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質生產力是對傳統生產力的發展,代表著人類社會生產力的不斷躍遷。我們要全面、準確、科學把握新質生產力在新發展理念維度上的意涵,構建“一軸二力三高四維”的分析框架。其中,“一軸”指新質生產力以創新為統領軸心;“二力”指新質生產力以塑造高質量發展的推動力和支撐力為目標;“三高”指新質生產力以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為特征;“四維”指新質生產力以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為延展。稅務部門要立足本地實際,創新思維理念,探索數字技術,打造“智慧稅務”,積極推動新質生產力的實踐發展。
加大稅收政策宏觀支持力度
(一)探索形成新質生產力要素創新相關稅收政策
新質生產力要素提高了資源配置效率,改變了市場組織形態,影響了價值流轉和分配,擴大了市場覆蓋范圍,因而在稅收制度和政策方面也需要相應地進行調整。一方面,要結合現代稅收制度建設要求,系統構建新質生產力資源化、資產化和市場化的稅收政策體系,發揮好稅收政策的激勵引導作用,助推新質生產力要素的價值實現;另一方面,要基于新質生產力特性導致的企業組織形態、商業模式、價值創造方式和利潤流動性等帶來的挑戰,適當調整優化稅收優惠政策,堵塞稅收漏洞。
(二)促進新質生產力轉化的精度和效率
重大科技創新是新質生產力形成的關鍵,科技成果的實踐應用和商業化轉化是孵化培育新產業的重要支撐。科技創新的稅收政策不能停留在宏觀上“政策覆蓋到”的層面,下一步應深入研究科技創新規律,聚焦決定科技創新成敗的核心領域和關鍵環節,瞄準科技創新閉環中的斷點和堵點,實行稅收政策的精準滴灌和多輪澆灌,從政策覆蓋轉向政策效能提升,提升政策強度,催生重大科技創新成果涌現。
(三)完善促進高質量發展的稅收政策
新生產要素和新質生產力的價值最終要落實在新產業的培育上。通過調整稅收優惠政策的享受主體和實施期限來鼓勵企業科技創新,例如此前在一段時間內延長企業的虧損結轉年限,以及宣傳輔導高新技術企業享受先進制造業、工業母機和集成電路企業增值稅加計抵減政策紅利等。
發揮“以稅資政”作用提能級、優結構
(一)推動轄區內支柱產業“能級提升”
通過稅收數據分析轄區內產業機構經濟情況與稅收貢獻情況,為地方經濟發展建言獻策,包括應鼓勵新質生產力發展,淘汰落后生產要素,兼顧區域特色,依照本地區關鍵行業的資源特點和產業水平,針對性地激勵新型產業、商業模式和增長潛力的培育。通過新技術革新和升級傳統行業,力爭推動產業轉型向著更高層次、更智能化、更環保的方向發展。
(二)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強基立柱”
依托科創資源和科技型市場主體集聚優勢,對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工業軟件、信創軟件)、數字創意、生物醫藥健康、低空經濟等業態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針對新興業態制定精準化的稅源培植政策,保持戰略定力和耐心,培育壯大產業基礎,厚植深耕產業土壤。
(三)推動未來產業從零基礎加快布局
依托稅務部門發票流等相關信息,梳理上下游產業鏈,聚焦于健康領域、信息技術和先進制造業作為突破口,整合向納米級微觀領域的深度研究以及對空間技術的探索。借助區域內的國家實驗室、科學研究機構、頂尖研究型院校以及科技行業領先公司的力量,輔助或加入國家級、地方級的創新平臺項目。快速發展領先、多學科交叉、革命性的科技創新,致力于實現更多創新型的“零到一”的技術突破。
強化稅收政策輔導,促進集聚效應
(一)推動研發設計與成果轉化集聚發展
對于在轄區內進行生產性自然科學研究、工程技術試驗、生產性醫學實驗、工業設計及專業設計領域開展新材料、新工藝、新產品研制和醫學、藥理學、傳統中醫及中藥、工程及軟件設計、集成電路以及工業設計方面的研發企業,鼓勵企業積極取得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CMA)證書或知識產權認證,享受高新技術、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稅收優惠政策多方位提升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
(二)打造總部型經濟集聚新空間
對于新注冊在本區域的高端專業服務行業的企業,予以更多的稅收政策輔導和納稅服務舉措,鼓勵企業在本地聘請職工,提升本區域人口就業水平,積極引導企業在本區域產業集群中發揮總部作用,充分打造總部型經濟集聚新空間。
(三)加速“智慧稅務”體系建設
通過稅收大數據問計問需,加速本區域數字經濟產業發展,鼓勵引導數字金融業和數字化咨詢產業蓬勃發展,助力地方政府打造以“顧問增能+科技創新引導+資源聚焦+投入驅動”的新型商業模式,快速搭建“智慧稅務”系統體系。
作者單位:國家稅務總局廣州市天河區稅務局
延伸閱讀
襄陽高新區:“綠色稅收”引導企業節能減排
近日,湖北省生態環境廳發布《關于湖北省2024年第一批重污染天氣重點行業企業績效評級結果的公告》,東風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鑄造工廠獲評重污染天氣重點行業績效A級企業,是該省鑄造行業唯一一家績效A級企業。
A級是環保績效評級的最高等級。“工廠獲評績效A級企業后,不僅能享受到更多的扶持政策,行業影響力也將大幅提升,我們談合作的底氣更足了。”東風鑄造廠負責人吳大春說,“稅務部門及時上門輔導稅收優惠政策,宣傳‘綠色稅收’,我們受益很多。”
瞄準綠色發展目標,襄陽高新區稅務部門充分發揮稅收職能作用,持續優化稅費服務舉措,選派業務骨干主動上門了解企業生產經營情況,針對企業類型和污染物排放特點開展“一對一”政策培訓輔導,變“上門找政策”為“政策找上門”,推動稅費服務更加精細化、個性化。
“綠色稅收”為企業走穩高質量發展之路提供了有力支撐。在稅收政策的積極引導下,東風鑄造廠主動開展節能減排工作,下大力氣升級改造環保治理設施,采用國內首創的“廢塵收集倉”等環保設施,解決了大氣粉塵、污水處理等行業難題。
“2024年4月投產的屋頂光伏鋪裝面積達到10萬平方米,年可發電1125萬kWh,減少能耗折標煤519.47噸(當量值),減排二氧化碳 7578噸。”吳大春介紹。通過精細化的環保處理,東風鑄造廠每年可減少顆粒物排放115.815噸、非甲烷總烴排放0.139噸、硫化物排放225.517噸、氮氧化合物排放12.757噸、氨氮排放0.387噸,達到鑄造行業清潔生產國際先進水平。
“良性發展的背后,是稅務部門的貼心幫扶和稅收政策的大力支持。”談及企業發生的一系列變化,企業財務負責人常春梅感慨萬千,“稅務部門手把手地教、實打實地幫,2023年,我們享受土地使用稅減免821萬元,企業所得稅研發費加計扣除2464萬元,增值稅進項稅加計抵減3881萬元,在降低污染系數的同時,盡享稅收減免政策紅利,實現了環境保護和企業發展的‘雙贏’。”
(國家稅務總局襄陽高新區稅務局朱珈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