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旨在探討利用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的活動來助推小班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研究表明,傳統節日活動不僅豐富了幼兒的知識,激發了他們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和民族自豪感,還為幼兒提供了大量的動手實踐機會,有效促進其自理能力的發展。幼兒在活動中遇到的問題和教師的引導策略,為更好地開展此類活動提供了有益的參考。
關鍵詞:傳統節日;端午節;小班幼兒;生活自理能力
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承載著深厚的中華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當今社會,如何讓幼兒更好地了解和傳承傳統文化,成為教育領域關注的重要課題之一。幼兒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傳統節日活動,有助于激發他們的興趣和提高他們的積極性,培養他們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自理能力。筆者所在的幼兒園敏銳地抓住這一契機,精心策劃了端午節系列主題活動。本文旨在深入分析這些活動的實施過程、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以及活動對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發展的影響,為幼兒園開展類似活動提供理論依據和實踐經驗。
一、活動背景
(一)端午節的文化內涵
端午節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它與屈原的愛國故事緊密相連,人們在端午節吃粽子、吃咸鴨蛋、賽龍舟、掛艾草等,這些習俗都蘊含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通過讓幼兒了解端午節的由來和有關習俗等,能夠讓他們感受端午節的文化魅力,增強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
(二)幼兒的發展特點
幼兒正處于生活自理能力初步發展的階段,他們對周圍的事物充滿好奇,但在動手能力和自理能力方面還存在著一定的不足。借助傳統節日活動,教師為幼兒提供實際操作的機會,能夠有效地促進他們生活自理能力的提升。
二、活動內容與實施過程
(一)集體活動
1. 講述繪本故事
教師利用繪本《端午節的故事》,向幼兒介紹端午節的由來和講述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故事。幼兒被故事深深吸引,對端午節的習俗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2. 欣賞節日圖片
教師展示大量精美的端午節相關圖片,包括粽子、龍舟、艾草、彩繩等,讓幼兒直觀地感受端午節的氛圍和特色,豐富他們的知識經驗。
3. 觀看相關視頻
教師播放與端午節相關的視頻,如賽龍舟、包粽子等,讓幼兒了解端午節的習俗和活動。視頻中精彩的畫面和熱鬧的場景激發了幼兒的參與熱情。
(二)染蛋環節
1.材料準備
教師提前讓幼兒帶來了各種樹葉和花草,幼兒園提供煮好的咸鴨蛋和食用染料。幼兒對這些材料充滿了好奇,迫不及待地想要開始染蛋。
2.分組染蛋
把幼兒分成小組進行染蛋活動,教師巡回指導,幫助幼兒將樹葉貼在咸鴨蛋上,并指導他們如何包好蛋,確保蛋不會破裂。幼兒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訓練了精細動作。
3.討論與分享
染蛋過程中,幼兒遇到了一些問題,如有的蛋上不了顏色,有的蛋染色不均勻,有的幼兒手上沾到很多染料,有的桌子上滴了很多染料等。教師組織幼兒進行討論,共同探討如何將蛋染得顏色既均勻又好看,而且不會把染料沾到手上和滴到桌子上。幼兒積極發言,分享自己的經驗,在互相學習中不斷提高染蛋技能。
4. 教師的支持
在教師的支持下,幼兒在實踐探索中發現問題,并能夠自主解決問題。他們成功發現了染蛋的正確方法:首先,要用手提住紗網的上半部分,將整個蛋放進染料里;其次,浸泡幾分鐘后,在染桶的正上方將蛋提起來,讓多余的染料水滴在染桶里;最后,將染好的彩蛋放在老師準備的托盤中。
(三)彩蛋展示與交流
幼兒們看著自己染的彩蛋,興奮不已。教師可以讓他們自由交流,并找出讓彩蛋晾干的方法。
三、活動效果與幼兒發展
(一)知識經驗的增長
通過參與集體活動,幼兒了解了端午節的由來、習俗等,豐富了他們的知識儲備。在染蛋環節中,幼兒對植物染蛋的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培養了觀察力和探究能力。
(二)生活自理能力的提升
在染蛋活動中,幼兒需要自己動手貼樹葉、包蛋、染蛋等,這些操作鍛煉了他們手部的精細動作,提高了他們的動手能力和自理能力。例如,幼兒學會了如何正確使用紗網包蛋,如何控制染料的用量,避免弄臟周圍的環境等。此外,通過討論和自主解決問題,幼兒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發展。
(三)情感態度的培養
傳統節日活動讓幼兒感受到了濃厚的節日氛圍和集體的溫暖。他們在與同伴一起染蛋、展示彩蛋的過程中,學會了分享、合作和尊重他人。同時,了解和體驗傳統文化,激發了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情感。
(四)家園合作的促進
活動中,教師充分調動家長的參與積極性,讓家長在家里幫助幼兒準備材料,并與幼兒一起參與染蛋活動。家園合作的開展,增進了家長與幼兒之間的親子關系,同時也讓家長更加了解幼兒園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形成家園共育的良好局面。
四、活動中的問題與思考
(一)材料的選擇與準備
在活動中,教師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能力,選擇合適的材料。要確保材料的安全性,避免對幼兒造成傷害。此外,材料要準備充足,以滿足幼兒的需求。
(二)教師的指導策略
教師在活動中的指導至關重要,要關注幼兒的個體差異,給予不同程度的幫助和指導。在幼兒遇到問題時,教師要及時引導他們思考,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教師的語言要簡潔明了,富有啟發性,要能激發幼兒的興趣和積極性。
(三)活動的時間安排
活動的時間安排要合理,既要保證幼兒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活動,又要避免時間過長,導致幼兒的注意力分散。幼兒園可以根據活動的內容和幼兒的特點,適當調整活動的環節和時間,提高活動的效率。
(四)活動的延伸與拓展
傳統節日活動不僅僅局限于當天的活動,還可以通過延伸和拓展,讓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繼續感受和體驗傳統文化。例如,可以在班級中創設端午節主題的環境,展示幼兒的作品和成果;開展與端午節相關的手工制作、故事講述等活動,進一步加深幼兒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認識。
五、結論
通過端午節系列主題活動的開展,幼兒園培養了幼兒生活自理能力。活動不僅豐富了幼兒的知識,激發了他們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和民族自豪感,還為他們提供了大量的動手實踐機會,有效促進了他們生活自理能力的提升。在活動實施過程中,教師要關注幼兒的發展需求,不斷優化活動的內容和方式,提高活動的質量和效果,同時要加強家園合作,共同為幼兒的成長創造良好的環境。
參考文獻:
[1]林婉倩.幼兒園小班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提升研究——以南寧市兩所公辦幼兒園為例[D].南寧:南寧師范大學,2023.
[2]侯鑫.家園合作視域下小班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培養研究——基于C市3所幼兒園的調查[D].長春:長春師范大學,2023.
(作者單位:江西省南昌市紅谷灘紅嶺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