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區域游戲是幼兒自我發現和自我探索的一種活動形式,它可以讓幼兒在游戲中提高思維、交際和實踐操作能力。從兒童視角出發開展區域游戲活動,可以更好地利用區域游戲促進幼兒發展。目前,基于兒童視角的區域游戲活動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為此,教師可以從制訂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活動目標、增強幼兒的自主選擇性、選擇合適的時機指導游戲、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創設幼兒感興趣的游戲區域環境、豐富區域游戲的開展形式、建立健全評價體系方面出發,更好地開展幼兒園區域游戲活動。
關鍵詞:兒童視角;區域游戲;綜合能力
兒童視角是指成人對兒童的認知、經驗和行為的理解,其主體是成人,這就要求成人在生活中要主動關注兒童、理解兒童、想兒童所想。區域游戲是教師根據幼兒的發展現狀、興趣愛好和學習需求,在幼兒園中為幼兒創設豐富、有趣的教學環境,包括室內區域游戲和戶外區域游戲。室內區域游戲包括益智區、美工區、表演區和植物角等,戶外區域游戲包括沙水區、攀爬區、種植區和感統訓練區等。本文中的區域游戲主要指室內區域游戲,教師在教室內劃分不同的區域,使幼兒能夠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發展水平,自主選擇活動材料,在區域中有效、系統地進行活動,從而使幼兒獲得全面發展。
一、基于兒童視角的幼兒園區域游戲中存在的問題
1. 活動目標制訂不全面
區域游戲活動可以從認知、能力、價值觀三個領域來制訂目標。在實際活動目標的制訂過程中,教師更多考慮的是幼兒認知發展、能力提升方面的目標,容易忽略價值觀方面的培養目標。在課程思政背景下,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幼兒園教育,不僅可以幫助幼兒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認同感,還有利于幼兒傳承紅色精神。目前,部分教師沒有意識到區域游戲活動中對幼兒價值觀方面的培養目標,沒有將思想政治教育與幼兒園教育結合起來。例如,區域游戲“摸箱”的活動目標包括引導幼兒通過游戲感知不同材料的特點和引導幼兒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發現。這兩點目標沒有涉及培養價值觀方面的目標。
2. 教師指定個別游戲區
教師讓幼兒自主選擇游戲區是合理的,但在實際活動中,幼兒往往喜歡根據自身的興趣和經驗選擇區域,從而導致部分區域閑置。為了充分利用這些區域,教師便會隨機指定個別幼兒到這些區域進行活動,導致幼兒被迫待在自己無感的區域,影響了游戲體驗,長此以往,會影響幼兒能力的提高。例如,區域游戲開始后,幼兒根據自己的喜好自主選擇了不同的區域開始游戲,教師發現數學區一個人也沒有,于是隨機指定身邊的幼兒去了數學區,但游戲持續了一會兒就結束了。針對此情況,教師把游戲的玩法講給幼兒聽,在教師的指導下,幼兒玩了起來,但區域游戲進行到一半的時候,教師發現幼兒靜坐著,看到教師時又趕緊玩了起來,嘴里卻說“一點兒都不好玩”。這種對幼兒的游戲區域進行限制的方式會導致其缺乏自主性,影響幼兒創新精神的發展。
3. 教師介入時機欠佳
幼兒在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游戲區域后便開始了游戲。若游戲進行順利,教師就不需要進行指導或干預;若幼兒遇到困難或挫折停止游戲,或游戲出現意外而無法繼續時,便是教師適當介入的時機。在實際游戲中,教師會不分時機地介入幼兒的游戲活動,打亂了幼兒的游戲計劃和節奏,影響了區域游戲的教學效果。例如,部分教師會在幼兒玩得正起勁時突然介入并提出“你在做什么?”“這是什么游戲?”“這個是什么?”等問題,干擾了幼兒的游戲思緒,使活動效果大打折扣。
4. 忽視幼兒的個體差異
在幼兒園區域游戲中,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是非常重要的。每名幼兒都是獨一無二的,兒童視角強調尊重幼兒的意愿和想法,保障幼兒的權益,因此,教師應該把幼兒的權益放在組織開展活動的首位。但在實際活動中,整個游戲的組織開展通常由教師主導,教師制訂目標、規則、玩法等,提前安排整體流程,幼兒只是機械地遵守游戲規則、完成游戲任務,這樣沒有考慮到幼兒的具體情況,忽視了幼兒的個體差異,導致幼兒被動地“玩”,在游戲區域中會無所事事,難以促進幼兒獨立自主、團結協作等能力的提高。
