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給“銀齡行動”老年志愿者代表的回信中指出,老年人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近年來,保康縣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老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把健全養老服務體系、提高為老服務質效作為應對人口老齡化趨勢的有效抓手,通過完善體系、優化功能、豐富模式等,強化組織引領,把老年人生活保障好、作用發揮好、權益維護好,讓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所為。
完善體系,搭建養老服務平臺。強化組織領導。將高質量推進黨建引領老年人關愛行動作為縣鄉村三級書記領辦的基層黨建重點項目,形成縣委書記上手抓、組織部部長具體抓、鎮村書記一線抓的工作格局;成立保康縣為老服務指導中心,對縣域內機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實行全過程指導、監管和考核,為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提供堅強組織保證。深化組織覆蓋。探索養老服務領域黨建聯建,構建“社會組織綜合黨委—為老服務聯合黨總支—養老機構黨支部”的組織架構,推動黨的組織和工作有效覆蓋全縣養老機構和為老服務組織;指導鄉鎮福利院等養老機構按照黨組織成立標準應建盡建,指導優撫醫院黨支部等養老機構黨支部加強黨組織標準化、規范化建設,整體提升養老服務水平。優化組織模式。發揮基層黨組織組織功能,打破以往由政府單一出資模式,通過黨建搭臺、整合資源、協調聯動,實行“財政+社會資本+慈善基金”多元化籌資機制,以鄉鎮為老服務綜合體為中心,推行1個社區養老服務綜合體+N個村(網格、小區)為老服務站點的“1+1+N”模式,先后打造鄉鎮示范性養老中心2個,建成3個村(社區)養老服務綜合體,輻射帶動周邊17個村(社區)為老服務站點。
優化功能,提高養老服務質量。完善配套設施。統籌現有資源,通過購置、置換、租賃和適度新建等方式,深入實施居家適老化改造,加強家庭養老床位建設,著力滿足居家養老服務設施保障需求,切實改善居家養老環境。2024年開展居家適老化改造110戶,家庭養老條件不斷提升。注重關愛服務。持續加強對生活困難、失能、空巢等各類群體老年人的救助,真正兜牢民生底線。對178名困難老人登記造冊,發揮黨組織引領作用,建立黨員一對一幫扶機制,通過定期上門入戶、電話視頻等方式,常態了解老年人需求,幫助解決急難愁盼問題。助力銀發生輝。鼓勵退休老黨員老干部創建黨員示范崗、服務崗,強化示范引領,為經濟社會發展貢獻“銀發力量”。推廣實行“銀齡互助+”模式,積極引導有能力的老年人志愿者利用閑暇時間為獨居、空巢老人提供服務,以老助老,助力老有所為。全縣120余名退休老黨員擔任為老服務志愿者,先后開展志愿服務活動70余場次,惠及老年人3200余人次。
豐富模式,匯聚養老服務合力。提升居家養老能力。在村(社區)建立嵌入式養老服務設施,按照簡便實用標準,打造191個農村標準化互助照料活動中心,為分散特困供養、留守等老年人提供日間托管、助餐供應、生活照料等服務,大力解決就餐、就醫、就學、救助難題。開展失能老年人家庭照護者技能培訓班11期,普及居家護理知識,將專業服務延伸到家庭,做實做強居家養老。吸引社會力量參與。通過購買服務、委托經營、公建民營等方式積極引進市場服務主體,興辦面向中高收入家庭的養老機構,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養老服務體系,滿足多元化、便利化、個性化服務需求。目前,全縣各類養老機構新增至15家,養老床位達1700余張。加強公辦養老機構兜底。發揮公辦養老機構“兜底線、保基本”功能,在滿足特困老人“應住盡住”的前提下,加強標準化建設和規范化運營,分類實施硬件提質、軟件升級,分批次打造“失能院”“療養院”等功能型福利院。全縣802名特困老人全部入住福利機構,縣社會福利院、城關鎮福利院等8家福利機構被評定為國家二星級養老機構。馬橋鎮中坪村集體興辦醫養中心,讓群眾共享經濟發展成果,獲評全國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
(作者系保康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