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
六、高標準建設知識產權市場體系,加快創新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助力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創新的實質效果是優勝劣汰、破舊立新。我們要著力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注重發揮企業家才能,加快科技創新,加強產品創新、品牌創新、產業組織創新、商業模式創新,提升有效供給,創造有效需求。
2012年12月15日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2013年
改革開放這三十多年,我們更多依靠資源、資本、勞動力等要素投入支撐了經濟快速增長和規模擴張。改革開放發展到今天,這些要素條件發生了很大變化,再要像過去那樣以這些要素投入為主來發展,既沒有當初那樣的條件,也是資源環境難以承受的。我們必須加快從要素驅動發展為主向創新驅動發展轉變,發揮科技創新的支撐引領作用。這是立足全局、面向未來的重大戰略,對實現到二O二O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013年3月4日在參加全國政協十二屆一次會
議科協、科技界委員聯組討論時的講話
要建立健全優先使用自主創新成果的機制,實行有針對性的優惠政策,促進自主技術、自主品牌、自主標準的成果優先為我所用。
2013年3月4日在參加全國政協十二屆一次會
議科協、科技界委員聯組討論時的講話
著力推動科技創新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關鍵是要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通過深化改革,進一步打通科技和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通道,讓市場真正成為配置創新資源的力量,讓企業真正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政府在關系國計民生和產業命脈的領域要積極作為,加強支持和協調,總體確定技術方向和路線,用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和重大工程等抓手,集中力量搶占制高點。
2013年9月30日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
體學習時的講話
著力營造良好政策環境。科技創新要取得突破,不僅需要基礎設施等“硬件”支撐,更需要制度等“軟件”保障。近年來,我國科技“硬件”條件得到很大改善,而“軟件”環境改善則相對滯后。要加大政府科技投入力度,引導企業和社會增加研發投入。要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工作,依法懲治侵犯知識產權和科技成果的違法犯罪行為。要完善推動企業技術創新的稅收政策,激勵企業開展各類創新活動。要引導金融機構加強和改善對企業技術創新的金融服務,加大資本市場對科技型企業的支持力度。
2013年9月30日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
體學習時的講話
要創造環境,使企業真正成為創新主體。在一般性產業中,發展哪些行業或選擇何種技術路線應該由企業決定,政府不要大包大攬,不該管也管不好的事就不要管。政府要集中力量抓好少數戰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重大創新項目。政府要做好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完善促進企業創新的稅收政策等工作。要強化激勵,用好人才,使發明者、創新者能夠合理分享創新收益。要加快建立主要由市場評價技術創新成果的機制,打破阻礙技術成果轉化的瓶頸,使創新成果加快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2013年12月10日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2014年
一個地方、一個企業,要突破發展瓶頸、解決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根本出路在于創新,關鍵要靠科技力量。要加快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強創新人才隊伍建設,搭建創新服務平臺,推動科技和經濟緊密結合,努力實現優勢領域、共性技術、關鍵技術的重大突破,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
2014年5月9日至10日在河南考察時的講話
科技創新及其成果決不能僅僅落在經費上、填在表格里、發表在雜志上,而要面向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第一推動力,轉化為人民福祉。要堅持產業化導向,加強行業共性基礎技術研究,努力突破制約產業優化升級的關鍵核心技術,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調整產業結構提供有力支撐。要以培育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主導產業為主攻方向,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發展科技含量高、市場競爭力強、帶動作用大、經濟效益好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把科技創新真正落到產業發展上。
2014年5月23日至24日在上海考察時的講話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發展是解決中國所有問題的關鍵。要發展就必須充分發揮科學技術第一生產力的作用。我們把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作為國家重大戰略,著力推動工程科技創新,實現從以要素驅動、投資規模驅動發展為主轉向以創新驅動發展為主。
2014年6月3日在國際工程科技大會上的主旨
演講
多年來,我國一直存在著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不力、不順、不暢的痼疾,其中一個重要癥結就在于科技創新鏈條上存在著諸多體制機制關卡,創新和轉化各個環節銜接不夠緊密。就像接力賽一樣,第一棒跑到了,下一棒沒有人接,或者接了不知道往哪兒跑。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破除一切制約科技創新的思想障礙和制度藩籬,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推動科技和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打通從科技強到產業強、經濟強、國家強的通道,以改革釋放創新活力,加快建立健全國家創新體系,讓一切創新源泉充分涌流。
2014年6月9日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七次院士大
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會上的講話
要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同時要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加強統籌協調,大力開展協同創新,集中力量辦大事,抓重大、抓尖端、抓基本,形成推進自主創新的強大合力。
