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碧水浩蕩東流,在新的坐標上,長江這條黃金水道正被賦予全新的時代使命。
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強調,必須從中華民族長遠利益考慮,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努力把長江經濟帶建設成為生態更優美、交通更順暢、經濟更協調、市場更統一、機制更科學的黃金經濟帶,探索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子。
2024年4月,國家稅務總局湖北省稅務局籌劃“稅務藍·發展紅”黨建引領工程揭榜掛帥行動,武漢市稅務局作為合作單位,積極參與“拓展提升‘稅護長江’工程”的揭榜,爭當服務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排頭兵,落實稅收政策,強化納稅服務,助力武漢市加快把生態資源優勢轉化為綠色發展優勢,重塑新時代武漢之“重”。
揭榜掛帥奮勇爭先綠色稅制點亮“綠色”江城
“在生態環境保護上,一定要樹立大局觀、長遠觀、整體觀。”近年來,武漢稅務部門不斷完善綠色稅制、落實綠色稅收政策,逐步搭建起環境保護稅、資源稅、耕地占用稅、車船稅等“多稅共治”的稅收體系,稅收優惠政策“多策組合”,有力推動生態文明建設與高質量發展互促共贏,展現新時代稅務擔當。
2024年以來,江岸區稅務局、新洲區稅務局、蔡甸區稅務局、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稅務局作為“拓展升級‘稅護長江’工程”在武漢市稅務系統的重點實施單位,協同其他各區稅務局全力推進該項目落地。
“不僅要勇于擔當,敢于攻堅,更要善作善成?!苯涍^緊張的籌備,揭榜單位與合作區局密切溝通,組建集中攻堅團隊。短短十多天,就制定了項目推進工作方案和統籌協調機制,細化分解責任、明確創新措施、確定實施步驟、完成時限等,明確任務書、時間表、路線圖。
在江岸區,稅務部門持續完善多部門信息交換協作機制,深化拓展“綠稅指數”“綠稅貸”“綠稅共享”應用范圍,形成相關長江經濟帶發展的若干稅收大數據分析報告,全方位、多角度對地方綠色發展狀況進行量化評價,為湖北武漢乃至長江經濟帶建設建言獻策。
新洲區稅務局多方探索為環保企業建立政策落實快捷通道,深入落實以舊換新“反向開票”機制,深度破解這一領域資源回收型企業所得稅稅前成本難以列支的難題。
蔡甸區稅務局與生態環境部門深度牽手,打破信息壁壘,打造綠稅助企2.0創新項目。該局會同武漢市生態環境局蔡甸區分局開展聯合服務行動,共建機制吸引了金融、土地、規劃、城管等多個部門主動參與,“綠色朋友圈”加入者踴躍,綠色稅制的理念越來越深入人心。
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稅務局進一步推進稅收服務武漢都市圈“武鄂黃黃”核心區建設若干措施,重點支持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融合創新高質量發展,以高效的稅費服務拓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廣度和深度。
一幅追“新”逐“綠”的時代畫卷正在湖北武漢徐徐展開。
因勢利導以“綠”引航助力老工業基地轉型升級
“‘稅護長江’工程內涵豐富?!蔽錆h市稅務局負責人認為,就是要以更高站位、更寬視野、更大力度全面貫徹綠色發展理念,著力構建綠色稅收體系,引導企業向新向綠發展,特別是著力推動、促進老工業基地、傳統產業向新向綠轉型升級,推動形成“清澈的產值”和“可持續的稅收”。
