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語文統編教材為落實課程標準提出了“美的表達與創造”寫作要求,在“單元學習(研習)任務”中,安排具體寫作任務進行對接訓練。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需要聚焦重點,開展針對性指導,讓學生從單元課文中學習寫作方法,在完成寫作任務中積累寫作經驗。
關鍵詞:高中語文;單元寫作任務;教學落實
為落實課程標準在“課程目標”中提出的“美的表達與創造”要求,高中語文統編教材在“單元學習(研習)任務”中,安排具體寫作任務進行對接訓練,并提供相關的寫作知識短文。教師如果按部就班地進行單元寫作訓練,容易出現零碎、隨意的傾向,導致學生寫作缺乏整體意識。這要求教師認真梳理、分析單元寫作任務的特征,圍繞整體目標探索落實單元寫作任務的有效方法與路徑。
統編教材中單元寫作任務與單元閱讀內容之間有密切聯系。這需要教師梳理單元寫作任務,找準與所對應的學習任務群的表達要求。
(一)重視讀寫融通
讀寫融通是統編教材一以貫之的編寫理念,在高中階段這種要求提升到在閱讀中自主領悟寫作方法并自覺遷移到表達實踐中。只是這種自主與自覺還需要教師的適時指導與點撥。一般情況下,可以讓學生從“單元學(研)習任務”的提示中去體會與尋找讀寫融合的具體路徑。
以必修下冊第一單元為例。研讀“單元學習任務”會發現:任務一是讓學生讀先秦諸子學說,把握作品主要觀點和作者寫作思路;任務二是讓學生讀史傳作品,掌握質疑并開展探究的路徑,這是議論文寫作的基礎;任務三就是寫作實踐要求,讓學生把閱讀中習得的表達方法遷移在表達實踐中。
(二)具有豐富的情境
情境是任務群學習的前提,也是單元寫作任務的有效載體。單元寫作任務盡管表述的語言簡短,往往蘊含著個人體驗、社會生活、學科認知等多方面的情境創設,能夠促進學生順利開展相關寫作活動。
如必修上冊第二單元對應的是“實用性閱讀與交流”學習任務群,單元寫作任務的表述中有“教過兩代人的山村小學教師,抗擊疫情護佑生命的醫護人員,精心擦拭每一塊玻璃的保潔阿姨,春耕秋收辛勤勞作的農民,等等”,這些能讓學生關注身邊“平凡的勞動者”,并以他們為表達對象,完成自己對勞動價值與意義的最真切地感知。
(三)強調自主開放
高中寫作倡導自主開放,既凸顯了單元寫作任務的時代特征,又落實了以生為本的學習理念。在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的新時代,對于同一寫作任務,學生可以多元思考與理解,因而在寫作內容和表達方式上具有自由選擇的空間。
單元寫作任務的具體落實,需要教師充分把握單元任務群的特點、文體要求、具體學情,形成清晰的操作流程,從中找準有效的寫作方法與路徑。
(一)提煉單元寫作任務的核心
落實單元寫作任務,需要教師從單元學習的目標設置中提煉核心要素。以“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學習任務群為例看,相關的寫作要求有:“學習表達與闡發自己的觀點……學習多角度思考問題。學習反駁……”這至少涉及議論文的三種寫作要求,在一個具體單元學習中,只會聚焦一種寫作方法;這就是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提煉的寫作任務中的核心要素。
如教學必修上冊第六單元,可以提煉的寫作任務核心要素是關于議論要有現實針對性,也就是在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中提煉出具有普遍意義的結論。
(二)建構單元寫作任務的知識
每次單元習作任務不是寫過了就完事,關鍵在于積累和建構不同文體的寫作經驗,逐步夯實學生的寫作基礎。
如必修上冊第七單元寫作任務是:同是寫景抒情,本單元的幾篇文章運用的藝術手法各具特色。借鑒這些文章的寫法,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散文。隨后的寫作知識短文《如何做到情景交融》,就以本單元課文為例介紹了具體方法與路徑:一是追求“觸景生情,情因景生”,二是做到“因情寫景,借景抒情”。這正是完成該單元寫作任務需要有效建構的寫作知識。
(三)厘定單元寫作任務的過程
統編教材對單元寫作任務的表述中一般都體現了寫作路徑與方法,實際上也體現學生寫作的思維過程,而有了清晰的思維過程作保證,學生的寫作才能做到步步推進、有條不紊。
如必修下冊第八單元對應的是“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學習任務群,學習的核心要素是在議論文中如何進行論證。教師需要根據編者意圖幫助學生厘定寫作過程,即先確定論點,然后圍繞論點選擇合適的論據,接著運用類比、對比、演繹、歸納等多種方法開展論證,并重視從語言邏輯上體現論證有力,讓人深信不疑。
梳理單元寫作任務特征和分析單元寫作任務要求,是為學生進行表達實踐服務的[1]。學生進行具體寫作,教師既要把握單元寫作的梯度要求,又要重視為學生提供適宜的表達支架,以幫助學生達成單元寫作任務目標。
(一)重視體現單元寫作任務梯度
高中統編教材安排的寫作任務大致可以分為敘事抒情、議論說理、實用交際等類型,但每一種類型既不是在一個單元完成訓練的,又不是連續安排訓練的。這就要求教師重視單元寫作任務之間的梯度要求,在不同單元寫作任務訓練中做到不越位、不缺位。如,在必修上冊和下冊安排的三個單元寫作任務中,訓練的是議論文的基礎性寫法;在選擇性必修教材中,安排的四個單元寫作任務,是訓練含有高階思維的表達。
(二)適時提供單元寫作任務支架
落實單元寫作任務強調學生自主,并不意味著教師可以當甩手掌柜,而應根據學情適時提供寫作支架。
如選擇性必修中冊第一單元對應“科學和文化論著研習”任務群,單元寫作任務指向深化理性思考,學習的是“論說留有余地”的寫作方法。這樣的寫作方法學生在運用時有一定的難度,需要教師適時為學生搭建過程支架:從單元課文中找出“論說留有余地”的范例,并從中提煉方法;理解“論說留有余地”的關鍵在于不武斷偏激、有分寸地辯證看問題。
總之,落實高中語文單元寫作任務,需要教師聚焦重點,開展針對性指導,讓學生從單元課文中學習并運用寫作方法,在完成寫作任務中積累寫作經驗。
參考文獻:
[1]程載國.群文聯讀教學如何提煉專題教學點[J].語文教學通訊,2022(02):5-6.
作者簡介:浙江省樂清市教育研究培訓院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