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站高峰日訪問量超過1600億次,每秒鐘售出1000多張車票,一年售出車票30多億張……鐵路12306作為全球最大的實時票務系統,讓中國人民逐漸告別通宵達旦排長隊購票的歷史,以“售票之變”引領億萬旅客出行之變。這套龐大系統背后的“最強大腦”之一,便是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首席研究員單杏花。2024年12月9日,中共中央宣傳部授予她“時代楷模”稱號,褒揚她是“科技創新賦能交通強國建設的鐵路先鋒”。
1974年出生在江西婺源的單杏花,從小家境貧寒。14歲那年,她如愿考上婺源二中,但99元的學費愁壞了一家人,最終靠著父親東拼西湊,才湊齊學費。接過沉甸甸的學費時,單杏花默默告訴自己:我一定要考上大學,不辜負父母的期望。
天道酬勤,1991年,單杏花順利考取西安工業學院計算機應用專業。這是她第一次坐火車外出求學,車站里排長隊購票的畫面令她印象深刻。大學四年,她勤工儉學,成績一直穩定在班級前5名。
1996年,為了更好地深造,單杏花考上華東交通大學的研究生,主修交通運輸工程與控制。哪想到入學不到一個月,她就被抽調參與國家重大科研項目“中國鐵路客票發售和預訂系統”的研發和推廣工作,核心任務就是將鐵路售票由依靠手工售票轉為計算機售票,22歲的她就此開啟職業生涯。
初出茅廬,單杏花內心充滿忐忑,覺得自己的計算機專業技術知識雖然掌握得不錯,但怎么用到項目中去,還是一頭霧水。于是,她專門為自己制定了學習和實操計劃。除了上下班時間和跟師傅們學習外,她在午休前看書半小時,下班后在電腦上多操練1小時,晚上睡前再學習至少半小時。勤能補拙,她的業務水平和技術能力都得到提升。
1996年12月底,領導安排單杏花和其他三人,去九江站進行客票系統1.0版本的推廣。1.0版本很脆弱,沒有師傅、沒有指導書,獨立負責后臺和前臺多個子系統的單杏花很緊張,生怕票賣出錯或是錢沒收對。在巨大的壓力下,她夜以繼日地學習、測試,反復核對每一個細節,確保萬無一失。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大家的通力合作下,系統在九江站順利上線運行,實現了九江站從手工售票向計算機售票的轉變。
首戰告捷,單杏花對自己在計算機應用技術方面有了信心。此后,她繼續從事客票系統研發工作,對鐵路客運相關的業務越來越熟悉,對計算機應用技術也越來越了解。只要鐵路總公司或鐵路局用戶提出與客運相關的功能需求,她都能給出很好的設計方案。
小有名氣后,有公司開出4倍的薪資想聘用單杏花,但她一口拒絕了,只因自己愛上了這份事業,享受鐵路客運創新、軟件故障修復及旅客好評帶來的滿滿幸福感。同時,單杏花堅定了自己的信念,那就是“要用技術去提升鐵路的運營管理水平,要用技術提升鐵路旅客出行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在信念的加持下,單杏花工作干得越來越踏實、越來越勤奮。她參與了客票系統1.0、2.0、3.0、4.0版本的研發推廣,不斷學習業務知識和技術知識。從學習協助到獨當一面,她逐漸成為中國鐵路客票系統研發團隊的“領頭雁”。
2005年,已是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客票總體組副主任的單杏花主持鐵路客票系統5.0版本的設計、研發和推廣工作,帶領團隊進行票額共用、復用剩余票調整等一系列售票組織技術的創新。因為系統的安裝調試需要在夜間進行,一年之中,她至少有2個月以上的時間都在通宵熬夜。她說:“讓出行購票不再困擾每一位旅客,是鐵路科技工作者必須啃下的‘硬骨頭’。”
2011年6月12日,12306網站正式上線,標志著中國鐵路進入電子商務時代,國人足不出戶就能在網上買到火車票。然而,隨著半年后春運出現“井噴式”購票需求,網站幾乎“崩潰”。
客票系統設計的高峰日售票量是100萬張,系統各環節的能力都是按高峰日100萬張設計的。而春運時的購票需求就像海水似的不斷涌來,導致網站入口直接堵塞,出現刷到余票的人提交訂單不成功、訂單提交成功的人看不到車票、看到車票的人無法點擊支付、支付成功的人看不到成交訂單等問題,系統出現一種“雪崩式”的連鎖反應,幾近癱瘓。
剎那間,鋪天蓋地的壓力都朝單杏花和她的團隊涌來。網絡媒體上調侃鐵路的花樣不斷翻新,其中有篇長文寫道,幾億元研發的系統還不如幾千元做的系統。可他們不知道的是,鐵路票務系統的邏輯算法,較電商網站要復雜得多。就拿余票計算來說,同一條線路不僅有普速列車和高鐵列車之分,還涵蓋若干運行區間,加上每趟列車還要區分不同席別……光一次余票查詢,就需要幾萬次甚至幾十萬次的復雜計算。
此時的單杏花沒有精力去互聯網上澄清,只能迎難而上,向這套世界上最復雜的購票系統發起挑戰。在與團隊成員進行“頭腦風暴”過程中,她大膽提出建立“異步交易排隊系統”的概念,即將12306網站設計成一個大超市,根據訪問量變化開啟多個“收銀臺”,將每個購票者分配到不同的“收銀臺”前排隊,以緩解擁堵狀況。
