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梳理基層圖書館智慧服務社會化合作的現狀,指出其中的不足。建立健全合作機制、拓展豐富合作內容、完善合作成效評估體系是基層圖書館智慧服務社會化合作的有效路徑。同時,基層圖書館要緊密結合自身特色,循序漸進地開展智慧服務的社會化合作工作。
[關鍵詞]基層圖書館 智慧化 社會化合作
[分類號]G258.2
1 引言
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智慧服務近年來已經成為公共圖書館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方向。公共圖書館從傳統的服務模式向智慧服務模式轉型發展的過程中,社會化合作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近年來,無論是理論研究還是工作實踐,圖書館界在社會化合作方面進行了大量探索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基層圖書館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滿足基層民眾的知識獲取、文化娛樂需求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民眾對公共圖書館服務的需求日益多樣化和個性化,這為基層圖書館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通過整合多方社會資源、引入多元合作主體,可有效解決基層圖書館在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面的不足,實現公共文化服務的均等化和普惠性。筆者分析基層圖書館智慧服務的現狀與挑戰,探討社會化合作的必要性與可行性,提出基層圖書館智慧服務的合作模式與實施路徑,以期為基層圖書館智慧服務的發展提供些許有益借鑒。
2 基層圖書館智慧服務社會化合作的必要性
圖書館社會化合作是指圖書館和其他類型組織之間的協作[1]。《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第四條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積極調動社會力量參與公共圖書館建設,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政策扶持[2]。2023年9月1日,中國圖書館學會十屆五次理事會審議通過的《圖書館服務宣言》指出:圖書館與一切關心圖書館事業的組織和個人真誠合作,引導和鼓勵社會力量通過資助、捐贈、宣傳、志愿者活動等方式參與圖書館建設和服務[3]。這些政策的出臺,為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提供了法律依據。
基層圖書館受到資金、技術、人才資源等方面的制約,在實現智慧服務的轉型發展中面臨著更多的困難。通過社會化合作,能有效整合資金、技術、內容等各種資源并實現優化配置。如智慧服務要求圖書館具備高效的信息處理能力和便捷的服務方式,基層圖書館通過與科技企業開展有效的社會化合作,引入大數據分析等先進技術,能快速搭建起圖書館的智慧化服務平臺,提升基層圖書館的智能化管理水平。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讀者的閱讀習慣和信息獲取方式發生了顯著變化,對圖書館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通過社會化合作,基層圖書館能更好地適應這些變化,精準提供滿足讀者需求的智慧化服務。如與社交媒體平臺合作,可以擴大圖書館的宣傳范圍,吸引更多讀者關注和使用圖書館的資源和服務;與移動應用開發者合作,可以開發適合移動終端的基層圖書館文化服務應用,形成覆蓋全域的智慧服務網絡,方便讀者隨時隨地獲取圖書館的各項文化服務。
通過與社會力量的合作,可以實現各方資源的優勢互補,拓展基層圖書館的服務空間,促進知識的傳播和文化傳承,增強基層圖書館的社會影響力,進而吸引更多社會力量關注和支持圖書館事業,實現基層圖書館的可持續、高質量發展。
3 基層圖書館智慧服務社會化合作的現狀