武漢鋼鐵有限公司是新中國成立后興建的第一個特大型現代鋼鐵聯合企業,位于武漢市青山區,新中國的第一爐鐵水就出產于此。
作為綠色稅收體系的核心稅種,環境保護稅通過“多排多繳、少排少繳、不排不繳”的稅收調節機制,能有效增強企業環保意識,通過稅收杠桿效應,引導從“被動減排”逐步走向“主動防污”。在武漢稅務部門的全力支持下,作為一家沿江大型制造企業,近三年來,武鋼有限公司先后完善并發布了“長江大保護行動方案”“廢氣超低排放行動方案”,累計投入130多億元實施超低排放環保項目改造109項,四燒脫硫脫硝設施、一燒脫硝裝置、煙氣凈化裝置等一批環保設備投入運營,廠區內廢氣、廢渣等污染物排放濃度顯著降低,空氣質量明顯提升。
青山區稅務局建立了“稅企直聯”服務團隊,利用稅收大數據“精準畫像”,梳理匹配武鋼有限經營實際的稅費優惠政策,通過政策宣傳、輔導、落實快速反應鏈,確保企業能夠及時享受到環境保護稅、購置節能節水安全生產專用設備抵免企業所得稅等“綠色”稅收優惠政策,用稅惠紅利助力企業綠色轉型升級。
“針對鋼鐵制造行業的特點,我們梳理了個性化的綠色稅費優惠大禮包,并組建稅企直聯稅收管理服務團隊,深入企業點對點開展政策輔導,確保稅惠紅利精準滴灌,讓企業從綠色轉型中贏得滿滿獲得感。”青山區稅務局第二稅務所副所長楊曦算了一筆賬,近年來,稅務部門累計助力企業享受綜合利用資源優惠減免企業所得稅收入8000余萬元。
“很必要,很及時?!蔽滗撚邢薰矩攧詹繀窍壬榻B,稅務部門上門講解,幫助分析,讓政策春風第一時間吹進廠房車間?!霸趲椭搯挝挥嬎愕倪^程中,青山區稅務局告訴他們用冶煉渣生產氯化高爐礦渣時取得的收入屬于廢料再利用,可減按90%計入企業所得稅收入總額?!蔽滗撚邢薰驹谫徶煤透脑旃澞?、節水、環境保護等設備時,享受到了按專用設備投資額和對專用設備數字化、智能化改造投入的10%抵免當期所得稅應納稅額政策。此外,綠色制造、環境治理、減碳降碳等項目的研發支出,除作為費用在企業所得稅稅前列支以外,也享受到了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的稅收優惠。
“節能減排的每一點進步都會直接反饋為企業環境保護稅賬面金額的減少。”吳先生欣喜地說,近年來,企業通過節能減排設備升級改造享受到了甜頭,噸鋼能源成本大幅下降。而申報繳納的環境保護稅稅額則明顯減少,自2018年以來稅收負擔率下降了11個百分點。多年前有化工產品異味的焦化區域,如今已花香撲鼻。2024年,武鋼有限公司還完成了“湖北省環保A級績效企業”公示以及“雙碳最佳實踐能效標桿示范企業”公示。
“零碳江風”撲面而來長江中游第一港邁向“綠色港灣”
隆冬時節,武漢長江中游航運第一港——武漢陽邏國際港,智能化集裝箱碼頭車來船往,自動化橋吊起落,50多臺人工智能運輸機器人往來穿梭,一派繁忙。
作為長江中上游最大的集裝箱轉運樞紐港,也是武漢承載“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戰略支點功能的陽邏港,擁有多個5000噸級集裝箱泊位、10萬平方米庫場。以往,陽邏港的貨運車輛、重卡、船舶多使用柴油發電,造成水面、空氣、噪聲污染,碼頭揚塵也是長期被詬病的問題,這些都是擺在港口主管部門面前必須破解的難題。
“為了讓我們迅速理解綠色稅制的相關政策,武漢稅務工作人員泡在港口一線,開展綠稅助企行動,整理更新專項稅收優惠政策合集,并且提供集中授課、線上交流、風險提示等咨詢輔導,全力支持港口向綠色轉型發展?!焙备劭诩瘓F相關負責人介紹,2024年,陽邏港累計享受減免稅款4673.49萬元,同比增長30.61%。
眼下,在綠色稅制政策的引導下,湖北港口集團公司聚焦港口電氣化、車船電動化、岸電建設運營、屋頂光伏建設、能源托管等重點領域,推進規?;噪姶秃竭\船舶替代工作,協力推廣應用長江流域純電船舶換電模式。