2014年6月9日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七次院士大
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會上的講話
抓緊修改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盡快完成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的修訂,加快標準化法、反壟斷法、公司法以及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的法律法規修訂工作,研究制定商業秘密保護法、職務發明條例、天使投資條例等。
2014年8月18日在十八屆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
七次會議上的講話
如何發現和培育新的增長點?一是市場要活,二是創新要實,三是政策要寬。市場要活,就是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主要靠市場發現和培育新的增長點。在供求關系日益復雜、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背景下,涌現出很多新技術、新產業、新產品,往往不是政府發現和培育出來的,而是“放”出來的,是市場競爭的結果。技術是難點,但更難的是對市場需求的理解,這是一個需要探索和試錯的過程。
創新要實,就是要推動全面創新,更多靠產業化的創新來培育和形成新的增長點。創新不是發表論文、申請到專利就大功告成了,創新必須落實到創造新的增長點上,把創新成果變成實實在在的產業活動。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上,我集中講了中央關于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考慮。大家要增強對創新驅動發展的認識,全面研判世界科技創新和產業變革大勢,從實際出發,確定創新的突破口,努力形成新的增長動力。
政策要寬,就是要營造有利于大眾創業、市場主體創新的政策環境和制度環境。政府要加快轉變職能,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創造更好市場競爭環境,培育市場化的創新機制,在保護產權、維護公平、改善金融支持、強化激勵機制、集聚優秀人才等方面積極作為。對看準的、確需支持的,政府可以采取一些合理的、差別化的激勵政策,真正把市場機制公平競爭、優勝劣汰的作用發揮出來。
2014年12月9日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2015年
轉方式調結構的基礎動力在創新,要推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形成一批重大創新成果,推進科技成果產業化,使創新成果變成實實在在的經濟活動,形成新的產品群、產業群。
2015年10月29日在十八屆五中全會第二次全
體會議上的講話
2016年
創新是一個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涉及經濟社會各個領域。堅持創新發展,既要堅持全面系統的觀點,又要抓住關鍵,以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的突破帶動全局。要超前謀劃、超前部署,緊緊圍繞經濟競爭力的核心關鍵、社會發展的瓶頸制約、國家安全的重大挑戰,強化事關發展全局的基礎研究和共性關鍵技術研究,全面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在科技創新上取得重大突破,力爭實現我國科技水平由跟跑并跑向并跑領跑轉變。要以重大科技創新為引領,加快科技創新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加快構建產業新體系,做到人有我有、人有我強、人強我優,增強我國經濟整體素質和國際競爭力。要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推進人才發展體制和政策創新,突出“高精尖缺”導向,實施更開放的創新人才引進政策,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2016年1月18日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
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
企業是科技和經濟緊密結合的重要力量,應該成為技術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成果轉化的主體。要制定和落實鼓勵企業技術創新各項政策,強化企業創新倒逼機制,加強對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支持力度,推動流通環節改革和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引導企業加快發展研發力量。要加快完善科技成果使用、處置、收益管理制度,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讓機構、人才、裝置、資金、項目都充分活躍起來,形成推動科技創新強大合力。
2016年5月30日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兩院院
士大會、中國科協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講話
2017年
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根本要靠創新。要以全球視野、國際標準提升科學中心集中度和顯示度,在基礎科技領域作出大的創新、在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取得大的突破。要突破制約產學研相結合的體制機制瓶頸,讓機構、人才、裝置、資金、項目都充分活躍起來,使科技成果更快推廣應用、轉移轉化。
2017年3月5日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
議上海代表團審議時的講話
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領域是軍民融合發展的重點,也是衡量軍民融合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要主動發現、培育、運用可服務于國防和軍隊建設的前沿尖端技術,捕捉軍事能力發展的潛在增長點,強化軍事需求牽引,最大限度實現民為軍用,做好國防科技民用轉化這篇大文章,發揮國防科技轉化運用最大效益,形成多維一體、協同推進、跨越發展的新興領域融合發展布局。
2017年3月12日在出席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
議解放軍代表團全體會議時的講話
產權保護特別是知識產權保護是塑造良好營商環境的重要方面。要完善知識產權保護相關法律法規,提高知識產權審查質量和審查效率。要加快新興領域和業態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建設。要加大知識產權侵權違法行為懲治力度,讓侵權者付出沉重代價。要調動擁有知識產權的自然人和法人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升產權意識,自覺運用法律武器依法維權。
2017年7月17日在十八屆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
十六次會議上的講話