近年來,隨著數字技術的普及和圖書館數字化建設的推進,基層圖書館在智慧服務方面取得了一定進展。許多基層圖書館引入了電子借閱系統、自助借還設備、數字資源數據庫等,初步實現了服務的自動化和數字化。同時,一些圖書館還通過微信公眾號、抖音、移動圖書館App等平臺,拓展線上服務渠道,為讀者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閱讀體驗。如吳江圖書館積極融入“智慧吳江”平臺,充分發揮圖書館總分館體系優勢,成功打造了“智慧圖書館之城”項目。通過整合圖書館現有的“一卡通”通借通還、文化共享等優勢資源,通過發揮現代信息技術優勢,為廣大讀者提供智能化服務,形成了全面覆蓋吳江的閱讀服務網絡[4]。又如滁州市全椒縣圖書館2016年起,率先應用阿法迪“智慧圖書館”管理系統,以先進、智能、更安全為智慧圖書館建設提供可靠的平臺支撐和服務保障,如自助借還辦證機、自動分類智能導航系統、智慧書架自助盤點系統,智能門禁系統等,同步建立健全圖書館智能化設施設備管理機制,使得圖書館數字資源建設服務創新得到保證[5]。可見,通過資源、技術、服務等方面的社會化合作,能有效提升基層圖書館智慧化服務水平,擴大基層圖書館服務覆蓋面,促進公共文化服務的均等化。
4 基層圖書館智慧服務社會化合作的不足
4.1 合作機制不健全
總體來看,基層圖書館的社會化合作多呈現短期、項目式的合作,缺乏長期合作的規劃和保障。由于缺乏標準化的合作框架,造成基層圖書館的智慧服務流于表面,影響了讀者的使用體驗。由于基層圖書館的網絡技術能力和設備的局限,使智慧服務項目的社會化合作缺乏足夠的經費保障和健全的機制,往往出現項目合作期結束后項目的后續維護等出現各種問題。
4.2 合作內容單一
基層圖書館的社會化合作多集中在資源共享、技術支持等傳統領域,缺乏深層次的智慧化合作模式。部分基層圖書館通過網絡全覆蓋、增加智能化設備等來實現自身的智慧化轉型,但在實時技術與動態分析處理能力、智能分析資源數據、精準定位服務目標,進而實現服務的個性化、精準化、差異化等方面仍有很多不足。
4.3 合作成效評估體系不完善
首先,缺乏明確統一的評估標準,不同合作項目和參與主體往往自行設定指標,導致評估結果缺乏科學性。其次,評估指標單一,多側重于智慧服務的數量和覆蓋范圍,忽視了智慧服務的質量、讀者滿意度、社會效益等關鍵維度。此外,評估過程缺乏動態性和持續性,多為項目結束后的總結性評估,難以及時發現問題并調整合作策略。最后,評估主體由圖書館自身或主管部門進行,缺乏第三方專業機構和用戶參與,影響評估的客觀性和全面性。
5 基層圖書館智慧服務社會化合作的路徑
5.1 建立健全合作機制
基層圖書館智慧服務的社會化合作需構建多層次協同機制。首先,應建立標準化合作框架,明確基層圖書館和各社會化合作主體在資源投入、服務提供、數據權屬等方面的權責邊界。其次,建立常態化溝通協調機制,及時解決合作中出現的問題,促進信息共享與資源整合,確保合作項目順利推進。此外,還應完善監督評估機制,引入第三方專業機構,從服務數量、質量、讀者滿意度等多維度進行動態評估,將評估結果與合作激勵掛鉤,激勵各方積極履行職責。最后,基層圖書館要利用社會化合作培養館員的智慧化服務素養。隨著5G、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的發展,基層圖書館員需要完成由傳統館員向智慧館員的轉變,為智慧服務的社會化合作提供人才保障。
5.2 拓展豐富合作內容
基層圖書館智慧服務的社會化合作需要豐富拓展合作內容,以滿足讀者日益多樣化的需求,提升基層圖書館智慧服務水平。
一是與科技公司合作,通過引入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等提升圖書館的智慧化水平。如引入智能機器人提供導覽、咨詢等服務,進而構建智慧化知識服務平臺,提升服務的個性化和精準化。通過這些多元化的合作內容,基層圖書館能夠更好地滿足公眾對智慧化服務的需求,推動全民閱讀和文化共享。
二是基層圖書館與省級圖書館之間的社會化合作。借助省級圖書館的資源、人才優勢,基層圖書館可以實現自身智慧服務水平的躍升[6]。省級館依托數字基礎設施優勢,可通過云平臺下沉標準化智慧服務模塊(如統一身份認證、AI知識圖譜等),為基層圖書館提供技術賦能;基層圖書館可發揮在地化服務優勢,采集區域用戶行為數據并反哺省級數據中臺,實現用戶畫像的動態優化。此舉可以破解基層館技術薄弱與資源短缺困境,打造區域性的圖書館智慧化服務體系。《國家圖書館“十四五”發展規劃》中提出了“1+3+N”的全國智慧圖書館體系總體架構,其中“N”是指在全國各級圖書館及其基層服務點建立線下智慧服務空間,推動智慧化資源、技術和服務不斷向城鄉基層延伸,全面提升各級公共圖書館的智慧化管理水平與服務效能依托圖書館總分館體系[7]。
三是基層圖書館與其他文化機構合作,開展智慧化文化服務和跨界文化品牌推廣。如與博物館、美術館合作,整合資源和服務,定期舉辦展覽講座、智慧閱讀、文化沙龍等活動,豐富讀者的文化生活;與旅游機構合作,將電子文獻閱讀納入景區導航App,使公眾在景區游覽時,能閱讀與本地風景名勝相關的圖書以及音視頻,助力地域文化的宣傳展示。
5.3 完善合作成效評估體系