中遠海運是全球排名首位的航運巨頭。2021年8月1日,中遠海運陽邏港集裝箱水鐵聯運二期項目開港通車,長江航運與鐵路運輸在項目區域內首次實現“無縫對接”。該項目是我國首個內河自動化鐵路運輸碼頭。
“要助力企業一開始就從綠色碼頭起步。”秉持這樣的信念,武漢稅務部門迅速與中遠海運對接,推出多項措施簡化稅費辦理流程,持續深化“非接觸式”辦稅,提供優質高效的線上辦理服務。長江新區稅務局將綠色稅制的政策送到企業家門口,優化完善征納互動服務運營體系,提高全程網辦效率。
綠色稅制的正向激勵和反向約束效應不斷顯現。如今,中遠海運陽邏鐵水聯運碼頭對標全球最高標準打造綠色化、自動化一體的數字碼頭。截至2024年4月,萬TEU綜合能耗比2022年下降率達19%,萬TEU二氧化碳排放相比2022年下降17%,實現了發展與環保的共贏。
傾情守護一江碧水從黑臭污染到清波蕩漾
“以前夏天氣味太刺鼻,都不敢開窗戶,現在清波蕩漾,成了休閑好去處?!痹诮秴^,一到周末,黃孝河邊翠柳拂動,風景如畫,這條漢口最大的排水干渠成為水環境治理的典范案例。
江岸區稅務局大力發揮環境保護稅的正引反逼機制,推動全區一大批企業主動治污,享受環保紅利。
“減按15%的稅率享受企業所得稅優惠,這極大地減輕了資金壓力,讓我們能夠輕裝上陣,從容進行水環境治理。”武漢黃孝河機場河水環境治理公司財務負責人王林說,江岸稅務集中優勢力量,依托“稅務小江”服務團隊,有針對性地開展輔導,讓參與環保治理的第三方企業稅收優惠政策應享盡享。有了底氣,企業因此敢于購置用于環境保護、節能節水、安全生產等專用設備,增強了加快解決黃孝河水污染問題的信心和動力。
“這件最頭疼的事化解了?!苯?,位于長江之畔的武漢動力電池再生技術有限公司辦稅人梁女士在成功操作“反向開票”并完成申報后,對這一稅收政策在新洲快速落地贊不絕口。據悉,該公司是全國動力電池回收、拆解和綜合利用的龍頭企業,在動力電池全生命周期關鍵技術環節申請核心專利330余項,2022年12月被評為武漢市上市“金種子”企業,2023年被工信部認定為“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
據了解,該企業力爭創建世界最大的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基地,打造“電池回收—原料再造—材料再造—電池包再造—再使用—梯級利用”全生命周期價值鏈體系,實現廢舊電池變廢為寶、循環利用。2023年動力電池回收拆解的動力電池達到27454噸,占中國退役動力電池總量的10%以上,僅這一項舉措就截斷了大量過期電池殘液可能對長江水質造成的污染。
一直以來,資源回收企業向個人收購廢舊物品很難取得發票,導致增值稅進項稅額無法抵扣,企業所得稅稅前成本難以列支。“反向開票”政策出臺后,新洲區稅務局全力梳理篩選出符合條件的納稅人,精準滴灌,詳細宣傳講解“反向開票”的具體措施、操作流程、注意事項等內容,助力轄區內多家資源回收企業成功“反向開票”,切實提升企業“收舊換新”動力,推動資源回收利用行業全產業鏈規范發展。
綠色稅制守護下,武漢實現了一江清水向東流。近年來,長江干流武漢段水質基本保持在二類水,在長江經濟帶11省市中排名靠前。
精心培育新質生產力“綠色”催化劑助燃澎湃動能
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這一重要論斷,深刻闡明了新質生產力與綠色生產力的內在關系,指明了發展綠色生產力的重要方向和實踐路徑,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美麗中國提供了行動綱領和科學指南。
武漢稅務部門積極助推武漢市走好科技創新和綠色發展這步先手棋,用綠色稅制激活這座華中特大城市的澎湃動能。