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強對中小企業創新的支持,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倡導創新文化,強化知識產權創造、保護、運用。培養造就一大批具有國際水平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
2017年10月18日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
代表大會上的報告
2018年
加強知識產權保護。這是完善產權保護制度最重要的內容,也是提高中國經濟競爭力最大的激勵。對此,外資企業有要求,中國企業更有要求。今年,我們將重新組建國家知識產權局,完善執法力量,加大執法力度,把違法成本顯著提上去,把法律威懾作用充分發揮出來。我們鼓勵中外企業開展正常技術交流合作,保護在華外資企業合法知識產權。同時,我們希望外國政府加強對中國知識產權的保護。
2018年4月10日在博鰲亞洲論壇年會開幕式上
的主旨演講
充分認識創新是第一動力,提供高質量科技供給,著力支撐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墨經》中寫道,“力,形之所以奮也”,就是說動力是使物體運動的原因。要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支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顯著增強我國經濟質量優勢。要通過補短板、挖潛力、增優勢,促進資源要素高效流動和資源優化配置,推動產業鏈再造和價值鏈提升,滿足有效需求和潛在需求,實現供需匹配和動態均衡發展,改善市場發展預期,提振實體經濟發展信心。
2018年5月28日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
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上的講話
要發揮市場對技術研發方向、路線選擇、要素價格、各類創新要素配置的導向作用,讓市場真正在創新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要完善政策支持、要素投入、激勵保障、服務監管等長效機制,帶動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蓬勃發展。要加快創新成果轉化應用,徹底打通關卡,破解實現技術突破、產品制造、市場模式、產業發展“一條龍”轉化的瓶頸。
2018年5月28日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
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上的講話
2020年
我們要充分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顯著優勢,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要依托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和完備產業體系,創造有利于新技術快速大規模應用和迭代升級的獨特優勢,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提升產業鏈水平,維護產業鏈安全。要發揮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作用,使企業成為創新要素集成、科技成果轉化的生力軍,打造科技、教育、產業、金融緊密融合的創新體系。
2020年8月24日在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上
的講話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更好推進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知識產權保護工作關系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只有嚴格保護知識產權,才能完善現代產權制度、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促進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2020年11月30日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二十
五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2021年
科技領軍企業要發揮市場需求、集成創新、組織平臺的優勢,打通從科技強到企業強、產業強、經濟強的通道。要以企業牽頭,整合集聚創新資源,形成跨領域、大協作、高強度的創新基地,開展產業共性關鍵技術研發、科技成果轉化及產業化、科技資源共享服務,推動重點領域項目、基地、人才、資金一體化配置,提升我國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
2021年5月28日在中國科學院第二十次院士大
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會、中國科協
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講話
2022年
要聚焦金融服務科技創新的短板弱項,完善金融支持創新體系,推動金融體系更好適應新時代科技創新需求。
2022年4月19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
二十五次會議上的講話
要挖掘創新增長潛力,共同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在充分參與、凝聚共識的基礎上制定規則,為科技發展打造開放、公平、公正、非歧視的環境。
2022年5月18日在慶祝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
會建會70周年大會暨全球貿易投資促進峰會上的
致辭
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深化科技評價改革,加大多元化科技投入,加強知識產權法治保障,形成支持全面創新的基礎制度。培育創新文化,弘揚科學家精神,涵養優良學風,營造創新氛圍。
2022年10月16日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
代表大會上的報告《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
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
奮斗》
2023年
中國始終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深入實施知識產權強國建設,加強知識產權法治保障,完善知識產權管理體制,不斷強化知識產權全鏈條保護,持續優化創新環境和營商環境。
2023年4月26日致中國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合
作五十周年紀念暨宣傳周主場活動的賀信
注:
本文原標題為“高標準建設知識產權市場體系,加快創新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助力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收錄內容摘自習近平總書記二O二四年三月三十一日前的講話、演講、賀信、報告等重要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