首先,評估體系應包括定量和定性指標,如讀者滿意度、服務使用率等,全面評估合作項目的實際效果和影響力。其次,評估體系應具有動態調整和持續改進的特點,根據社會發展和讀者需求變化,及時更新和完善評估指標,確保評估結果的科學性和前瞻性。最后,評估體系應與績效考核和激勵機制相結合,將評估結果作為人員晉升、經費分配等決策的重要依據,激發圖書館及合作方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通過完善合作成效評估體系,基層圖書館智慧服務的社會化合作將更加高效、有序地推進,更好地服務廣大讀者和公眾。
6 基層圖書館智慧服務社會化合作的原則
一是基層圖書館應緊密結合自身特色,以實現差異化發展和精準服務。基層圖書館應深入挖掘本地文化資源和歷史底蘊,與地方文化機構、非遺傳承人等合作,開展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活動,如地方文獻數字化、民俗文化展示等,增強圖書館的文化內涵和吸引力。基層圖書館應密切關注本地域居民的實際需求,與社區、學校等合作,提供針對性強的教育和培訓服務,如青少年閱讀指導、老年人智能手機培訓、居民數字化工具使用培訓等,提升在地居民適應數字化時代的生活質量和文化素養。同時,應積極探索多元化的合作模式,如共建共享、項目合作等,吸引更多的社會力量參與基層圖書館的智慧化發展,形成合作共贏的良好局面,以此打造貼近實際、富有成效的基層圖書館智慧化服務體系。
二是循序漸進原則。基層圖書館應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和發展目標,制定詳細的合作規劃和實施方案,明確合作目標、步驟和時間節點,確保合作項目有序推進。基層圖書館應從小規模、易操作的合作項目入手,采取小而精策略,優先聚焦某一專題領域來構建智慧服務平臺。在此過程中,要充分考慮資金、技術要素,積極尋求與科技企業等社會主體的合作[8]。通過交流經驗,及時總結合作成效和不足,為后續合作提供借鑒和指導,實現基層圖書館智慧化服務的穩健性和可持續發展。
7 結語
基層圖書館智慧服務的社會化合作是提升基層圖書館服務效能、優化資源配置、推動圖書館轉型發展的重要途徑,能有效解決基層圖書館面臨的資金、技術、人才不足等問題。基層圖書館的社會化合作應積極借鑒當前公共圖書館開展社會化合作的有益經驗,更要緊密結合基層圖書館的自身特色,腳踏實地,循序漸進,創新合作模式,完善合作機制,不斷提升智慧化服務水平,為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促進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做出更大貢獻。
參考文獻:
[1] 高春玲,沈文君.公共圖書館研學旅行服務高質量發展四大要點研究[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23(3):32-37.
[2] 中國人大網.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EB/OL].[2024-04-12].http://www.npc.gov.cn/zgrdw/npc/xinwen/2018-11/05/content_2065662.htm.
[3] 中國圖書館學會.圖書館服務宣言[EB/OL].[2023-12-02].https://www.lsc.org.cn/cns/html_pass/contents/167636354
1657/1703426584604184576.html.
[4] 吳小呂.智慧圖書館服務平臺構建研究——以吳江“智慧圖書館之城”為例[J]圖書館學刊,2020(10):76-79.
[5] 人民網.滁州市全椒縣圖書館:推進智慧化建設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效能[EB/OL].[2024-06-25].http://ah.people.com.cn/n2/2023/1213/c374164-40676795.html.
[6] 楊秀.基層圖書館助力文旅融合發展路徑研究——以新賓滿族自治縣圖書館為例[J]圖書館學刊,2024(5):91-94.
[7] 國家圖書館.國家圖書館“十四五”發展規劃[EB/OL].[2024-01-15].https://www.nlc.cn/upload/attachments/2023-04-14/4dd2526a.pdf.
[8] 婁明輝,薛立靜,趙長波.圖書館古籍智慧服務探析———兼談遼寧古代詩文智慧項目構建[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24(8):61-67.
王東陽 女,1975年生。本科學歷,館員。研究方向:圖書館學。
(收稿日期:2024-05-10;責編:婁明輝。)