“大壯”機器人是武漢格藍若智能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最新研發產品。2024年7月,格藍若與華中科技大學通過湖北省科創供應鏈“天網”平臺對接簽署成果轉化合作協議,出資8000萬元買下陳學東院士團隊超精密主動減振技術、智能人形機器人技術知識產權,啟動產業轉化。
“大壯”機器人想要實現負重狀態下的行走動態平衡,對研發的技術要求非常高。格藍若每年研發支出均在6000萬元左右。為承載這些技術成果,武漢格藍若精密技術有限公司圍繞精密主動減振技術開展產業化,并作為湖北省“鏈主”攻關人形機器人整機技術。
“在公司成長過程中,武漢稅務部門主動提供精準涉稅服務,輔導防范涉稅風險,特別在稅收優惠方面,對整個項目研發幫助很大,年均享受優惠逾千萬元?!闭勂稹按髩选钡漠a業化之路,公司財務總監高峰對稅務部門的“店小二”服務連連點贊。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稅務局第二稅務所在研發投產試用過程中始終相伴,隨叫隨到,幫助企業稅收優惠應享盡享,助力研發每個環節順利推進。
稅收紅利釋放助力格藍若“大壯”機器人的成長,只是光谷5700家高新技術企業、141家武漢市上市“金種子”和45家上市“銀種子”企業向“新”而行的一個縮影。
“月銷量連續破萬,實現‘六連漲’?!睍r近年關,東風嵐圖汽車佳音頻傳。2023年最后一個月的銷量首次突破1萬臺,2024年更是一路高歌猛進,競逐新的歷史目標。
“連續三個月躋身‘萬輛俱樂部’,2024年1—11月同比增長81%。”臨近年底,東風嵐圖汽車再傳捷報,銷量迎來“七連漲”,背靠東風集團55年的造車功底,從產品的精益求精到渠道的高效運作,生動詮釋“嵐圖速度”。
作為漢產本土新能源汽車的領軍者,這個發布才4年的汽車品牌,已經在諸多賽道遙遙領先,實屬不易。
“之所以在這么短時間內實現如此大的進步,與國家支持企業研發的稅收優惠政策密不可分?!蔽挥谥袊嚬鹊膷箞D汽車稅務負責人康沖介紹,武漢經開區稅務直通車團隊精準把脈,金牌管家定制服務,一呼即應,保障企業難題攻關實時對接,高效處理。在供給端,保證了嵐圖獲得了新能源汽車企業多項稅收優惠;在需求端,稅務部門積極落實新能源汽車免征、減征車輛購置稅,為嵐圖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
“一年申報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超過3000萬元,企業將這筆資金用于研發創新、數字工廠建設、高素質人才引進,形成研發提升再研發的良性循環。”康沖說,嵐圖向新向綠發展能力不斷增強,在新能源領域取得了數百項專利,嵐圖FREE、嵐圖夢想家等車型已銷往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2024年,武漢市稅務局發布《稅收服務新質生產力八大行動計劃》,大力實施稅費優惠政策宣傳擴面、科創企業精準滴灌、智慧辦稅質效提升、線上退稅提速、科技主體增量提質、稅費服務集成、新時代“楓橋式”稅務所建設、科創企業訴求直達等八大行動,推動光芯屏端網、人工智能、數字經濟、生物科技、綠色低碳經濟等高新技術產業長足發展。
“武漢稅務人將牢記囑托、奮勇爭先,以改革破題、以創新驅動、以數字賦能,在統籌推進傳統產業升級、新興產業壯大、未來產業培育上出更多實招,在支持新業態、新賽道、新經濟上辦更多實事,用稅務力量搭建‘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的橋梁,為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湖北實踐作出稅務貢獻?!蔽錆h市稅務局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