5. 區域規劃不科學,活動材料匱乏
在幼兒園游戲區域的規劃方面,要注重區域規劃的合理性和高效性,確保規劃的區域是幼兒所喜歡的。在規劃游戲區域時,教師不僅要考慮幼兒自身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還要考慮到幼兒的興趣愛好。然而,部分幼兒園的活動室中出現了有的區域空無一人、有的區域人員爆滿的現象。因為游戲區域是教師站在自己的角度考慮并規劃出來的,所以個別區域不受幼兒歡迎,浪費了活動室的空間和游戲材料。在幼兒園的活動室中,有些幼兒抗拒不感興趣的區域,如數學區等,這些區域沒有給他們帶來游戲的欲望。
在游戲材料的投放環節,部分教師沒有考慮幼兒的個體差異、現有發展水平和興趣,更多考慮的是材料的便利和教學任務的需要;部分教師提供的材料通常沿用一個月或一個學期,材料單一導致幼兒缺乏探究興趣。當幼兒在區域游戲活動中接觸的材料數量有限或長時間沒有更新材料時,就會逐漸失去對材料的新鮮感和好奇心,降低對游戲活動的興趣,無法全身心地投入活動,教學效果會大打折扣。
6. 活動形式單一
在以往的幼兒園區域游戲活動中,教師投放材料,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區域,并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開始游戲。單一的區域游戲活動開展方式不能給幼兒帶來良好的體驗,還會使幼兒產生厭倦情緒。在開展區域游戲活動時,教師讓幼兒自主選擇區域,講解游戲的玩法,長此以往,幼兒會對活動開展形式降低探索欲望。
7. 活動評價片面
在幼兒園區域游戲活動的評價環節,教師和幼兒作為活動的參與者,雙方都有評價的權利。然而,現實情況是多以教師為主實施評價,很少以幼兒為主體對游戲作出評價。幼兒自己沒有作出評價,也沒有思考教師的評價是否合理、準確,評價標準也是教師提出的,沒有讓幼兒參與,忽視了評價的合理性和幼兒的主體地位。
二、基于兒童視角的幼兒園區域游戲活動優化策略
1. 制訂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活動目標
活動目標指引著游戲活動進行的方向和節奏。因此,科學、全面的活動目標在幼兒園區域游戲活動中不可或缺。在活動開始之前,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發展情況制訂全面的活動目標和課程思政目標,彌補部分教師容易忽略的價值觀培養方面的目標,有利于紅色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使幼兒獲得全面、良好的發展。例如,在角色扮演區,“革命家的故事”游戲活動目標包括:了解革命先烈的偉大精神;能講述和表演革命英雄事跡;強化幼兒的愛國主義情懷和對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
2. 增強幼兒的自主選擇性
幼兒是整個區域游戲活動的主角,教師是游戲活動的觀察者、指導者、合作者,應當尊重幼兒的選擇,把主動權歸還給幼兒,讓幼兒擁有自主選擇游戲區域的機會,激發其在區域游戲活動中探索的主動性。因此,在區域游戲活動開始之前,教師要讓幼兒按照自己內心的真實意愿選擇區域,不能強迫幼兒去自己無感的區域,要體現游戲本身所具備的自主、自由的特點,真正促進幼兒的發展。
3. 選擇合適的時機指導游戲
在區域游戲活動中,教師要注意觀察幼兒的游戲進度,了解幼兒的興趣和發展需要,根據幼兒的游戲情況選擇合適的時機深入幼兒之中,給予適當的指導和幫助。教師可以在幼兒需要幫助、違反游戲規則、多次重復單一行為、不會運用游戲技能或無所事事的情況下介入其中。例如,在“開心疊高樂”區域游戲活動中,一名幼兒選擇用一次性紙杯疊高,他將杯口朝上,一個一個地摞上去,疊了很多紙杯后高度并沒有增加多少,且幼兒還在不停地重復此步驟。此時,教師可以再拿幾個紙杯,將第一個紙杯的杯口朝上,然后將第二個紙杯的杯口朝下,對應疊放,反復幾次,幼兒會受到啟發,最終把紙杯越疊越高。
