兒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增強幼兒的民族自信,以閱讀幫助幼兒建立對民族的認同感和自豪感,為幼兒身心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綜上所述,文章以繪本為載體探討幼兒品德教育,深度開發繪本中可利用的教學資源,對教學活動提出幾點可行之策。隨著對不同主題繪本的開發,教師要充分意識到繪本獨特的教育價值及其在幼兒品德教育中所起的作用。教師需要加強對繪本資源的開發,以繪本故事豐富多彩、寓教于樂的特點全面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習得品德知識,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良好品德,以繪本助力幼兒茁壯成長。
參考文獻:
[1]汪玲娟. 試論繪本故事在幼兒品德養成教育中的應用[J]. 文學教育(下),2020(7):80-81.
[2]張顏. 品德教育導向下的繪本閱讀多元化路徑思考[J]. 教育界,2022(33):119-121.
[3]韓順瑩. 以繪本為載體加強幼兒品德教育的實踐研究[J]. 天津教育,2022(7):45-46.
[4]嚴秋辰. 繪本閱讀在幼兒品德養成教育中的應用研究[J]. 求知導刊,2021(14):89-90.
[5]李海英. 運用繪本故事,培養小班幼兒良好品德[J]. 內蒙古教育,2020(5):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