“拼了!”單杏花帶著系統開發人員,白天跟蹤系統運行狀況,尋找系統可優化環節,晚上23:00待系統停售之后,就白天優化后的內容,再進行修改、調試,忙到凌晨4點才能瞇會兒眼,6點半又得起來觀察晚上升級的效果。一天接一天,他們接連50多天都是這么度過的,作為項目負責人的單杏花要坐鎮指揮,自然熬夜最多。
最終,他們先后在售票組織策略、席位控制等方面取得重要的理論和技術上的創新與突破,使互聯網售票系統頂住了日點擊量14億次的壓力,高峰日售票量達到119.2萬張,超出了原設計的承載能力。
不滿足是向上的車輪。備受煎熬的春運結束后,單杏花下定決心:一定要做出讓全國人民滿意的系統。于是,2012年上半年,單杏花帶領團隊優化12306核心系統架構。8月,為了把系統架構調整好,她奮戰兩天兩夜,中間僅休息40分鐘……經過團隊無數個日夜的攻關突破,2013年春運期間,面對最高日銷量364.1萬張的峰值沖擊,12306經受住考驗,大家激動得熱淚盈眶。
自從參與中國鐵路客票系統研發項目以來,單杏花懷揣夢想與信念,率領團隊實現一次次攻堅,一輪輪超越。她主持或參與的重大科研項目,先后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鐵道部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等,她個人也獲得“2013年全國三八紅旗手”“2015年詹天佑鐵道科學技術獎青年獎”“2016年茅以升突出貢獻獎”等榮譽。
珍惜榮譽再出發。2017年,鐵路電子客票改革開始實施,單杏花和團隊在海南環島高鐵進行試點測試。可系統一上線就碰到問題:用紙質車票的乘客3秒就能過,刷身份證進站的人因為人臉識別太慢,漸漸排起了長隊。
測試過后,單杏花指出關鍵問題所在,提出只有靠人工智能技術,才能真正解決問題。于是,他們創新采用人臉識別數據并試行計算等新方法。經過好幾個月的技術攻堅,她和團隊才將刷身份證過閘機的時間縮短到1.5秒,比用紙票過閘機的平均用時還快。2019年1月12日,單杏花獲評2018年“最美鐵路人”稱號。
2020年6月20日晚,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集團公司的科研樓監控大廳內,一塊大屏幕上閃爍著重要信息,1667盞綠燈全部亮起。每盞燈代表著一個普速車站,綠燈亮起意味著這些車站已經成功完成電子客票的票制轉換。這一刻,標志著中國鐵路客票票制完成由紙質客票向電子客票的蝶變,鐵路出行進入無紙化時代。
在系統的不斷迭代升級中,單杏花深刻地認識到,科技創新只有起點沒有終點。此后,她帶領團隊不斷研究新技術、新方法,創新提出“讀寫分離、售取分離”“異構數據同步”“彈性擴展”“內存計算”等技術方案,攻克12306海量交易訪問的難題,使系統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技術創新催生服務升級。有人抱怨,在高鐵站容易迷路,12306就推出站內導航服務;有人投訴,學生票使用不便,12306手機客戶端便為學生提供優惠資質在線核驗服務,只需1分鐘即可完成核驗;有人說火車上的盒飯不好吃,12306的訂餐服務火速上線;有人嫌車廂內太吵鬧,12306立即推出靜音車廂……每一項貼心功能的背后,都是單杏花和團隊成員對旅客需求的深入洞察和用心回應。 她說:“滿足人民對美好旅行生活的向往,是我們的永恒追求。”
中國鐵路客票信息化從無到有、從有到優,是中國鐵路事業的發展,也是單杏花和團隊不懈奮斗的漫漫征途。成績的背后往往是辛勤的付出,身為12306系統“最強大腦”的她更是沖鋒在前。有次調試配票算法時,她頻繁胃痛,起初以為是胃病,經醫院檢查才知是心臟病。做完開胸的心臟手術后,醫生叮囑她要多休息,她卻閑不住,而一干起來就忘了自己是個病人,只惦記著如何解決難題,如何實現技術創新和突破。
由于常年熬夜,單杏花患上多種疾病,丈夫既理解又心疼,總是想方設法逗她開心。一個難得的休息天,丈夫拉上她直奔購物商場,說想給她買個包。她一臉疑惑地問:“為什么突然買包?”丈夫幽默地答道:“不是都說‘包’治百病嗎?你呀,身上病太多了,不治不行啊!”這時,她才恍然大悟,兩人相視而笑。
28年來,單杏花始終堅守鐵路客票系統研發一線,不斷攀登技術的高峰,擊碎了買票難、乘車難的痛點,讓“說走就走”的出行成為現實,讓鐵路服務繪出“最暖”民生底色。目前,鐵路12306系統的注冊用戶超過7億,成為全球訪問量最高、售票量最大、渠道最豐富的線上線下一體化票務交易平臺。
獲得“時代楷模”稱號后,單杏花把榮譽化為動力。為迎接2025年春運,她和團隊正在緊鑼密鼓地研究12306系統最新的改進方案,希望能把更多的旅客平安送達目的地,鐵路自主科技創新再上新臺階!
編輯|孫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