4. 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區域游戲活動多以教師為主導,幼兒是被動接受者,這樣會影響幼兒的學習效果。因此,教師要考慮幼兒自身的發展水平和興趣愛好,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以尊重、開放、包容的態度對待幼兒,看到幼兒的獨特性,積極與幼兒溝通、交流,與幼兒建立平等、信任的關系,促進每名幼兒都能獲得良好發展。
5. 創設幼兒感興趣的游戲區域環境
興趣能調動幼兒的參與積極性。教師在設計區域游戲活動時必須關注幼兒的興趣和需求,根據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創設適宜的游戲環境,營造濃郁的活動氛圍。因此,教師要從兒童視角創設游戲區域環境,用幼兒喜歡的鮮艷色彩來營造區域游戲活動氛圍。在創設游戲區域環境時,教師應當征求幼兒的意見,創設對幼兒發展有意義的游戲區域環境,這樣的環境能為幼兒提供更多表現自我的機會,有助于激發幼兒的參與興趣。例如,部分幼兒喜歡趣味性強的區域,如角色扮演區,教師可以準備符合幼兒喜好的服裝道具和舞臺布景,讓幼兒扮演不同的角色,充分釋放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體驗扮演不同角色帶來的快樂,通過角色扮演提高語言表達和社交能力。
材料作為幼兒玩游戲的工具,不僅起著聯結幼兒與游戲的中介作用,還是影響幼兒游戲質量的關鍵。當幼兒對游戲不感興趣時,教師應該適當置換材料。因此,教師要為幼兒提供多元、有效的活動材料,根據幼兒的需求和年齡特點及時更新材料。幼兒的個性不同,選擇的材料也會不同。有的幼兒喜歡建構游戲中的雪花、積木等材料,有的幼兒喜歡毛絨玩具、布偶娃娃等材料,教師要滿足不同幼兒對材料的需求,提供豐富多樣的活動材料供幼兒挑選,也可以將多種材料分批投放。
6. 豐富區域游戲的開展形式
為了使幼兒保持對區域游戲活動開展形式的好奇心,教師可以將區域游戲活動與幼兒園的其他活動結合起來,在保持幼兒新鮮感的同時,完成幼兒園的活動任務。例如,在區域游戲活動中開展繪本故事閱讀活動,以游戲形式表現繪本想要傳達給幼兒的思想。在美工區,教師可以讓幼兒根據故事情節畫出故事場景,或者畫一些繪本故事中的人物;在表演區,教師可以讓幼兒穿上與故事相關的服裝,將繪本故事演繹出來;在閱讀區,教師可以引導幼兒進行角色分配,將繪本通過繪聲繪色的朗讀呈現出來。將區域游戲活動與繪本閱讀相結合的方式,不僅能激發幼兒對繪本的閱讀興趣,還豐富了區域游戲的形式。
7. 建立健全評價體系
評價是深度學習的必要條件,對于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來說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建立健全評價體系有助于增強幼兒的自我意識,培養幼兒的主動性,使幼兒在區域游戲活動中獲得更好的發展。因此,教師和家長可以一起對幼兒的發展水平進行評價、分析,提出合理的建議,幼兒也要對自己進行評價。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發展情況,完善評價體系,讓家長等對孩子的認知水平、學習狀態等方面作出評價,全面了解幼兒各方面的情況,對不足之處提出針對性的改進建議,使幼兒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三、結束語
教師要基于兒童視角開展區域游戲活動,為幼兒的認知水平和動手操作能力的發展提供良好條件,豐富幼兒的活動體驗,全面提高幼兒的綜合素質,充分發揮區域游戲活動在實踐中的教育價值。
參考文獻:
[1]蔡冬雅. 基于兒童視角的閩南文化課程實施原則與策略[J]. 學前教育研究,2024(4):87-90.
[2]金琰. 幼兒本位視野下建構游戲的教師支持性指導研究[J]. 當代家庭教育,2023(10):74-76.
[3]湯瑩. 兒童視角下幼兒園繪本游戲化閱讀的行動路徑[J]. 亞太教育,2023(7):15-17.
[4]葉莉. 基于兒童視角的幼兒園混齡區域游戲組織策略研究[J]. 教育界,2023(32):113-115.
[5]呂文偉. 追隨幼兒" 快樂游戲:兒童視角下幼兒園戶外區域游戲探索[J]. 山西教育(幼教),2023(8):16-17.
[6]陳芳. 基于兒童視角的幼兒園混齡區域游戲組織與指導[J]. 教師,2022(20):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