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性退休,即由政府規定一個退休年齡段區間(比如58歲到65歲),員工根據自身情況,在這個年齡段選擇合適的時間辦理退休手續,領取養老金。退休時間越晚,繳納的養老保險就越多,退休之后領取的養老金就會越多。
而延遲退休之所以成為世界潮流,與人均壽命延長、人口老齡化密切相關。
美國實行彈性退休制度。雖然65歲為法定退休年齡,但勞動者只要工作滿10年、年滿62周歲就可以領取養老金。當然,提前退休比正常退休領取的養老金要少,而推遲退休則可以獲得獎勵,但有補償獎勵的最遲退休年齡不得高于70歲。
彈性退休足夠靈活,但經濟低迷給美國的退休制度帶來挑戰。美國相關部門正在醞釀推遲退休年齡,一項調查顯示,大多數美國人,尤其是那些白領們愿意推遲退休。因為對白領來說,五六十歲仍然是一個經驗豐富、精力充沛的年齡,正是收獲榮譽和金錢的好時期。
哈得遜河谷歷史保護區是紐約市附近的一個著名旅游景點,由洛克菲勒家族捐贈、公共非營利機構管理。沿著專門開辟的步行道進入售票處,幾名老人笑容可掬地熱情指導游客如何購票、如何乘車到達旅游景點。旅游景點內的門衛、導游也全部都是65歲以上的老人。
維克多是洛克菲勒莊園的導游。他是當地人,以前是小鎮銀行的職員,65歲退休后就在哈得遜河谷歷史保護區工作。他說:“這里就是我的家,我會一直工作到不能動為止。我喜歡這份工作。”
然而另一部分人卻表示反對,認為推遲退休會改變美國的就業市場,加劇年輕人的就業壓力,出現老人與年輕人“爭飯碗”的情況。
在人口已經老齡化的歐盟,65歲以上的人口占總人口的比率是16%,40年后將達到28%,平均每4名工作年齡的人將“供養”1名65歲以上的退休人員。
作為高福利的北歐國家,芬蘭為其公民提供著“從搖籃到墳墓”的福利保障。2005年,芬蘭對其退休金制度進行了改革,將法定退休年齡從原來的60歲提高到63歲至68歲,同時降低了養老金每年增加的幅度。但在63歲到68歲期間,職工退休后獲取的養老金在工資中所占的比例每年將增加4.5%。也就是說,工作年限越長,退休后領取的養老金越多。
這一改革的結果是近80%的芬蘭人愿意在退休后繼續工作。已經退休的飛機維修技師卡里·伊爾沃寧認為,隨著人們壽命和預期壽命的延長,逐步推遲退休年齡是正確的做法;林業工人加諾·凱米萊寧則說,他的工作通常都是體力活,還需要倒班,許多工人會在臨近退休前幾年找一些輕松的工作來做。
德國在2012年1月通過法律,在2024年將退休年齡由65歲逐步過渡到66歲,再提高到67歲。在德國,工齡達到45年的退休者才能獲得全額退休金,即工資的70%。
法國政府于2023年1月10日公布了退休制度改革的初步計劃,包含將退休年齡推遲到64歲以及一系列改革措施,旨在拯救搖搖欲墜的退休制度。按照此前法國政府公布的計劃,推遲退休年齡將是一個漸進過程,計劃從2023年9月起,每年將法定退休年齡延遲3個月,直到2030年延長至64歲。
除了上述三國,希臘、意大利和西班牙也同樣推遲了退休年齡。
在亞太地區,日本采取“后代人扶養前代人”的社會保險方式,是退休制度比較完善的國家。日本從1942年開始推行養老保險制度,1961年建立起國民養老金制度,規定20歲以上的國民都有加入基礎養老金體系的義務。
日本法律規定,如果把女性的退休退職年齡設定得比男性低是違反社會秩序的,是違法和無效的,因此日本男女的退休年齡現在都是60歲,不過為了適應人口加速老齡化的現狀,日本政府已經決定,分別于2025年和2030年,將男性和女性領取厚生年金的年齡分階段提高至65歲。
事實上,在日本常常能見到七八十歲的老人仍在工作,日本政府也鼓勵企業允許員工在自愿情況下將退休年齡延至70歲。2020年,日本第六大家電連鎖運營商野島電器公布新規,允許員工工作到80歲,令不少人擔心:“這是要工作一輩子嗎?”
對于多數日本老人來說,“活到老,工作到老”是為了支撐晚年經濟所需。厚生勞動省2019年發布報告稱,到2040年,日本就業者中65歲以上高齡者的比例將達20%。
在移民國家澳大利亞,推遲退休年齡也在政界和社會中引起爭論。澳大利亞經濟發展委員會曾發布報告稱,如果將澳大利亞人的退休年齡提高到67歲,每年可節約養老金80億澳元。
不過,由于亞太國家所處的經濟發展階段不同,退休年齡是否推遲在各國仍然存在爭論。
(摘編自《工人日報》《參考消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